首頁>Club>
有人說沒有好的前期,光靠後期不行,好的照片是靠什麼?你希望看到一張簡單處理的照片,還是一張PS後的照片呢?
7
回覆列表
  • 1 # 隨便發發不喜勿噴

    個人認為,拍攝技巧更重要。

    如果按十分來算,拍攝技巧佔6到7分,後期處理佔3到4分。

    一張照片,如果沒拍好,比如拍的模糊了,或者少了一部分內容,或者把它最不好看的地方拍出來了,那麼我想後期製作再怎麼技術高超也不可能無中生有吧。

    後期製作更多的是起到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將這張照片變得更完美,捨去或掩蓋瑕疵,凸顯主體優點。

    如果一張照片拍的特別差,但卻想要完美的效果,我想每個後期製作人員都會忍不住罵人吧,拍的特別差,卻想要完美的效果,那該圖片上的內容有哪些能用呢,怕是都要捨去吧,需要重新找素材進行合成,如此一來,這張照片十之八九都不是原來內容了吧,除了保留一個主體,主體還是修過的。就失去了原有照片想表達的想法了,那就是另一張新的照片了。

  • 2 # 網際飛俠

    一張攝影作品,是前期和後期共同結合的。前期是基礎,是雪中送炭;後期是提高,是錦上添花。是不能分開的。

    這裡多說一下後期。攝影其實是很主觀的事情,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見解。

    後期處理更是這樣,帶有很強的個人特點。一些攝影的新手朋友經常問我,後期應該到什麼樣子,有什麼標準沒有。既然是主觀的,就很難有標準。我給大家如下幾個建議:

    A.合適的曝光

    我們應該避免畫面中大面積的死白或者死黑,但不是說一點不能有。保持畫面整體曝光的均衡,前期使用中灰漸變濾鏡,後期的包圍曝光,都可以幫助我們實現。

    延伸閱讀

    影片講解:6分鐘瞭解風光攝影最實用的濾鏡。

    攝影中三種合成:曝光、全景、景深。不出大片都難!

    B.貼切的影調與適當飽和度

    把你想要的表現出來。可以是暗調,或許是亮調。符合當時的場景,表現自己的心情。飽和度也是要考慮的,要處理好飽和度和細節之間的關係,如果作品要進入圖片庫銷售,更要注意不要過於飽和,給二次編輯留下空間。

    C.豐富的層次和光影過度

    讓畫面更加的立體,有層次,是一個前期後期共同結合的結果。前期拍攝的時候,我們要善於尋找引導線,前景或者側逆光,拍出立體的畫面。後期我們來突出明暗關係和光影效果,增加畫面的層次和立體。

    D.充分的清晰度和銳化效果

    風光攝影,一般講求的是大景深,由近到遠都清晰,高畫質,細節畢現。當然,你也可以進行畫面的柔化和虛化,我們以後專門來說。前期拍攝的引數設定和焦點位置選擇重要。小光圈,大景深,把焦點放在由近到遠的三分之一處。如果前景太突出了,我們可以使用景深合成,拍攝多張不同焦點位置的圖片,後期合成極大景深作品。

    後期有很多操作是矛盾的,比如飽和度和細節,銳化和噪點。要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係,不要顧此失彼。

    E.富有創意的視覺體現

    創意攝影是方向。如何把你拍攝的素材有機的結合起來,實現創意的視覺效果,肉眼所不能及的精彩,表現自己心中的畫面。這個是我下一步的發展方向。這二張都是多張圖片素材的合成,特別是第二張,在圖片庫銷售的次數已經超過100次。

  • 3 # Bearie

    前期後期到底哪個更重要?

    可以先簡單粗暴的來說一個結論——都重要!前期和後期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用一句名言來說的話就是——前期是譜曲,後期是演奏,缺一不可,好的譜曲+好演奏才能是一首好聽的歌曲。

    1. 前期是譜曲

    前期就像是做飯去買菜一樣,需要買優質的食材,不然很難做出好吃的飯菜。我們拍攝時也要儘量保證前期拍攝是完美的,不然後給後期帶來很多麻煩,甚至可能是拍出了廢片,後期是救不回來的,比如過曝出現了死白。

    (上圖為相對比較優質的原圖)

    2. 後期是演奏

    前期的曲寫的太爛,後期是沒辦法演奏的好聽的,所以我們的後期也不是萬能的。但是卻可以讓我們的好的曲子被演奏的很動聽,即能讓我們在照片真實性的前提下進行美化修飾和表達。

    (上圖為優質原圖進行簡單後期後的成片,簡單幾步調整畫面就很好看了)

    好照片的標準

    其實好照片的標準特別簡單——明確的主題,突出的主題,畫面簡潔,完成度高。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

  • 4 # 流雲大帝

    現在的前期後期實際上已經分不開了 除非你是jpg直出 把後期交給了相機 許多新技術的投入 實際上前期就已經開始為後期的合成裝備了 爭論前期後期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技術只是工具

  • 5 # 愜意攝影

    一張好照片靠的是什麼?

    得先明確一下什麼是好照片!

    《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教材》裡面對好照片提出了三個標準:

    1、一幅好的照片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

    2、一幅好的照片要有一個吸引人的主體。

    3、一幅好照片要有一個簡潔的構圖。

    就主題來說,不是靠拍攝也不是靠後期,需要的是思考,需要的是創意。

    而一個吸引人的主體,靠的是對生活經驗的積累、用心的觀察、銳敏的眼光。

    而構圖之簡潔,則對攝影師對美學的理解,對視角的把握,化繁就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有要求。

    拍攝的技巧和後期技術並沒有在這裡被提到,說明對一張好照片,技巧和後期並不是一個要件。在攝影史上,的的確確有很多經典的照片完全是靠內容,並不是靠拍攝技巧和後期處理取勝的。

    然而,這並不是說拍攝的技巧和後期技術不重要。

    但對一張好照片來說,這都是“技”的層面,而不是“道”的層面。

    “技”高一籌,是一個攝影師的基本功,是一種錦上添花的功夫。它會讓你的“道”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讓你的主題有更好的呈現。

    拍攝技巧和後期技術是每一個攝影師都需要掌握的,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你的後期越是純熟,拍攝時受的約束就越小。你的拍攝技術越高,後期就越省力。

    比如安塞爾亞當斯,不但但是一個好的攝影師,而且也是一個優秀的暗房高手,他的大部分照片都是他親自做的暗房。

  • 6 #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照片是後期處理重要還是拍攝技巧重要?一張好照片靠的是什麼?

    照片是後期處理重要還是拍攝技巧重要?

    攝影離不開後期,沒有後期就沒有攝影!一文擊碎反後期的玻璃心!

    本文引起很大爭議,很多人認為紫楓是教攝影后期的,所以就想當然的認為後期處理重要,實際上我在文中提出的觀點是:

    攝影無法確切的區別前期與後期,前期與後期似水乳一般交融,密不可分又互相影響。

    所以,現在題主問後期處理重要還是拍了攝技巧重要,這本身就是有問題的一個問題,因為:

    攝影=前期+後期

    無論你說三七開,五五分,或者說都重要都是一種錯誤的思維,你從一開始,從根本上就是錯了,因為攝影無法一刀切似的分為前期與後期。

    比如,我用PS把畫面中的一個人物去掉了,你會說這絕對是後期啊,妥妥PS做假,這是P過的圖啊!那好吧,在膠片時代,沒有PS的時候,一樣能去掉照片中的多餘人物,那時為什麼沒人這麼痛心疾首的高呼?反而都尊敬的不得了,說一聲,大師的暗房技術真厲害!

    再比如,多重曝光,如果在相機裡拍攝完成,算前期拍攝技巧,用PS合成算後期技術。

    其實原理一樣,一個相機內合成,一個電腦PS合成,一個算原片,一個算後期過了,找誰說理去呢?

    所以,紫楓的觀點是攝影不分什麼前期與後期,都是攝影的有機組成部分,有一個好的創意與想法,在拍攝時考慮好後面修圖的問題,在修圖時貫徹提升拍攝時的創意與思路。

    一張好照片,靠的就是這些!
  • 7 # 菜菜攝影

    都重要,但是相對來說技巧更加重要。

    我就遇到一個攝影師和一個後期修圖的,經常說我的片全部靠後期,如果沒有後期的話,我的片就成了垃圾,本來剛開始也難道和別人爭論,但是他們每次聊都提到這個問題,看得出來是對我很不服氣那種,於是對於他們兩人,我都問了些針對性的問題。

    對於那個說我前期糟糕的攝影師,我提的問題是:

    1、主題的策劃算不算前期?

    2、場景的選擇算不算前期?

    3、模特服裝和場景的搭配算不算前期?

    4、我用的是閃光燈,打燈算不算前期?

    (這張是去年拍的武俠)

    對於那個後期修圖師,他修的片確實質感,光影都是非常棒的。面對他的質疑,我只提了一個問題:

    1、你修圖那麼厲害,為什麼只能拍出小清新?

    因為是網上問的,兩個人都沒有回答我的問題。所以對於一個攝影師,尤其是一個想要創作的攝影師,前期和後期都要提升,技術本身是為思想服務的,想法才是最關鍵的。

    (前段時間拍的森林公主)

    為什麼說前期和後期無法準確區分呢?因為攝影有很多個類別。比如:

    1、紀實攝影

    這種範圍也比較多,比如新聞攝影、體育攝影、人文攝影等。這種拍攝的作品特點就是真實,所以後期也不允許做過多的更改。

    2、創意攝影

    這種作品也是非常多的,創意攝影最重要的就是想法,前期是根本拍不出來,必須藉助大量的後期才是實現想法。

    因此,我個人認為,好的照片是一個全方位思考的結果。人像來說,前期的比如想法、背景、服裝道具、造型、模特、燈光,再加後期等,每一個步驟都不可缺。如果缺了,拍出好的照片更多是運氣的成分。

  • 8 # 一成

      又涉及到前期與後期的問題了。這類的問題在攝影圈子中時常引起爭論,但是在網上,回貼的又真的不是太多。其實自從攝影被髮明的那天,就一直伴隨著這樣的爭論。今天我就也參和進這個問題當中,來具體分析一下。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叫前期什麼叫後期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以按下快門那一瞬間,來界定前期與後期還是比較靠譜。前期包括:對攝影主題的確定與構思,場景的選擇與安排,服裝道具燈光,以及對相機的選擇與操作等環節。這些工作都是在按下快門之前完成的,所以稱其為前期。後期包括按下快門之後,對所得對的圖片進行一系列處理。

    其實要分清前期與後後期真的很難。比如,有些攝影師在按下快門之前,就考慮到後期對圖象如何進行調整。於是就有意將其中某一部分拍成某種效果,以便於後期。在以前膠片相機攝影的時代,同樣有例子。比如,”針對暗部曝光,針對高光顯影。“用這種方法應對大光比高反差的場景。這同樣是在按下快門之前為後期調整留出的空間。

      在以前膠片時代,膠片記錄下來的影像,只有通過後期暗房的沖洗,印象等工藝,最終才能看到。為了應對拍攝時相對複雜的情況,人們運用了很多技術手段來對前期拍攝進行調整,比如,使用不同的顯影配方,透過控制藥液的溫度,時間以及攪動方等。再比如,對底片進行的修底,以及在放大時進行的區域性加光減光等手段。這些方法都是在做後期。而且是每個攝影師必需掌握的。跟現在相比,那時候的後期手段顯然太少。

      進入數碼攝影時代,後期的手段大大被開發出來,簡單而且直觀。使後期對圖片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大的擺脫了前期對拍攝時的技術要求。加之後期創意程度的大大增加。使一些朋友輕拍攝,重後期。認為只要照片拍得不是太差,後期都可以搞定。於是出現了”寧欠勿過“的理論. “寧欠勿過”的確可以使後期的調整有更大的空間。但過份使用“寧欠勿過”乃至於所有照片都“寧欠勿過”,以至於不敢大膽地表現亮部,是不是也及大地限制了創作空間呢?現在相機拍完之後都可以馬上回放,還有直方圖等,完全可以讓攝影師在現場準確控制曝光。為什麼不能搞準一些呢?再有構圖。如果是抓拍也就算了,往往來不及細緻構圖。但現在很多朋友,在有條件有時間可以好好構圖的情況下,也不認真構圖,反到是拿到後期來進行剪裁。我甚至聽到身邊有朋友說,“反正我相機5千多萬畫素,就算剪點一半,也夠用了。”象這樣輕前期重後期的拍攝方式,很難想象攝影水平有多大的提高。

      我個人觀點是,以嚴肅認真的態度拍好前期,到任何時候都沒有錯。我也承認,無論多麼強大的前期拍攝,後期都有對作品進行提升的空間。所以本人不排斥後期,但也不崇尚後期。前期拍攝是基礎,後期是潤色是提升。無論前期拍攝的是作品也好,還是素材。只有前期拍到位了,後期的提升才有更大的空間。

  • 9 # winson蒲公英

    關於你提出的“照片是後期處理重要還是拍攝技巧重要?一張好照片靠的是什麼?”

    本人認為,肯定是前期重要,沒有前期的好作品,單純靠後期處理的話,就失去了攝影的意義,如果單靠後期製作的話,那就是製作,不是攝影。一個不存在的東西硬生生的加進去,有意義嗎?幹嘛要去買那麼好的相機和那麼貴的鏡頭,花那麼多的時間和金錢去拍攝,如果只靠後期處理的,根本不懂得攝影的意義。

    一張好照片靠的是什麼?首先看攝影者拍到好的作品,然後透過一些後期的微處理。這樣才是好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管公稱直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