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夜月下鳴蟬

    題主的問題恐怕一般人都回答不出來,甚至名字都沒有聽過。

    其實郭循可能知道的人很少,但是費禕這個名字大家應該是聽過的,諸葛亮的前出師表裡面兩次提到了他: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之咎,以責其慢。可見諸葛亮對費禕是十分器重的。而費禕也不負期望,成了蜀漢最後一位頗具才能且能服眾的宰相,之所以是最後一個,因為他還沒來得及培養下一位接班人就被郭循當眾刺死。

    郭循是誰,據記載他是魏國西平郡的中郎將,後來姜維出兵北伐無功而返後,只活捉了郭循。後來郭循投降,姜維將他引薦給費禕,成為了費禕的參謀,甚至一度被費禕引為心腹。

    那為什麼郭循要刺殺費禕呢?據說當時正直過年,多人排隊向費禕敬酒,費禕來者不拒,正好郭循過來,掏出匕首就刺殺了費禕,費禕尚未反應過來就斷氣了,可謂是死的頗為不值。關於郭循刺殺費禕的原因,目前大多數考究都認為有兩種可能:

    第一,郭循當時是假裝投降姜維,實力上是身在蜀漢心在魏,藉著姜維的引薦後逐漸靠著自己的能力接近了宰相費禕,在某個出其不意的時候刺殺費禕,費禕一死,整個蜀漢政權由盛轉衰,實力漸漸削弱。

    第二,刺殺費禕的郭循是個冒牌貨,而且是姜維蓄養的一個死士,而真正的郭循在被姜維活捉之後就立馬被殺了。姜維命令死士假裝郭循,引薦並潛伏在費禕身邊,在出其不意的時刻完成自己的任務。至於姜維要謀殺費禕的原因,則很簡單,二人是政敵,長久以來政見不和。姜維是諸葛亮的死忠派,一心想著北伐,掌握軍權,而且還“陰蓄死士”。而費禕也是典型的文官,認為諸葛亮的多次北伐已經讓蜀漢國庫空虛,經濟疲憊,百姓已經有所怨言,所以大力主張休養生息,發展民生,並且每次在姜維出兵北伐的時候都只給一萬人兵馬,導致姜維進退不得,引以為恨,所以欲殺之而後快。

  • 2 # 貓眼觀史

    費褘的死現如今來說應該是個歷史謎案了,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郭循為什麼要殺他?所以作為喜歡推理的我,只能根據一些實際情況去推理一些東西,從而來分析郭循為什麼要刺殺費褘了。

    郭循在蜀漢過元旦的那天終於找到了機會,在費褘酩酊大醉的時候,郭循上前敬酒,結果就在一瞬間刺殺了費褘,所有人都驚呆了,雖說郭循被處死了不足為慮,可是費褘作為蜀漢的一把手,他的死對蜀漢造成了直接的影響。

    那麼郭循又為什麼要不顧一切刺殺費褘呢?

    我們先來看看郭循是何許人也?原名叫郭修,西平人氏,原本是曹魏管轄的人,是西平的世家大族,在曹魏任職中郎將。接下來我們先看看費褘的死誰是最大的受益者,從整個三足鼎立的情況來看,最大利益的應該是曹魏,從蜀漢的整體結構來看,受益者無疑就是姜維了。所以我們只能從這兩個地方去做分析。

    一:曹魏派郭循詐降蜀漢

    公元250年,姜維率兵進攻魏國的西平,最終未能獲勝,但是卻活捉了郭循,如果說是曹魏派來詐降的,也不無道理,從結局來看曹魏這步棋可謂走的相當精妙,能和商人呂不韋有的一比了,眼光長遠,為什麼這麼說?一是曹魏就確定姜維在活捉郭循後不會一刀殺了嗎?二是曹魏又怎麼會知道郭循會得到費褘的重用?如果真是曹魏派去的,我只能說蜀漢和東吳被滅應該一點也不冤。簡直就是和神在戰鬥。

    《資治通鑑卷》記載:“循欲刺漢主,不得親近,每因上壽,且拜且前,為左右所遏,事輒不果。”這句話的意思是郭循原本是想殺劉禪的,但是沒有機會接近,就算接近了也被侍衛給攔住了,所以退而求其次殺了費褘,如果這全是曹魏精心策劃的,那這波操作簡直飛起!

    二:姜維是幕後主使?

    為什麼說姜維也是獲益者?因為姜維和費褘兩個人的戰略方針南轅北轍,姜維想完成諸葛亮的遺願,而費褘每次都限制,僅僅給一萬人給姜維,姜維一肚子怨氣沒地撒,我們再來看看《三國志·姜維傳》記載:“十六年春,禕卒。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你看看,費褘一死,姜維立刻率兵數萬攻打魏國。而《姜維傳》裡同樣記載姜維這個人注重功名,養了大部分死士,用來為自己賣命。你可能會問,姜維怎麼就知道費褘會重用郭循?我們看看諸葛亮怎麼重用的姜維就能知道費褘為什麼會重用郭循了,諸葛亮俘虜了姜維之後為了讓姜維幫助自己穩定當地的百姓,才決定重用姜維;費褘同樣想站穩腳跟,重用郭循也不無道理,姜維也是看中了這一點。

    從以上兩點去分析,姜維的操作性比較可靠,如果不信的話還可以看看郭循被處死後,曹魏七個月之後才嘉獎郭循,追封他為長樂候,七個月之後,什麼概念,如果真是曹魏的計謀他們應該一直關注才對。然而姜維無論從作案動機、能力方面、優勢條件等方面都是很有可能的,當然也有第三種原因,就是郭循和費褘不和,一時衝動,是在忍受不了,但是這個就真的猜的沒邊了。

  • 3 # 面板病諮詢1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得知,在那個亂世中,人們對忠義的要求並不是特別高,大多數諸侯,不會在意屬下的降將身份,甚至有些諸侯,不會在意自己的屬下,投奔敵人。因此,很多降將在新主公麾下,混的風生水起,例如張遼、張郃、徐晃等人;有些降將能得故主諒解,例如黃權在夷陵之戰後降魏,劉備卻說,“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然而,當時有一個降將,也挺有意思的——這個人原屬曹魏,投降蜀漢後,卻受到了曹魏的追封。他是誰呢?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此人名叫郭脩(一說名叫郭循),字孝先,曾在曹魏擔任中郎將一職。這個人雖名聲不顯,但是他一向有功績德行,著名於西州。不過,在那樣一個亂世中,僅有功績德行,還是遠遠不夠的,或許是因為他缺乏軍事才能,也或許是因為什麼其他原因,在某一次戰事中,他淪為了姜維的俘虜,被迫投降了蜀漢,並被拜為了左將軍。《三國志》注引《魏氏春秋》曰:“修字孝先,素有業行,著名西州。姜維劫之,脩不為屈。劉禪以為左將軍。”可是,不管是姜維,還是劉禪,大約都沒有想到,這個人不但刺殺了諸葛亮的接班人,還為蜀漢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諸葛亮去世之後,留下了蔣琬、費禕、姜維等人輔佐劉禪來治理蜀國,當然他也留下了一個爛攤子。此時的蜀國已經被諸葛亮多次北伐給拖累垮了,民生凋敝,貧苦不堪。所以在費禕掌權的時候便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輕易不動兵戈。誰知後來費禕離奇的被降將郭循給殺死了。關於費禕的死至今還是個謎團。郭循為何要殺費禕,究竟是曹魏設下的圈套,還是郭循背後另有主使者?這首先要從郭循的來歷說起,郭循本來是曹魏的將領,後來被姜維給俘虜了,郭循便投降了蜀國。在蜀國,郭循受到的待遇還是不錯的,他在蜀國甚至能參加費禕這種大人物的宴會可見地位不會太低,也正是在宴會上,郭循突然暴走殺死了費禕。郭循殺死費禕背後的原因無非有兩條,第一條就是郭循是假投降,為的就是混入蜀國重臣之中好殺掉蜀國的掌權人。這一點似乎也有印證,因為在費禕死後,魏國高調的宣佈郭循是為了曹魏而捨生冒險殺掉敵國重臣的,所以大力嘉獎。

    當然更多的人認為費禕的死就是姜維策劃的一場陰謀。郭循是被姜維俘虜的,這二人私下有什麼交易誰也不會知道。而且姜維看費禕不順眼已經很久了。姜維堅決要執行諸葛亮的遺願,北伐中原。但是費禕卻想休戰養民,二人之間政治觀點大相徑庭。姜維曾經多次請求皇帝劉禪讓自己帶兵北伐,但都被費禕給駁回去了。兩人之間產生怨恨也很正常。姜維很可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跟郭循一起謀劃殺了費禕。

  • 4 # 中孚鑑

    郭循,字孝先,他本為曹魏官員,後被蜀漢將軍姜維俘虜,俘虜後他就歸降蜀漢。費禕,字文偉,他是三國蜀漢的名臣,其曾深受諸葛亮的器重。諸葛亮去世後,費禕初為後軍師,後為尚書令、大將軍。在費禕主持蜀漢朝政時。他主張休養生息,其政績頗為顯著。

    同時費禕為人謙恭真誠、為官廉潔,他名聲故而也很好。然而雖然如此,在費禕主持蜀漢歲首大會的時候,魏國降人郭循也參加了歲首大會。當費禕飲酒沉醉時,郭循就用利刃殺死了費禕。

    那曹魏降將郭循為什麼要刺殺費禕呢?

    郭禕本是曹魏的官員,其早年也頗有功績,但後來被蜀漢將領姜維所擒而投降蜀漢。他投降後被封為左將軍。而後來郭循之所以要刺殺費禕,是因為郭循雖然降蜀漢,但他卻一直不願做蜀漢之臣,有了這個想法,最終有了殺死費禕的事情。

    當然郭循不願做蜀漢之臣,他本身想殺的並不是費禕,而是蜀漢後主劉禪。但是他平常在接近劉禪時雖然很想刺殺劉禪,但總是被劉禪身邊的人隔開。故而郭循很難下手成功殺了劉禪。

    在這種情況下,郭循並沒有放棄刺殺的行為。之前改變了刺殺的物件。當時蜀漢大將軍是費禕,在當時費禕在蜀漢可謂是重要的人物。於是費禕就成了郭循的刺殺物件。

    最終在費禕主持蜀漢歲首大會時,被郭循所殺。當然費禕是蜀漢重臣,郭循把他刺殺了,那郭循是很難活命的,他也就被蜀漢之人殺了。

    對於曹魏而言,郭循刺殺費禕,對魏國是有利有功的。所以魏國對於郭循刺殺費禕之事也頗為肯定,給的評價是正面的,故而郭循死後,被追封為長樂鄉侯,諡號為威,他的兒子襲取其爵位。當然有的則不認可郭循刺殺費禕之事,所給的評價則是負面的。

  • 5 # 探尋歷史奧秘

    在公元253年,也就是蜀漢延熙十六年,蜀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在這年正月,時任蜀國大將軍的費禕在歲首大會上被左將軍郭循(一說為郭脩)當眾刺殺,這件事在當時十分轟動,人們對郭循為什麼目前人們對郭循殺費禕有以下幾種說法,讓我們一一分析。

    第一種說法:郭循為詐降

    這種說法源於《魏氏春秋》,據《魏氏春秋》記載郭循“素有業行,著名西州。”,並沒有提其宮職,及但在《三國志·魏書·少帝紀》中曹芳詔書稱其為“故中郎”,而裴松之則認可《魏氏春秋》的說法,認為其為“西州之男子耳”,也就是說,郭循很有可能只是名士而己,並無官職,在延熙十三年被姜維欲俘虜後,郭循“不為屈”,而劉禪呢?“以為左將軍”,因為郭循是名士,如果能說服其投降,可以打擊魏國軍心,而郭循呢,不願屈服,便心生一計詐降,並決定刺殺劉禪,屢次失敗後只好退而求其次,轉殺費禕(“脩欲刺禪而不得親近,每因慶賀,且拜且前,為禪左右所遏,事輒不克,故殺禕焉。”――《魏氏春秋》)。

    首先我們可以確認,這是郭循的個人行為,不屬於曹魏之預謀,因為魏國不可能知道姜維什麼時間攻打西平,也不能保證郭循不會被姜維斬殺。且魏帝曹芳在七個月後才下詔追封郭脩為長樂鄉侯,食邑千戶,賜諡號為“威”,命子承襲父爵,並加拜奉車都尉,獲賞銀千鉼,絹千匹,這也說明了這次刺殺不是魏國策劃,只是“冒領功勞”罷了。

    第二種說法:受姜維指使

    這種說法為陰謀淪,認為郭循受姜維指使,殺害了費禕。這種說法的依據有這幾點,第一,費禕與姜維政治上的矛盾,因為費禕與蔣琬、董允一樣,以為蜀國需要的是休養生息,而姜維呢,主張北伐,費禕不好直接反對,於是姜維“每欲興軍大舉”,費禕便“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所以有人以此為證據,認為姜維因此恨費禕,而指使郭循殺費禕;第二,費禕死,姜維為最大受益人,據《三國志》記載:“十六年春,禕卒。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第三,姜維“陰養死士”,而郭循所為象板了死士。

    但這種說法,有很多疑點,其一,姜維要想殺費禕,肯定不會用曾被他俘虜過的郭循,這種事姜維不會幹,要殺也是找個和他無關之人動手;其二,郭循是被劉禪封為左將軍的,也就是說,姜維無法確定郭循是否會有機會刺殺費褘。

    綜上所述,我認為《魏氏春秋》上的記載可能性較大,但是也不排除有其他可能,畢竟沒有直接證據。

  • 6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費禕

    主要是政見不和,當然不是郭循和費禕的政見不和,而是郭循的老大和費禕的政見不和。

    郭循老大是誰呢?

    郭循原本是曹魏的中郎將,後來在姜維的一次北伐中被姜維俘虜,後被劉禪封為左將軍。

    有人認為郭循刺殺費禕是因為忠於曹魏,他是身在漢營心在曹,不過守仁君感覺可能性不大。

    如果郭循真的忠於曹魏,那他就不應該去殺費禕,反而應該讓費禕活的好好的,費禕主張休養生息,只要費禕在一天,蜀漢就不會主動向曹魏用兵,打得過打不過另說,起碼曹魏省心了。

    而且你要是刺殺諸葛亮那沒毛病,要是費禕就太不值了,費禕算不上什麼大才,蜀漢能代替他的人不在少數,死一個費禕對蜀漢的政局並沒有太大影響。

    至於郭循死後曹魏對他又是追封又是撫卹的,這很正常,一來是面子工程,二來是打消郭循投降的影響,讓別人認為郭循真的是一個刺客。

    守仁君認為,指使郭循刺殺費禕的只可能是姜維。

    姜維是主戰派,天天就想著怎麼北伐,費禕主張休養生息,二者矛盾不是一般大。利大者疑,費禕在世時,姜維被壓制的手下兵不過萬,費禕剛死,姜維就立刻出兵北伐,不久後直接成了蜀漢的軍隊總司令,數次組織北伐,當然勝勝敗敗,一直沒什麼進展。但是不論如何,那段時間姜維過的是相當滋潤,身居大將軍要職,手握蜀漢所有兵權。

    至於說郭循是怎麼被姜維收買的,這守仁君就不清楚了,可能他倆也是半個老鄉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紫菜怎麼處理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