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iloger

    諸葛亮自己太厲害了,沒有什麼人能達到他的標準。諸葛亮事必躬親,權利抓的太緊,沒有給下面的人充分的放權,能力再大也沒有多少機會得到歷練,當然能力也不會提高多少,也就更得不到諸葛亮的賞識!

  • 2 # 大漠神鷹31162642

    首先不能否定諸葛亮的軍事和政治才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諸葛亮和姜子牙一樣,等待時機的到來。拿到現在的社會,諸葛亮必將一事無成!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交通和通訊極其落後,而諸葛亮在當地久負盛名,巧的是碰上劉備這樣的喪家之犬,一拍即合。諸葛亮在跟隨劉備後,事無鉅細,大小事不放心,自信過度,勞民傷財!致使六出祁山均以失敗告崔忠寶,假如曹操多活幾年,諸葛亮將死無葬身之地!

  • 3 # 武威王

    這個問題問的有些奇怪,不知題主從哪裡得來的這一結論。諸葛亮有自己的接班人,而且不止一個,並且這些人在三國群星璀璨的歷史長河裡也絲毫不落下風。

    一.“幼麟”姜維

    姜維是諸葛亮軍事上的衣缽傳人,作為諸葛亮的學生,他從諸葛亮身上繼承的東西恐怕比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還要多。

    起初作為降將的姜維,受到諸葛亮莫大的重用。不但稱其為涼州上士,更是保舉他拜將封侯,統領蜀漢最精銳的虎步軍。時時帶在身邊,處處言傳身教。於是才有了姜維“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的決絕,以身許國難在許家;才有了姜維“一計害三賢”的悲壯,寧可捨命一搏也要恢復蜀國。

    姜維是諸葛亮最忠誠的傳人,不但繼承了武侯的軍事天賦,也繼承了他恢復中原的志向。姜維九伐中原,以弱蜀力撼強魏,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即使生命最後也在為恢復蜀漢而努力,壯哉姜維。

    二.蜀漢四相之蔣琬、費禕、董允

    諸葛亮和他的繼任蔣琬、費禕、董允合稱蜀漢四相。

    蔣琬在諸葛亮去世後任尚書令,在內外交困之際力挽狂瀾,迅速地穩定人心,安撫社稷。費禕志慮忠純,寬濟博愛,文武雙全,有定國安邦只能,就連吳主孫權也對他十分欽佩。董允作為費禕的助手,恪守正直,禮賢下士,思量秉正,翼贊王室,有匡君輔國之功。

    蔣琬、費禕、董允這三個人都是三國時期頂級的大臣,諸葛亮死後蜀漢還能延續數十年,多半依賴他們的主政。奈何費禕遇刺身亡,蔣琬費禕天不假年,蜀國的精英逐漸消失殆盡,到後來只剩下姜維獨木難支。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蜀漢的衰敗非人之過也,實乃天意。連諸葛武侯這樣的千古智者都無法逆天而行,何況他的繼承人呢?

  • 4 # 藍天沃土成愛民

    謝邀。不能說諸葛亮沒有培養接班人,對姜維的培養證明了諸葛亮後期還是重視了人才選拔培養的。在安排後事中選拔了蔣琬、費禕也是準確的,說明他也早以用了心。那麼蜀國後期為什麼出現了人才匱乏的狀況,而且在三國中成為最先亡國的呢?這裡邊原因很多。一、從基礎上說,劉備集團本來就是個小集團,在劉備諸葛亮的苦心經營下才有了荊益二州這麼個小地盤,後來荊州一失,就剩下益州漢中之地,在三國中是地盤最小,經濟最貧乏的地方,相對來說是地窮人疲之國。二、劉備集團組織組成是荊州派為主,後來雖然吸收了一派益州人士,但一直沒有成為主力。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蜀國的人才培養髮展。不能說諸葛亮在用人上不受派性的影響。三、諸葛亮在做事上身必躬親,不放手、不放權,過於謹慎小心,這就影響了部屬的大膽工作,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潑辣精神,凡事謹小慎微是不利於人才發展的。將領帶兵出戰都要帶上丞相事先寫好的“錦囊妙計”,這種手把手的用人方法簡直是把部下當成了木偶!最後,從天下大勢來說,整個三國雖然英雄輩出,人才濟濟,但都沒有優秀成才的第二代。劉備的第二代就不用說了,是歷史公認的庸人。孫權的呢?孫權死後吳國皇帝換來換去,一個不如一個。曹操的接班人曹丕算是可以,但也遠不及曹操,曹丕死後就不行了。以曹操如此雄才大略,以曹氏家族如此人才濟濟根深蒂固的旺族,競選不出有雄才大略治國有能的接班人,豈不是天下大勢所至。整個三國時期都屬一代英豪時期,不是那一個人的個人行為所決定的。

  • 5 # 波波

    諸覽一生唯謹慎。像諸葛亮這樣的超級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想培養就可以培養出來的。

    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的來看。

    首先還是注重人才培養的。諸葛亮因才施教,培養和選拔了自己的接班人。軍事上,有幼麟之稱的姜維就是諸葛亮著重培養的。諸葛亮去世後,姜維也確實接過了保國伐魏的重擔。三國演義說的是九伐中原,其實是十一次。姜維歷次北伐,總體來說,還是勝多負少,軍隊損耗也是魏重蜀輕,而且姜維北伐的基點已經從諸葛亮時的秦嶺西線和子午谷一線,推進到西縣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線了,正是因為姜維多次挫敗曹爽、王經,才使得魏軍一直被卡在秦嶺一線。

    在內政上,諸葛亮也培養和提拔了蔣琬、費煒和董允等人。

    諸葛亮去世後,蔣琬任尚書令,遷大將軍,後又加大司馬,總覽蜀漢軍政。他採取閉關息民政策,使國力大增。

    費煒在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再遷大將軍。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董允。後期任費煒大將軍的副手。

    諸葛亮在民間和演義中被神話了。似乎不能興復漢室,還與舊都,就是重大的挫折和失敗。其實,從歷史事實來看,諸葛亮伐魏只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魏國地方大,人口多,實行屯田制後,糧草充足,軍隊兵力足,將領作戰能力強。蜀國伐魏,根本不可能滅魏,也就是佔領幾座城而已。諸葛亮對上司馬懿難佔大便宜,姜維對上鄧艾更是如此。

    老師和學校可以教出碩士和博士,但沒哪位老師就一定能教出軍事家和政治家。題主又把諸葛亮往神仙的路上推進了,讓諸葛武侯對自己去世後蜀國政治軍事負責,這太難為諸葛亮了。

    諸葛亮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他不是神,只是一個人。無法對身後的蜀國負責。

  • 6 # 手機使用者61660323609l

    從諸葛丞相《後出師表》中看出,他發現提拔了費禕、董允、向寵、蔣琬等人,這些人雖非文武全才,對他們必有教誨。他著重培養了羌維。六出祁山,關愛後主,羌維能文能武,智慧忠勇,竭心盡力,雖未成功,羌維以生命為祭品,書寫了對蜀漢事業的忠誠,未愧對諸葛丞相的遺志!

  • 7 # 聯盟大俠

    另外諸葛亮在任丞相期間也是著重提拔和培養了幾個人才,如馬謖、楊儀、姜維等人,另外蜀漢後期的大將軍蔣琬也是諸葛亮推薦給劉備的,費禕也深得諸葛亮器重,委以重任。而到諸葛亮病逝以後,是蔣琬、費禕、姜維等人撐起了蜀漢集團的大旗,保證了劉氏集團在西川的統治權。

    所以說,諸葛亮並不是沒有提拔人才,只是相對於魏吳兩國,蜀漢集團的人才儲備還是遠遠不如的。

  • 8 # TANGTANG俠

    只是馬謖這貨沒經歷住考驗,跟著大領導當秘書一干就是十幾年,北伐的時候已經快四十了,最後大領導一下讓馬謖去鎮守街亭這麼要緊的任務。

    其間壓力大可想而知,又想幹出成績,結果讓這貨玩砸了。

    沒辦法,最後砍了。

    後來姜維投降,諸葛也著重培養。

    在三國志蔣琬傳裡寫的,其實蔣琬才算是諸葛亮的正牌接班人。

    《三國志·蜀書·蔣琬傳》明確記載道:“(諸葛亮臨終前)密表後主曰:‘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蜀書·楊戲傳》載其所作《季漢輔臣贊》,裴注引《益部耆舊雜記》雲: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時,後主派尚書僕射李福前去探望,並諮詢國家大計。李福問:“如公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諸葛亮回答:“君所問者,公琰(蔣琬的字)其宜也。”

    而費禕算是諸葛亮接班人的候補人選。

    後主派尚書僕射李福前去探望諸葛亮,並詢問:“如公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諸葛亮推薦了蔣琬。李福又問:“蔣琬之後,誰可任者?”諸葛亮回答:“文偉可以繼之。”

    所以諸葛亮是有培養自己的後續接班人的,並且不止一個。

  • 9 # 相瓜796

    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對於蜀國的忠誠,這點毋庸置疑。對於身後事的想法,卻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篇出師表,寫盡了波浪壯闊的一生和對蜀國後事的看法和安排!謀的身前身後事!

    蜀漢四相:諸葛亮、蔣琬、董允、費禕。蜀漢政權四位有名的治國能臣,都懷相國之才。蜀相諸葛亮,大家耳熟能詳,之知甚多。大名如雷貫耳。然後蜀時代,蔣琬、董允、費禕作為四相之一,大家相對他們的生平事記想必不是很瞭解,至於能力如何?一個能和諸葛亮相比較的人,想必有過人之處!能力也不容小覷!

    諸葛亮因積勞成疾,溘然長逝於五丈原軍中。蜀漢政權,頓時失去擎天之柱。舉國哀悼,人心惶惶。面對強大的曹魏,蜀漢又處於“生死存亡之際”。然諸葛亮對於身後之事?又是怎樣的安排的?

    諸葛亮曾劉禪說過:“臣若不幸,後事宜付蔣琬”充分說明,視蔣琬作為蜀國的接班人了。諸葛亮去世後,蔣琬幾乎掌握了蜀漢軍政大權。蔣琬是諸葛亮一手提拔和精心培養的人才!五次北伐,六出岐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蔣琬總能夠足食足兵地供給諸葛亮!為北伐大業,做好準備!甚得諸葛亮的信任和賞識!最主要的原因是:繼承諸葛亮遺志,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北伐中原、興復漢室!對於一個能力挽狂瀾,鞠躬盡瘁,才使蜀國延長41年國運之人。蔣琬作為接班人當之無愧!

    費禕字文偉,是諸葛亮指派的第二接班人。其能力讓蜀相之一的董允所佩服,可見此人,才智過人,過目不忘,能力非凡!魏廷和楊儀交惡,連諸葛亮都束手無策,專靠費禕從中協調,使不致影響軍機大事!之所以能充分發揮魏延、楊儀各自的才能,主要靠費褘對他們二人的幫助勸解!可見心思縝密,口才極佳!大局觀很強!蔣碗之後,費禕,不負重望,成為蜀相!軍政大權在握,本想發揮才能,為國盡力!不曾想,意外發生了,一次宴會中酒醉,被魏國降將郭循刺殺而死!可惜了,蜀國失去一柱石!

    對於姜維,最為諸葛亮的弟子,寄予厚望。也重點培養和器重。揮淚斬馬謖的典故,大家想必耳熟能詳了,就因為馬謖丟了街亭,導致第三次北伐的失敗!諸葛亮哭得悲痛欲絕、真的是老淚縱橫.多年培養馬謖,這次令他大失所望;這次斬了馬謖,恐後繼無人,後悔不聽劉備白帝託孤之言,用了馬謖。這次之後,諸葛不敢太重用年輕人,本來用軍就穩,之後用軍、用人更謹慎了!其實,馬謖也是諸葛亮選擇繼承人之一,可是由於街亭的事件。不得不為自己的用人眼光所懷疑!以至於收下姜維做弟子,重點培養。也是為了彌補馬謖的遺憾,和當時蜀國沒有能征善戰的大將,抵抗曹魏做好準備!對於後事的安排,卻唯獨對姜維沒做特殊交代,可見諸葛亮並沒有讓姜維獨當一面挑大樑的打算。一來,年輕,二來,怕步入馬謖的怪圈!這讓姜維很傷心也很失望,本想繼承老師遺志,以攻為守,為蜀漢贏得更大生存空間。三權分立,各負其責,自己作為軍事幹部,要想獲得爵祿地位就只能依靠軍功。於是姜維連連上表,定要出師北伐。早前,諸葛亮是六出祁山,後來姜維卻是九伐中原,比諸葛老師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國無對錯,只是陣營不同,無論是小說還是歷史。在那個動盪的亂世,能青史留名的人,可見影響之大,傳播之廣!謀臣能興邦,猛將能定國!這樣的三國,讀起來熱血沸騰。這樣的故事,讓我們久久回味!

  • 10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一個超級性的軍事家,政治家、謀士是要用一生的心血和思維探討摸索出來的,遠非什麼“速成培圳”所能達到的效果,也並非搬來《六韜》、《三略》、《孫子兵法》等兵書死記硬背個粉瓜爛熟便說:“我什麼都會了,打仗的兵法我都懂,可以放馬過來!”

    行軍打仗千變萬化,毫無規律可言,象馬禝那樣把兵駐紮在山上,人家司馬懿把他圍住,他還拿著兵書給王平看:“這叫置之死地而後生”!都被困死了怎麼“後生”……

    姜維可算是諸葛亮信得過的學生,但命又太短,能怪誰呢?基本上諸葛亮卻是把心思放在打仗上,分身乏術,自然無法教更多的學生來接班,也不能說他有思心,他連自已的兒子都沒有盡心去教,也是怕教了人家對他有想法!

    不過歷史很多軍事奇才都是略帶有天賦,加上自己用心去推敲研究和大膽平估嘗試,所謂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詹姆斯帶領雄鹿,能打贏猛龍進總決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