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詩有酒有段子

    因為處境不同,個人覺得,隋煬帝其兄弟,心機不重,城府不深,未曾防備,因此被楊廣索誣陷,失了太子位。而李世民其兄李建成,明顯非善類,李世民用柔弱路線是難以功成的。

  • 2 # 代牧益州閻文平

    李世民評價楊堅“不明而喜察”。

    並沒有李淵深信的后妃重臣整天在李淵面前吹李世民,抹黑李建成,挖坑激怒李建成。李淵對李建成的猜忌心也沒楊堅對楊勇那麼重。李淵自己的嫡系支援李建成不足為奇,雖然李淵李建成直屬手下或者曾經有機會拉攏的已經有屈突通張士貴溫大雅竇軌等一群大佬叛逃到李世民這邊去了。

    也沒有哪個和李建成關係甚密甚至還有聯姻的大臣突然倒了。嘿嘿,我楊堅,就是死這裡,死外邊,從這裡跳下去,也不會相信別人說高熲壞話的……

    李建成距離被廢最近的是楊文幹事件,也因為李元吉、騎牆派封德彝和後宮的周旋得免,反而李世民差點被當大陰謀家處置了,然而突厥入侵了沒李世民又不行……

  • 3 # 一股一炒

    李世民和楊廣二者處境不同,他們的父皇也不一樣,更多的是對手不一樣。

    咱們先看李世民時候,618年在太原舉事,據傳當年便是李世民勸服李淵起兵爭天下,李世民也是親自帶領將士,一寸一寸打下江山,據說當年起兵,李淵也曾對李世民許諾,將來會冊封李世民為太子,但是李淵確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高,手下也是猛將如雲,下面的將士打下江山,也想封侯拜相。

    太子李建成看李世民功勞大,自己肯定鎮不住,也害怕李淵廢他的太子位,便拉上老三李元吉一起排擠打擊李世民。先是邀請李世民家中喝酒,在酒裡下毒,也是王者不死,剛喝一口,一隻燕子飛來拉屎掉進酒裡,還髒了衣服,李世民便起身想換件衣服,一起身腹如絞痛,便知酒裡有毒,疾步離去,到家腹瀉不止,嘔血數升,及時醫治方沒事。一計不成,在設一計,便想調離李世民手下大將遠征突厥,李世民心知情況緊急,便入宮將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之事告知父皇李淵。李淵便傳李建成李元吉第二日進宮對證。李建成李元吉心知事情敗露,只能先下手。便安排在玄武門伏擊李世民,哪知李世民也有防備,直接帶兵反殺李建成李元吉。所以,李世民不得不暴力反殺,否則就是自己死亡。

    楊廣同樣也是皇次子,哥哥楊勇性情溫順,擅長詞賦,早期也深得他的父皇楊堅喜愛。但是楊堅崇上節儉,不喜大場面,楊勇恰恰沒有摸到這點,文人性格,隨性而為,不懂討人歡喜。加上他的母后獨孤氏也是更喜愛楊廣,也會在床上吹枕邊風,楊廣在用心腹大臣在皇上哪裡說點太子壞話。時間一長,太子在皇上心中地位下降,不滿越來越多。便廢了楊勇,改立楊廣。

    二者上位過程可以看出,李淵沒有廢李建成的心態,太子位置還算是穩定的。加上李建成對李世民的步步緊逼,所以玄武門政變是遲早要上演的,不可避免。楊廣上位就很不一樣,後期父母都是支援自己的,因為太子已經失寵,所以自己不需要用暴力解決,只需要靜靜等待就好了。

  • 4 # 蘭臺

    李建成可不是楊勇那樣的廢柴可比。

    李建成是一個很有能力也很有人格魅力、政治權謀的人。

    我們先來說李建成和楊勇的區別。

    隋文帝的長子楊勇和李建成比就是一個廢柴。

    他一點兒政治自覺都沒有。

    隋文帝崇尚節儉,可楊勇偏偏生活奢侈,曾經穿著異常華麗的鎧甲出現在隋文帝面前,惹得隋文帝非常生氣,覺得北齊、北周殷鑑不遠,楊勇就這麼崇尚奢侈,恐怕不是一個合格的太子。

    第二件事楊勇幹得更過分,自古皇帝與太子雖然是父子,但是因為權力,依然逃不脫權力鬥爭和猜忌,一般情況太子都拼命表現自己毫無權力慾,自己是父親的乖兒子,可楊勇偏偏在隋文帝面前表現他的迫不及待:隋朝慣例冬至日皇帝接受百官朝賀,太子在第二天接受朝賀,可楊勇偏偏在冬至日身穿華麗的太子服飾出來“搶鏡”,惹得隋文帝大怒,史書上說“恩寵始衰,漸生猜阻”

    第三件事,獨孤皇后一直對寵妾滅妻這種事深惡痛絕,楊勇卻專寵偏房、沒有嫡嗣。以至於獨孤皇后都在懷疑太子妃是不是楊勇害死的。

    因為隋朝時間很短,隋書也是唐朝人所編撰,不存在為隋煬帝說好話的情況,可見楊勇實在不是一個合格的太子,在政治鬥爭領域完全是一個草包。

    隋煬帝對付這樣的草包當然輕鬆。

    可是李建成完全不是楊勇。

    從太原起兵入關中時,李建成已經單獨領軍,沿途義軍紛紛主動投奔,等李建成與李淵、李世民到長安匯合時,李建成差不多有二十萬左右的軍隊,而李淵和李世民才四萬多人。

    由此可見李建成為人處世以及人格魅力。

    而且從種種史料上的蛛絲馬跡我們也能看出李建成是一個崇尚節儉、寬厚大度、很有人格魅力的這麼一個人。

    他在楊文幹叛亂事件面臨父親猜忌以及弟弟李世民陷害時,非常聰明的獨自一人跑到行宮向李淵請罪,徹底打消了李淵對他的懷疑,保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

    別說楊勇,歷史上有太多廢太子面臨這種情況腦子發熱,不但丟掉太子之位,也斷送了自己的性命,比如漢武帝的太子、唐玄宗的太子等等。

    說實話,正因為李世民陰謀詭計用盡了,都沒能動搖李建成太子之位,才迫使李世民不得不做最後一搏。

  • 5 # 薩沙

    這主要是隋文帝和唐高宗有區別。

    可以看到,隋文帝是比較有決斷的皇帝,即便決斷是錯誤的。

    相反,李淵雖然才能比亞與楊堅,但對於立太子這件事猶豫不決,最終釀成大禍。

    楊堅是個深謀遠慮的君主,很早就開始部署立太子。

    他明白,如果太子立不好,會導致剛剛建立的隋朝崩潰。

    他的兒子也有好幾個,隋文帝將三子楊俊軟禁,將四子楊秀貶為庶人。

    只剩下長子楊勇和次子楊廣。

    楊勇雖然忠厚善良,可惜才幹平平,而且生活過於奢侈。

    楊堅開始立楊勇為太子,後感覺楊勇的能力和性格,不足以掌控國家。

    而次子楊廣則是虛偽陰險,非常善於偽裝。他揣摩父親的意圖,按照父親理想的太子偽裝自己。

    楊堅當時年老了,開始昏庸,隨即廢長立幼,立楊廣而廢楊勇。

    就立太子本身來說,問題不大,至少保證隋朝這次權力交替沒有內亂。

    但隋煬帝本人則不行,好大喜功,能力有限,自命不凡,最終搞垮了隋朝。

    一說,在最後時刻,重病的楊堅發現兒子楊廣的真面目,試圖重新立長子楊勇。

    楊廣知道後,為了自保,派人下毒害死了父親,隨後又殺死了哥哥,以絕後患。

    而李淵則比楊堅差了很多。

    李淵明明知道李建成的能力不足,根本不是李世民的對手。

    當時他有兩個選擇,第一就是廢除李建成,立李世民為太子。

    第二就是乾脆學習楊堅一樣,立李建成為太子,但務必消除李世民的力量。

    然而李淵卻什麼都沒做!

    他對立太子的事情猶豫不決,甚至已經看到兒子們互相內訌甚至暗殺和兵變,仍然不能做出決定。

    最終結果就是李世民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其實,當時那種情況下,李世民已經無法不動手。他如果不動手,幾乎肯定是保不住性命的。

    即便李建成此刻不殺他,一旦登基後也一定要他的命。

    你死我活,殺死哥哥也就是必須的手段。

  • 6 # 詳侃歷史

    因為二者鬥爭的本質是不同的。

    楊廣與楊勇的鬥爭,僅限於爭奪太子之位,對皇帝楊堅不構成威脅,即便他當上了太子,仍然受制於楊堅。因此,楊廣爭奪太子之位成功後,皇帝楊堅仍然掌控大局多年,只是在楊堅病重臨終之前,楊廣才突然發難,這還是在爭取到了楊素支援的前提下,用東宮衛士替換了楊堅身邊的衛士,把楊堅控制了起來。楊堅當時已經病入膏肓,身體條件不允許他進行反擊了。

    而李世民與李建成的鬥爭,則不僅僅侷限於爭奪太子之位,這一斗爭的實質,是李世民與李淵的鬥爭,也就是唐朝開國功臣首領與皇帝之間的鬥爭。至於李建成,只不過是李淵手裡的一枚棋子而已。

    正是由於李世民與李淵鬥爭的這一本質特點,決定了李世民不可能透過和平手段上位,因為李世民本來就是開國功臣的首領,身兼尚書令、領十二衛大將軍、中書令、益州道行臺尚書令、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等一系列朝廷和地方的要職,本來就已經對皇帝李淵形成了極大的威脅。除非李淵願意自己主動讓出皇位,否則李世民就不可能以和平手段上位。李淵自武德六年(623)以後,就開始著手打壓李世民,而李世民也相應的進行反擊。

    武德七年(624)發生的兩件事情,證明了李世民和李淵雙方都不可能透過和平手段解決對方。

    第一件事就是楊文幹事件。我看現在網上有很多人憑空懷疑這是李世民誣陷李建成的,實際上,史書記載的非常清楚,當時,李建成派出郎將爾朱煥、校尉橋公山給慶州都督楊文幹私下運送鎧甲,李淵後來把李建成的官屬王珪和韋挺流放,充分說明這件事情是確實存在的,絕不可能是李世民誣陷。而李建成給楊文幹私送鎧甲,明確說明了李建成當時已經要對李世民動手了。同時,擅自發兵和私自持有鎧甲,在唐朝都是重罪,根據《唐律疏議》規定,諸擅發兵者,“千人絞”,即擅自發兵1000人以上就判處絞刑;諸私有禁兵器者,“甲三領及弩五張,絞”,即私自持有三領鎧甲和五張弩的,就判處絞刑。

    在這麼明白無誤的確鑿證據面前,李淵居然公開拉偏架,只是處罰了李建成的官屬,而不處罰李建成本人,順帶還牽連了李世民的官屬,“惟責以兄弟不睦,歸罪於太子中允王珪、左衛率韋挺、天策兵曹參軍杜淹,並流於巂州”(《資治通鑑》)。這就很清楚的說明,李淵不想處置李建成,原因也很簡單,李建成是李淵制衡李世民的棋子,李淵不可能自己主動把這枚棋子廢掉。楊文幹事件清楚的表明,李淵是不會主動處置李建成的,李世民想透過和平手段上位,不可能。

    第二件事就是行臺廢置事件。當時李淵準備削除各地的行臺,所謂行臺,是唐朝初年存在的一種權力很大的地方軍政機構,主要有陝東道大行臺、益州道行臺、山南道行臺、東南道行臺、山東道行臺等。李淵自武德五年(622)開始著手撤銷行臺,先後陸續撤消了山東道行臺、山南道行臺、東南道行臺,並將曾任山南道行臺和東南道行臺僕射的李孝恭下獄,但是,削到李世民的益州道行臺時,李淵卻削不動了,李淵曾一度撤消了益州道行臺,並將李世民的心腹、益州道行臺僕射竇軌下獄,“(武德)七年,廢行臺省”(竇軌碑),“後徵入朝,賜坐御榻,軌容儀不肅,又坐而對詔,高祖大怒,……詔下獄”(《舊唐書》竇軌傳),然而此後不久,李淵又不得不恢復益州道行臺,並將竇軌官復原職,“俄而釋之,還鎮益州”(《舊唐書》竇軌傳)。這其中,我們明顯可以感受到李世民的反擊。這清楚的表明,李世民勢力實在太大,李淵想透過和平手段處置李世民,也不可能。

    由於李世民和李淵雙方都不能透過和平手段解決對方,因此,只能走到刀兵相見的地步。李淵默許李建成和李元吉策劃昆明池計劃除掉李世民,此事被李世民知道後,李世民絕地反擊,發動玄武門之變,除掉了李淵的棋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皇帝李淵同時失去了對局勢的控制力,李淵看到自己大勢已去,兩個月後退位,宣告了自己的失敗。

  • 7 # 希望星晨58298869

    這問題有深度!楊廣雖然算得上文武雙全,但比文韜武略的父親楊堅相形見絀,如果拉幫結派,密謀叛亂以奪取儲位是瞞不過勤於政務的老爸的;再一個,他的母親獨孤皇后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容易上當受騙,並且對父親楊堅有巨大的影響力,所以聰明的楊廣才作模作樣,騙取父母的信任上位;這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而李世民面對的是偏心的老爸,無能你如何表現,可以加官晉爵給封地,但上不了儲位;況且能幹的哥哥,李建成當時在長安是“文官之首”,是有政治權謀的人,雕蟲小技會引起他的察覺!

    李建成軍政能力不比李世民差,也是能征慣戰的人,太原起兵進入關中時,自統軍隊,沿途義軍紛紛歸附,待與李淵、李世民到匯合長安時,李建成已手握近20萬重兵,是李淵和李世民軍隊人數的五倍,由此可見李建成在父親心中的份量!

    且,李世民曾有使用陰謀詭計,陷害李建成的事,但他都有恰如其分的應對策略,最後,李淵還是相信他,正因為柔和手段動搖不了李建成的太子地位,李世民才鋌而走險,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 8 # 張傑談史

    性質上還是有些不同的。

    因為隋朝獲得政權,其實有些輕巧,所以後來者有人稱隋文帝楊堅獲得皇位,沒有人比他更容易,而楊勇也好,楊廣也好,都沒有參與到其中。隋朝的根基還是牢牢控制在隋文帝手中。所以隋煬帝要成為太子,不能正面和楊堅對著幹,所以採取了柔和的手段。說到底,還是楊廣不具備對楊堅的戰略威懾。當然楊堅是怎麼死的,那麼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但是李世民不同。李淵建立唐朝這一過程,李建成、李世民都有參與,簡單說他們都有唐朝的原始股。李世民要相當太子,就必須在這幾個人中,強勢採取手段才可以。玄武門之變並不僅僅是除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還軟禁了李淵,這才是關鍵。所以李世民要上位,沒辦法採取柔和手段,柔和一下可能就會被李建成搞死,事實上,李建成已經在做這件事情了。

    所以說,楊廣和李世民還是有許多區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古人窮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