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精彩滿天下

    泊桑《項鍊》中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她是一個愛慕虛榮的傻蛋與可憐蟲。瑪蒂爾德真的只是一個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傻蛋嗎?這是對她的全面而中肯的評價嗎?就此,我有話要說——我覺得瑪蒂爾德是一個既可悲又可敬的人物。

    一、瑪蒂爾德的可悲1、“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瑪蒂爾德美麗動人卻嫁入小戶人家並不可悲,可悲的是她的思想。她住著寒傖的房子,卻夢想著幽靜的廳堂;她吃著“好香的肉湯”,卻夢想著名貴的佳餚;她有路瓦栽的呵護,卻夢想著最親密的男友;現實和夢想的落差很大,可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有人說幸福是以夢想作分母以現實作分子的分數。這樣看來,瑪蒂爾德作分母的慾望數值太大,所以瑪蒂爾德的幸福值是很低的,因此她整天生活在痛苦之中,但這痛苦是她自找的,可謂木匠作枷,自作自受。其實一個人有慾望有夢想並沒有錯,就算是虛榮也沒有錯,但途徑要正確。瑪蒂爾德只是整天坐著做這樣的白日夢,想要不勞而獲,就有點可悲了。2、一夜瘋狂過把癮,十年辛苦作代價瑪蒂爾德為了參加舞會而向有錢的女朋友借來鑽石項鍊,從而在舞會上大出風頭,讓自己膨脹的虛榮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滿足,但樂極生悲,項鍊的丟失使她不得不用十年的節衣縮食和艱辛努力來償還債務。

    於是她辭退了女僕,遷移了住所,生活由溫飽型變成貧困型,她本人也由夫人變成了街女(平民婦女)。等她還清所有債務後,才得知所丟的項鍊是假的,才得知她為一串才值500法郎的假項鍊付出了十年的艱辛,消磨了十年的青春年華,一夜瘋狂過把癮,十年辛苦作代價,這是不是更可悲呢?二、瑪蒂爾德的可敬1、“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當項鍊丟失,不幸降臨之後,面對那足以使她家破人亡的三萬六千法郎賠款,瑪蒂爾德沒有絕望,沒有逃避,沒有向女友卑躬屈膝,更沒有去買一掛假的行騙,而是毅然承擔起償還鉅債的重任,她毅然辭退女僕,自己承擔起所有的粗重家務;她放下之前養成的女性的自尊,在“水果店裡,雜貨店裡,肉鋪裡,爭價錢,受嘲罵,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省她那艱難的錢”。她不再美麗如昔,“胡亂地挽著頭髮,歪斜地繫著裙子,露著一雙通紅的手,高聲大氣地說著話……”,整整十年的奮鬥,十年的不屈,十年的頑強,她固守著做人的基本道德,表現出對朋友極端的忠誠和負責任,也有力地維護了自己做人的起碼尊嚴。她的忠誠也感動了佛來思節夫人,以至於佛來思節夫人毫不猶豫脫口說出了真相。(佛來思節夫人高貴而富有,其虛榮心的自我維護應更是小心翼翼,且其時已無據可查,她完全可以為了虛榮永遠保守這一秘密。)瑪蒂爾德的無怨無悔,誠實守信,堅毅坦蕩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2、“天真的得意的笑”對生活十年前,本可平靜快樂生活的瑪蒂爾德因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夢想不能實現而無端地苦惱著,十年前,在那個舞會結束時怕自己的衣服太寒酸而急急逃走的瑪蒂爾德,當十年後在公園遇到依然年輕美麗的佛來思節夫人時,她明知自己已衰老得讓女朋友大跌眼鏡,但她不再逃避,不再感到寒磣,而是大膽地迎上去,用一個農婦的容顏去迎接華貴的女友,並且大聲地同她說話,告訴佛來思節夫人讓她變衰老的原因——償還鉅債。她那平靜的訴說,那“天真的得意的”笑告訴我們,十年的苦難已化作灰燼消失了,十年的磨難塑造了嶄新的瑪蒂爾德,十年的艱辛瑪蒂爾德創造了“三萬六千法郎”的巨大物質財富,同時也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讓她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樣沉湎於“海市蜃樓”式的夢幻中,沉溺於無端的痛苦之中,而是天真地得意地笑對人生。瑪蒂爾德這一偉大的轉變,不也可欽可敬嗎?瑪蒂爾德這一形象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能清醒地認識自己所面臨的生活,早日從虛幻的祈盼中找回自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走自己平凡而有意義的人生路。

    也可以說:

    《項鍊》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故事情節並不複雜:教育部小職員路瓦栽的妻子瑪蒂爾德愛慕虛榮,追求高雅乃至奢華的生活,但家境只能讓她生活在夢幻中。丈夫為了讓妻子開心,好不容易弄到教育部長夫婦家庭晚會的請柬。為了出席這個舞會,瑪蒂爾德向朋友佛來思節夫人借了一掛鑽石項鍊。晚會上,路瓦栽夫人得到了成功,“她比所有的女賓都漂亮、高雅、迷人”,然而,樂極生悲,她不小心將借來的鑽石項鍊丟失了。為了償還購買項鍊的借債,夫妻倆含辛茹苦地勞作了十年。瑪蒂爾德變成一個粗壯耐勞的婦女,路遇佛來思節夫人時,多年老朋友竟認不出她了,瑪蒂爾德講出了十年不平常的經歷,佛來思節夫人感動極了,卻出人意料地告訴她,借給她的那掛項鍊是最多值五百法郎的假鑽石項鍊。(全國中等專業學校語文教材編寫組:《語文》第四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這個故事向人展示了瑪蒂爾德、路瓦栽和佛來思節夫人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張揚了人性之美。  起初,瑪蒂爾德確實迷戀上流社會,以為“她生來就是為過著高雅和奢華的生活”,她夢想著“寬敞的客廳”、“精美的晚餐”、“漂亮的服裝”、“想望著得人歡心,被人豔羨,具有誘惑力而被人追求”。這既是商業社會由貧富差異造成的一部分人的心理特徵,同時也是人性使然。過高雅的生活誰不夢想呢?那麼,瑪蒂爾德是如何處理同他人的經濟關係的呢,她從來沒有想要侵佔他人的勞動成果來實現自己的夢想,相反,當厄運降臨時,她毅然放棄了不切實際的幻想,以自己的誠實勞動迎接命運的挑戰。  瑪蒂爾德丟失借來的項鍊,儘管既無借據又無旁證,她卻壓根沒想到過賴賬,丈夫提出‘應該想法賠償這件首飾了”,她沒自半點猶豫。他們動用了僅有的一萬八千法郎遺產,又借高利貸一萬八千法郎,買,一掛兒乎完全相同的鑽石項鍊如期歸還給佛來思節夫人。  在信用與破產危險之間,瑪蒂爾德選擇了信用,沒有以假充真,也沒有以次充好。信用是做人之本。孔子說過:“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瑪蒂爾德視恪守信用高於一切,這不正是體現了人性之美嗎?  瑪蒂爾德挑戰厄運的勇氣可敬可佳。面對厄運,瑪帶爾德至少有兩條路可供挑選:一是憑著她“美麗動人”的“惟一資格”,出賣靈肉,換來大把大把的金錢;二是踏實勞動還清債務。瑪蒂爾德沒有出賣人格與尊嚴,選擇了勤勞還債的道路。“她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辭退了女僕,遷移了住所,租賃了一個小閣樓住下”。她做飯、洗衣、打掃廚房,包攬了家裡一切粗笨括兒,“她穿得像一個窮苦的女人,胳膊上挎著籃子,到水果店裡,雜貨店裡,肉鋪裡,爭價錢,受嘲罵,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省她那艱難的餞”。  瑪蒂爾德不是英雄,她所做的,正是千千萬萬勞動婦女每天都在做的;瑪蒂爾德是英雄,因為她告別了夢幻世界,成了生活的創造者。瑪蒂爾德的轉變昭示我們,信用高於享樂,信用重於苦難。  寫到這裡,電許有人會問,瑪蒂爾德付出十年辛苦,她得到了什麼,值不值?作者電想到了這一點,他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要是那時候沒有丟掉那掛項鍊,她現在是怎麼樣一個境況呢?”“人生是多麼奇怪,多麼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故事本身不難找出答案。  假如瑪蒂爾德沒有丟失那掛項鍊,那麼她仍舊生活在夢幻中,“不斷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傖,牆壁黯淡,傢俱的破舊,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惱”,連“有錢的女朋友”“也不想看望”“因為看望回來就會感到十分痛苦”。“由於傷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地哭好幾天。”沒有歡樂與微笑,她的青春將在傷心的淚水中失掉光彩。事實並非如此,瑪蒂爾德享受著勞動的歡樂,“她胡亂地挽著頭髮,歪斜地繫著裙子,露著一雙通紅的手,高聲大氣地說話,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她雖然變成了粗壯婦女,卻能迎著依然年輕美麗的佛來思節夫人,“走上前去”,告訴她丟失項鍊的真相,說:“事情到底了結了,我倒很高興了”,並且“帶著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十年辛苦,瑪蒂爾德變得自信、高興和得意.她的青春在勞動中綻放異彩。  丟失項鍊是敗壞了她還是成全了她?假如瑪蒂爾德賴賬,拒不歸還項鍊,朋友反目,自己變成了沒人信任的人;假如瑪蒂爾德從此出賣靈肉,變成沒有尊嚴的女人,家庭破裂,世人鄙視,那麼,丟失項鍊就是敗壞了她。  然而,瑪蒂爾德在十年辛勞中獲得了新生──由以淚洗面的弱者轉變為粗壯耐勞的強者,贏得了丈夫的真愛和朋友的尊重,難道這還不夠嗎?難道這不是成全了她嗎?  丟失項鍊這件小事能成全瑪蒂爾德而不是敗壞她,為什麼?原因就在瑪蒂爾德內心揮之不去的真誠與善良。有了真誠和善良這個做人的“定盤星”,面對厄運才不會迷失方向,走上邪路。

    總之:

    第一篇:讀莫泊桑《項鍊》有感 我很喜歡法國的作家與作品,小學時我就看過小仲馬寫的《茶花女》,中學時又拜讀了大仲馬的《基度山伯爵》。後來又因為對自然科學的熱愛,少不了對法布林的《昆蟲記》又有幾分推崇,但對於法國最負盛名的中短篇小說作家莫泊桑卻知之甚少。 無意中,在書架上發現了莫泊桑小說集,抱著一中消磨時間的態度輕鬆地看完了其中一篇短篇小說《項鍊》 《項鍊》寫的是教育部職員駱爾塞的妻瑪蒂爾德,她為了參加教育部長舉辦的晚會,把丈夫準備買鳥槍的四百法郎那去買了衣裙,又向女友佛萊思節借了一串鑽石項鍊。在晚會上,她的姿色打扮顯得十分出眾,“男賓都望著她出神”、“部長也注意她”。她覺得這是“一種成功”,十分滿意。回家後,她脫衣時突然發現項鍊不見了,夫婦大為驚駭,在遍尋無著的情況下,只好賠償。在首飾行裡,他們找到了一串一模一樣的項鍊,價值三萬六千法郎。由於他們本身生活就不是很寬裕,面對這一筆大數目,他們不得不到處借債,最後買了一串真的鑽石項鍊還給物主。但此後,他們整整花了十年工夫,才還清了債務。後來的一天,瑪蒂爾德碰見女友佛萊思節,在言談中知道先前借給她的項鍊是件贗品,而她卻賠了真的項鍊。 上網看了許多對於《項鍊》的評價,大都是講小說辛辣地嘲諷了小資產者圖虛榮,幻想,好鑽營的劣根性。 讀完整篇給我的第一個感想是可笑,命運真的很弄人,生活是這麼古怪,這麼變幻莫測!一串項鍊使她平步青雲,也可以斷送她的一生。但我並不認為她為了參加舞會而去買衣裙,借項鍊是一個錯的決定。誰不美?誰不希望受他人注目?受他人尊重?如果她的行為是圖虛榮,那麼我們熟知的灰姑娘是不是也很虛榮?灰姑娘也曾為沒有美麗的衣裙與華麗的馬車而不願參加舞會,但從古至今又有誰曾說過她的這種想法是一種奢侈的需求。幻想?幻想也是一種錯誤嗎?誰不曾幻想?不會幻想的人就沒有思想。好鑽營?的確,她的確好鑽營,有了衣裙好不滿意,還要飾品。可她也只是希望自己能更加光彩耀人,難道對於美的追求也是一種錯誤嗎? 小說中的一個小情節也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文中是這麼寫的“每當她看到那個布列塔尼女傭在幫她料理她的微不足道的家務時,總勾起她的傷心和惱恨,並使她想入非非。”當時她還是個小職員的妻,從中不難看出她對於生活的不滿足。可當她負債累累,家裡的粗事,廚房裡的骯髒活兒都由她自己干時,她又開始對於過往的日深深懷念。人總是如此吧!對於身邊擁有的總不放在眼裡,認為理所當然,看做微不足道,可當他們忽然失去時,才開始想要珍惜,想再次去擁有,可那又有什麼用,失去就是失去,永遠也無法回到往昔。這不禁又令我聯想到了自己,在放暑假的時候總覺得太無聊,時間太過漫長了,沒事幹,生活地很沒意義,天天有空閒的時間玩、睡覺、休息。靠學了,學習的緊張,繁重的作業,壓得人喘不過氣,放學後總希望有一段充足的時間讓自己好好的放鬆,不一定要去哪裡遊玩,只要讓我好好的睡一覺就很令人滿足,反畢竟這種願望已成了一種奢侈。 第二篇:《項鍊》讀後感——虛榮心 人的感情總是容易令人迷失自己,甚至改變了自己的一生。其實環境是人為締造的,而個人對環境的看法是主觀的,對人生的價值也是主觀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事物美觀而喜,亦不因生活貧窮而悲。 《項鍊》這是故事中的主角瑪蒂爾德,便是一個為貪慕虛榮而招禍的典型。假如她不去借項鍊,假如沒弄丟,假如……她仍會迷人,但造化弄人,一次誤會讓她花十年把青春都提前消耗掉了。

    一個人只要有追求榮譽的慾望,就不可能沒有虛榮心。我們若是深自反省一下,就會發現,自己平素恐怕都或多或少因受虛榮心的驅使而說過一些可笑的話,做過一些可笑的事。只是有的言行無傷大雅,有的言行令人生厭,有的言行不僅未能博得虛榮反而招辱、惹禍罷了。托爾斯泰說:“沒有虛榮心的人生幾乎是不可能的。”此言確為至理,因為人人都有追求榮譽的慾望。

    儘管人們都懂得,虛榮是表面的榮譽、虛假的榮名,但很少有人能夠不為虛榮所動。在日常生活中,一個羨慕的眼神會使我們神舒心悅,一句大而無當的恭維會使我們眉開眼笑,一句言過其實的讚譽會使我們沾沾自喜,一個毫無實質意義的頭銜會使我們引以為榮……許多虛榮心強的人在得不到虛榮的甘霖滋潤時,便會想方設法謀取虛榮:有的人每有客來便要出示他與名人的合影;有的人常常津津樂道他曾與某顯要共進晚餐;有的人總愛不厭其煩地向別人介紹他的富親貴戚……總之,那些人若是靠自己的品質和業績無法贏得榮譽,便要借那些碰巧和自己有過點頭之交、擦肩之緣的名流顯貴,以及拐了八道彎的瓜葛之親來為自己增光添彩。 《項鍊》這篇小說告戒了很多整日生活在幻想裡而沒有付出實際勞動,只想借他人之光贏得一點虛榮的人們:要麼努力奮鬥,開闢美好的未來;要麼安貧樂道;想入非非,不切實際只能付出慘重的代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寬鬆的搭配雖然舒適但是容易顯胖,如何搭配才能避免穿出“孕婦裝”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