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715112682210
-
2 # 雲的那邊1
現在OLED已經在小螢幕領域普及了,其優越的效能讓其在主流圈裡已經預定了下一代主流顯示器的位置。
現在消費者對OLED的操作穩定性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對於OLED的老化問題卻還是知之甚少。OLED的老化是指電致發光效率隨著使用時長逐步降低。那麼OLED的老化是怎麼形成的呢?據之前的研究顯示OLED老化是由於電子和空穴傳輸層介面及其附近深空穴俘獲的形成。我們現在討論的是在NPB/Alq標準器件老化過程中重合區域附近的深電子形成的。這種情況在受到短時間白光輻射的老化器件中也存在。這些深電子俘獲區域會發出比Alq自身小100-150倍的光亮。正是短時間的白光輻射促進了這些電子被俘獲。是OLED顯示器內部出現0內建電荷的情況。接下來會發生一系列的“早”電致發光脈衝 、電子俘獲的釋放、並且老化OLED達到一種實質性的正內建電荷的狀態。
雖然現在被俘獲的電子的化學性質還不清楚,但是可以透過其發光光譜的紅移,寬展,確定它是形成電性質老化形成Alq老化的原因。這些電子俘獲的累積可能導致兩種情況的發生:
① 俘獲的電子和遷徙空穴直接形成一種幾乎不發光的激發態。
② OLED的發光分子不能填滿電子俘獲分子所失去的能量,也就造成近似不發光狀態。
一段時間後,螢幕會變暗。如果整張影象或部分影象出現殘留,螢幕將逐漸變暗以減少影象殘留。這個是逐漸老化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