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漢壽亭侯關羽

    首先,講一講漢武帝為什麼要打匈奴吧!其實這事要從漢高祖劉邦說起。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嚴刑峻法,大興土木。造長城,修阿房宮,驪山陵墓,這一系列工程徵用了全國上百萬的勞動力,百姓負擔很重,苦不堪言。但攝於始皇帝一統六合之威,大秦虎狼之師的有力震懾下,只能是忍著。後來,始皇帝病逝,趙高夥同丞相李斯篡改遺詔,賜死扶蘇,立秦二世。秦二世無能,趙高弄權,他們胡作非為,為禍天下,時局日益動盪。

    (陳勝吳廣起義)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徵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徵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

    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各地民眾紛紛響應。秦朝百姓受荼毒已久,於是各地紛紛造反。項羽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劉邦聚集沛縣父老起兵。

    項羽在鉅鹿之戰中大放異彩,以幾萬子弟兵擊破秦將章邯三十萬大軍。入住咸陽,自封西楚霸王,同時分封十八路諸侯,沛公劉邦便是其中一路。再後來,楚漢相爭。劉邦和項羽爭天下,最終,兵仙韓信統帥三十萬漢軍,與彭越,英布等合圍項羽於垓下。項羽四面楚歌,倉皇突圍,最終兵敗自刎,於是,劉邦一統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但是,剛剛經歷過戰火的西漢王朝。一窮二白,人口銳減,民生凋敝。於是,漢高祖劉邦採用了“無為而治”的政策,讓百姓得一休養生息,同時恢復人口。後來漢文帝和漢景帝承襲了漢高祖的國策,於民休息,史稱“文景之治”,但是不要忘了,在大漢王朝休養生息,恢復民生的同時,北方有一個強大的民族正在虎視眈眈,它就是匈奴。匈奴遊牧而居,實力強大,擁有五十萬精銳騎兵。他們時常南下,騷擾南邊的大漢王朝。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昭君出塞)

    但此時的大漢王朝正處在恢復階段,無力抵抗強大的匈奴,為了贏得和平發展的時間。自漢高祖時期開始,到漢武帝之前。西漢王朝一直採取的是屈辱稱臣的“和親政策”,將多位公主送往匈奴,以求得和平。到漢武帝時,大漢經歷幾十年修養生息,國力和人口有所恢復。於是在漢景帝之後繼位的漢武帝便動了心思。想要一舉降服匈奴,改變承襲了三代帝王的屈辱和親政策。

    於是,漢武帝厲兵秣馬,積極備戰。大將軍衛青便是抗擊匈奴的名將。後來,一代傳奇名將霍去病橫空出世,北擊匈奴,採用了大迂迴的戰術,孤軍深入大漠,一舉端掉了匈奴王庭,還幹掉了匈奴王。霍去病多次遠征匈奴,將匈奴打的是落花流水,封狼居山而還。自此,匈奴不敢南下牧馬,實力大損的匈奴遠遁大漠,聞霍去病名而喪膽,可憐一代名將霍去病。英年早逝,年僅24歲。霍去病有一句名言:“匈奴未滅,何為家為?”

    後來,匈奴分裂,一部分西逃,一部分向漢稱臣。著名的“昭君出塞”便是漢元帝把昭君嫁給了向漢稱臣的呼韓邪單于。

    再後來,西遷的匈奴到了歐洲。把歐洲人給狠狠的揍了一頓,歐洲人害怕極了,稱匈奴是“上帝之鞭”,意為上帝派來懲罰他們的。而向漢稱臣的南匈奴,在後來不斷的民族融合中,已成為我們漢族人民的一部分,匈奴自此消亡。

    可以說,漢武帝北擊匈奴是為了改變幾十年來屈辱的和親政策。他狠狠的打擊了匈奴,為大漢王朝贏得了尊嚴,同時也打光了自高祖以來積蓄的幾十年國力。

  • 2 # 鄧海春

    漢武帝乃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子,他於後元三年(前141)登基,共計在位54年。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讓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自元光二年(前133)起,他一直致力於消滅匈奴,花了整整44年才成功。這執著的勁兒不禁令人疑惑:為何他揪著匈奴不放?

    一、匈奴崛起,肆意侵擾

    匈奴人的祖先是夏后氏後裔——淳維。他們以遊牧為生,延水草遷徙,沒有固定的住所。他們原是內蒙古河套地區與陰山一帶的小部落,透過眾多民族的融合逐漸演變成匈奴。後來又趁中原混亂,不斷地對周邊的農耕文明進行劫掠與擴張,最終擊敗了位於河西走廊的東胡、月氏等族,不僅成為漠北最強大的部落,還成了漢朝最強大的敵人。

    當時匈奴地域遼闊,東起遼東,西與羌、氐(今中國西北地區)相接,北達貝加爾湖、南抵河套及山西、陝西北部。如此看來,匈奴對漢朝的威脅一觸即發。更何況漢朝立國初年,政權微弱、經濟凋敝、軍事重創,只能透過和親來避免匈奴的侵擾。然而和親政策並沒有太大成效,匈奴忽冷忽熱,時不時進軍漢朝邊疆,殺漢人、奪錢財。對此,漢朝只能養精蓄銳、厚積薄發、等待時機,進攻漠北。

    二、修生養息、實力大增

    自漢高祖劉邦建國以來,就奉行“無為而治”的休養生息政策,又經過“文景之治”的調整,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已恢復得差不多,只有軍事方面相對羸弱。但漢武帝在剷除異姓王與平定劉姓諸王的叛亂後,加強了中央集權與軍事管理,最終改變了與匈奴的外交政策——“反守為攻”。另外衛青、霍去病等大將的出現,使漢軍煥然一新,大大地提高了殲滅匈奴的機率。

    三、漢武帝個人的政治夢想

    漢武帝從小文韜武略,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縱觀他的一生,除了竇太后掌權的那幾年,他幾乎都在征戰,不僅北征匈奴,還東擊北韓、西拓西南與閩越。如此看來,漢武帝十分好武,而且樂此不疲。不過最重要的是他有著打通河西走廊、前往遼闊西部的政治夢想。眾所周知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向中亞、西亞的必經之路,更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條黃金通道。所以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程序中,河西走廊關乎一個國家政治經略、經貿促進、文化交融的鴻圖大夢。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必須擊敗匈奴。

    四、張騫十三年的西域經歷

    實際上漢武帝最初想除掉匈奴在於消除邊疆威脅,但匈奴的實力不容小覷,且漠北氣候惡劣、方向難辨,所以他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尋找被匈奴滅國向西遷徙的月氏,以求聯盟、再東西夾擊、攻打匈奴。張騫這一走就是十三年,這期間他被匈奴捕獲兩次,雖免於一死,但常年被監視。儘管如此,他仍沒有忘卻武帝託付給他的任務。於是他忍辱負重,趁機逃離。穿過河西走廊,登上帕米爾高原,橫跨塔克拉瑪干沙漠,終於找到月氏,然而月氏拒絕了聯盟。不過張騫並未失落,而是留在西域考察該地區的人土風貌與氣候地形。後來歷經千辛萬苦帶著大量地西域資料回到長安。這些資料不僅引發了漢武帝對西域的嚮往,更為攻打匈奴提供了參考。

    總而言之筆者認為攻打匈奴是大勢所趨,畢竟一山容不了二虎。漢武帝花了44年攻打匈奴,實際上也說明匈奴的實力非常強大。所以漢朝最終能夠擊敗他們,乃大漢王朝的驕傲。

  • 3 # 耕山種水

    漢武帝劉徹,從小便非常聰慧,是傑出的政治家、傑出的戰略家,是一個具有文韜武略的英雄人物。漢武帝在位期間提拔了衛青、霍去病等很多傑出將領。在他們的指揮下,西漢大軍攻打匈奴,擴大西漢疆域。所以當時,中國的疆域領土擴大了整整一倍。

    我們都知道漢武帝是在執政期間大有作為,不管在軍事上,國家治理上,對外貿易上都做得特別的好。漢武帝在位期間為國家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國家繁榮昌盛,所以百姓非常擁戴他,可以說他是一個特別好的皇帝。歷史記載,漢武帝曾為了打敗匈奴,發動了三次大規模戰爭。

    漢武帝時期,人口大量增長,國家是比較繁榮強盛的,物質豐足。漢武帝也積極發展農業,提高百姓收入,實施了很多利國利民的政策。保證了國家經濟展。所以漢武帝有足夠的精力與國力去支援他打這場仗,而且在那時候因為匈奴的實力越來越強大,而且越來越不把我們中原放在心上,他們隨意的欺負中原的村民,然後掠奪他們的財產,還把他們的女人搶走。可以說燒殺搶奪無惡不作。

    匈奴的強大,弄得百姓民不聊生,沒辦法安居樂業。所以他們特別憎恨匈奴,想要法抗。可是百姓看不慣匈奴,受到他們的壓迫,又有什麼辦法呢?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去對抗,所以百姓只能自己過窮苦的日子。但是漢武帝是一個真的關愛百姓的好皇帝,他一心一意為百姓著想,想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他覺得在任由匈奴這樣發展下去,匈奴的實力就會不可控制,危害到自己的江山社稷,還不如現在就把它控制了。

    漢武帝想著能控制住匈奴,國家發展肯定就會是另一個良好的局面,也不會出現太多的暴動,所以漢武帝就派大軍去攻打匈奴。不過匈奴在當時是很少有人和他們作戰的他們的戰鬥力比較強悍,很少有軍隊可以和他們抗衡。所以西漢大軍在跟匈奴的軍隊打仗的時候損耗的特別多,給了匈奴一個重創,效果也很明顯,匈奴也沒有向以前那麼猖狂了。儘管匈奴沒有被消滅,但是西漢再也不用擔心南北夾擊了。這也是國家穩定的前提,有國才有家,在國家穩定的基礎上,才可以慢慢發展經濟,推動農牧業各方面的發展。

    所以說漢武帝去攻打匈奴也是經過全方位的考慮,經過細緻的思考。漢武帝之所以非常積極的對匈奴進行征討,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而這樣的事情對於漢武帝來說,更是實現漢武帝心中的偉業的必經之路。更何況在當時匈奴雖然一直慢慢發展強大,但還是沒有什麼實力可以和中原對抗。但是如果放任匈奴的壯大不加以制止的話,那麼周圍的百姓就會遭殃了。百姓一旦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樣就很容易就會激起民憤,百姓也會覺得國家不管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犧牲他們,然後民心也就不會再向著中原。作為一國之主,漢武帝把百姓的生計考慮在第一位,畢竟民心也是國家穩定發展的條件。

    那要是匈奴真的發展壯大,國家的安穩就得不到保障了。所以當時下令除掉匈奴是一個特別好的決定,所以說呢,漢武帝在很多事情上都做出來了英明的決定,尤其是在這件事攻擊匈奴的事情上。

    漢武大帝留給後世的是民族自信,是一種精神信仰,也是一種寶貴財富。試想,如果沒有打敗匈奴,還會有我們漢族嗎?也許漢族和匈奴都不會存在吧。他對後代子孫的影響非常大。我們至今留的血都是漢武大帝的,他讓漢族形成,就已經功秋萬載了。

  • 4 # 閒話茶館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逐水草而居,常常騷擾邊境,劫掠中原。公元前215年,被秦朝大將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但是在西漢初期,匈奴強大起來,屢屢侵犯邊境。漢武帝一直執著攻打匈奴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歷史遺留問題,漢朝苦匈奴久已。

    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勾結匈奴叛亂,劉邦親率32萬大軍迎擊匈奴,從一開始的勝轉敗,可謂驕兵必敗吧,劉邦獲勝一路追擊匈奴,輕敵冒進,不聽良言,追到大同平城後,正值寒冬,漢朝士兵戰鬥力下降,又中計被圍困在平城白登山,史稱"白登之圍“。

    劉邦畢竟是漢朝皇帝,還那麼容易掛掉,接受部下的計謀,透過賄賂單于的妻子得以脫險,脫險後劉邦覺得不能和匈奴硬碰硬,採取一些大臣的建議和匈奴和親,並每年給匈奴大批絲綢和糧食等,並開放關市,准許兩族貿易,以長城為界。

    哪怕劉邦簽下了這屈辱的盟約,關係有所緩和,但是不能完成約束住匈奴,他們仍然時不時騷擾邊境,燒殺劫掠。

    在劉邦之後,又經歷了漢惠帝,呂后,漢文帝,漢景帝到漢武帝登基這60餘年,漢朝一直對匈奴採取和親和防禦的政策。

    漢朝國力日漸強盛,有將帥之才,有騎兵所向披靡,揚漢朝國威。

    漢朝建立初期便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被歷代掌權者很好的執行下去,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庫充盈,朝政穩定。

    劉邦當年,漢朝士兵戰力不如匈奴,弱則思變,漢朝不止一味的防禦,也在這幾十年間慢慢發展武力,力圖戰勝匈奴。

    糧草有了,兵也有了,將帥之才也到來了,衛皇后胞弟大將軍衛青,還有侄子驃騎將軍霍去病,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將帥。在衛青和霍去病的帶領下漢朝獲勝連連,與匈奴可以一戰。雪恥和收復漢朝國土的機會已經到來,漢朝戰線不斷推進,一步一步打散匈奴,收復失地,封狼居胥,揚漢朝國威。

    漢武帝雄才大略,是個有野心的帝王。

    如果說漢文帝和漢景帝是守成者,那漢武帝便是個開拓者,幾十年的休養生息,漢朝國力不斷增強,漢武帝認為一雪前恥,宣揚漢朝國威的時刻已經到來,他力主出擊匈奴,拒絕和親,帝王魄力可見非常。

    又知人善用,破格提拔衛青,霍去病等優秀將領,不計出身,只看本事,在和匈奴戰鬥的幾十年間漢武帝不止打擊驅趕匈奴,加強了和北部、西北部各民族的交流,不斷擴大漢朝的影響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會週期性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