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聲佛號一聲心

    佛系,是一種生活態度和處世方式,是一種怎麼都行、什麼事也不放在心上、看破紅塵、按照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人生態度。該次後來又衍生出“佛系男子”、“佛系少女”、“佛系女友”、“佛系青年”、“佛系生活”等一系列的網路詞語。

    可在我看來,“佛系”和佛並沒有什麼關係,這隻能反映出現在生存壓力很高的狀態下,年輕人一種消極避世的思想。真正的佛弟子生活上並不是這麼隨意、怎麼都行的,真正的佛弟子,是需要將三皈五戒、六度十善作為生活行為的規範,並不是沒有約束,隨隨便便的。

    佛教中的隨緣,並不是說一切都隨便,隨心所欲,而是事上要精進,結果要隨緣的意思。

    佛法雖然是出世法,但並不消極避世,真正的佛弟子比普通人更精進,更努力,更進取。禪宗六祖惠能就說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是一不是二,世間法就是佛法,佛法就在世間,如果想透過逃避現實去追求佛法,一定不能成就。

    所以,現在的網路“佛系”,跟佛教真的不相關,並且和佛教的教義正相反,還請大家不要再因為“佛系”誤會佛教了。

  • 2 # 風舞鷹翎

    佛系文化是最近二三年流行起來的。我理解的所謂佛系文化就是四個大字:愛咋咋地。下面我來談談我對佛系文化的一些見解。

    1.佛系文化和佛教文化不是一回事。人們從字面上看,好像佛系文化就是佛教的文化。這是錯誤的。佛系文化曲解的運用了佛教中的超世脫俗的概念。佛系文化究其本質是以自我為的“懶”。那些崇尚所謂佛系文化的人,都是及其以自我為中心,本著“我就這樣,隨他怎麼樣,隨你怎麼想”的理念,逃避責任。一般的佛系文化青年們,都是“懶人”。比如“我”考試前就不復習,至於考的怎麼樣,隨它去;“我”在工作中就是不想幹活,什麼升職加薪隨它去;“我”就是想一個人玩遊戲,什麼結婚養家隨它去。類似種種現象,就人的本性來講,也是正常的。人是趨利避害的,誰都想逃避壓力,佛系文化是把這種本性發揮到了極致。

    2.佛系文化產生的原因。佛系文化之所以出現,並不是靠一兩篇網紅文章就能促成的。它之所以流行,尤其是流行在青年人中間,是因為在社會快速發展中產生的各種不平衡,不平等。就拿80後的我來講,小時候左鄰右舍的小夥伴,上學以後的同學,生活上基本沒有太大差別,你每天吃麵條,我也每天吃麵條,你用鐵的鉛筆盒,我也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的人生有了不同,也就是說從經濟上,社會地位上有了差別。現在,有的人整天出去旅遊,嚐遍各地美食,卻不用上班,也不愁沒錢;有的人進入單位上班,一年就能提拔,而你苦心幾年,卻沒有任何變化。再加上許多人是靠關係,靠父母,讓那些沒爹可拼的人產生一種錯覺,就是“我就這樣了,我努力也沒指望了。”於是,他們對待任何事情,就一句話,愛咋咋地。

    3.我們怎麼改變佛系文化的影響呢?我認為很簡單,把自己叫醒,出去走走。不要總看那些負面的,也要多看看正面的。把自己叫醒,是說要強迫自己放下現在執著的東西,比如打遊戲,你可以先規定自己每天的遊戲時間,然後乾點別的,比如來悟空問答,不為錢,就為了讓自己脫離小圈子,當然,您要是職業遊戲競技玩家,那就請繼續。多走走是說讓自己動起來,不管是運動健身,還是出去和朋友們聊天交際,哪怕和家人看場電影,都是好的。有人說,我身邊當朋友都是這樣,都玩佛系,那更好辦,你就直接請他們吃頓飯,他們一準去。什麼佛系,就是空虛寂寞加上不被認可。男同袍們一頓大酒,吹會牛比,女同胞們上街吃個美食,保證你的不良情緒統統煙消雲散去!

    我們生活在淘汰速度如此之快的人間,哪有功夫玩佛系?你看看那些寺廟,都要宣傳自己,上香都比著打折,你還玩什麼佛系?

    順便說一句,那些單身的佛系青年,你有本事結婚試試?生個孩子試試?保證你什麼都不想,有技能的出去找活,能寫字的玩自媒體,估計到時候你都不知道什麼是佛系文化了!

  • 3 # 西奈山的火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其他人本來也無權去評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去幹涉他人的生活。但從自己的井底去發表一下對天空的看法,跟大家探討探討,也未嘗不可吧。想來“佛系”青年應該不會拒絕……

    1.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佛系”文化的精神是什麼呢?這兩年“佛系”文化火了起來,大有“看破紅塵”之意,這樣也行,那樣也可以,好像什麼都無所謂。但這種無所謂,並不是佛教當中看穿人的慾望的本義。其實“佛系”只不過想要表達一種什麼都無所謂,無需執著堅持的生活和人生態度。這種態度看起來不染紅塵,非常灑脫瀟灑,在今天物慾橫流,充滿宮鬥心機的精緻利己主義橫行的年代,要做到笑看風雲,是非常難得的。

    2.但應當說,“佛系”其實是有意無意“誤讀”了佛。真正的佛系,如佛祖喬達摩悉達多同志勇猛精進,敢於捨身飼虎,佛也是大無畏的代名詞。畢竟沒有大毅力,沒有的大無畏的精神,佛是難以放下很多東西的。讓你斬斷紅塵,過無慾無求的生活,你能做到嗎?大部分人做不到,真正的和尚尼姑都很難做到。古人講,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其實恰恰是無慾無求,才能顯示出人的堅韌。佛認為有正確的事,所以也會有自己的堅持,才能看出,佛的大毅力大無畏。佛並非消極到沒有原則,佛也會作金剛獅子吼。

    3.當然,如果“佛系”文化是表達一種什麼事情都不去爭取,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的確可以讓人免去許多麻煩,但也會失去很多可能的機會,少了很多人生風景。經過努力得來的東西才吃得更香吧。不過說實話,難道“佛系”真的什麼慾望都沒有?難道“佛系男女”真的想要當和尚尼姑?要這些人拒絕吃肉,不去幹活領工資,不要男女之事,每日青燈伴古佛?我看現實社會當中那些“佛系”青年都不是這樣的。真要有什麼天上掉餡餅的事兒,“佛系”恐怕也不會拒絕的。真要做到看穿紅塵,打破“我執”,那就直接去做和尚尼姑了。所以,“佛系”的不爭取,得過且過,其實只是一種應對生活的消極態度而已。

    4.根據上面的分析,就個人觀察來看,“佛系”文化,看似瀟灑輕鬆,實際上是消極地得過且過,更多反映了當下現實生活當中人們的無奈吧。非要用一個詞概括這種精神狀態,我看最好的詞不是“佛系”,“犬系”這個詞更合適。犬儒主義發源於蘇格拉底,本有拒絕與現實合作的積極意義,後來犬儒主義者把對現有秩序的不滿轉化為一種不拒絕的理解,一種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種不認同的接受。他們認為“世界既是一場大荒謬,大玩笑,我亦惟有以荒謬和玩笑對待之。”

    5.個人以為,這種“佛系”,在微信等自媒體當中開開玩笑,娛樂一下就好,但過日子,還是要有點執著的。因為生活中有太多需要你去爭取,需要去奮鬥,需要去努力堅持,人活在當下的確太累,因而一部分人故作輕鬆地自我調侃為“佛系”,好像與世無爭,甚而是得過且過,是應對現實的一種消極方式。這種精神狀態也不能說完全不好,開個玩笑,輕鬆輕鬆一下就挺好,學會堅持和追求,才是正確開啟的更好途徑吧。

  • 4 # 賴林章

    “佛系”文化,是指在社會變革快速的今天,因人的意識受到打擊和挫折,而潛意識層面心生出來的消極遁世的逃避社會和人際關係的生活方式和為人處事態度。

    當下的社會變化太快了,眼花繚亂,無所適從。精神的,物質的,巨大的變化令許多人的思維觀念跟不上時代變化的步伐,原有的思維觀念在現實面前處處碰壁,而理性的意識又無力改變,致使人的潛意識應激產生清極遁世的逃避社會心態。也就是愛咋昨地,迴歸自已,不跟你玩的心態。

    一幫原先秉斌差不多做同學,因各人的際遇與時運不同,有人發財了,有人當官了,有人還在原地踏步,成了人中的弱者。而弱者為了保護自己,自然心中易生出“佛系”文化的心態。

  • 5 # 阿特蘭蒂斯之天使之戀

    生活追求的激情下降,不是那麼強烈了,一切隨緣,不刻意,不主動尋求。也就是低慾望。也是出自佛家理念的無慾無念,看似很看得開樣子,實則是少了拼博精神,出現懶惰的苗頭,對生活少了信心,一個人沒有理想,對生活沒有美好的憧景,動力也跟之失去。時代的產物,時代的優越性,沒有了溫飽之憂,有的人對尊嚴看的不是很重。自我價值,也不想體現。佛系在我看來,就像某個朝代,重文輕武,有點昏庸之感,少了陽剛的朝氣。是個不好的現象。

  • 6 # 如來自性A

    謝邀!所謂的“佛系”文化,大概的意思就是:“不追逐、不爭搶、不求輸贏、隨遇而安、不沽名釣譽;不是我的,我不要;是我的,如果太麻煩,我也不要!”乍一看,這些“佛系”好像與佛學中的“因果”、“隨緣”有些許共同點,但其實質,“佛系”文化與佛根本沒有關係!佛法是人生的智慧、生活的智慧,這種智慧一方面是幫助我們正確認識世間,透徹人生真相,一方面是幫助我們擺脫迷亂狀態,建立健康的觀念,為更長遠和更廣泛的利益而打拼。大乘佛法談“出世間”,不是教人與世間分離,而是在世俗上不斷超越、覺悟。佛家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因果”並非就是萬事萬物都是天生註定、命運安排,佛法認為:“命自我立”!人的命運是由自己的身、語、意、行為決定的,不是由外在的因素決定的。佛法所講的“隨緣”,並不是教人聽天由命、隨波逐流,而是告訴我們要“因”上努力!“果”上隨緣。佛法主張,在追求的當中,在擁有的當下,能夠從中超越出來,而不被它束縛。所謂的“佛系”,即使是對生活品味有所追求,也不過是隻有追求,而沒有超越。“佛系”文化,反映了當下人們,安於現狀、不求進取、懶散的一種精神狀況!

  • 7 # 讀書燈下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明確,所謂佛系文化的含義。每個人理解的不太一樣,在我看來,佛系應該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強求,不爭搶,得到也好,得不到也放得下的一種淡然心態。現代青年大多擁有較過去更為寬裕的物質生活,所以在精神上可以更為灑脫,看得開。這是我願意從正向去理解佛系的一層意思。

    當然,也不排除,在佛系流行的時候,有的打著懶的旗號加入進來的“佛系大軍”,人們稱之為安於現狀,不求上進。但大多也不過就是一個口號,一種自嘲而已,大不用看得太過嚴重。

    畢竟,嘴裡說說“都行,可以,沒關係”,就真能做到了?如果真能做到看淡一切,雲淡風輕,倒還佩服了。只是在許多事情上,我們都嫌自己不夠佛系,提不起,放不下,徒增煩惱。

  • 8 # 總叨叨

    在生活中,人們要面對事業、領導、同事、家庭、還要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每天不僅接受快樂,還要接受委屈、怨恨、憂傷等各種煩惱帶來的壓力。

    在我們心中,有一個垃圾桶,每天的煩惱都裝在裡面,但是,心理垃圾桶是有容量的,一旦裝滿,心理垃圾就會溢流出來,這些流出來的垃圾就形成了心理壓力。解除心理壓力,就是要把心裡的垃圾經常現在倒出去,擴大心裡的空間,就是我們常說的釋放。

    所謂“佛系”,其實是一種調侃,他指的是不驕不躁,不執著,以和平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百態。現在的社會發展太快,人們的壓力增長也太快,應對這樣的壓力沒有一點佛心,恐怕很難在這紛雜的世界中平和健康的活下去。

    這種所謂“佛系”文化的誕生是源於社會物質極大豐富,吃飽穿暖不是問題,更多的人沒有大的野心和報復;城市的生活更便捷,人與人的交往能降到最低的程度。

    “佛系”文化的產生和流行,反映了人們從心理上追求更自由,更隨心隨性,與世無爭的一種價值觀和人生觀的狀態。

  • 9 # 江南林語

    佛系成為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態狀態和人生態度。該詞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追星”、“佛系生活”等一系列的詞語。

    在我看來,佛系文化首先反應的是當下人們對快節奏生活的被動適應。如果哪一天你不小心失眠了,拉開窗簾往下看看,外面的車水馬龍並沒有停歇,雖然已經是午夜時分。現在的人,只有每天下班以後回到家裡才能卸下一身戎裝做回自己,面對這樣快節奏的生活,適當的放空就顯得尤為必要,在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上採取一切隨緣的對待辦法,會讓自己輕鬆一點。

    其次是人們處事的心態愈漸成熟。以90後為例,截止今年,最後一批90後已經成年,而最大的一批90後已經28歲,即將步入不惑之年,他們正在經歷或者已經經歷人生最為重要的環節,考學、就業、結婚、生子,在完成了這些重大事項之後,人的心態會逐漸走向成熟,面對事物也能泰然自若,不為情緒所擾。

    最後一點是人們在重大壓力下的自我救贖。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舉個例子,一對男女情投意合準備要談婚論嫁了,女方父母要求男方有房有車有存款順帶要上彩禮二十萬,男方的經濟壓力就會瞬間上升到不可承受的程度,一面是愛人一面是面對金錢的無能為力,最後,只能落得個慘淡收場,但生活還得繼續,佛系文化在此時此刻就能充分發揮它的功效,在萬般無奈的生活情境下給予當事人一線生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橡皮樹修剪葉子後傷口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