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郯城小哥
-
2 # 沂蒙小阿真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螞蚱別名飛蝗,記得小時候家裡餵了兩隻羊,放了學除了寫作業,就是去山上放羊,到了山上把羊拴在有草的地方,就去捉螞蚱了,用狗尾巴草把捉住的螞蚱穿成一串,回家剪剪卷煎餅吃,那叫一個香。螞蚱營養高,現在成了飯桌上的美味,是農村紅白公事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養螞蚱首先要選擇在通風向陽的大棚為宜,房前屋後、閒置的院落、地塊等都可以,卵孵化:螞蚱卵很小,外殼很薄,在孵化過程中應輕拿輕放,一旦碰破就會影響孵化率。對剛引進的種卵要及時孵化,具體做法是:先在養螞蚱的大棚內找一處Sunny最充足的地方,把土耙細耙平,然後把種卵均勻撒在上面,再用細土覆蓋1釐米即可。此時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30%之間,如果棚內溫度在28℃~33℃,種卵10~15天即可孵化完畢。若利用土糞發酵的溫度來孵化種卵,效果更佳。
幼蟲管理:剛孵化出來的螞蚱為白色,一天後變為黑褐色,採食量很小,只吃一些較嫩的玉米、高粱、小麥、穀子苗和一些單子葉的嫩草。所以在螞蚱未孵化之前應在棚內種上玉米、小麥、穀子等作物,作為螞蚱的開食飼料,這樣能減少幼螞蚱的死亡率,加快其生長速度。
成蟲管理:只要溫度適宜、飼料充足,螞蚱每5~6天蛻皮一次,每次蛻皮時間為20分鐘左右,共蛻5次皮,所以螞蚱從出殼到成年只需30天左右。其間的管理重點是:螞蚱每蛻一次皮為一齡,三齡以前的螞蚱採食量不大,生存能力差些,所以應精心管理,如遇大雨,應及時用塑膠布覆蓋大棚,三齡之後就不怕下雨了。三齡後的螞蚱採食量大增,每天都要供給充足的鮮草讓其吃足吃好加快生長。30天左右螞蚱蛻掉最後一次皮,長出了長長的翅膀,進入成年,先後開始交配產卵。
成蟲產卵:長出翅膀的螞蚱經過10天左右的生長髮育,大都開始交配產卵了。雌螞蚱將卵產於土內2~3釐米處,每隻螞蚱每次產卵60~80粒,最多可達100粒。如溫度適宜,15天左右卵即可孵化。產卵後的雌螞蚱大都先後死掉。自然溫度下,螞蚱每年發生兩代,第一代稱夏螞蚱,其產卵於6月底7月初,第二代為秋螞蚱,產卵於8月底9月初。如早春和深秋都用塑膠布進行保溫處理,可輕鬆年養三批,經濟效益比自然溫度養殖提高三分之一。
-
3 # 文海的農村故事
螞蚱有飛翔習性,必須採用棚養。養殖棚要建在通風向陽處,地面要高於周圍地面10釐米以便排水。土壤最好採用不易結塊的沙壤土便於拾取螞蚱卵。在養殖棚內種小麥或玉米等單子葉植物供螞蚱食用。每1萬隻螞蚱需15平方米的面積。可利用院內外空閒場地,用角鐵或木棍、竹竿、竹片等建造棚的支架,按棚的大小,用紗網做1個棚罩,底邊埋於地下,留下門口。門口安設拉鎖,以防止螞蚱逃逸。棚高1.5米~2米,棚外可罩塑膠膜防雨保溫。須在4月底前完成建棚。
養殖管理:
螞蚱的起點發育溫度為15℃,最高發育溫度40℃,適宜發育溫度為25℃~32℃,空氣相對溼度為85%~92%,土壤含水分15%~18%。低於14℃或高於40℃,螞蚱就停食、死亡。氣溫28℃~30℃時,螞蚱卵孵化。先準備無毒土壤與鋸末按1:2拌勻,含水量為20%~30%。鋪3~5釐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實,將螞蚱卵均佈於土上,蓋1釐米厚的混合土。器皿罩薄膜,每半天檢查1次。發現小螞蚱後,用軟毛刷將其撥到棚內的食物上。10~15天孵化完畢。小螞蚱喜食鮮嫩的麥苗、玉米苗、雜草等單子葉植物,食量很小。1~3齡的螞蚱應注意防雨。27~35日齡長為成蟲。這期間每5~7天蛻1次皮,共蛻5次。每隻螞蚱產卵70~100粒。螞蚱有喜群居和遷飛的習性,群居和遷飛是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所以螞蚱羽化後至產卵前應給予適當的人工干擾,令其在棚內遷飛,以便提高產卵的數量和質量。產下的卵在上凍前應加蓋麥糠、雜草等保溫、保溼。成年螞蚱如果不做種用要及時出售。初養戶可從養殖場(戶)購進種。螞蚱屬特種養殖,如沒有定單和可靠銷路,養殖戶須慎重。
正常情況下,過了清明就可以開始養殖,從4月初到 11月中下旬,能養3~4茬螞蚱,正常情況下,一個棚一茬能產80斤~100斤螞蚱,最便宜的時候20元/斤。按照最低收入計算,一個棚一茬螞蚱收入1600元,養一畝地的螞蚱最少能賺1.6萬元,一年下來淨賺3萬~5萬。
利潤方面僅供參考,因為市場及諸多因素的影響,價格會不一樣的。
-
4 # 鄖陽老五
螞蚱學名叫蝗蟲,是一種害蟲,喜歡群聚,有集體遷飛的習慣。在食物和水分不足時便會成群結隊的遷飛,危害玉米苗、小麥苗等農作物。在古代和近代發生黃河流域的蝗災的事件舉不勝數。因此,許多地方的老百姓對這種害蟲恨之入骨。
近些年來隨著環境變好,植被增多,防護措施加強,蝗蟲成群危害莊稼的情形很少出現。經過科學研究發現,蝗蟲雖然是一種害蟲,但是它含有較高的蛋白質。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美味。
當人們對蝗蟲的食用價值的發現以後,人工養殖蝗蟲也成為一部分人發家致富的途徑。由於蝗蟲是害蟲,數量龐大的蝗蟲能夠給農作物帶災難,因此,養殖蝗蟲一定要嚴加看管,防止其逃離。養殖蝗蟲最好的方法就是大棚養殖。蝗蟲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一年可以產卵3到5次,在南方氣溫高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產卵。但是在北方一年只能繁殖三代,冬季飼養的話,只能在日光溫室還者是室內養殖。
大棚養殖蝗蟲,可以引進蟲卵繁殖,也可以引進成蟲產卵繁殖。大棚建造要牢固,經得起風吹雨打。為了安全起見,大棚薄膜外還需要加裝一層紗網,四周埋進土層裡,壓緊、蓋實防止大棚意外破損,導致蝗蟲逃離。
蝗蟲的食量非常驚人。它不管是幼蟲和成蟲都能吃。通常喜歡吃玉米、小麥。菸葉嫩苗或葉子。養殖蝗蟲最好的飼料就是黑麥草和墨西哥玉米草。這兩種草適口感較好,富有營養,並且生長期較長,從春季能種植到秋季。蝗蟲還具有自殘的習慣,當大棚裡的水分或者是食物不足情況下蝗蟲就會自相殘害同類取食,所以,養殖蝗蟲必須有足夠多的新鮮食物供給和大棚裡溼度合適。
此外,蝗蟲的天敵是螞蟻和農藥。在養殖蝗蟲前,大棚四周及棚內土層做好消除螞蟻和防止螞蟻繁殖措施。種植牧草儘量不使用化學農藥,如果牧草噴施農藥,必須經過七天左右才可餵養蝗蟲,並且要用清水沖洗乾淨,防止蝗蟲中毒。
綜上,蝗蟲是一種害蟲,為了防止蝗蟲逃離危害農作物,養殖蝗蟲必須在大棚裡養殖,並且大棚要加裝防護網,做好防護措施。根據蝗蟲的生活習性,大棚養殖蝗蟲,北方地區只能在春、夏、秋三季養殖,南方可以實現一年四季養殖。
-
5 # 富農達人
有些地方對大棚養殖螞蚱,算上一個很好的專案,相對政府也扶持,但一些地方審批很麻煩,政府不願意讓養殖,畢竟螞蚱屬於蝗蟲,一旦發生逃跑,會產生蟲害,在根據一些當地飲食習慣,不愛食這類動物,所以養殖的少。記得小時候,在山上經常會碰到大群的螞蚱,尤其是在天旱的時候,螞蚱異常的多,飛起的時候,常常會打臉,我們就開始逮螞蚱,逮住之後把兩條後腿揪下來,用火烤烤就開始吃了,也是一群放牛娃也是最開心的事了。雖然螞蚱腿的肉不多,但吃的非常開心快樂,有時候,在烤腿的時,把頭髮也燒了,把眉毛也燒了,回去讓大人一頓罵,下次還是會這樣做。這也是對螞蚱最早的認識。後來,公司安排出差,去了哈爾濱,在一次吃燒烤的時候,無意看到炸螞蚱,就點了一盤,先看到螞蚱的樣子,有點不敢吃,同事說,吃一個嚐嚐,當試著吃了一個,確實挺好吃,螞蚱本身是高蛋白昆蟲,他的營養價值也很高,所以吃的人也越來越多,現在人工養殖的也越來越多,前幾天還看到一個報道,一戶養殖戶,由於政府飛機噴灑農藥,噴到養殖螞蚱棚邊,螞蚱大面積死亡,可能這也是管理不當引起的損失,螞蚱養殖方法不是太難,一年四季在南方都可以養殖,他的養殖技術主要是溫度溼度的控制,瞭解它的習性,控制好各個因素,肯定可以養殖成功。
-
6 # hospu4595
螞蚱,也就是蝗蟲。 它的生物學特性與價值:螞蚱為藥食兩用昆蟲,卵生,屬昆蟲綱直翅目,蝗科。據統計,蝗科共有859種螞蚱,能入藥供食用的主要有兩種,即東亞飛蝗和中華稻蝗螞蚱,這兩種螞蚱營養豐富,肉質鬆軟、鮮嫩,味美如蝦,據《飛蝗之研究》和《飛蝗的飼料價值》等書介紹,螞蚱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昆蟲激素等活性物質,並含有維生素A、B、C和磷、鈣、鐵、鋅、錳等微量元素,螞蚱不但是美味佳餚,而且還是治病良藥,有暖胃肋陽,健脾消食,祛風止咳之功效。《本草綱目》記載,螞蚱單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療多種疾病,如破傷風、小兒驚風、發熱、平喘、痧脹、鸕鷀瘟,凍瘡,氣管炎和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等。可以十隻煎湯服,或炒存性研末服,五隻/次,凍瘡炒存性研末調香油塗患處。 一、養蝗蟲的前期準備:養蝗蟲要建養殖棚。地點選擇通風向陽的地方為宜,房前屋後,閒置的院落、地塊等都可以。養殖棚的地面要高出周圍地面10釐米~15釐米,以便雨季排水。棚的建造可用竹片、竹竿、木棍等做支架,再用紗布做一個如溫室大棚一樣的棚罩,底邊埋於地下,留下一個門口,門口安上拉鎖或者用粘連布條對粘。棚的高度為1.5米~2米,4月底必須建好。棚的面積根據蝗蟲的數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養600只~800只成蟲,起初養1萬隻蝗蟲有15平方米即可。每隻雌蝗可產卵60粒~90粒,隨著蝗蟲量的加大,再繼續擴建大棚。建好養殖大棚後,在棚內地面上種上密密麻麻的小麥,準備讓幼蝗食用。 二、蝗蟲的管理:先準備無毒土壤,新鋸末和土按2:1拌勻,含水量為20%~30%,在器具或木板上鋪3釐米~5釐米厚,卵上再蓋約1釐米厚的土。經過10天~15天孵化,到“五一”前後,蝗蟲就可以全部孵出。幼蝗孵出後,7天脫一次皮,脫一次皮為一齡,共脫5次皮後變為成蟲,再過50天,成蟲就可以銷售(每公斤蝗蟲在500個~700個)或留種產卵了。在1齡~3齡期間,幼蟲的採食量很小,經過35天變為成蟲後,採食量倍增,除了採集部分野雜草餵養外,還可以採割人工種植的墨西哥玉料草飼餵。 三、養殖蝗蟲的注意事項: 1.蝗蟲採食時間在早晨9點至下午5點,每天為2次~3次。餵養蝗蟲時,要將飼草均勻地撒在棚內。2.陰雨天氣應當遮蓋養殖棚,因為地面太潮溼,蝗蟲會不採食而死亡。3.飼養的密度一般每平方米600只~800只為宜,飼養過密會出現強食弱、大食小或者正在脫皮的被蠶食等情況。4.夏天氣溫高達35℃以上時,就要對養殖棚進行遮蔭,在紗網上或者棚內適當灑些水供應水分,如果棚內過於乾燥也會造成蝗蟲死亡。5.如果蝗蟲採食了帶毒的飼草,就會立即死亡。所以如果不知飼草是否有毒,最好先洗淨再喂。6蝗蟲的生命週期為75天,雌蝗產完卵後會正常死亡,雄蝗也會在交配後正常死亡。 四、相關知識:蝗蟲一年中分“夏蝗”和“秋蝗”。從5月初出生到7月初左右長為成蝗,併產卵於棚內,完成第一代;在7月15日~25日,第二代蝗蟲即“秋蝗”會自然出土,到9月初產卵於地下,然後死去蟲卵可以自然越冬。待到來年“五一”,幼蝗會隨著氣溫變暖自然孵化,破土而出。
回覆列表
一、螞蚱的價值
螞蚱為藥食兩用昆蟲,屬昆蟲綱直翅目、蝗科,共有859種螞蚱,能入藥供食用的只有東亞飛蝗螞蚱和水稻飛蝗螞蚱。這兩種螞蚱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味美如蝦。螞蚱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昆蟲激素等活性物質,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磷、鈣、鐵、鋅、錳等元素。螞蚱還是治病良藥,《本草綱目》記載,螞蚱單用或配合使用能治療多種疾病,如破傷風、小兒驚風、發熱、哮喘、氣管炎和心腦血管疾病。螞蚱雌雄異體,卵生,1年繁殖2代,即夏蝗和秋蝗。
二、養殖棚建造
螞蚱有飛翔習性,必須採用棚養。養殖棚要建在通風向陽處,地面要高於周圍地面10釐米以便排水。土壤最好採用不易結塊的沙壤土便於拾取螞蚱卵。在養殖棚內種小麥或玉米等單子葉植物供螞蚱食用。每1萬隻螞蚱需15平方米的面積。可利用院內外空閒場地,用角鐵或木棍、竹竿、竹片等建造棚的支架,按棚的大小,用紗網做1個棚罩,底邊埋於地下,留下門口。門口安設拉鎖,以防止螞蚱逃逸。棚高1.5米~2米,棚外可罩塑膠膜防雨保溫。須在4月底前完成建棚。
三、養殖管理
螞蚱的起點發育溫度為15℃,最高發育溫度40℃,適宜發育溫度為25℃~32℃,空氣相對溼度為85%~92%,土壤含水分15%~18%。低於14℃或高於40℃,螞蚱就停食、死亡。氣溫28℃~30℃時,螞蚱卵孵化。先準備無毒土壤與鋸末按1:2拌勻,含水量為20%~30%。鋪3~5釐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實,將螞蚱卵均佈於土上,蓋1釐米厚的混合土。器皿罩薄膜,每半天檢查1次。發現小螞蚱後,用軟毛刷將其撥到棚內的食物上。10~15天孵化完畢。小螞蚱喜食鮮嫩的麥苗、玉米苗、雜草等單子葉植物,食量很小。1~3齡的螞蚱應注意防雨。27~35日齡長為成蟲。這期間每5~7天蛻1次皮,共蛻5次。每隻螞蚱產卵70~100粒。螞蚱有喜群居和遷飛的習性,群居和遷飛是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所以螞蚱羽化後至產卵前應給予適當的人工干擾,令其在棚內遷飛,以便提高產卵的數量和質量。產下的卵在上凍前應加蓋麥糠、雜草等保溫、保溼。成年螞蚱如果不做種用要及時出售。初養戶可從養殖場(戶)購進種用螞蚱或卵。螞蚱屬特種養殖,如沒有定單和可靠銷路,養殖須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