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宇飄零2099

    愛因斯坦並沒有說過時間可以倒流,這個傳說其實是來自於狹義相對論的一個推論:當物體的運動速度越來越快,其上面的時間則變得越來越慢,當速度達到光速,時間就會停止,那麼假如超過光速呢,時間是不是就會倒流了?

    雖然推理很合理,然而相對論卻設定了一個光速極限,任何有質量物體都無法透過加速達到光速,更別說超過,因此這個推論無法成立。讓相對論的時間倒流為人熟知大概是因為外祖父悖論,也有人說是外祖母悖論,確實都一樣,你改成爸比悖論或媽咪悖論也行…

    這個悖論是法國一位小說家在上世紀40年代提出的,後來很多關於相對論的科普書都提到了這個悖論,用來否定時間旅行的可行性。

    但是用邏輯來否定現實總讓人難以信服,事實上相對論確實是允許時間旅行的,但愛因斯坦並不認為它基本可行性,雖然他計算出來可用於時間旅行的蟲洞,但他並不認為它是可以穿越的。

  • 2 # 映象科普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可從來沒有說過時光是可以倒流的,狹義相對論的確是告訴了我們隨著運動速度的不同,時間的快慢也就有所不同,但是愛因斯坦卻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時光可以倒流。

    我們或許看到過很多的關於穿越題材的電視劇或者是小說,穿越是我們很期待的,不論是穿越到過去或者是去到未來,聽起來都是那麼令人激動。其實在物理學家看來,穿越也是有可能實現的,而跟時光穿梭牽扯上的理論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基於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時間膨脹效應可以解釋時間穿梭。

    我們看一下上面的這個公式,這就是時空膨脹效應的公式,那麼假設t"是地球上的鐘表時間,v是宇航員相對於地球的運動速度,而t是飛船上的鐘表時間,稍微懂點數學的人都知道,只要是v不為零的話,那麼只要是相對於地球運動的人,其時間都會比地球上要慢一點,但是實際上我們很難感受到這一點,因為光速c=3*10^8m/s,也就是30萬公里每秒,那麼即使v達到了1萬千米每秒的話,兩者的差距也不足千分之一,而日常生活中,我們是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快的運動速度的,所以一般我們是無法感受到因為速度不同而帶來的時間量度的不同的。

    一般只有當速度達到光速的十分之一也就是30000千米每秒的時候,時間膨脹才顯得重要。那麼根據這個公式進一步推測的話,如果宇航員的速度是光速的99%的話,那麼當他在飛船上度過一年的時候,地球上其實已經過去了七年了。 當速度為光速的99.9%的時候,飛船上過一年就相當於地球上過22年了。是不是很神奇?當速度更進一步接近光速的的時候,這個差距還會更加明顯。

    但是又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公式只是給我們去到未來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方式,那就是透過乘坐光速飛船間接去到未來,而這個公式並沒有告訴我們穿梭到過去的方法,畢竟按照這個公式分析,如果要使時間倒流(為負值的話)那麼v就得超過c(光速)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知道相對論有一個基本的假設那就是光速最快原理,另外單純從數學上來考慮的話,二次根號裡面的數也不能為零。

    所以說,提出時間膨脹效應公式的愛因斯坦,是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會用自己提出的公式去假設一個與自己理論依據相悖的設想的。所以說所謂的時間倒流,根本就不是愛因斯坦說的,或者說時光倒流另有方法,事實上,愛因斯坦晚年提出了蟲洞這個概念,他認為在宇宙中的很多角落裡都會存在這樣一種可以將遙遠的兩個時空連線的洞,這就是蟲洞,理論上透過蟲洞可以回到過去。但是如果用相對論解釋的話,那麼只能解釋為什麼可以去往未來,而是無法解釋如何回到過去的。

  • 3 # 太上邪神

    相對論是錯誤的,相對論誕生的原因是愛因斯坦小時候學的是猶太教禮儀,沒有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導致愛因斯坦不懂機械波的理論知識,不懂波的傳播的特性。愛因斯坦對牛頓力學的運用範圍不清楚,用牛頓力學去解釋波傳播的現象,是解釋不通的。

    愛因斯坦在用牛頓力學解釋不通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結果的情況下,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物理知識缺陷,反而提出光速不變原理來解釋波在相同狀態的介質中傳播速度恆定不變。這個一種不學無術的表現,物以類聚,相對論受到了缺乏物理知識人士的大量追捧。雖然全世界的科學家只有2.5人支援相對論,但是大多數科學家任由相對論自生自滅,忽略了三人成虎效應,結果群魔亂舞,投機者登上了科學的舞臺,相對論再現了中世紀女巫審判的悲劇,迷信捲土重來,科學發展程序跌入低迷時期。

    愛因斯坦先假定光以靜止“以太”為傳播介質,再透過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結果來證明靜止“以太”是不存在的,得出光沒有傳播介質。用愛因斯坦的思維方式,先假定澳洲袋鼠是以兔子為食物的,再用以前澳洲沒有兔子,能得出澳洲袋鼠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鼠嗎?相對論只是一個精神病的理論,世人為了名譽裝瘋賣傻的皇帝新衣騙局而已!

    在邁克斯韋方程組中,電磁波以電介質為傳播介質,而電介質在宇宙中廣泛存在。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在地球大氣進行的,光以電離空氣為傳播介質,實驗結果跟“以太”存不存在,沒有聯絡。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結果證明了光在相同狀態的電離空氣中,傳播速度不變,符合機械波的傳播規律,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結果證明相對論是謬論。

    宇宙黑洞的存在證明了愛因斯坦的光速不變原理是錯誤的,愛因斯坦的光速不變原理與黑洞理論自相矛盾。根據霍金的黑洞理論,黑洞內部會產生霍金輻射,釋放電磁波。根據愛因斯坦的光速不變原理,黑洞釋放的電磁波相對於地球的傳播速度還是光速,光速具有尺縮空間的能量。黑洞周圍的那層扭曲空間,被光速尺縮了電磁波就可以輕易的透過。在道德經中黑洞內部是空虛的,內部物質稀少,整個黑洞內的物質集中起來,都不夠一個人吃飽一頓,黑洞內部接近絕對真空,缺乏傳播介質光在黑洞中不能傳播。

    引力波的發現直接證明了愛因斯坦的光速不變原理是錯誤的,證明相對論是錯誤。根據光速不變原理,電磁波的傳播傳播相對於任何參照系,傳播速度還是光速。而事實上電磁波相對於引力波的傳播速度不是光速,而是電磁波的傳播速度慢於引力波的傳播速度,黑洞合併時發出的引力波比電磁波更早達到地球。

    時空扭曲的引力理論是錯誤的,讓萬有引力和其他的基本力無法統一。空間是存在“以太”的流體環境,相鄰的物體在流體中運動會產生相互作用力,同向運動相吸逆向運動相斥。自轉的物體在流體中運動,會產生自轉偏向力,使物體產生公轉現象。萬有引力、磁力、強核力、弱核力都來源於物體運動產生的相互作用力,力不是物質固有的屬於,物質在空間流體中運動產生了力,萬有引力是磁力的一部分,萬有引力是宏觀磁力中的吸力。

  • 4 # 陳轉運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把萬有引力解釋為時空扭曲是錯誤的,時空扭曲是怎麼被證明的?太陽透鏡現象?那只是太陽氣體折射現象!

    萬有引力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摘要:艾薩克•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然後又發現了運動三定律,亨利•卡文迪許用 扭秤 證明了萬有引力 定律正確性,並算出了地球的“質量”,但都沒對引力的來源給出明確的解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更是玄之又玄的把引力的來源解釋為物質對空間造成的凹陷。本文將根據一些小實驗和理論推導對以上的某些觀點進行糾正與反駁。

    關鍵詞:內能(熱力學能),引力,地球質量,扭秤,重力加速度,。

    引言:耳熟能詳的定律,質量越大,引力越大,但還有一個被人類忽視的資料,那就是內能。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越大,內能越大(此文的內能是拋開 所有化學反應,核反應的 熱力學能)。那麼引力的來源是不是高能量體與低能量體的溫差效應呢?看下面的實驗。

    三個質量相同鋁球,用液氮把兩個鋁球分別散熱到零下150℃與零下50℃,還有一個與室溫溫度相同20℃。觀測三個鋁球近距離的水氣有什麼反應。觀察到的結果是零下150℃的鋁球對附近水氣有很大的吸引力,有明顯的重力加速度現象,末端水氣落體速度大約是零下50℃鋁球的三倍。而與室溫相同的鋁球對水氣毫無反應。5分鐘後終止實驗,零下150℃鋁球結霜質量大約是零下50℃鋁球的三倍。

    我們用這個實驗是不是能說明兩物體的引力大小與兩物體溫度的大小相關呢?溫度差越大,引力越大,與質量無絕對關係。那麼在地球上為什麼質量越大的物質,引力越大呢?這麼說吧,地球是個巨大的能量體,她對所有的低能量體都有 熱平衡 需求,她會根據 低能量體所能承載的熱量產生引力,直至達到熱平衡引力為0,但是地球有溫度階梯,從地殼約14℃至地心約6000℃,所以一個物體從14℃至6000℃其重力可以說是穩定不變的。假設一個鉿合金球,從14℃加熱到4000℃,其與地心引力最大轉移到與地殼引力最大,其重力保持不變。14℃至零下273℃,溫度越低,重力越大。(這段是理論推導,沒做實驗)。

    根據此實驗說明兩個物體沒有 熱平衡需求就沒有引力,那麼亨利•卡文迪許的扭秤又是怎麼算出“地球質量”的呢?他的扭秤為什麼出現扭力呢?還準確推匯出引力常量。5.965*10^24到底是地球的內能還是地球的質量?我們根據 F=GM m/r^2計算出了太陽系的大部分行星的 軌道與速度,衛星的均速圓周運動,這足以說明F=GMm/r^2正確性,那麼一個天體的內能值與質量值一定很接近。為什麼會很接近呢?是根據質量有了內能?還是根據內能的大小有了質量?看下面的實驗與理論推理。

    亨利•卡文迪許的扭秤為什麼使兩個沒有熱平衡需求的兩對鉛球出現引力呢?

    看實驗,準備兩個磁力不同的磁鐵,一根鐵絲,一些細鐵砂,釋放靜電,先用鐵絲吸鐵砂,肉眼觀察下是毫無吸引力。然後把強磁鐵放到鐵絲底端,整根鐵絲會吸住很多鐵砂,距離磁鐵越近吸住鐵砂越多,換上弱磁鐵,鐵絲吸引的鐵砂要少的多。根據這個小實驗去理論推導下個實驗,我們把引力看作成弱磁現象,扭秤的兩對鉛球之所以會互相吸引,完全是因為在地球的引力磁場上。小實驗裡我們可以輕鬆的把磁鐵放到一旁,以現在的科技我們也可以輕鬆的把扭秤送到太空,送到月球,那時你會發現扭力與此區域 重力加速度 值成正比。引力越小,扭秤的扭力越小。月球上表面的扭力只剩下地球上的1/6。

    我做了個簡陋的扭秤,在只有4個質球實驗下,加大兩對質球的溫度差,會得到不同的扭矩。我也猜測是不是空氣對流加劇造成的,但一直沒有找到真空實驗室而擱置。(具體的溫度差與扭矩比例,由於扭秤的簡陋,就不一一敘寫了)。實驗過程:四個相同質量的實心鋁球,一根木棒,先把兩個鋁球固定在木棒兩端,一根細銅絲拴在木棒正中間,懸掛在一個橫架中間,保持平衡。銅絲底端固定一個小鏡子,再用一個鐳射燈射照鏡子,射線與折線最好調到90度左右,光點會射在牆上,牆上固定個尺子。依銅絲正下方為點用圓規畫個圓圈,邊是兩個球的球心,再用兩個支架把另外兩個球託平,分別放在秤砣的左右側,球心對準圓線。不同溫度的球放到托架上,光點會出現在不同的位置。(也就是說溫度差越大,扭力越大,兩物體之間的引力越大)。

    此理論的最有力的證據還是需要把扭秤送到太空,送到月球。

    那麼太陽系天體的質量值與內能值為什麼如此相近呢?太陽除外。因為太陽是中心,在太陽系中是懸浮不動的,即使內能值與質量值差距很大也測不出來,又點燃了核聚變。理論上來講,內能值遠高於質量值。所以我們現在根據引力算出的太陽質量(其實是內能)遠遠大於真實質量。大家都知道太陽是氣態的,而密度竟然是地球的0.26倍,這是荒謬可笑的,他的意思也就是說一立方氫氣與一立方土的質量比是0.26 : 1,就算把氫氣壓縮到液態,這個比值也相差甚遠。太陽的平均密度1.4克每立方厘米,氫液態才0.07克每立方厘米,矛盾嗎????(別害怕,目前太陽質量不可測,看下面實驗)。

    每個天體都有一個心核,太陽的心核最大,我們根據心核大小比例,做出九個鋁球,分別代表太陽與八大行星。全部冷卻到零下200℃,把太陽放到實驗室中心,按照距離比把八大行星擺好,懸浮運轉,2個小時後結束實驗,冰球質量比與太陽系天體質量比一致。水氣代表分子云,心核是宇宙所有天體的種子。遇到肥沃土壤(分子云)就會根據大小演變成恆星或行星,沒有心核的分子云是一團死雲,不會孕育出任何天體,否則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這段是邏輯推理,猜測)。

    在此理論正確的前提下,F=GMm/r^2還能繼續使用嗎?當然可以,只不過要稍微修改一下,首先就是其中的一個M改成U。那麼以引力計算的1熱值等於多少焦耳?這就需要廣大科學家的共同計算了。

    公式1:F=GUm(1-u/U)/r^2

    此公式也不是適用於任何引力場,(只有兩物體質量與半徑相同的情況下才能做到誤差為0,比如冰球實驗,你可以理解為把鋁球切割成與水氣大小相等顆粒,然後每顆粒與水氣產生的引力全部相加)。就如F=GmM/r^2無法解釋水星近日點進動,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與量子力學格格不入。可以說很難有一個引力公式通用於宏觀與微觀等多種引力場,只有根據不同的引力場拿出不同的公式給予計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不肝不氪也能變強的手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