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鑫聊故事

    科幻文學:從“小眾”走進大眾視野

    確實,這幾年在圖書市場,其他科幻文學作品也比較受書商們的青睞。

    “再加上《流浪地球》熱映,一下子提高了科幻文學的受關注程度,讀者閱讀的意願提高了,出版方自然樂得蹭個熱度,滿足這種需求。”該業內人士分析道。

    原本“小眾”的科幻文學,似乎正在發生著某種變化,漸漸走進大眾視野。

    “科幻文學熱”,來了嗎?

    但要說“科幻文學熱”來了,這個看法靠譜嗎?

    “電影《流浪地球》火爆對科幻文學有帶動作用。”在提到最近科幻文學的熱度時,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表示,電影是大眾的,當電影取得突破時一定會反哺科幻文學,帶動後者再上巔峰。

    “現在大家對科幻文學的關注度確實有所提升,但我們不能盲目樂觀。”在科幻作家陳楸帆眼中,要說科幻文學熱來了,其實未必:無論是資本投入還是作品出版,受關注的還是拿下過大獎的作家,更多年輕作家們的出版渠道並沒有因此增多。

    或許,這句話也適用於科幻文學的發展。王晉康分析,中國科幻文學已經有了自立於世界科幻文學之林的實力,遺憾的是作家數量少,作品數量也不足,尤其是像《三體》這樣經典性的長篇太少,“仍有待努力”。

  • 2 # 效果文化

    當初看完《三體》系列,內心激動不已,心想這TM要拍成電影,那還不甩美帝《The matrix》、《Avatar》幾十條大馬路啊!但冷靜下來想想,在中國要還原到原作的90%都幾乎都是不可能的。現在的觀點是:不拍就好,免得毀原作。可某條新聞突然告訴我:《三體1》(這是拍三部曲的節奏嗎?坑爹呢!)已經立項,導演都確定了!你TMD別逗了,好不?咱非得毀了原作,做一坨狗屎嗎?啊!好好,先平靜一下我激動的心情,說說我為什麼覺得《三體》在中國拍不好,所謂有理有據,免得你說我在間接黑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

    第一,小說內容太黑暗。第一部裡關於文化大革命的描寫那真是太真實太殘暴了;第二部裡那幾個面壁人反人類的面壁計劃和太空新人類的產生以及他們拿其他飛船上已經死亡的人的屍體做食物;第三部裡綠茶婊主角一次次的至人類於死地,三體人打算用人吃人的方式削減地球人口,最後整個太陽系二維化,地球文明毀滅,只留下傻叉的女主程心和她的“僕人”(直說了吧,我討厭這個女主)。你們這群搞電影的真的打算把這些都呈現給我們敬愛的審查領導嗎?你確定不先給自己或審查員來點鎮定劑或者強心針啥的?可要是你拍的電影沒這些,那我們還看個毛線啊,現在觀眾口味都很重的好不?所以說,別逗了,大家都回家打打灰機,領領孩子豈不更好?

    第二,投資問題。新聞上說“有訊息稱,該片投資將高達億元人民幣以上”,哎呦,億元人民幣以上,嚇得我這小心肝噗噗的…我去你媽的!一億人民幣摺合下來就一千多美萬刀,咱就不說《Avatar》當初五億美刀的投資了,連TM《第九區》都比這個多。拍這麼一部命題如此宏達,場面如此牛叉的科幻作品,你就拿出這麼點錢,還TM不知廉恥的說“高達”,高你妹啊!所以說,別逗了,大家都回家打打灰機,領領孩子豈不更好?

    第三,導演問題。《三體》裡那些宏達而又充滿奇想力的畫面最好的表現方式只有3D。中國玩3D玩的像點樣子的只有老怪徐克(別給我說《畫皮2》那也叫3D),可老爺子現在還在正玩著他的武俠,你突然告訴他:有沒有興趣拍一部科幻片,關於宇宙的。你這不相當於問一個賣煎餅果子的有沒有興趣學高數嗎?現在,你告訴我拍這部電影的是“新銳導演張番番”,我的第一反應:這貨是誰?他有乾孃嗎?然後我去問了度娘,知道了他的兩部作品《密室之不可告人》,《密室之不可靠岸》。然後我去找了豆娘,兩部電影的評分分別為5.7,6.2。嗯…呵呵…有人說了:“你怎麼可以這麼不信任新導演呢?萬一他是中國的克里斯托弗 諾蘭呢?萬一他像庫布里克在1968年完成《2001太空漫遊》那樣完成《三體》呢?”嗯…呵呵…所以說,別逗了,大家都回家打打灰機,領領孩子豈不更好?

    我說了這麼多,你們還是要拍的是吧?那好,我就大膽的猜猜你們編劇寫的劇情吧:葉文潔小的時候打彈珠總是輸,打水漂總沒別人打的次數少,和小夥伴偷別人家地瓜總分的最少,於是葉心中就埋下了對人類深深的怨恨。終於有一天他收到三體人的資訊,並把地球的座標透露給了三體人於是三體人大舉入侵。但面臨強大的敵人,華人民不害怕!我們眾志成城,在黨的英明領導下,在居委會大媽的吶喊助威下,英勇的人民解放軍打敗了三體人,地球恢復了和平,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The End。沒有面壁計劃,沒有二向箔,沒有十維的宇宙田園時代。你們全他媽的想的太多了!太多了!

  • 3 # 曉洋來了

    三體電影拖了多少年了?一拖再拖杳無音訊,反倒是又弄出來三體電視劇備案的訊息。到底是真的想拍還是又想借機炒作不得而知。避開信譽不談,孔二狗先生個人是否有能力把握好這樣一部科幻鉅著的核心?我想很難。沒有金剛鑽您就別攬瓷器活啊,中國到目前為止沒有成熟的科幻電影工業體系。大家都知道年初上映的《流浪地球》火爆一時,可《流浪地球》經歷了種種困難,甚至把吳京由參演變成了資方,箇中緣由大家也都在媒體的報道下理解了。那麼也就是說,《流浪地球》甚至都一度胎死腹中,我不認為籌備一部24集的需要大量特效鏡頭的需要瘋狂燒錢的科幻電視劇能夠有多少資金供導演在特效上揮霍,也就是說可能很難有很多特效的大場面,也就是說觀眾所期待的某些大場景可能會粗製濫造甚至不會進行拍攝,我想說說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跳出了三體電視劇備案的訊息。年初《流浪地球》的驚人熱度讓很多人的臉色很難看,也讓很多人又看到了商機,於是乎想把多年前胎死腹中的三體藉機拿出來搖身一變變成電視劇大撈一筆,不管怎麼樣還是很期待,沒準就會給大家一次大大的驚喜

  • 4 # 自由發炎

    近日,根據廣電總局5月電視劇備案公示,改編自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的《三體》已透過備案,題材是當代科幻,計劃今年9月開拍,共24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將於2020年年底與觀眾見面。

    《三體》原著共有三部,分別是《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講述的是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資訊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小說腦洞大開,世間觀宏偉,思想深邃,大批科幻迷和非科幻迷都被其圈粉,而且在2015年還拿下了被譽為“科幻界的諾貝爾獎”的雨果獎的最佳長篇小說獎,這也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

    因此《三體》系列也被稱為中國科幻小說的里程碑。

    要把這樣一部幾乎已經封神的小說搬上熒幕,本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粉絲愛的越深,對小說電視化的擔憂越強烈,製作方的壓力就越大,但凡哪裡不如意就容易被放大挑刺,但好處也顯而易見,用不著花力氣宣傳就博得了廣大關注,就看能否頂住壓力拍出好劇。

    其次,這個製作公司的水平令人擔憂。

    這才是最讓人操心的,備案資訊上寫著《三體》的製作方是上海遊族傳媒文化有限公司,三體粉對這家公司都不陌生,因為遊族早在15年就宣佈《三體》電影的拍攝計劃,而且信誓旦旦說在16年上映,然而都快2020年了,三體電影連個影子都沒見著,電視劇會怎麼?希望不會跟它哥哥一樣的命運吧。

    但不管怎麼樣,我個人還是希望有人去把它拍成電影、電視。

    要知道,有太長時間我們都把資源、焦點投放在歷史、婆媳、宮鬥、穿越領域。沒辦法,我們擅長這塊,觀眾也愛看這些,所以投資這些領域的幾乎穩賺不賠,爆款率也很高。

    但是在“向前看”的科幻領域,幾乎還是一篇空白,直到今年春節檔不被看好的《流浪地球》成為爆款,才掀起了一股科幻熱,雖然它嚴格意義上更像災難片,但它意義遠大。

    大家終於發現,原來我們不僅只有回顧歷史,也是可以仰望星空的,不是不愛向前看,而是沒有好的作品可以選擇。

    《流浪地球》的成功,給影視題材又打開了一扇新的天窗,才有《流浪地球》續集計劃,才有《上海堡壘》等科幻題材的電影作品問世。

    對觀眾來說,選擇的面更廣了,對投資製作公司來說,可投資的題材範圍更多了,在不斷的相互教育中,我們的文化市場也會更加豐富多彩。

    在電視領域也是如此,三體是科幻題材在電視劇領域的一次嘗試,有可能跟《流浪地球》一樣,開啟新的科幻電視元年,那會有源源不斷的科幻題材的電視劇問世。

    也有可能這次的嘗試並不如人意,那又怎樣,大不了再來過,人家科幻美劇在也不是一次失敗或者一次成功就鑄就現在的地位的不是麼。

  • 5 # 老陳愛讀書

    遊族影業即將開拍《三體》電視劇,這是喜大普奔還是挖坑埋雷

    地球人,無論你是降臨派還是拯救派,今天這則新聞肯定會讓你重燃期望——據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5月電視劇備案公示,改編自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的《三體》已透過備案,將於今年9月份開拍,共24集。

    但是,大家請看清出品方,沒錯,還是上海遊族,就是那個忽悠了我們期待《三體》電影最終跑票的三體影視版權持有方。電影為什麼難產?我不知道。小道訊息是電影導演直到拍完所有真人鏡頭進入後製階段才發現,原來綠幕扣人像還需要給演員繫結動作捕捉器……

    看了我的問答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個狂野又理性的三體書迷,我不指望中國的影視產業能在短時間內拍出一部令人滿意的三體影視作品,但我同樣也不希望影視行業從業者一次又一次地傷害我的感情。

    《流浪地球》至少在技術上是及格的,票房上是成功的。不要因為這個原因,就覺得什麼人都能來拍科Phantom視。如果不自量力,粗製濫造,甚至毀滅我心中葉文潔章北海羅輯大史的形象,希望出品方能夠自行消失。

    《三體》電視劇來了,我有點期待,又怕受傷害。

    我不知道,這是喜大普奔的好訊息,還是挖坑埋雷的前奏曲。老陳還會繼續關注這部電視劇的一切進展。

  • 6 # 思未

    非常期待,希望不胎死腹中。

    我們先來看看《三體》電視劇在廣電的備案。

    我們從這裡可以做一下解讀:

    1、製作公司。這裡是上海遊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就是孔二狗的公司,也就是電影版《三體》的製作公司,估計很多人應該對他們失望至極,電影版《三體》從2016年套票到現在,還是在製作當中,主要是遊族影業不斷的人事變化,加上後期特效燒錢,任務艱鉅,導致了胎死腹中,上映遙遙無期,這裡我不覺得這個公司真的能拍好,因為劇版《三體》早在2016年就曾經出現在備案資訊中,當時的集數為32集,報備機構同樣是遊族影業,應該版權在遊族影業手中,電影難產,遊族影業還是很怕的,雖然購買的時候版權費不多,但是是有時限的,所以遊族影業要抓緊時間搞,電影不行,我們搞電視可以不?!

    2、劇情。我們看備案中的內容提要,看過小說的都知道,這僅僅是第一部也就是《三體1》中的內容,主角是汪淼,也就是電影版《三體》馮紹峰飾演的角色,這裡集數是24,如果照美劇的時長,應該兩季美劇的時長,時間長度應該是可以講清楚故事的。

    3、製作時間。製作週期是12個月,應該來說不算長,可以說相當短,因為這是一部要時間的科幻類的影視作品,我們看一下《權力的遊戲》第八季的製作時長是拍攝2017年10月-2018年夏天,10個月,上映時間是2019年4月19日,製作時間也將近8個多月,總共時長在18個月左右,實際上你前期工作要做很多,比如你在哪裡做特效,做成什麼樣,前期的綠藍幕就要上了,不然後面更麻煩。

    為啥在不是很看好的情況下,我還是很期待?因為想看到,拍砸了不怕,後面還可以再拍,怕的是沒有人敢嘗試,就想等萬事俱備的時候拍,但是不拍就沒有相應的工業體系,電影工業完備的那一天來的時間就會晚。

    我想前面有了電影《三體》的嘗試,電視劇是不是可以更快的搞出來,再說《三體》的名氣很大,誰搞砸了是要背罵名的,所以敢於嘗試的人應該會很小心的,出垃圾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加上《流浪地球》成功的刺激,我對這部電視劇還是有點期待的。

  • 7 # 一紙空文

    拋開製作公司的技術問題,單從廣電總局備案的24集數,感受不到上海遊族的半點誠意。

    地球往事三部曲第一部《三體》的字數超過20萬,準確來說是204145字。或者觀眾看到這個字數沒什麼概念,我們可以做個對比。《人民的名義》原著是30萬字,拍了52集。《破冰行動》原著是45萬字,拍了48集。《流浪地球》兩萬餘字,僅僅是拍了一部分,尚且花費了郭帆導演三四年,最後還差點傾家蕩產,說嘔心瀝血毫不為過,才終於拍得出來。

    可劉慈欣筆下的《三體》可要比前面這些原著的資訊密度大得多,哪怕將不和諧的部分一刀砍掉,也不見得24集能展現完剩餘的內容。當年導演卡梅隆來國內宣傳《阿麗塔》時,說過《三體》拍攝電影難度極大,如果要拍成電影,要按照六部電影的體量去拍,才能拍出這部作品的深度和廣度。而24集電視劇這個體量是怎麼看都不夠。就算拍成,也僅僅能滿足下限。

    所以,怎麼看待《三體》拍成電視劇,按照目前情況來看,上海遊族的《三體》電影拍不出來就跑去立項電視劇,或許真的是要把這頂級IP毀在自己手裡了。

  • 8 # 劣質印象

    流浪地球是個半成品,我的觀感並不很強烈,劇情,臺詞都有一定侷限性,不過是我們的一次努力嘗試,意義重大,如果想把一部經典作品更好的呈現,儘量找技術成熟團隊。

  • 9 # 吾乃壹軒

    只是一個笑話

    當然了,拍完了肯定也是會看看的,當時衝著《誅仙》咬著牙看了差不多大半部的《青雲志》,想來以《三體》的地位,就算是部屎,也會甘之如飴而後罵之吧,這大概就是投資方的自信了。

  • 10 # 老張說電影

    雖然知道成功的可能性比較低,但我依然保持期待。為什麼?正是在一次次嘗試、試錯的過程中,才會有進步。就像中中國產科幻片,電影公司拍了無數不知名的爛片,最後才有了《流浪地球》,觀眾看了數不清的爛科幻,最後才有了中中國產科幻元年。

    量變引起質變,這是很多產業都繞不過的一條路徑,電影產業尤其如此。

    我也希望《三體》由克里斯托弗·諾蘭來拍,一出手就是《蝙蝠俠:黑暗騎士》這樣名垂影史的經典,估計劉慈欣本人也希望這樣。但是,每個行業、每種產業都有其規則,《三體》的版權現在在國內一家公司手裡,他們有權力選擇自己的演員,以自己的方式呈現這部作品。作為普通觀眾,只管等待就好。對於那些表示強烈反對的觀眾,就請敬而遠之。

    既然說到《三體》影視化這個話題,就簡單梳理一下《三體》之前的影視化嘗試,以及它影視化的難點。

    一、之前的影視化嘗試:最成功的是一部動畫片,相當於科普解說了《三體》的內容。

    影評網站豆瓣上有關《三體》的條目共有8個,不算那些蹭IP熱度的,在這8部中,已經上映的有4部,其中一部動畫片達到了9.5的評分。

    雖然看的人不多,相對小眾,但這部動畫片對於觀眾瞭解《三體》的主要內容,還是很有幫助的,因為《三體》實在太經典,只要透過某一種形式把它真實、精確地講述出來,就已經算是成功了,而這部動畫片做到了。

    還有一部11分鐘的短片,也獲得了較高的評分,記得這部短片此前在某款電視節目中播放過,短片的導演用特別極客、特別炫酷的方式呈現了三體人派出的“水滴”到達地球,類似於庫布里克《太空漫遊 2001》中那幾分鐘的炫目畫面一樣的方式。

    【《太空漫遊 2001》中的酷炫奪目畫面】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三體》影視化專案,就是由張靜初、馮紹峰主演的那部電影,這部電影立項拍攝很多年,甚至一度傳出劇照,馬上要上映的樣子,但目前推遲到了2022年。

    【張靜初出演女主葉文潔】

    這部電影2015年3月18日就已經開機,不知道什麼原因延遲到了2022年,我更願意相信:是製片方看到了市面上的一些優秀科幻片專案,不好意思上映,在不斷後期拍攝完善中。而這部電影的製作方就是國內擁有《三體》劇本版權的影視公司,希望他們再接再厲不負觀眾期待。

    另外,最近立項的電視劇版《三體》,也是由這家公司牽頭製作的,如果能夠成功,那將是中中國產科幻的又一大功臣。影視行業是一個很不容易的行業,任何一環的問題都可能導致最後結果的崩盤,我願意相信他們。

    二、《三體》電影、電視劇為什麼這麼難產?

    最重要的原因是:《三體》世界觀的龐雜,記得高曉松曾在脫口秀節目裡邊說過:一般的科幻作品,只要能開一個精彩的腦洞,就已經很牛了,而《三體》中,大劉一個又一個精彩的腦洞,將讀者折服得五體投地(大意是這個)。

    精彩腦洞一個接一個的好處是:讀者看著解饞、給力,沉浸其中難以自拔,並被那個世界深深吸引,但精彩腦洞多的壞處就是:很難用影視化的手法表達出來。

    大家都知道,文字是透過抽象化思維呈現的,而影視作品需要具象化思維的呈現,光是水滴到達地球,書本中簡簡單單幾句話的事情,呈現在影視作品中,就需要11分鐘,而且需要一個團隊付出艱辛的努力,《三體》中這麼多精彩的腦洞和設定,擇其精要呈現出來,那得是多大的工程?

    再用《流浪地球》舉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電影《流浪地球》只不過是擷取原著《流浪地球》中的一小部分拍攝出來的,就已經成為了載入中國科幻電影史的鴻篇鉅製,讓華人揚眉吐氣。而這部電影在製作過程中,也是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據稱,光是電腦顯示屏就用了幾百個,分鏡頭畫了8000多幅,這還不包括大量的實景搭建、後期製作。

    總之,世界觀太宏大,影視化呈現難度太高,而中國科幻還處於起步階段,所以,《三體》的影視化呈現才會這麼難。

    但是,作為讀者,我們應該對這些行業內人士的努力表示尊重,同時期待他們不負眾望。

  • 11 # 影視劇小哥

    《三體》電視劇就要開拍了,粉絲們也劃分陣營,“支援派”與“擔憂派”各抒己見了,也包括我在內。我自己為大家分析一下自己的觀點:

    首先:電視劇內容生產,是一種商業操作,也是藝術創作的過程,必須要遵循藝術創作的規律。將《三體》拍成電視劇,對科幻文學有著重要的意義,是科幻從“小眾愛好”變成“大眾IP”的助推器與催化劑。

    難題擺在面前,想要答好這份意義非凡的答卷,少不了匠心與敬畏之心。正如網友們的誠摯“祈禱”:希望導演長點心,讓真正懂原著、愛原著的人來拍這部劇。

    但是後來大家也應該都知道,馮紹峰、張靜初等人主演的這部《三體》還未上映就被下架了。現在我們只能在網上搜到稀稀落落的海報和劇照,但是對於電影到底拍成了什麼樣我們仍然不得而知。

    知名科幻小說《三體》將拍成電視連續劇,《三體》電視劇版將於今年9月開拍,製作週期為一年,電視劇初步定為24集。

    《三體》開創中國作家首次獲得法國雨果獎先河,同時也為中國科幻小說帶來新的希望。 無論基於真科幻迷還是偽科幻迷。《三體》無疑都具有很深的影響力,將《三體》改編成電視劇,究竟是打造經典IP還是毀滅經典,很多網友對此充滿擔憂。

    《三體》能否獲取成功的關鍵有以下四點

    拍攝難度

    《三體》由《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這三部組成,劉慈欣的《三體》有著獨立的世界規則,作品架構非常之龐大,作品中除了大量邏輯推理之外還有較多抽象描述,其中涉及到高階文明以及宇宙真理是很難用鏡頭去描述表達的。

    24集詮釋80萬字

    偽科幻迷看過《三體》都心生澎湃,震撼人心,真科幻迷想必對這部作品還有著更深層次的認知。

    有著中國科幻第一之稱的《三體》全篇共80萬字,而根據廣電備案資訊提供的資訊,如果將三部作品捏合為24集,那麼平均每部作品8集,按照現有電視劇每集45分鐘常規標準,用24集時長標準詮釋《三體》,難度可想而知。

    原著文學性 《三體》能成為國內科幻作品的驕傲,不僅僅在於在作品擁有龐大世界架構、廣闊的想象空間以及作者縝密的邏輯思維。

    《三體》還是一部很有文學性的科幻作品。 科幻與推理想象密不可分,劉慈欣在賦予作品豐富想象空間同時還賦予了《三體》較強的文學性。

    電視劇往往很難將文學性完美表述,缺少了文學性的《三體》還會是讀者心中的《三體》嗎?

    後期製作

    科幻電影對後期製作有著較高的要求,這也意味著需要龐大的資金和先進的特效技術支援,以《復仇者聯盟4》為例,該部影片製作成本在5億美元左右,想要拍出震撼人心的科幻作品,資金要求還是非常高的。

    科幻類影視劇是中國業內短板,雖然將《三體》改編成電視劇困難重重,不過勇於大膽嘗試還是值得稱讚的。

    回想吳京的《流浪地球》,他曾在某次採訪中表示:“如果我們不拍,就沒人拍了。即使拍爛了,也比沒人拍強。有7000人參與這部電影的製作,未來這7000人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種子。”

    《三體》電視劇版承製公司是上海遊族文化傳媒。電視劇版《三體》邀請馮紹峰、張靜初、唐嫣、杜淳參與拍攝。

    把《三體》改編成電視劇,確實很有難度。《三體》的故事不是簡單的人類聯合起來對抗外星人。

    其核心嚴謹,思想性非常強,在極端環境中思考道德倫理,在“人”與“非人”的邊緣考量人性的異化與堅守。

    書籍與電視作為兩種不同的傳播媒介,其受眾指向與受眾接受方式,以及對於傳播效果的期待都存在差異。如何將文字用視覺化的敘事方式進行立體呈現,難度可想而知。

    相比過去,中國電影的特效水平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距離國際標準仍有較大差距。

    《三體》中提到了很多抽象的概念,超過第三宇宙速度十倍的水滴、質子展開、四維空間等等。想要拍成電視劇的話,在特效方面,少不了做足功課。

    科幻電影作為電影工業裡最具難度的影片型別,它對技術、人員素質和經驗,以及整個產業配套環境的要求都非常嚴格。

    不少粉絲甚至不希望看到《三體》影視劇在短期內出,“如果沒有把握拍好,真的不如暫時擱置,如果做出來的效果不好,反而讓人更失望。

    因此,在我看來: 如何把優秀的中國科幻傳播好,心態要開放,方法要成熟,理念要一流。獲得改編權的機構,不妨以更開放的姿態讓更多有能力者參與進來。

    正如《流浪地球》,在服裝、道具等方面也是由國際合作完成的。

    在《三體》的最後,三維的太陽系遭遇降維打擊,在平面上毀滅。如今,存在於二維書本上的故事將要以三維姿態呈現於熒屏。希望所有人都能抱著理性態度去看待中國科幻史上這裡程碑意義的重要一步,就像千年來,人們對星辰大海做出的每一次眺望與想象。

    總之我個人認為: 將《三體》改編成電視劇,也許不會如同我們期待的那樣完美。但是“拍爛了”也比沒人拍強,至少種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種子,嘗試將《三體》拍成電視劇也未曾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能讓中中國產電影不斷突破自己!

    最後,讓我們 期待三體能夠搬上大銀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業人像拍攝有哪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