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夫末思科
-
2 # 一週刊
證明地球曾受到過撞擊,很多人第一想到的,也可能是唯一想到的,就是地球上的隕石撞擊坑。
如果從例子來證明,那可能數不勝數。就隕石撞擊坑數量而言,地球上現存無爭議的大約有190多個,還有大小不一不計其數的隕石(含碎片)。
因而,更嚴格的說,我們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地球曾經受到過撞擊。
一、隕石撞擊坑隕石坑,毫無疑問是最有力,最直接,最形象的例證,務須多言。
隕石坑,又稱撞擊坑或環形山,為行星、衛星、小行星或其它類地天體表面,受到其他更小星體撞擊而形成的環形凹坑。下面是展示兩個知名的大型隕石坑:
1、沃爾夫溪隕石坑,形成於約30萬年前,坑直徑平均約1000m,深50m,坑邊緣還有約25米高的土堆。
(△ 澳洲-沃爾夫溪隕石坑)
2、遼寧岫巖隕石坑,形成於約5萬年前,坑直徑平均約1800m,深150m。
(△ 中國遼寧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號稱“中國第一隕石坑”)
二、隕石如上是隕石坑,由於撞擊碎裂及長期的地質演化,已很難找到當初撞擊的那塊隕石。但已被發現的其他現存隕石,也是地球曾被撞擊的很好例證。
(△ 那密比亞-霍巴隕石,表面積超過6.5平方米,重約60噸,地球上已發現的最大隕石)
小星體在星際遊蕩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速度,再加之地球對其的萬有引力,在被地球捕獲落入地面的過程中,絕大多數會因與大氣層摩擦而未達到地面,但少量因融化、熔融或燃燒過程不充分,最終落到地面的,這個過程必然產生撞擊。區別在於落入地面時的大小(質量)和速度不同,產生的撞擊力度不一而已。
據推測,地球每天都要面臨平均近5萬噸星際碎片襲擊,其中99%以上未能到達低空就被燃燒殆盡,還有很大一部分落入海洋及陸地的無人區。
三、物質元素構成從化學元素週期表我們知道,地球現有118種元素。其中1-94號為天然元素現存於地球上,其他為人造元素,多具有放射性。
宇宙大爆炸伊始,整個宇宙最初只有單原子的氫元素,後慢慢形成氦元素,後經恆星的聚變形成更重的如碳、氧、矽、鐵等元素。
(△ 恆星演變及內部元素構成)
地球上的90多種常規元素並不是全靠地球自身,絕大多數都是在前幾十億前小星體撞擊地球而被固存下來。
四、地球上的多次物種大滅絕距今5億年前至距今7,000萬年前,考古可證的至少發生過5次物種大滅絕,而每次滅絕的發生,至少有大半以上的物種消失。
其中,距今約6,500萬年白堊紀的恐龍滅絕,科學家的主流觀點就是大型碰撞事件的發生。
除上述幾個典型的例證面外,從古今中外的很多史書記載,也有關於地球遭受撞擊的場景描述。
地球行走與宇宙空間,猶如人類穿梭於叢林,被枝葉絆絆磕磕是在所難免的,偶爾還有可能裝上小動物或猴子。正是由於我們“撞”見的多,我們的視野和認知才會更豐富。
-
3 # 三千年玉兔
地球自有史以來,無疑承受過不知多少次外來物體撞擊。東半球北半球亞歐大陸中國西南地區的這次,或是至今最嚴重一次。
這次撞擊中心點,具體位置位於北緯30度,東經105度區域,在地表留下一個大約50萬平方公里坑。撞擊,使地球地表地質結構和地理環境以及生物狀態發生根本性變化。
一、亞歐大陸整體板塊橫向斷裂。
撞擊回力使南亞大陸北推,陸地地表因衝擊反作用力鄒折、堆積,形成坑西南呈環弧形隆起的青藏高原,以及回落物形成環撞擊坑東、西、北山群。推移導致青藏高原以下或錯出上萬平方公里不規則地下空間。
二、導致整個地球陸地板塊東北西南方向位移。
1、澳洲塔斯馬尼亞脫落。
2、亞洲中南半島斷裂,形成越(南)-馬(來西亞)海峽;印度半島頂端斯里蘭卡崩裂。
3、非洲大陸馬拉加西分離、錯位。
三、或是球外異物埋藏殘留,或是地表以下被架空,形成北緯29度、東經105度方圓幾百平方公里範圍(昆明地區),常年平均氣溫比地球同緯度其他地區低至少5度區域。
四、在撞擊坑附近,形成全世界氣體、固體既多樣並稀有且集中,某些儲量豐還最富的礦產資源區域。
五、引發地球內部高溫,導致地心物質膨脹,大量熔體物在地表薄弱處間歇性噴發,地質結構變化,各種地理現象形成。
撞擊使地球產生出大量噴發物。因當時重力環境與現在不同:
1、有些以流體形式直接回落,形成硬質體山脈;
2、有些在空中環繞地球漂逸,最後以硬體、流體混雜物並粉塵回落,也形成雜體或土山脈、山堆;
3、流體回落有大量氣體在其中流竄、雜體回落有某些錯位和架空後來經過演變,這些形成溶洞。特別要在此說明一點,溶洞的形成絕對不是教科書裡寫的“水滴石穿”之原因。
4、因為許多山是天上飄逸雜物回落堆積,故天長日久、日曬雨淋,特別是地震後鬆動,容易發生垮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六、地理氣候環境變化。
撞擊使環地球外圍氣溫驟然升高,冷熱介面交鋒,產生持續大量降水,山川形成、海洋形成。
1、地表低處大量積水,現在太平洋處變成巨大“堰塞湖”,因陸地張力不濟,最後在南美最南端與南極連線處垮塌並衝出寬約800公里,長約4000公里巨大豁口。
2、地球變成雨水、岩漿、泥漿混雜球。先是雨水漲漫,整個地球被水浸泡,經過漫長時間消退,繼而地表又被雨水洗刷。泥水、岩漿混雜,受雨水攜帶衝擊,進入陸地低處停滯,形成現在可見的海底堤亙。最明顯有阿留申大堤亙,亞洲大陸邊沿堤亙等。
3、高溫、狂風、暴雨,地球因撞擊產生強烈板塊位移抖動,致使加勒比海、印度尼西亞兩個地殼扭曲、撕拉、絞和,最後成為地表非常糾結、脆弱地區。筆者認為,【易經】裡“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應該是對這兩地區地理、地質現象形成過程最完美描述。此後,兩區一直為強地震多發區。
4、雨水或嚴格說是自天而下水團打擊,形成地面許多處所石臼、石槽。
5、溫度與水的溶蝕,還造就許多石屋、溶坑、某些小規模溶洞(非氣體流竄或回落架空)。
七、生態環境變化。
撞擊引發高溫、暴風雨、洪水,全球多區域地內物質噴出,導致地球此前生態基本滅絕。飄逸於地球上空懸浮物回落,地表厚度至少增加幾十米,部分、個別區域或上百米、甚至上千米。
1、許多生物被掩埋成為化石。一些同類動物被隨噴發帶走曾在空中飄逸,此地升而彼地跌落。歲月使它們成為不是專家所說是“遷徙”原因的化石。
2、出現一些不同地區巨型、怪異、孤獨“飛來石”。
3、許多生態文明痕跡被深水浸淹或土層埋藏。
八、撞擊產生高溫地球內部物膨脹,地表龜裂,小地球經歷一次驟然成為大地球的生長。地表龜裂現在可以完全縫合痕跡依然明顯。
九、以上撞擊現象解析,或可以讓我們釐清迄今為止許多無法解開的地質、地理、生態環境變故緣由糾結。
說句題外話,地球這次撞擊變故,最後有一點值得懷疑:或有星際智慧進行了干預。
太平洋“堰塞湖”壩口崩塌衝擊豁口的頂端,有7粒相當明顯、且規則“鉚釘”(見圖4、7)。與其說是自然天成,但如此幾乎等距離、且近似完美弧形,不如說是,專門為阻擋強勢下瀉洪水,防止直流衝擊而設定的阻樁。
為什麼?誰做的?
九、圖例:
圖1:明顯的撞擊坑。
圖2:地表脫落、斷裂、崩裂、錯位。
圖3:阿留申堤亙。
圖4:太平洋“堰塞湖”豁口。
圖5:地表洪水浸蝕、雨水沖刷痕跡。
圖6:地表洪水浸蝕痕跡。
圖7:7粒相當規則阻水鉚釘。
圖8:地表分裂痕跡可縫合。
圖9:曾經由小到大生長地表龜裂地球。
-
4 # 踢球遊戲的教育媒體人
1、按照科學家的推想,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就發生過一次大撞擊,那次撞擊讓月球從地球上撕裂,成為了地球的衛星,保衛了地球的太空,也形成了深邃的太平洋。同時,還給了地球一個鐵質的核心,從而有了超強的地球磁場,形成了地球上生命的最佳防禦系統。
2、水。地球在形成之初,是一個大火球,到處是火山岩漿。那麼,這麼多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最好的解釋就是彗星撞擊地球帶來的水,也使得地球表面加速冷卻,也因此有了自己的風雨系統。這是生命誕生的基本條件。
3、地球無數的隕石坑。這是被撞擊過的最好證據。這個不做過多解釋。
4、地球的稀有礦產。大家可能注意到,地球上某些稀有礦產很集中,比如說稀土,基本都在中國。但在太空中,經常存在一些我們地球上很稀有,但那些星球卻很豐富的礦產。這些礦產,就有可能是當初小行星或是隕石撞擊地球的證據。
-
5 # 樂逍遙172850939
首先就是恐龍滅絕,其次就是月亮本事是不存在的,它只是地球的一部分,只是遇到某行星與地球相撞產生的大爆炸而形成的,這個只是看到一些網上說的天文知識而言的
-
6 # 不入流的大劉
地球被撞,最有名的莫過於帶來恐龍大滅絕的那次小行星撞擊事件了吧~
墨西哥灣至今還有令人歎為觀止的碩大隕石坑存留,平均直徑180公里啊,爆炸的能量相當於地球上核武器總爆炸量的1萬倍了!這個名叫希克蘇魯伯的隕石坑,就是那次撞擊事件的最好證明!
那次小行星撞擊事件影響之深遠,不言而喻。可以說沒有那次撞擊,就沒有哺乳動物的繁盛,也就不會有人類的出現。
不過這個意義是從人類角度出發的,對於地球來說,雖然造成了史上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直接損失了75%—80%的物種,但那次撞擊顯然不是對地球影響最大的,跟另一次撞擊來說,這至多是個刮蹭罷了~
“火星撞地球”,地球卻“因禍得福”?如果把小行星撞擊稱為刮蹭,那我接下來要說的這次撞擊可以說是追尾了。其實追尾都遠不足以說明問題,簡直就是高速路上轎車逆行撞大貨。
不可思議的是,刮蹭讓地球痛失絕大部分孩子,撞擊到生活不能自理卻讓它牽手了一個妹子,也是福禍相依喜憂難料啊。對了,這個妹子就是月球!月球就是“大碰撞”的證據!
雖然月球是如何誕生的,科學界還沒有定論,但“撞擊說”獲得了大多數學者的支援,越來越佔據上風。因為這一假說可以解釋很多的觀測事實,已經是目前比較合理、比較成熟的月球起源學說了。
“撞擊說”認為,幼年時期的地球,受到了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的撞擊,這次撞擊相當猛烈,被稱為“大碰撞”,以大碰撞來解釋月球誕生的學說,就是“大碰撞分裂說”。大碰撞分裂假說把幼年地球稱為“原地球”,把火星大小的天體稱為“原月亮”。在太陽系形成的早期,這倆天體大約就處在地月系統存在的空間裡。但原地球只有現地球的9/10大小,而“原月亮”則相當於現在的火星大小。
沒有保持安全距離,跟得太緊,難免追了尾。這次追尾非同凡響,不僅把原地球的自轉撞成偏斜,更把原月亮撞成了粉碎性散裂。散裂後原月球碎塊各有前程,其中幔和殼變熱蒸發,在膨脹氣體的裹挾下飛離原月球;而原月球的金屬核則在膨脹氣體的阻礙下減速,從而被原地球吸積,成了現地球的一部分。
而飛離的氣體和塵埃物,則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呈盤裝分佈在洛希限以外的空間,類似於行星環。這部分物質先透過吸積形成小天體,然後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合併增長,最終形成了月球,並從此與地球牽手,相伴相隨~
寵妻狂魔?談戀愛地球是認真的~按理說在太陽系早期,混沌未開之下,地球是有機會俘獲其他衛星的。但自打牽手了月球,地球沒這個心思了,再沒有俘獲過其他小型天體。
這是因為既然有了月球繞地球飛行,那麼再有第三者插足,根據天體學原理,會導致不穩定狀態。所以這個第三者要麼掉到地球上,要麼就是被甩出去,再不就是落到月球上,永遠成不了第二顆衛星。
總之,地月之戀是認真的,一牽手,就是一輩子~ -
7 # 子瑞健康線上
地球的自轉並不是繞著球體兩極的中軸線,南北磁極與南極點和北極點並不重合,這兩個廣為知曉的事實就是有力而簡單的證明。當然,證據還很多,也可從多方面、多角度論證,但是這是相當比較乾淨利落解答。
回覆列表
現在證明地球被撞擊和地球上的水從哪來,最大的猜測就是地球曾經被撞過,大家不妨想一下,在地球形成初期,是一個溫度很高的火球,但後來怎麼就變成了一個適合生物居住的行星呢?就是因為在那時一課想月球這麼大的天體撞擊了地球,此而地球被撞的粉碎,於是重新組成一個新的球體,這次就比較幸運,合成較好,還有一點就是這次撞擊,使地球分裂,出了一個衛星月球,在這幾十億年,為我們擋了不知道多少小行星,這就也解釋了,月球表面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隕石坑,月球的功勞可真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