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吃草莓的老仙女
-
2 # 才樂媽媽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一位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一歲半左右的孩子,除了語言、運動等基本內容的強化外,還有以下兩個特別重要的習慣養成:
1、引導孩子自主吃飯說真的,我們身邊有很多孩子都是父母餵飯吃,甚至有不少孩子到了三四歲的年紀,也都是爸爸媽媽哄著喂、爺爺奶奶追著喂。讓孩子吃點飯累呀,心塞呀,有沒有同款的家庭?舉個手哈。
追根溯源,就是因為在最佳的習慣養成階段,因為家長的忽視,孩子錯過了。這個最佳階段就是在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因為這時候正是他們對萬事萬物,興趣啟蒙的階段。但是大多家庭中,這個興趣啟蒙被父母扼殺了,在孩子第一次探索的時候,父母幫其代勞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歲多點小傢伙非要自己吃飯,你卻擔心弄髒衣服,堅持餵飯。後果就是,你自己親手剝奪了他們親自體驗的機會。所以後面才有了全家追著喂、哄著喂的情景。
我家孩子過了一歲左右,對食物特別饞,根本看不得別人嘴動。每次吃飯時,孩子特別喜歡模仿家長自己動手吃,雖然他會撒得到處都是,但是我們還是鼓勵孩子自己吃飯,允許孩子弄髒衣服,允許孩子弄翻餐具,允許餐桌上各種意想不到的狀況。
等孩子到了一歲三個月的時候,就已經完全能夠自主吃飯了,而且勺子用的很好,當然也會撒出來一部分,但已經很少了。如果你擔心孩子自己吃飯會弄髒衣服,就給孩子戴上圍兜,準備合適的兒童餐具,還有每次盛飯必須少,然後吃完再新增就行。
2、引導孩子自主入廁自主入廁習慣的引導也是相當重要,直接影響到後期幼兒園的生活質量。好多孩子很大了,還是遲遲脫不掉穿紙尿褲,就是因為沒有小時候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入廁習慣。這裡要說兩點:
一是自主入廁時間因人而異因為每個孩子發育有早晚,所以走路時間各不同,所以要結合自己孩子的情況判斷。這裡的自主入廁的訓練時間就是:只要孩子會走路,就可以開始引導孩子自己去使用小馬桶。馬桶位置最好固定在家裡某一個位置。
二是女孩男孩馬桶樣式大不同女孩大小便都用坐便式,男孩小便得用站立式。所以家長在購買馬桶的時候一定要清楚這一點,不要買錯了。還有一點,關於馬桶的選擇,千萬不要買那種奇形怪狀、花花綠綠、功能繁多的馬桶,這樣會弱化馬桶的功能,導致孩子把馬桶當玩具,從而讓馬桶就成了擺設。今天所說的自主吃飯和自主入廁是好多家長頭疼的問題,所以,父母只有抓住了孩子習慣養成的黃金期,那麼後面的一切都會變得容易很多,祝願你事事順遂,健康平安!
-
3 # 嘰裡咕嚕楊媽咪
這個年紀正是喜歡嘗試的好時期,孩子對於剛剛掌握的技能還處於興奮階段,所以是形成好習慣的關鍵培育期,家長們一定要給孩子學習和嘗試的機會,等到他自己什麼都不想做的時候我們就有的愁了。
1.基本生活能力的培養:鼓勵孩子去固定的地方上廁所、自己嘗試吃飯、不隨意扔東西、表達自己的需求
2.身體需要各種營養的攝入,要膳食均衡,不要養成吃了零食的習慣、不要挑食,習慣吃各種水果蔬菜。所以在飲食上家長要下功夫,養成孩子喜歡吃飯的還習慣
3.家長跟著做,讓寶寶在玩耍中學習,都說會學的不如會看的,家長的言傳身教很重要
-
4 # 育兒小當家KING
一歲半左右的孩子,應該是孩子幾個敏感期的開始階段,包括自我意識敏感期、秩序敏感期以及物權敏感期。所以父母應該抓住這幾個敏感期,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以及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一、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很多方面對孩子都有很大的影響。在孩子一歲半左右,孩子對周圍事物非常好奇,更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探索新事物,但沒有自我約束和自我管控能力,所以孩子的行為父母要及時糾正和規範。
二、孩子飲食習慣的培養好的習慣,能讓孩子受益終生,而好的習慣要從孩子開始培養。一般來說,孩子在一歲半時,就可以開始訓練孩子獨立吃飯了。這個階段的孩子總是喜歡嘗試,所以父母應該給孩子這個自由空間,不要因為孩子自己吃得慢,吃得不認真或是掉到一地就給孩子餵飯。父母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失去學會獨立吃飯的鍛鍊機會。
三、好的習慣貴在長期堅持,堅持的基礎是父母要講原則任何習慣的培養及養成都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一觸而就,也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對孩子更是如此。所以父母應該長期對孩子的某個習慣進行監督和糾正,讓孩子能夠自主地保持這種習慣。同時,父母要注意在教育引導孩子養成習慣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原則,否則就有可能前功盡棄。
所以,不管是規範孩子的言行舉止還是飲食習慣,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領路人,在這一過程中做好孩子的榜樣,堅持原則,孩子的好習慣也就會慢慢養成。
-
5 # antaliya
一歲半以後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開始萌發的時期,這正是父母對你的寶寶做好早期教育和行為規劃的最佳時機!請不要忽視這個給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大好時機!
寶寶一歲半以後,家長可以在生活習慣、飲食、認知、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有意識的訓練孩子。
(1)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選擇適合孩子的音樂、兒歌、幼兒故事、畫冊等,每天放給孩子聽,在固定的時間段給孩子講睡前故事,透過畫冊讓孩子認識物品,培養孩子的樂感、語感,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2)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透過簡單的遊戲,如適合孩子的軟質積木,激發孩子的潛能,提高手眼協調能力。
(3)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
家長不要怕孩子把飯撒在身上,或者把地上、桌子上弄髒了,孩子吃飯慢,也要鍛鍊孩子自己吃,孩子學會自己吃,就會愛上吃飯,不會出現孩子4、5歲了還要追著喂,進了幼兒園也不會自己主動吃飯的現象。孩子會自己吃飯家長會很省心,還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
(4)教會孩子基本禮儀
讓孩子懂得長幼之分,學會基本禮儀常識。
(5)鍛鍊孩子基本生活能力
訓練孩子按時吃飯、睡覺、入廁、表達個人意願等,1歲半以後的小孩子可以慢慢適應,學會基本生活常識,到了2歲多去幼兒園後適應能力強。
(6)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家長在給孩子配餐時,要考慮到幼兒用餐的特點,注意飲食的豐富性,鼓勵孩子嘗試不同口味的食物,避免孩子挑食偏食,父母也要以身作則,不挑三揀四,孩子就容易養成好的飲食習慣,以利於孩子身體健康發展。
總之,家長需要根據孩子啟蒙時期求知慾強的特點,重視這個階段,讓孩子在生活、認知、飲食等方面養成良好習慣,為以後的幼兒園生活和健康成長打好基礎。
回覆列表
0~6歲是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的關鍵時期。
如何幫寶寶守住底線,讓他學會自己選擇健康食物,拒絕不健康食物,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成長髮育進行合理的規劃呢?父母不妨按照以下三種原則規劃飲食,養成寶寶進食的營養均衡好習慣。
1、保證營養均衡,堅持“半盤原則”,攝入比例搭配合適。
寶寶的飲食應該是營養均衡的,半盤原則包含了簡單、合理的飲食設計。
首先,每餐應該攝入的各種營養健康食物的種類與比例如果以一盤為單位,那麼需要攝入約半盤蔬菜和水果,另外一半則是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類食物。長期執行,更容易做到營養均衡。形成習慣之後,寶寶會知道,蔬菜、水果、奶類、肉類和穀物是每天需要吃的食物,每樣都不能少,每樣都有很多選擇。
半盤原則以一盤為單位,有利於控制食物攝入的量,讓寶寶能夠比較直觀的瞭解自己到底吃了多少食物。有研究指出,如果能夠直觀瞭解自己吃的食物量,攝入食物過量的風險會減少。
此外,半盤原則還強調自由變換菜式,比如透過食物的色彩搭配,應用色彩心理學的原理,幫助孩子對健康食物有更好的胃口,並提升審美能力。並且,食物的顏色也代表了營養素的不同,五顏六色的食物能夠會寶寶帶來更加均衡的營養。
2、營養攝入適度,堅持“小分量原則”,少次多取,增加對食物的控制感。
餐點分量科學化中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小分量的原則。這個原則跟認知有關。通常,我們透過看得見的飲食線索來判斷是否吃飽,孩子也一樣。在認識事物時,孩子對實際的數量,沒有感覺或者計算遲鈍,但對“一個”或者“一包”、“一碗”這樣的概念很清晰。所以,孩子在吃東西時,往往會說:“我吃完這一碗該就夠了。”可是他並不清楚一碗的實際分量是多少。
此時,父母需要利用小分量原則跟他一起規劃好,讓孩子能夠不超過他每天該攝入的量。比如,可以拿出兩袋200毫升的奶,告訴孩子早上晚上各一袋;可以讓孩子盛取食物一定要遵守少量多次的規定,不浪費也不多吃。這樣,小分量原則能夠幫助孩子控制食物攝取的量,建立對食物的控制感。
利用小分量原則對控制孩子的零食攝入也同樣有效。比如,可以把零食分放在保鮮袋中,提供“定量”的餐點,不要讓孩子看到多出來的零食。在購置食物或零食時,父母儘量選擇小包裝食品。即便選擇了經濟實惠的大份包裝,也要準備零食盒分裝好孩子每天吃的零食。不要未經處理就直接把大份包裝食物放在客廳,讓孩子吃起來沒有節制。這樣,孩子就明白:“哦,這是我每天能吃的零食。”這其實也是孩子自主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培養。他慢慢會了解:好吃的東西應該怎樣去處理,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分配。
3、美感增加食慾,堅持“審美原則”,享受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
孩子吃飯的過程也是審美能力的培養過程。在日常生活中,餐盤、餐具,還有包括食物的顏色,都是可以進行漂亮搭配的,讓孩子從小對美有直觀的感受。吃飯的過程中,也可以有意識地加入藝術元素,比如,什麼樣的燈光會讓食物看起來更加可口,什麼樣的搭配會讓食物的顏色更加突出,更讓人有食慾等。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歡畫畫,父母可以讓孩子把就餐過程畫下來。
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在家吃飯已經不易,還要花心思佈置,實在為難。其實,關鍵在於發現美的心。比如,某天在吃飯時,餐桌上多了一個小瓶插花,或者搭配一個漂亮的碗,這一點小小的改變能令整個吃飯的狀態都不一樣。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活品質,父母的一點巧思和改變,能夠賦予孩子發現生活中的美的眼睛。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孩子必然會有美的視角去看待環境,會對周圍環境表現出感恩之心,願意與環境和諧相處。這樣,吃飯就變成了一個快樂、藝術,又能傳遞家庭溫暖的方式。
和育兒一樣,飲食行為習慣的培養也需要父母給孩子創造適合的環境,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構成了孩子成長的最大環境。
因此,在這個意義上,父母做好自己也特別重要。很多時候,父母會覺得對孩子的要求理所當然,很簡單。但當自己去做時會發現其實並不簡單。舉個例子,如果我希望孩子是一個不挑食,有很好飲食習慣的孩子,那麼至少我要先從自己做起。如果父母的飲食習慣非常不健康,他養育出來的孩子也很難是健康的。因為這種影響跟情緒控制,生活習慣等是一樣的,潛移默化,無處不在。
小茉家親子餐廳,卡通、溫馨的就餐環境,安全、舒適的娛樂場所,精彩、有趣的文娛活動,只為給孩子打造一個“吃喝玩樂學”一站式體驗的精彩童話王國。同時,親子餐廳中專業的營養師搭配精緻的美味,讓孩子在呆萌的創意餐飲中吃得好,吃得香,進一步解決孩子的厭食問題,也讓家長看的放心,吃得開心。同時,小茉家提倡的家長和孩子共聚一起就餐,也會讓親子關係也變得更加的甜蜜!
2.專案特色
1)健康型飲食
專業營養師優選營養健康材料搭配,補充孩子所需的各種維生素、膳食纖維等。
2)趣味性活動
定期的精彩活動,互動式的遊戲體驗,讓家長和孩子都能參與其中。
3)創意化美食
上百種創意美食,讓孩子的想象力放飛的同時,滿足孩子內心,擺脫吃飯難問題。
3.經營理念
卡通的餐品,不僅營養豐富,健康美味,而且漂亮的色彩和造型能夠增加他們吃飯的興趣。同時,也考慮到成人的口感以及能量需要量,進行進一步的改善以及合理的膳食搭配。滿足成人機體對基本營養素要求的前提下。同時,溫馨愉快的氛圍,親子共餐的形式,為家長和孩子贏得了共處的美好時光。對於增進親子關係,促進家庭和諧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更能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