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快樂養生生活
-
2 # 鵬城布衣說史
導讀:歷史是沒有假如的,歷史學的價值是提供歷史事件中所犯的錯誤,並且後來人如何去避免和改變這些錯誤。
已經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軍隊經過近代化的操練,單兵素質比清軍強。武器方面配備了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前滑膛燧發槍,大炮火藥質量製造工藝比清軍好,軍艦配備有艦炮,威力比清軍的岸炮大,清軍的水師也有裝備蚊子船,這種船對付海盜還行,打近代化海戰基本上不堪一擊。
說說滿清為何打不贏英國遠征軍,當時英軍4000餘人,清軍1500餘人守定海,戰前對定海已經下了開戰通牒。戰爭過程僅僅是9分鐘的炮擊,清軍的岸炮系統和水師船基本被摧毀,定海總兵重傷落水,不治身亡。定海知縣自殺殉職,表現出儒吏的捨生取義氣節。大多人從未見到如此猛烈的炮火,連夜逃離定海城,傷13人,死13人,英軍方面無傷亡報告。
古老的中華第一次給蠻夷的船堅利炮打開了國門,但是當時的滿清當權者並沒有因此而得到歷史教訓。以為給列強點小恩小惠,就可以繼續做天朝上國的美夢。直到內憂外患一起來,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起義,清廷才有所察覺。才有了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發起了洋務運動。
-
3 # 十二米陽光
在這以前的二十年裡,英國向中國輸入巨量的鴉片,嚴重危害中中國人民的健康,卻讓英國獲得了獲取巨大的商業利益,致使中國‘戰無強壯之兵、庫無隔夜之餉’。中國政府實行禁菸運動。1839年林則徐在廣州虎門銷燬鴉片。1840年大英帝國發動侵華戰爭,中國戰敗以割地賠款喪權告終。被逼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條約》,除賠鉅額白銀外還割去香港島,並喪失領事裁判權。從此中國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百年恥辱災難的歲月!
假如當時的清朝政府敢於對抗英國的入侵,而且發動群眾,區區萬把人的侵略軍根本不對大清八旗兵的對手。如果清政府敢於改變吏治,銳意變革,吸取本文先進文化,然後大力發展生產力,這樣的就不是清朝政府了,所以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
所以即使我們打贏鴉片戰爭,也不會改變後面的歷史,因為歷史的車輪在進步,資本主義已經迅速地發展起來,封建社會必將被資本主義代替,所以這場戰爭如果英國打不贏,他們還是會不斷地增兵,不斷地進攻,最後強大的英國肯定會打敗當時的清政府統治的中國。
-
4 # 雲端美
英國1688年就認可了
啟蒙運動思想家們的主權在民理論
施行君主立憲改革
人民的能量得到釋放
產生經濟學、科學爆發發展、經濟高速增長、誕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1840年鴉片戰爭
雙方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
英軍登入4000多人(有些士兵是印度人)就搞定4億人口的國家
按照要求籤訂條約。
文明到來
不需要多少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人山人海那是歷史週期率。
文明是一種力量
汽車一時不能立馬取代馬車
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文明是人類良知
反對等級奴役
今天看不慣沒辦法的話
以後也會有辦法。
文明不是文化
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文明追求更高的境界。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
不會因為某個戰爭而改變
多一道彎而已。
要滅掉英國
避免後來給人類帶來的文明變化
只能上溯到康熙皇帝想辦法操作
乾隆皇帝是最後一搏的機會
他倆滅不掉英國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這樣文明就會被扼殺在搖籃裡。
這麼想是不是變態?
道光皇帝有什麼責任?
-
5 # 那個米
清朝打敗英國的依據在哪裡?
是因為你穿越了當了辮子兵?
還是因為你渡劫成功給英軍艦隊來了一股子神風?
你總得給一個假設的前提吧。
-
6 # 當代曹植
對世界格局沒什麼改變,英中國人海洋霸主地位清朝是無力撼動的,清朝打贏了,繼續自娛自樂,直到另一個更強的敵人渡海而來。
如果1840年清朝打敗了英國,再能加大力度改革圖志,肯定可以有大步發展,可以搭上與列強同期的蒸汽機工業化時代,得以快速發展,由於中國面積大,資源豐富,煤礦世界第一,而蒸汽機是燒煤的,清朝大量使用蒸汽機,還不需要進口燃料,將會迅速引爆並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取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並對外擴張,佔領東南亞與大洋洲以及西伯利亞與中亞。
關鍵不在勝敗,如果戰後能夠改革開放,1840年時清朝內部還沒有1870年時那麼亂,經濟元氣也沒傷,也沒有軍閥割據,那時發起洋務運動成功可能性很大。
-
7 # Go荒村公寓第十九層
別假設了,時光無法倒流,事件無法再現。在假設,也只是自我陶醉罷了。腐朽清政府,是該被淘汰,只是形式差異罷了。多花些心思操心如何佈局未來,不讓再被列強凌辱。
-
8 # 偶爾來隨便看看
關鍵不在勝敗,如果林則徐之類大臣得繼續重用,就算戰敗,洋務運動也會提前發生,1840年時清朝內部還沒有1870年時那麼亂,經濟元氣也沒傷,那時發起洋務運動成功可能性很大。如果繼續用保守派,就算打贏了也是暫時安定一會,下次列強還會再來
-
9 # 堯天舜地
如果盤古沒有開天闢地,世界將會怎樣?
如果讓衛青霍去病去迎戰八國聯軍,結果是怎樣?
如果吳三桂不投靠清軍,會有清朝嗎?
…………
請問這些假設有意義嗎??
-
10 # 大漢情緣之遼闊疆域
如果1840年清朝打敗了英國,再能加大力度改革圖志,肯定可以有大步發展,可以搭上與列強同期的蒸汽機工業化時代,得以快速發展,由於中國面積大,資源豐富。完全可以走到世界的前面。這都是如果,以當時中國的情況這都些顯然都是“夢想”。就是1840年打敗了英國,如果不能圖變、圖強。也就是贏得了一場區域性戰爭,對大局沒有任何改變和發生任何根本性轉變的可能性。
回覆列表
本來事情不存在的,就按照假如設想,就算清朝打贏了的話,對世界形式沒有影響。
第一、制度跟不上。當時中國在道光皇帝統治下的,還是按照以前閉關鎖國的國策走的。自從清乾隆皇帝後期,清朝當時存在的幾大問題。1、內部不安定。在清嘉慶皇帝時期,白蓮教起義,朝廷費了幾年的精力才平定。到了道光帝手裡時,經濟已經特別虛弱了。撐不起國家經濟發展了,就是當時打贏英國,也是僥倖。
第二、官場腐敗。到了道光帝手裡時,內部的官場特腐敗,從不為百姓想,弄的苛政猛於虎。老百姓已經恨透的,就恨不得有人幫他們出出氣,不得民心的朝廷不能長久的。直接表現就是後期當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後,許多老百姓竟然放鞭炮歡迎,甚至有些人幫他們洋人對付清朝士兵。官不為民想,民不愛國。這樣的朝廷就算贏了戰爭也只是短暫的。
第三、鴉片。在清朝後期朝廷許多帶達官貴人上癮了鴉片,從上到下都是一副病殃殃的狀態。將不盡責、士不拼命。經過裡面的閉關鎖國,導致國家還處於封建社會,裝備、武器都落後。
然後,反關英國,經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代替了手工,武器也先進了。國力蒸蒸日上,老百姓也一心一意為國家。所以,就算當時打贏了,對世界沒有任何影響。反而還是激勵英國國內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