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燈閱泰山
-
2 # 十里春風喜相逢
白眉鷹王尹天正,作為明教四大法王之一,威望及武功資歷都很高。明教教主陽頂天失蹤以後,明教陷入四分五裂之中,鷹王不願陷入內鬥之中,創立天鷹教。苦心經營,江湖上名氣不小,擁有一席之地。白眉鷹王之所以戰死,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白眉鷹王獨自支撐抵擋六大派,直至張無忌出現,耗費體力極大,內力受損極大。由於楊逍,五散人,青翼蝠王等內鬥被成昆突襲受困無力反抗,只有白眉鷹王獨自支撐抵抗六大派的挑戰,體力不支,受傷嚴重,為以後戰死金剛伏魔圈留下伏筆。 2.參加挑戰金剛伏魔圈,與張無忌,楊逍組成團隊,對付少林三渡的金剛伏魔圈,此一役,白眉鷹王經歷生死大考,內力幾乎耗盡,勉強支撐但最後,油盡燈枯。最後戰死。 3.金庸這樣安排白眉鷹王的戰死結局,成就了他的大仁大義,俠義風範。也許是最好的歸宿。
-
3 # 蟲二老人
看了這麼多回答,有一點大家都沒說到,令人十分驚訝。
很多回答都侷限於書的本身,其實如果拉通看金庸的體系,這個就是一個必然。
金庸的書,不管多麼精彩多麼熱鬧,總得來說,不能影響真實的歷史。
所以越女劍阿青神劍無敵,三千鐵甲不能擋,他還是不能殺西施。郭靖武功蓋世,氣衝雲霄,還得死在襄陽。韋小寶神機百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最後還是隻能歸隱。
這一點就是金庸的一個堅持,武俠小說畢竟不是穿越小說,鹿鼎記不是尋秦記。
白眉鷹王為啥必須死,原因有很多。
簡單來說,就是為劇情讓路。
最重要的一點是為張無忌歸隱做伏筆。如果白眉鷹王不死,是一定不會讓張無忌退隱的,就像當年一定要張無忌當明教教主一樣。畢竟殷天正是張無忌的親外公,恰好這個外公又是個雄才大略老驥伏櫪的人物。張無忌如果不退隱,怎麼引出朱元璋,怎麼弄出張士誠。
其次,從明教當時的格局看,張無忌如果歸隱,楊逍僻居崑崙又年老德薄,韋一笑範遙孤家寡人一個,唯獨這個白眉鷹王殷天正有資歷,有威望,有能力,有錢有人,加上此公人老心不老,不是個甘於平淡的主,怎麼說也是爭奪天下的熱門人選。到時候振臂一呼,從者雲集,五散人要麼和他對著打,要麼跟他一塊幹,怎麼都和大的歷史不符合。
所以白眉鷹王戰死少林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另外說句題外話,金庸小說畢竟要考慮娛樂性,如果不考慮娛樂性和讀者感受,而往人性方面寫,白眉鷹王最大的可能是死在自己人手裡,比如朱元璋………[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
4 # 孫少俠品金庸
《倚天屠龍記》裡的白眉鷹王殷天正臨近結尾非死不可,因為他關係著外孫張無忌一生的最終歸宿問題,金庸這才不得不狠心讓他悲壯而亡。
首先,白眉鷹王殷天正無疑是明教各路諸侯中最擁護張無忌的第一嫡系主力,他和兒子殷野王還有昔日天鷹教的眾多老部下,可謂人多勢眾,實力非常強大。
那也就沒有後來朱元璋什麼事了。
三渡的金剛伏魔圈是他最好的歸宿。
在群雄面前,能夠和自己的外孫聯手對戰金剛伏魔圈,而且以剛猛對剛猛,殷天正無絲毫退縮。
他只記得一馬當先,置個人安危於不顧,詮釋了什麼才是錚錚鐵骨,光明磊落。
總之,白眉鷹王是金庸筆下老年角色中,很少能引起讀者感動和傷感的上上人物,是當之無愧的鑽石男配角之一。
他在少林的最後一戰,光彩奪目,死得其所。
-
5 # 小草66573532
我在想,金庸.古龍.單田芳三位大師是不是商量好的?徐良的女兒是練霓裳,練霓裳的兒子是殷天正,這樣的話,徐良就是殷天正的外公,徐良和嚴英雲婚後一直沒孩子,直到嚴英雲死,那時徐良快七十歲了,某天救了一個漂亮寡婦,然後生了練霓裳,幾年後兩人都死了,孩子被別人收養,所以不姓徐。元朝不過百把年,這樣算來差不多哈[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
6 # 庸者智也
再來看明教高手眾生相,的確沒有一位像白眉鷹王殷天正的人才。楊逍心高氣傲不得人心,範瑤自殘潛伏夠忠心但教眾服氣不多。謝遜江湖血債太多,韋一笑名聲大臭。
這也是好的小說,不能破壞歷史的軌跡,又要寫出小說的合理性,趣味性,連貫性。
-
7 # 愛佛僧
我不認為是寫死的。
大作家絕不會說我強行把一個人寫死或者怎麼的。只能說是現實、藝術、劇情上的必然。
白老爺子是個剛毅勇猛的人,看他光明頂大戰,獨立支撐,換成一般人,早都掛了,何況他這把年紀,但他還能活著,不能不說是一位奇人。
還要想想白眉鷹王為何要反下光明頂,自創天鷹教,不就是心傷名叫分裂麼。而明教重振神威,其實很像我們現實中的人,就是一個時刻掛在心上的事情解決了,心頭那口氣鬆了。我們看到,在光明頂之後,他沒什麼奇特的表現。
但在救謝遜這件事上,他強行出馬,一是要領教少林神功,大英雄嘛,遇到敵手自然摩拳擦掌意氣奮發,大不了大鬧一場肝腦塗地。但他是四大法王中,與謝遜兩人最希望明教團圓興盛的人,多少也有點懷舊,陽頂天還活著的時候,明教行事,按照範遙的說法,“那真是肆無忌憚”。白眉與金毛,像彭瑩玉和布袋和尚一樣,對明教興盛最熱心。所以他非要出馬,全兄弟情,顧教中義。
但人畢竟是人,年事一高,光明頂上幾乎油盡燈枯,在光明頂上,也許他就已經抱著必死之心了,只不過張無忌出現了。現在遇上大高手,拼力一為,內裡實在是撐不住了。
他本來還擔心救不出來謝遜,一聽說可以請張三丰下山,心下另一個石頭落地了,最後一口氣鬆了,便死了。
去農村問問,那種老頭子兒女過得都不錯,身體好好地,無牽無掛,打個小牌,贏了竟然哈哈大笑,一笑笑死的都很多。跟殷天正很像。
再就是文學藝術上的問題。實際上這是個常用的鋪墊,謝遜這人,其實仔細讀,很多人不願意救他,尤其要跟天下為敵。殷天正之死,使明教敵愾之心大起,更加團結。而他之死,也實際上暗伏著謝遜不會迴歸。
一部小說如果人物多,安排結局很費勁的,重要的人都要交代,什麼地方什麼時間交代人物結局,非常考驗能力。金庸做的是非常棒的。看起來簡直水到渠成順其自然。
另外一點,實際上人生之事,很多難以預料,金庸明言,《倚天屠龍記》是要寫男子之情的,大概是那時候他心中固有的想法(因為他大兒子去世的事),所以他想極力表現尤其父子之情,所以這部書裡寫了很多父子之情,張三丰與武當七俠情同父子,卻遭遇悲慘,謝遜與張無忌,張翠山與張無忌,他都寫到了。那白眉鷹王去世的時候,你注意仔細讀殷野王的反應和做法,那也是在表現父子之間的一種感情和狀態,所以金庸時刻圍繞著他的想法(主題)在寫的。
-
8 # 巔峰影視工作室
說實話白眉鷹王這個人物我是很喜歡的,夠義氣,從光明頂之戰就可以看的出來。
但是他也是必須要寫死的,原因如下
我們可伶的白眉大俠呀!默哀三秒鐘…
-
9 # 唐風宋月
白眉鷹王的死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偶然是,明教諸雄破金剛伏魔圈,需要三個高手下場,教主張無忌當仁不讓,楊逍主動請纓,張無忌又點名殷野王下場,但是被殷天正攔住了,強要代子下場,其實是張無忌間接殺死了殷天正。
明教教規森嚴,教主一言九鼎,點名殷野王參戰,殷野王不敢不聽,但是殷野王的武功是吹出來的,最多三流水平,也就是周顛說不得的水平,跟殷天正謝遜玄冥二老差距還是很大的,成昆在受了重傷,被破了幻陰指之後,還能跟殷野王比拼內力將殷野王重傷,可見殷野王就是菜鳥一隻。
但是殷野王名頭很大,張無忌沒有經過深入調查,以為殷野王真的武功很強,於是點名。知子莫若父,殷天正一看,兒子下場就是送命,護犢心切,毛遂自薦,於是戰死。如果他不下場,那麼死的就是殷野王。
那麼張無忌為啥要點名殷野王下場?其實也是一片私心,因為他想提拔培養殷野王。天鷹教迴歸明教之後,有機會繼承張無忌教主之位的只有楊逍和殷野王二人。但是楊逍跟明教諸雄都結下了樑子,年老德薄,他的支援度很顯然不如殷野王。這次挑戰金剛伏魔圈,正是立功的好機會,如果殷野王幫助張無忌破了伏魔圈,那麼張無忌退隱之後,教主之位也就非他莫屬了。
只可惜殷野王不爭氣,沒能下場參戰,殷天正的死只是給他保住了天鷹教勢力的話語權,卻不能扶他上教主之位,畢竟打鐵還得自身硬。而楊逍在此戰中獲得了群雄的再次認可,最終成了下一任教主。
因此殷天正只能死。
-
10 # 忠肝義膽嶽老三
一
白眉鷹王算是一個光明正大的英雄人物。作為四大法王之一,他的地位本來是第一位,可是因為他們感恩黛綺絲代替陽頂天在碧水寒潭應戰韓千葉,最終為陽頂天贏得了名聲,於是他就把四大法王第一位讓給了黛綺絲,自己就屈居第二位。
但是,白眉鷹王的武功和能力都是明教高手裡面得到公認的,而且他的人品也是毋庸置疑。
在陽頂天失蹤以後,明教四分五裂,白眉鷹王眼看著明教內部紛爭,自己又不能改變任何事情,於是自己帶著兒子離開光明頂,自創天鷹教。
天鷹教在白眉鷹王的帶領下也算是風生水起,在江湖上影響力與日俱增。
隨後,天鷹教又無意中得到天下聲名遠揚的屠龍刀,天鷹教就想借此機會揚刀立威,以增長天鷹教在江湖上的地位。
誰曾想,這柄聲名遠揚的寶刀竟然給天鷹教帶來無窮的災禍。
謝遜在揚刀立威之際半路殺了出來,最終直接導致各門各派的人士都被獅子吼震的功力全失,而殷素素和張翠山又被挾持到遠在海外的冰火島。
本來想憑藉屠龍刀揚刀立威的,誰曾想屠龍刀竟然讓天鷹教得不償失。當然,這也不是他們能夠想象到的。
二
白眉鷹王的高光時刻自然是在光明頂一人在面對六大門派的挑戰。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最重要的原因是明教的四分五裂以及明教高手在江湖各種結仇,特別是楊逍和謝遜。
六大門派抓住光明頂空虛的這個漏洞,就大張旗鼓直接攻上光明頂,然而,明教有難,有護教之心的人士紛紛從各地趕赴光明頂。如青翼蝠王,五散人,以及脫離明教自立門戶的殷天正。
他既然自立門戶,可以說與明教沒有任何的關聯,可是殷天正想著自己曾經也是明教的一大法王,明教淪落至此雖然與自己無關,可是自己也十分過意不去,於是他還是帶領天鷹教趕赴光明頂,願意為明教奉獻一切。
楊逍得知白眉鷹王馳援光明頂也是既敬且佩,內心對白眉鷹王的所作所為甚為感激。楊逍這一刻才明白,自己得罪的老兄弟還是在明教有難之時都回來了。
可是,楊逍和五散人以及韋一笑卻意外被成昆所暗算,這導致明教高手一時間都只能坐以待斃,毫無反抗之力。當他們都認命之時,唯有白眉鷹王一人還在苦苦支撐,他鬥完崑崙鬥武當,鬥完武當鬥峨嵋,他也不知道自己能支撐多久,只是在他的意識裡,就沒有認輸二字。
他不想看到明教聖火就此熄滅,他不想老兄弟一個個慘死,他不想明教的光輝事業中道崩殂……
他也是內傷外傷極重,只是憑藉一股不服輸的信念在支撐。
終於,他的支撐等來了張無忌,他的支撐救了所有人性命,他的支撐迎來了明教的重生!
對於明教而言,白眉鷹王是偉大的。
三
此次大戰,白眉鷹王算是心力交瘁,也是身受重傷。雖然最終休養好了起來,可是畢竟年長,一次重傷可能就為後來留下無窮的隱患。
後來,為了救金毛獅王謝遜,白眉鷹王頂替範遙,與楊逍和張無忌三人聯手破解金剛伏魔圈。這一仗,白眉鷹王真是耗盡的內力,最終力竭身亡。
破解金剛伏魔圈,更多的是內力的比拼,然而白眉鷹王武功優勢是外功,而非內功。所以純內力比拼,白眉鷹王沒有任何的優勢。在加上之前大戰,也算是到了強弩之末,這一戰下來,直接導致白眉鷹王的過世。
白眉鷹王生的光明磊落,死也是熱血壯烈。
他一生從來不曾逃避任何的危險,他總是敢於面對一切,勇敢的承擔責任,用自己年邁的身軀扛起一切的壓力。老而彌堅,更是白眉鷹王的品質。
其實,之所以把白眉鷹王寫死,可是讓人記住這位代表明教正義的老者,用他的一生捍衛著明教,捍衛著兄弟情義。
明教有難,他毫不遲疑帶領天鷹教馳援光明頂;謝遜有難,只要需要他第一個頂上!
這種高尚的品質,最為難得,而白眉鷹王卻用一生捍衛。
白眉鷹王的死固然有些突兀,然而,白眉鷹王的一生著實是正義的寫照。
回覆列表
倚天屠龍記中殷天正是很重要的人物,因為長了一雙白眉,又擅長鷹爪功,所以被稱為白眉鷹王。白眉鷹王是必須要死的,因為他要為自己的過往恕罪。金庸讓他大戰之後堂堂正正而死,已經算是優待了。
書中交代,明教教主陽頂天失蹤後,明教幾位當權人物開始爭奪教主,其中就包括了白眉鷹王以及楊逍等人,最終誰都沒能當上教主。
殷天正一怒之下另立山頭,建立了天鷹教,自命為天鷹教的教主,他有一個女兒殷素素,對武當七俠中的老五張翠山一見鍾情,後來機緣巧合之下一同去了冰火島,結為夫婦,生下兒子張無忌。
張無忌自小遭受苦難,中了玄冥神掌,危在旦夕,為了活命苦苦掙扎。在他遭受苦難的過程中,殷天正都沒有出現,不得不說,性情剛硬的殷天正對張無忌並沒有盡到外公的責任。
張無忌的父親張翠山之所以自刎,是因為知道了妻子殷素素曾經對三哥俞岱巖下手,正因為俞岱巖受了傷,最終才被害得全身殘疾。殷素素並非良善之輩,她狠辣的心性是因為受了家庭的影響,確切地說,就是受了父親的影響。
殷天正是明教四大護法之一,生平害過很多人,一身的罪孽。倚天屠龍記中的開首部分,有對天鷹教中人行事的直接描述,凶殘霸道,可想而知殷天正會是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