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故事秘密館

    河北某重點學校的小朱老師,放學後在校門口,常常聽到一些家長或爺爺奶奶再接孩子的時候說:“放學了,學累了吧?來吃點好吃的。”朱老師聽到後,總是上去說上一句,孩子精神活潑,不累、不累是不?還總是遭到家長的白眼,我的孩子,當然累了,這本是家長心疼孩子的常態,也是心裡常態,然而這樣的話,卻不經意間,讓孩子走向了學習是很累的感覺意識,並且把好吃的,和學習對立起來。

    接孩子的家長,總是“大海”般的愛,擔心自己的孩子累

    其實,只要孩子上課認真聽講,學到的知識是很快樂的,這也是優秀的孩子為何總是喜歡去學校的原因。但是家長在慢慢的培養孩子,學習一上午就很累的意識,人的意識都是一點一點,一滴滴積累起來的,猶如燒開水一樣,溫度要慢慢升高,而不是一下子就火熱的,當你的孩子到三年級或四年級的時候,忽然間成績直線下滑,你千方百計的找原因,花大價錢去輔導班,結果卻發現孩子慢慢學習不認真了,或者學習開始和你講條件了,或者在學習上偷工減料了,這些表現,都是從小培養的,“學習是很累的”這樣的思維,他開始形成固定的認識,學習是累的,而且,因為成績低,上課偶爾聽不懂,成績排名靠後,家長抱怨,老師批評,這一切,他都認為學習不僅僅是累的,而且還是可惡的,把外界的一切都附加在“客觀學習”這個事情上。此時,悔之太晚,並且三四年級是孩子的分水嶺。

    三四年級前,孩子是玩在一起的,但是以後就是成績類聚

    你會發現,在四年級之前,所有的小孩都在一起玩,但是三四年級之後,基本上就分類了,成績好的在一起玩,成績一般的一起玩,成績差的一起玩,這樣成績以類聚,優秀的孩子佔滿了跑道,你的孩子,該何去何從?

    所有的習慣都不是一天培養出來的,所有的顯現問題也不是一天才出現的,到出現的那一刻,已經使積累到體內容不下了,然後外表於行為。

    因此,注意你平時的言行。“努力學習”這是一個客觀的事情,你認為他是苦的,他就是苦的,你認為他是快樂的,他就是快樂的,現在有很多曾經是學霸型的家長,他們享受過學習的快樂,因此認為學習是快樂的,並且也因為學習帶來了,經濟和社會地位的提升,所以有句名言:“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被別承認,還有經濟和地位的提高,真叫棒”,還有一些家長,你們自己認為學習是苦的,但是那只是你自己的認為,千萬不要把你的這種錯誤的意識再傳達給孩子,這樣是毀了孩子。

    學習是一件讓自己快樂,讓老師快樂,讓家長快樂的事情,你為何不去快樂呢?

    北京的一位家長,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都是名牌大學碩士、博士,她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問孩子三句話:每當孩子放學後,她去學校接孩子的時候,就會問到:“今天又學到了什麼新鮮的知識,開心嗎?”孩子會回到:“學到了,什麼人物,或學到了數學的什麼演算法,或什麼英文單詞,又長了新的本是,快樂”這一句話重複了一年又一年,慢慢的孩子的意識,就是學了知識是快樂了,(本身真實的情況也是這樣,學了知識和更好的方法,難道不是快樂的嗎?),第二句話:“今天學校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嗎?”這句話有兩個作用,其一,學校是好玩的地方,學校的事情是好玩的事情,其二,是檢測孩子的價值觀,在孩子的眼睛裡,什麼是好玩的事情,比如又玩了什麼智力遊戲,這當然是好玩的事情。但是有時候孩子會回答,某某小朋友摔倒了,一身泥,好玩,這時候,就要耐心的對話了,摔倒了,他疼不疼,這樣的時候是好玩的嗎?慢慢的孩子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內心善良並強大,以後對於“惡”的事情,會本能的避開。第三句話:今天有什麼需要媽媽幫忙的嗎?要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總是事無鉅細的給孩子做好,孩子就認為是應該的,慢慢的喪失了自己動手的能力,現在要慢慢告訴孩子,這是你的時候,媽媽做,是在幫助你,這樣會培養孩子擔責任的能力,和感恩的心態。

    學習只是一步步,把老師講過的試題,做出來,如此簡單

    世界是客觀的,事情也是客觀的,不要反證命題。

  • 2 # 社會讀者

    1.

    首先,孩子的教育問題需要父母共同開展,不能僅有媽媽負責教育,父親不管,...

    2.

    其次,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親需要讓孩子認識到哪裡錯了,該如何改正,以後該如何避...

    3.

    再次,在孩子犯錯或者做錯作業的時候需要透過自己幫助孩子糾正後需要及時鼓勵孩子,...

    4.

    同時,在孩子放假或者週末或者有空閒時間的時候父母親需要帶著孩子去外面旅遊,...

    5.

    另外,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夫妻倆可以協商處理,意見不和時可以適當聽取孩子的意願

  • 3 # 認清社會真相依然熱愛

    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請參考我的文章,https://m.toutiaocdn.com/item/6771661508796482056/?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576713622&req_id=2019121908002201001404707410C1CCD9&group_id=6771661508796482056

  • 4 # 早教圈子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可以說孩子的身體發育、知識的增 長、智慧的培養,尤其是品德的陶冶、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的形 成等等都是首先在家庭中獲得薰陶與啟迪。此外,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具有長期性、永續性,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步入社會前, 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甚至走向社會後仍然離不開家 庭的影響,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終身受益。孩子的教育問題需要父母共同開展,不能僅有媽媽負責教育,父親不管,或者僅有父親負責教育,媽媽不管。這樣會讓孩子體不到父母共同的關愛,也會讓孩子的教育問題出現偏差,因為父母的教育觀念往往存在巨大的差異性。

    羅列以下幾點可作參考: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親需要讓孩子認識到哪裡錯了,該如何改正,以後該如何避免犯類似的錯誤,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孩子或者謾罵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愛,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如何改正,只覺得無厘頭。

    在孩子犯錯或者做錯作業的時候需要透過自己幫助孩子糾正後需要及時鼓勵孩子,讓孩子相信自己下次會做的更好,從而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如果一味地指出錯誤,而不加鼓勵,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天生就很笨,沒有辦法了,孩子自然也不會上進了。

    在孩子放假或者週末或者有空閒時間的時候父母親需要帶著孩子去外面旅遊,因為透過旅遊一方面可以讓孩子適當放鬆放鬆,讓自己更愉快的學習,另一方面還可以透過旅遊認識新的朋友,知曉外面的世界,從而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夫妻倆可以協商處理,意見不和時可以適當聽取孩子的意願,因為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不斷地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審美觀,如果家長強加於自己的觀念,會讓孩子沒有獨立判斷的意識和空間。

    父母教育孩子,不能一味地讓孩子看書或者看電子產品,而要注意休息,按時睡覺,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同時也需要保護好孩子的視力,不要讓孩子小小年紀就開始戴眼鏡了。

    父母親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真正的興趣愛好,所謂的真正的興趣愛好是指孩子真正喜歡的東西而非父母親真正喜歡的東西,因為孩子如果不喜歡,父母強加於孩子會讓孩子痛苦萬分。

  • 5 # 福筱航

    在吃喝玩樂中學習有教養

    告訴孩子說話要有禮貌要用

    您跟長輩說話

    允許孩子犯錯誤孩子就不是聖人

    有好吃的學會分享

    吃飯的時候不剩飯

    喝飲料就喝鮮榨果汁安全

    樂於助人 同學哭了要去安慰

    不培養孩子遠大志向

    孩子的主見是鍛煉出來的

  • 6 # 重慶奧特曼劇場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學習安排得太滿。專家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2、教導他關懷別人,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瞭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他多運動,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等,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緩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讚美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 7 # Sunny禾子

    對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聽聽孩子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尊重孩子,哪怕是你覺得的,也陪著一起經歷後再讓他自己錢感受合不合適,而不是一味的告訴還是你覺得的,鼓勵孩子多看看灰色,別讓世界只剩黑白。也別把我們小時候的遺憾強加在孩子身上

  • 8 # 碎碎唸的海綿寶寶

    適度。

    無論是關於孩子的學習成績的把控,還是孩子精神世界的管控都要適度。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把他培養成人,然後是一個有用的人。這其實就暗含著要先成人,後成才。所以,儘管問題的題幹中強調學習教育,其實還是要強調一個綜合話題即家庭教育。

    每個人身上都打著家庭教育的烙印。放眼眾多犯罪分子的成長經歷,絕大多數都與家庭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尤其是童年時期的家庭教育。所以談及孩子的學習教育不能與家庭教育中的其他方面的教育割裂開來。

    所以要想孩子學習成績好,首先,要儘自己最大可能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充滿愛的家庭氛圍。處處充滿濃濃愛意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身心會更健康、更有責任感、更充滿Sunny和正義感。只有這樣有擔當誠實健康的孩子才會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其次,不要給孩子壓力。有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甚至揠苗助長,罔顧自然規律,人為填鴨式補課,也是不可取的。儘管是為了孩子好,同時還投入了鉅額資金,但孩子消受不了,有的產生厭學心理,有的甚至抑鬱或者出逃,顯然是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出了大問題。

    最後,不要放手不管。放養不是不管,而是有度、有章法地管理。社會紛繁複雜、充滿誘惑,有些成人尚且難辨真偽和是非,何況未成年或者涉世未深的孩子呢?所以不能為了個人事業或者貪圖省心省事全然放手不管。

    做父母是門學問,還是門大學問。不同家庭,情況不同,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別出心裁、標新立異。孔夫子提倡的“因材施教”,今天仍然適用。所以,問題的所有回答都是參考,每個家庭都是完全不一樣的組合,教育孩子何去何從,還得您自己研究琢磨。但適度最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芋生長過程中容易死苗,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