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形而上謂之道

    諸葛亮隨劉備出山那年是二十七歲,諸葛亮的前二十七年是如何度過的,按照《出師表》中的自述“臣本布衣, 躬耕於南陽, 苟全性命於亂世, 不求聞達於諸侯。 ”。從中可以看出諸葛亮表面上卻是一介農夫,實則隱居於山野,心懷天下。自比管仲、樂毅,說明他是和管仲、樂毅一樣胸懷大志。

    《隆中對》中寫出劉備前去拜見諸葛亮,請諸葛亮出山為他出謀劃策。諸葛亮給劉備分析天下形勢,表現出其獨到的政治、軍事才能。可以說前二十七年是在磨劍,為後期出山打下基礎。

  • 2 # 隨意絲絲

    諸葛亮沒被劉備請出來前,也沒閒著。

    1,遊山玩水,遊覽各地,瞭解各地的風地人情。

    2,拜名師,水鏡先生,龐德公,岳父黃承彥,沒有學識的積累,諸葛亮也不會知道這麼多。

    3,與荊州名士交往,瞭解天下大事,什麼都不知道,那有後來的隆中對。

    4,順便還娶了賢內助黃月英。

    5,等機遇,名主。諸葛亮叔父和劉表有舊,本身又是名士,要個一官半職的不是難事,之所以沒出門,還是等劉備這樣的名主。

    總之,諸葛亮沒有閒著

  • 3 # 以史為鑑

    今天就剛好說說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都在幹什麼?

    諸葛亮的祖上是山東琅琊諸葛氏,可以考證到西漢時期的光祿大夫諸葛豐;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是兗州泰山郡丞。諸葛珪的弟弟叫做諸葛玄,在劉表手下做屬官;

    諸葛珪在諸葛亮八歲的時候病死了,這時候天下大亂,於是諸葛玄領著諸葛亮一家來帶荊州避難。

    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荊州名門望族蒯家年輕才俊蒯祺,二姐嫁給了同樣名門望族龐家龐德公的兒子,岳父黃承彥是荊州名門望族黃家,岳母是荊州名門望族蔡家,荊州老大劉表是諸葛亮姨夫……

    跟諸葛亮交往的水鏡先生、龐德公堪稱是boss級人物,平輩交往的龐統是龐家天才,“諸葛四友”中的崔州平是原太尉崔烈之次子……

    看看這人脈,荊州地界有諸葛亮趟不平的事嗎?劉備知道了諸葛亮這樣的背景,別說三顧茅廬,十顧茅廬都沒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大膽猜測諸葛亮出山前都幹什麼了:

    1、跟水鏡先生、龐德公這種學術大師學習理論知識;

    2、跟龐統、諸葛四友這樣的平輩天才辯論分析天下英才和全國趨勢;

    3、跟荊州豪族聯姻,保持荊州地界的影響力;

    4、策劃塑造自身“臥龍”的知名IP,為自己出山造勢

    至於諸葛亮自己說的“躬耕於南陽”,許多人以為諸葛亮真的在種地,其實諸葛亮明明耕耘的是書本、是人脈啊。

  • 4 # 劍風先生

    諸葛亮被劉備請出來之前,到底在幹啥?

    一,種地。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就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而且敵對勢力誹謗孔明的時候都說“諸葛村夫”,可見諸葛亮種地這件事是確確實實存在的。但是諸葛亮卻不像一般的人,他不是靠種地為生,也許種地只是他的一種生活樂趣。

    二,讀書。諸葛亮肯定是要學習的,作為一個有理想的青年,需要不斷進步,不斷的完善自己。這樣才能夠在機遇到來的時候,使自己能夠做好充分準備。

    三,交友。諸葛亮在隆中的時候交了很多朋友。比如徐元直,崔州平,石廣元等等,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指點江山,可謂是意氣風發。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些觀點,如有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 5 # 各種歷史探究者

    這個問題有很趣,也很值得探討。古代的娛樂通訊跟現代可沒法比。而諸葛亮呢,他肯定不會天天在家睡覺的,根據歷史和現在電視劇對諸葛亮的還原,他應該做著這麼幾件事情。

    1,諸葛亮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還有一些奇門怪術,他能夠足夠了解天下,瞭解自己,總有知識,明白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這些東西只有在書中可以做到,他肯定是看了許多許多的書。

    2,諸葛亮精於算計,想要掌握天下格局就必然仔細去分析自己在隱居之後天下有可能發生什麼,必然會發生什麼,而且諸葛亮應該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因為在三國中沒有他算不出來的事情,所以這也是諸葛亮不至於被時代拋棄的原因。

    3,諸葛亮必然就自己的將來做了個完美的規劃。雖然諸葛亮對的想法很信任,他應該能夠想到儘管自己隱居山林中,也不能完全隱蔽自己。亂世正是需要人才的,以後肯定會有人請我出山。人才會有很多用處,有的可以治國平天下,但是有的不小心就會成為階下囚,所以諸葛亮必然會想到自己該實現怎樣的價值會選擇怎樣的主公。

    4,諸葛亮也不至於總是在家看書,沒事也會找其他道友一起談談人生,談談理想拉什麼的。一起去旅遊什麼的,這裡的旅遊可不是像現在一樣的瞎逛,看風景,拍照類得,他旅遊可是在觀地理,最為突出的就是劉備在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曾遊四川,認定這個天府之國到底怎樣,這才有後面的未出盧就已分天下。

  • 6 # 北涼李義山

    好的。

    諸葛亮二十七歲被劉備請出山,五十四歲死於五丈原,正是隱仕二十七載,出仕二十七載。那麼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的二十七年裡,他是怎麼度過的呢?

    我認為他在做三件事——耕地、讀書、交師友。

    耕地,在草廬之中,隱藏於山窪之中,交通不便利,吃飯是頭等大事,而且還得靠自己,那該怎麼辦,又不像鬧市中可以隨處可買,在山裡一切都得自己勞作而來,自己開墾一方田地,種點可以果腹的事物,要知道在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可以在這大山裡有一片安靜祥和的土地也不容易,我想這也可能是諸葛亮所向往的生存模式,但是又憂心國家的年年戰亂,民不聊生,最終在劉備的三顧茅廬之後,選擇出仕,他也是想盡快的結束戰亂,讓國家得以統一。但是他也沒有想到,即使他竭盡全力,也是沒能將破亂的國家歸於平和,這也是他最大的遺憾。

    讀書,草廬之中的生活是乏味的,他需要充實自己的生活,那麼讀書是個很好的辦法,可以和古人交流,學習古人的思想,再加上自己的理解,特別學習古人的兵書,對於他以後出仕有了極大的幫助。而且他在看書的同時也時刻關注著國家大勢,他需要分析國家的走勢,以便他可以在出仕之前做好準備,著名的隆中對就充分說明了,其對天下的大勢的理解與掌控,後來成功幫助劉備三分天下,不然說不定劉備早就在哪地方進入下一世了。

    交師友,古時候的高人都喜歡雲遊四海,到處交友,當然他們交的朋友都是可交之人,當然,諸葛亮也不例外,不管是水鏡先生,還是徐元直都是當時頂頂有名的人物,他們可以相互學習,一個人聰明才幹不一定就是與生俱來的,有句話就近朱者赤,經常跟一些大家討論學習交流,對自己本身的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諸葛亮交了很多朋友,那些朋友對他的幫助是不可或缺的。劉備三顧茅廬前兩次都因為諸葛亮外出雲遊沒回來而導致沒有見上面,可見那時候的諸葛亮出去跟人交流學習去了。

    所以諸葛亮在草廬中就做了這三件事——耕地、讀書、交師友!

  • 7 # 帶刀老九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諸葛亮出山前的經歷,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諸葛亮出生於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作 為琅琊郡的望族,諸葛亮的祖上也是闊過的,他的父親諸葛珪,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在他8歲時父親去世,之後隨叔叔諸葛玄去豫章,後 來諸葛玄的豫章太守職位被撤掉後,又隨叔叔一起前去投奔荊州劉表,投奔途中諸葛玄病倒,並於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病逝,這時候諸葛亮 才17歲,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和姐弟失去了生活依靠,或許是他看出劉表昏庸無能,不是命世之主,所以就帶著弟弟來到襄陽城西二十里的 隆中山中耕讀,一直到被劉備三顧出山,出山輔佐劉備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當時27歲。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其實這個時間段就是他17歲之27歲這十年的時光,17歲到27歲在隆中的這段時間,是他一生最重要的時刻。

    那麼在這段結廬而居的十年時光中,諸葛亮出了躬耕田畝之外還做了些什麼呢,雖然史書上並沒有對諸葛亮這段時光做過描述,但是從諸 葛亮的關係網中不難分析出他幹了些什麼。

    史書記載諸葛亮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大姐嫁給了襄陽望族蒯祺,二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龐德公是當時著名的名士、隱士, 諸葛亮的“臥龍”稱號就是龐德公所賜,而龐山民是“鳳雛”龐統的堂兄。哥哥諸葛瑾建安五年(200年)避禍江東後就在江東孫權處任職。

    那麼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在出山前,諸葛亮至少會做一下幾件事。

    首先,讀書,《禮記·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 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 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首先就是修身,所謂修身簡單地說,就是完善自己,行為有規範,而這些就可以透過讀書來 獲取知識,透過讀書豐富大量的知識,也為下一步的交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史書中也記載諸葛亮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能寫多種字 體,篆書、八分、草書都寫得很出色,唐朝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寫道:“諸葛武侯父子皆長於畫”,而《前出師表》《後出師表》《 誡子書》等著作也體現了諸葛亮的文學素養。

    第三,遊學,遊學是中國古代常見的一種求學和教學的方式,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一個人只待在一個地方讀死書,他的思 想就會僵化,就會成為一隻井底之蛙。根據諸葛亮的關係網來看,諸葛亮肯定是去過這些地方的,這可以使得他了解江東孫權,荊州劉表這 些地方的軍事要地與軍事部署,也為出山後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提供了必備的條件。

  • 8 # 祁門小謝

    諸葛亮知道自己一定是要幹大事的人,所以絕不可能真的像個農夫一樣天天在幹農活。

    我覺得,他在臥龍崗的日子大概是這樣的:

    1、結交朋友

    他的朋友主要有:龐德公、司馬徽、龐統、徐庶、孟建、石韜、崔均。

    龐德公屬於諸葛亮的前輩,水鏡、臥龍、鳳雛這些名號都是龐德公起的,據說諸葛亮經常單獨見龐德公,很得龐德公重視。

    司馬徽是當時名士,臥龍鳳雛的名號就是他打出去的,有點謀士經紀人的感覺。

    龐統不必說了,和諸葛亮齊名。

    徐庶、孟建、石韜、崔均被稱為諸葛四友。

    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鼓吹”臥龍的名號,後來仕魏。

    孟建,孟公威,後來仕魏。

    石韜,石廣元,後來仕魏。

    崔均,崔州平,漢末太尉崔烈之子,做過虎賁中郎將、西河太守,下落不明。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大致如此。

    2、維護親戚

    人是群居動物,血緣是關係的紐帶,就算諸葛亮在隱居,日常的親情維護是無法避免的。

    哥哥諸葛瑾,仕吳。

    弟弟諸葛均,仕蜀。

    大姐夫蒯祺,官至房陵太守,後被劉備部下所殺。

    二姐夫龐山民,龐德公之子,仕魏。

    岳父黃承彥,和劉表是連襟。

    蔡瑁,仕劉表,是劉表和黃承彥的小舅子。

    看看這複雜的家族關係,諸葛亮並不是一個南陽躬耕的田舍翁,他有著複雜的政治關係,這些複雜的社會關係,使得他保持著高度的政治嗅覺。

    3、隆中保密局

    在動盪的戰爭年代,足不出戶就能知道天下格局,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那個年代又沒有網路,也沒有新聞聯播,諸葛亮如果只是待在隆中務農,他怎麼可能對天下大勢如此瞭解?

    所以我認為臥龍崗存在保密局之類的機構,類似於《琅琊榜》裡琅琊閣的存在。南陽隆中,臥龍才子,掌握著大把的資訊資源,才有很足的底氣,可指點江山。

    諸葛亮那小小的茅廬,只怕不輸藺晨的琅琊閣,他透過自己的資源,瞭解當時的政局,瞭解當時的高層人物,瞭解到很多局中人瞭解不到的東西。天下於他,果然是一盤棋,而他就是為這盤棋而生的,終其一生都在等待一個對手。

    4、夫妻生活

    當然,還有諸葛亮的老婆黃月英。

    他們應該和無數高智商夫婦的生活日常差不多,不必說吟詩作對,不必說風花雪月,發明創造想必是夫妻兩人最大的生活樂趣。

    借用納蘭容若一句: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丸-------

  • 9 # 緣啟山峰

    謝邀回答,諸葛亮字孔明,字臥龍。他輔佐劉備 三分天下,鞠躬盡瘁。引得天下士子以為楷模。這是遇劉備後,那麼之前的諸葛亮在幹嘛呢?他膾炙人口的出師表中有寫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我就是一個小老百姓,在南陽耕田。只想在這亂世裡苟全性命,不求在諸侯裡揚名顯身。擱到現如今妥妥的一枚佛系宅青年啊,但是就是這枚佛系宅他的朋友圈可是牛逼的要死哦,他的好友有水鏡司馬徽,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徐元直,特別是司馬徽和徐元直到處宣傳諸葛亮,處處替他做廣告。你看這劉備就是被司馬徽、徐庶給引導到諸葛亮處的。so~這個事情告訴我們你想宅在家裡可以但是你首先要有個牛逼的朋友圈,還得有人替你做文宣,做廣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換的盆栽能使用噴霧硫酸亞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