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浮生若淺
-
2 # 歷史課課代表
金庸先生著作《鹿鼎記》中的建寧公主並非完全虛構,實際上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只不過金庸先生將歷史上原本為康熙皇帝姑姑的建寧公主改成了康熙皇帝的妹妹。而歷史上的建寧公主是皇太極的第十四個女兒,但是建寧公主確實嫁給了平西王世子吳應熊。只不過建寧公主的最終結局並沒有如同《鹿鼎記》那般幸福,而是在丈夫和所有兒子都被朝廷處斬後一個人孤獨的離世。
出身並不高貴的建寧公主:歷史上的建寧公主並非是康熙皇帝的妹妹,而是康熙皇帝的姑姑。建寧公主是皇太極的第十四個女兒,生於崇德六年,比順治皇帝小三歲,建寧公主的母親是蒙古人,這在清初“滿蒙聯姻”的大背景下並不稀奇,所以建寧公主實際上也和順治皇帝一樣,是一位滿矇混血兒。建寧公主的母親是清太宗皇太極的一位庶妃,皇太極一朝只有崇德五宮后妃獲得過封號,所以建寧公主的母親是沒有任何封號的地位比較低的嬪妃,她在歷史上的記載也並不多,只知道是位來自蒙古察哈爾部的奇壘氏。這大概也因為她的出身並不高吧,都說母憑女貴,實際上也有女憑母貴的說法,建寧公主的生母出身低微,所以建寧公主在皇太極時期也並沒有獲得太高的尊榮,只是被依例封為和碩公主。顯然皇太極對於這個女兒並沒有多重視,更別提另眼相看了,然而這位原本不受寵愛的公主的命運在接下來的順治一朝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與平西王家族聯姻的公主:順治十年,此時的建寧公主已經是個十三歲的姑娘了,在當時的皇室,這樣的年齡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了。建寧公主被順治皇帝指婚給了當時位高權重的平西王吳三桂的世子吳應熊為妻,因為吳應熊奉旨居住在北京,所以建寧公主並不用向其他公主那樣遠嫁蒙古,反而可以同平西王世子一起居住在京城之中,況且但是的平西王吳三桂在順治一朝非常受重用,吳家前景一片大好。這在當時不能不說實在是一門好親事啊。四年後,世子吳應熊被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和碩公主被封為和和碩長公主,不久和碩長公主又被順治皇帝加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這便是建寧公主封號的由來。公主婚後與吳應熊生育三子,長子吳世璠,兩位幼子名字已不可考。
三藩之亂公主全家被處斬:原本在順治一朝如日中天的建寧公主夫婦到了康熙初年仍然受到皇帝的禮遇,康熙七年,吳應熊被康熙皇帝封為少傅兼太子太傅,此時的吳應熊已經位居清廷重要官僚,其權勢已達到最高峰,古人云“水滿則溢,月滿則虧”。這句話應用在吳應熊身上似乎非常貼切,就在六年後,平西王吳三桂公開反叛朝廷,發動三藩之亂,盛怒之下的康熙皇帝將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處以絞刑,而建寧公主和她與吳應熊所生的兩個幼子則被康熙皇帝下令幽禁於宮中。七年後,三藩之亂被平定,建寧公主的兩個幼子也被康熙皇帝下令殺掉,此時吳三桂一族已經全部被滅。失去了丈夫和所有兒子的建寧公主還背上了罪臣之妻 的身份。雖然康熙皇帝並沒有遷怒於自己的這位皇姑,但是年僅四十歲的建寧公主一生的悲劇已經註定。
康熙四十三年,此時距離吳三桂起兵、吳應熊被殺已經過去三十年了,經歷了三十年孤獨痛苦的建寧公主與世長辭,時年六十三歲。建寧公主的一生,在絕大多數時間裡,都是不幸的,這一切都是權力和富貴惹的禍,這位歷史上不幸的公主,卻在金庸先生的筆下被描繪出了浪漫的結局。
-
3 # 鄭桂軍zgj
建寧公主的原型是恪純長公主,清太宗皇太極的第十四女,順治帝的妹妹。生母是皇太極的庶妃察哈爾奇壘氏。
說到建寧公主,多數人可能首先想到金庸筆下那個機靈活潑、刁蠻可愛的建寧公主,放著平西王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不要,跟著韋小寶去廝混。
金庸先生的《鹿鼎記》無疑是獲得了巨大成功。但把建寧公主這個悲劇人物演繹成喜劇型人物,好像有點不妥。清王朝的公主那麼多,為啥非要選個悲劇的人物原型演繹成喜劇人物?
建寧公主,生於崇德六年(1641)十二月,死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十二月,活了六十三歲。
初封和碩公主,(清朝皇太極稱帝后仿明制,皇帝之女始稱公主。規定皇后生的女兒封固倫公主,妃子生的女兒及皇后的養女,封和碩公主。) 順治十四年進封和碩長公主, 十六年,封為建寧長公主(這就是“建寧公主”的來源。),後又改為恪純長公主。(為行文方便,以下統稱建寧公主。)
順治十年(1653),順治皇帝為了籠絡平西王吳三桂,搞政治聯姻,把不到十三歲的妹妹建寧公主下嫁給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婚後沒有隨著吳應熊去雲南吳三桂王府。夫妻二人留在了北京,其實是清廷借賜婚為由把吳應熊扣在北京做人質,以此牽制藩王吳三桂。
建寧公主嫁給吳應熊後,兩人的生活倒也美滿,生了幾個兒子,朝廷最後還封吳應熊少傅兼太子太傅。派他到雲南看望吳三桂的病情,但看望後必須回到京城。
吳三桂蓄志謀反已久。一直在試探朝廷,等待機會。康熙也早就提高了警惕。康熙十二年(1673)二月,康熙派侍衛吳丹、塞扈立到雲南慰勞吳三桂,賜給他御用貂皮帽、團龍裘、青莽狐腋袍等,同時也派人慰勞廣東藩王尚可喜。尚可喜上疏以疾病為由請求歸老。康熙批准,詔令尚可喜移交屬部。
吳三桂看尚可喜主動請求移藩,自己也得做做樣子。便也上疏請求移藩,說自己當初從漢中移到雲南,因所部繁眾,三年才移交完畢。現在請求賜給錦州、寧遠等地區,以便安置。
康熙讓議政王大臣會同戶部、兵部商議,形成兩種意見:一種認為吳三桂主動請求移藩非其真心,冒然撤移恐生動亂;一種認為應讓其移往山海關外。康熙拍板:“三桂蓄異志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發,猶可制也。”
吳三桂這個老傢伙早就有二心了,撤藩他會反,不撤藩他也會反,不如直接撤藩,還能先發制人。遂即下詔令同意吳三桂移藩。
吳三桂這隻狡猾的老狐狸,本來是做做樣子,主動請求移藩,揣度康熙會勸慰其留在雲南久鎮。接到批准移藩的詔書大失所望。遂即扯起反旗,向康熙宣戰。
吳三桂想著兒子是清皇室駙馬,又是康熙的姑父,康熙念及親情,會留著吳應熊繼續牽扯自己。他低估了康熙的鐵腕冷血。康熙先是囚禁了吳應熊一家,看吳三桂的反應。結果卻是康熙十三年正月,吳三桂手下楊寶蔭攻陷常德、夏國相攻陷澧州、張國柱攻陷衡州、吳三桂的小兒子吳應麟攻陷嶽州。吳三桂從常德寫信給康熙,語氣不遜。康熙震怒之下,下令殺了吳應熊和大兒子吳世霖,幾個幼子戴罪關押。
可憐建寧公主,成了皇家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十三歲嫁給吳應熊,三十二歲成了寡婦,親生兒子也被殺的殺,關的關。一個皇家公主,招誰惹誰了,遭此人生之大不幸。
康熙清剿吳三桂勝利後,也對這個姑姑懷有愧疚之心,經常派人慰問、照顧她。
康熙十九年五月,康熙諭旨建寧公主:“諭恪純長公主,公主被反叛所累,屢年困頓。朕每念及、未嘗不為惻然。不意深染時症。遣乳媼暨親近侍衛往視,及回,轉奏公主之語。不勝感嘆。又聞病勢危篤,即命該部院衙門,將服飾執事等項,星夜制辦。今公主體中大愈、將此各項盡送公主處,以示朕惓惓注念之意。”
但這虛空的慰問有啥用呢?寂守空房的建寧公主,每日以淚洗面,思念丈夫和兒子,熬了三十一年的寡婦生活,在六十三歲時寂然死去。
-
4 # 文史磚家
在金庸先生的封刀之作《鹿鼎記》當中,康熙帝的妹妹建寧公主被塑造成一位刁蠻潑辣、膽大妄為的女子,雖然奉旨跟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完婚,但在前往昆明的途中卻委身韋小寶,實在是荒唐得很。其實,建寧公主的歷史原型,是清朝的和碩恪純長公主,但人生經歷卻跟小說中大相徑庭。那麼,真實的建寧公主到底是何身份?她有著怎樣不平凡的一生?
邱淑貞飾演的建寧公主
和碩恪純長公主,名阿吉格,是清太宗皇太極第十四女,生母為庶妃奇壘氏。阿吉格最初的稱號是和碩公主(皇帝庶女或養女的稱號),順治十四年(1657年)進封和碩長公主,兩年後獲封和碩建寧長公主,“建寧公主”的稱呼即由此而來。不過,阿吉格數年後又改封為恪純長公主,並最終以此稱號記入史冊。不過,出於行文的方便,本文依舊稱呼她為建寧公主。
根據史冊的記載,建寧公主生於明朝崇禎十四年(1641年),是順治帝的異母妹,從輩分上而論是康熙帝的姑媽,而非妹妹。由於史料記載闕如,關於建寧公主的容貌、性格及早年經歷等情況,我們一無所知,唯一能確定的是,她在順治十年(1653年)奉命下嫁留在北京做人質的平西王世子吳應熊,當時才只有13歲而已。
吳應熊劇照
雖然屬於典型的政治婚姻,但根據史料來進行推測,建寧公主跟吳應熊在婚後還算是幸福,在20年的時間裡,夫妻倆始終相敬如賓、形影不離,並共同生下3子2女。在此期間,朝廷為籠絡吳三桂,不斷地提升吳應熊的官爵,到“三藩之亂”爆發前,這位駙馬已經官拜少傅兼太子太傅,地位達人臣之極。
然而,吳應熊所獲恩寵以及與公主的恩愛生活,都是以老爹向朝廷效忠為前提的,一旦吳三桂舉兵造反,包括吳應熊的腦袋在內,一切都將化為烏有。其實,按照吳三桂的預想,只要他登高一呼,清朝的半壁江山都將會向其臣服,而康熙帝出於“投鼠忌器”的心理,非但不敢殺死吳應熊,而且還會倍加厚待,以此來作為談判的籌碼。但事實證明,吳三桂大錯特錯。
陳道明飾演的康熙帝
當“三藩之亂”的訊息傳到京師後,康熙帝並沒有跟吳三桂舉行和談,更不會厚待吳應熊,而是即刻把姑父、表弟們逮捕入獄。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十三日,吳三桂叛亂還不到半年時間,康熙帝聽從重臣明珠等人的建議,下令絞死吳應熊及其嫡長子吳世琳,其他兩位幼子則與建寧公主一起遭到圈禁。
吳應熊遇害的訊息傳到昆明後,吳三桂既震驚又悲痛,精神狀態自此一蹶不振,身體健康亦是每況愈下。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自知滅清無望,遂在衡陽匆匆稱帝,不久便翹了辮子。吳三桂死後,孫兒吳世璠(吳應熊的庶長子)僣號稱帝,但此時叛軍的力量卻是日漸萎縮。3年後,清軍攻破昆明,吳世璠自殺身亡,“三藩之亂”至此結束。
吳三桂劇照
其實,吳應熊之死不僅給吳三桂帶來巨大的心理創傷,建寧公主同樣悲痛欲絕。這個苦命的女人,一生最大的願望,不過是跟丈夫長相廝守,把兒女們撫養長大成人,然後與愛人一起慢慢老去。然而,就連這最簡單不過的小幸福,最終也被戰爭無情摧毀。因此,在建寧公主的內心處,她不僅深恨公爹吳三桂,恐怕也對侄兒康熙帝埋怨頗深。
按照《鹿鼎記》的說法,建寧公主在廢掉丈夫吳應熊後,轉身便成為韋小寶的老婆,其實這純屬無稽之談。按照明清兩朝的祖制,公主需要從一而終,既不能離婚也禁止喪偶後改嫁,因此吳應熊死後,建寧公主的餘生便只能獨守空房,在日夜思念亡夫和亡子、撫養孤弱的兒女中度過,怎一個“悽苦”二字了得?
陳小春飾演的韋小寶
因此,在吳應熊遇害後的30年時間,建寧公主的眼中看不到任何希望,心中體會不到任何快樂,“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十二月,在熬過無數個悽清蕭索的時光後,建寧公主滿腹幽怨地嘆息一聲,隨即溘然而逝,終年63歲。建寧公主死後,康熙帝下令將其火化後下葬,至於祭祀事宜,則由恭親王常寧之子海善貝勒代行。
參考書目
趙爾巽:《清史稿》,中華書局1998年版。
官修史料:《清實錄》,中華書局2008年版。
回覆列表
看過《鹿鼎記》的小夥伴應該對建寧公主都不陌生。她是韋小寶的七位夫人之一,康熙帝的妹妹。但是清朝史上確實有位建寧公主,只不過跟小說中的情況不太相同。今天阿淺要跟大家聊的就是歷史上這位建寧公主。
歷史上的這位建寧公主並不是康熙帝的妹妹,而是他的姑姑,順治帝的異母妹妹,皇太極的十四女——和碩恪純長公主,名為阿吉格。她的生母是皇太極的庶妃,身份不算高,出生於崇德六年。順治十年,年僅13歲的阿吉格嫁給了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順治十六年,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後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
在順治一朝,建寧公主和駙馬吳應熊一直不斷晉封,並育有一子,可謂是順風順水。直到康熙帝繼位後,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這樣的情況。
康熙十二年,康熙帝撤藩決定,吳應熊的父親平西王吳三桂提出“興明討虜”,起兵造反。而吳應熊無疑成為了人質,吳三桂滿心以為康熙帝會看在吳應熊是公主駙馬的份上不對他動手,不料康熙十三年,康熙帝採納眾臣建議,將在京的吳應熊及其兒子吳石霖處以絞刑,而33歲的建寧公主面對著家破人亡,夫子皆亡的局面,不可謂不悽慘。
這就是歷史上的建寧公主,在少不經事的時候便被嫁給權臣之子籠絡人心,最後更是出於政治需要,將其駙馬和兒子統統處死,33歲的年紀面對家破人亡的慘劇,更是度過自己孤獨蕭索的下半生,一直到63歲時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