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紹年英雄
-
2 # 謫仙50
可以這麼理解,法正是首席謀士也就是參謀長,諸葛亮是政務首席,也就是國家總理。你覺得哪個更重要呢?
韓信功勞夠大吧,但是第一功臣是蕭何!!就是這個道理,彭老總林彪打仗夠厲害,但是比得了周總理嗎?
-
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備在稱了漢中王之後,法正就是尚書令,尚書令原本是內朝官,漢武帝首創,是為了削弱相權,加強皇權,所設立的官職,對皇帝直接負責處理政務及下達命令,位低而權重,是東漢政府有實權的官職之一。
而這個時候劉備自封為漢中王后,退還了左將軍官職,諸葛亮還是軍師將軍,這個軍師將軍是劉備首創的官職,很難說對應東漢朝廷什麼職位,大概相當於劉備的總管家,或者總參謀長的職位。
我不認為法正的尚書令地位高於諸葛亮的軍師將軍地位。
劉備在拿下成都,論功行賞時,法正被劉備封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相當於首都所在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東漢時期的司隸校尉,現在的北京市市長一樣,而諸葛亮在當時被封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為劉備鎮守後方,後提供足兵足糧。
從官職上來看,法正是地方官,諸葛亮是中央官,劉備當時是左將軍,劉備的所有政令都由左將軍府發出,而諸葛亮就是左將軍府總管家,負責處理劉備所有政務、命令傳達、後勤工作,諸葛亮的地位明顯高於法正,在215年劉備奪取成都後到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前,諸葛亮無論是地位還是官職,顯然高於法正。
有疑問的就是在劉備稱漢中王后,法正是尚書令,護軍將軍,但諸葛亮的官職沒變,還是軍師將軍,在劉備退還左將軍官職後,諸葛亮的地位有些尷尬,表面上看起來法正地位高於諸葛亮。
實際上在劉備稱帝前,諸葛亮已經封無可封了,劉備封了法正是尚書令,那諸葛亮能封什麼呢?按道理來說,漢中王是沒有資格封尚書令的,兩漢後期的諸侯國,職務最高的是相國,尚書令是中央的官職,劉備如果只是漢中王,是沒有資格封尚書令,但劉備還是封了,劉備肯定是有稱帝野心的,這個時候封法正為尚書令就是為之後的稱帝作準備。
如果劉備封了法正為尚書令,那麼職位最高的相國或丞相一職非諸葛亮莫屬,從這個方面來看,劉備已經為未來職位與權力的劃分定下框架,就是尚書令是法正,丞相是諸葛亮,劉備在稱漢中王不能封諸葛亮為丞相,因為如果封了就是過早顯露出稱帝的野心了,這在政治名份上是不利的。
而法正的尚書令與諸葛亮的丞相是互相制衡的,這才是權力的平衡之道,劉備的做法是正確的。毋庸置疑,丞相的地位肯定高於尚書令。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劉備政權的骨幹是以荊州派士人為主導地位的,拉攏東州派,打壓益州派,諸葛亮無疑是荊州派首領,是劉備政權的骨幹,是將來執政的首席大臣,劉備改變不了這個政治結構。而法正算是東州派,是拉攏的物件,劉備希望的合理政權模式是以荊州派為主,東州派為輔,以諸葛亮為主,法正為輔。
這樣的政治格局在劉備託孤時表現得非常明顯,可惜法正死的太早,劉備稱漢中王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如果法正不死,劉備託孤肯定是諸葛亮加法正,而所謂的李嚴,就是取代法正的人,而實際上李嚴卻沒有起到制衡諸葛亮的作用。
當然了,劉備對法正比諸葛亮親近多了,一是兩人臭味相投,二是法正善奇謀,劉備從小就是個不喜歡讀書的人,對於士人,劉備天生是以禮相待,但天生有一種不親近感,相對來說,諸葛亮更偏向讀書人,而法正更偏向謀士,法正是劉備朝代去世後,唯一有諡號的大臣,可見劉備對法正的喜愛。
喜愛歸喜愛,並不代表喜愛地位就高,劉備是政治人物,政治人物處事要考慮政治因素,從劉備集團的政權結構來看,諸葛亮的地位絕對是高於法正的,但從劉備的個人喜好來說,法正顯然更受劉備喜歡。
-
4 # 愛尚文史
法正的地位沒有諸葛亮高,劉備在世的時候,雖然以法正為第一謀主,但諸葛亮的身份是丞相;就官職與作用來說,法正都不如諸葛亮!!
作為謀士來說,法正的表現無可厚非;他胸中的謀略,奇謀妙計,基本上能與郭嘉持平;可以說!如果沒有法正的話,劉備想要收復漢中,可能性並不大;就算他能拿下漢中,估計也得多浪費幾年時間;這就是法正的作用,可保一方戰事,有一定的侷限性;
相比之下,諸葛亮的作用顯然更大,他主玩“政治”,即治理國家,包括軍事、法律、政權機構、政治黨派、外交等等等等……什麼內政、外政,所有問題都需要諸葛亮打理;每一個環節出錯,都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命運;
諸葛亮在蜀國的地位,就相當於荀彧在曹魏的地位;法正的地位,頂多與郭嘉持平;郭嘉再怎麼厲害,都不可能凌駕於荀彧之上!!所以法正的第一謀主,地位不可能超過諸葛亮!!
-
5 # 上將噯福斯
法正的地位根本不能和諸葛亮比。劉備確實很喜歡法正。但要說法正的地位超過諸葛亮,那就太扯了。
奪取漢中以後,劉備手下文武大臣擁戴他當漢中王。按照規矩要給漢獻帝上一個表。一百二十名大臣按照爵位的高低聯名上表。諸葛亮的排名在關羽張飛黃忠之前,當然更比法正靠前了。
諸葛亮雖然只是一個軍師將軍,但他在劉備集團的地位非常之高。劉備當漢中王之前,是左將軍。給諸葛亮的任務是“囑左將軍府事”。就是把左將軍府的大小事務都交給諸葛亮處理。實際上就是劉備的大總管,承擔著“丞相”的職責。
像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等等文武百官的職務升遷,劉備都是與諸葛亮商量。殺劉封這樣的大事,也是諸葛亮勸劉備乾的。
所以陳壽說諸葛亮是劉備的“肱骨”,肱骨就是大腿。人沒了大腿,可不就完了嗎。
陳壽又說法正是劉備的“謀主”。謀主當然也非常重要,但再重要也沒有大腿重要啊。
所以說,諸葛亮的地位肯定高於法正。《三國志蜀書》,蜀國的文臣武將,只有諸葛亮一個人是單獨列傳的。這就說明了一切。
當然了,劉備確實很欣賞法正。僅次於諸葛亮。為什麼呢?因為法正對劉備的貢獻實在太大了。簡直就是劉備的吉祥物。有法正在,劉備諸事皆順。一躍而成為漢中王。法正一死,劉備就開始走下坡路,連續遭遇挫折。諸葛亮曾經說: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在劉備奪取益州、漢中的過程中,法正的重要參與者。但是從三國志《先主傳》《法正傳》來看,法正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所有重大戰役都是劉備親自指揮,法正充其量只是出出主意噹噹參謀。
但是不管法正到底發揮了多大作用,他確實給劉備帶來了好運。有他在,劉備幾乎戰無不勝!這對於曾經屢戰屢敗的劉備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心理安慰。
可惜,這樣的好運太短。劉備當上漢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就掛了。
-
6 # 歷史中的往事
說劉備最信任的人,手下第一謀士是法正,你相信嗎?我反正是不信的。法正原為蜀中劉璋手下。214年劉備圍成都,法正勸劉璋降,也正式成為劉備的手下謀士。219年劉備進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因病去世。
諸葛亮,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分天下”的《隆中對》戰略思路,讓劉備大為讚歎:“我有了孔明猶如魚有了水啊!”至此,對劉備忠心耿耿,隨劉備征戰天下,為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那麼劉備手下的第一謀士或第一重臣是諸葛亮,還是法正呢?請聽我分析。
慧眼識珠,雪中送炭,患難見真情。201年,除了一個“皇叔”的虛名,要地沒地,要兵沒兵的劉備已經落魄到了極致。此時的諸葛亮,雖沒名動天下,但結交的多是當地名士,如司馬微,黃承彥等。此時的曹操,袁紹等,已為一方諸侯,且曹操還“攜天子以令諸侯”。因此,劉備絕不是諸葛亮唯一的明主選擇,但諸葛亮卻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劉備。至於“三顧茅廬”,其實是一種自我推銷的手段,也讓劉備更加看中了他的才華。
為感劉備的賞識之恩和慧眼識珠,孔明先生為劉備的漢室大業出謀劃策,東奔西走,出生入死,殫精竭慮。真正是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法正先生,只是個懷才不遇,寡歡而不得志的小縣令。不但不被劉章重用,而且處處遭人誹謗排擠。若不是好友張松的推薦,讓他把握了機會,他可能也就一輩子淹沒在茫茫的人海中了。
因此,諸葛亮和劉備可以說是共同“扛過槍”的患難兄弟,而法正只能算是半路出家的和尚,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所做的貢獻和付出諸葛亮《隆中對》為劉備政權的發展定下了戰略目標,指明瞭前進的方向。而後為了這一戰略方向聯吳抗曹,舌戰群雄,赤壁鬥智,計定荊州,謀略蜀中。後來更是白帝託孤,七出祁山,為蜀漢江山立下了赫赫功名。蜀漢建國後,制定法律,振興經濟,調和民族矛盾,無不顯現出他的文治武略。
反觀法正,追隨劉備時,劉備已擁有荊州四郡。雖在勢力上還不如魏,吳,但也兵強馬將,初顯一方霸主的氣象。即使沒有法正,劉備取蜀中也是早晚的事。法正,我只能說他是一個善於投資,善於“抱大腿”的人。
而他投靠後,唯一的閃光點就是建議劉備佔領漢中,用計要了曹操大將夏侯淵之命,確保了蜀中南大門的安全。
至於勸降劉璋,我們且不說他賣主求榮,事實上劉璋投降也是順水推舟之策。沒有法正的勸說,也會有“法反”的勸說,只是為劉璋的顏面留下最後一點遮羞布罷了。
而有了法正後,只要劉備親自帶兵,留守根據地的必是諸葛亮,而法正只能跟隨在劉備身邊,難道就沒有對法正的防備之意嗎?而劉備和諸葛亮一主外一主內,可見信任之深。
那麼為什麼劉備稱王后,封法正為尚書令,而諸葛亮仍為軍師將軍呢?還有人依據這一點,認為法正超越諸葛亮,成為劉備手下最信任的人,第一謀士。其實不然,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尚書令這個官職的定位,其實就是副丞相,若是真重用法正,為何不一次到位呢?再說諸葛亮雖沒升官,但軍師將軍相當於劉備的總理大臣,所以人事變動,文攻武制軍政大事等都詢問諸葛亮的意見。
由此可以看出劉備的心思,你法正就是個副丞相,給你個安慰獎,就不要再想別的了!我之下第一人鐵定是諸葛亮,因為他可是我的一條“大腿”啊!你,只能算我的一個“手指頭”而已!所以劉備一稱帝,就任命諸葛亮為丞相。
那劉備為什麼會重用和喜愛法正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法正的才能。《後漢書》作者陳壽將他與程昱與郭嘉相提並論,要知道郭嘉可是有“三國第一謀士”之稱呢?從開始的看清劉璋本質,確保成都和平解放,到與諸葛亮等人一同制定《蜀科》,拉攏士族,獻策漢中等都顯示出它的善於奇謀。
第二,穩定士族。劉備佔據蜀中後,手下勢力可分為三股:第一股是陪他打天下的兄弟,如張飛關羽等。第二股是荊州士族,而諸葛亮是其中的領軍人物。第三股就是以法正為首的蜀地士族了,這股勢力也是最不穩定,忠心也是最低的。但蜀中為立國之本,必須保持高度穩定,所以就必須有人對蜀中勢力進行拉攏分化,而這個人非法正莫屬。因法正出身名門家族,在蜀中生活多年,有一定的人脈基礎,且劉備和蜀中士族皆認可他。
第三,性格原因。法正性格恩怨分明,被劉備重用後,大權在握。因此對以前得罪過他的人打擊報復,私下傷害十多人。有人說他飛揚跋扈,但也是他自保的一個手段,讓劉備放心和喜愛,因為這樣的人好控制,讓君主放心。
第四,就是劉備自身的原因啊!法正投靠後,劉備就像開了掛一樣,事事順心,逢戰必贏。從蜀中佈局完成初步戰略夢想,到佔領漢中,成就漢中王。可以說法正就是福將一員。更別提替劉備擋箭,間接成為劉備的救命恩人。
第五,平衡之道。前面說了,劉備手下勢力的組成。那麼,劉備建國蜀中後,絕不想看到一團和氣的將相和。諸葛亮不說功高蓋主,但荊州勢力對蜀漢政權影響頗大,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必須培養一個對手,牽制和平衡荊州勢力。那麼蜀中土族的領軍人物,法正就當仁不讓了。而且法正有能力,有人脈。因此,讓他和諸葛亮打擂臺,才能保證劉備及其後代的統治地位。
其實,不管是諸葛亮還是法正,都是劉備統馭下屬的一種手段,也就沒有高下厚薄之說了。但不管如何,法正早逝,對蜀漢政權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劉備的好運氣也隨著法正而去,蜀漢政權開始走下坡路。
對於諸葛亮和法正,劉備最重用誰?誰是第一謀士?你怎麼看!
回覆列表
法正算是劉備集團裡面第一個跟隨劉備的謀士了,而且劉備早期一直在東奔西跑,法正還是不離不棄,單是論這個忠心已經不在諸葛亮之下了!
所以劉備也是很信任法正的,諸葛亮的話在劉備心中可能還有考慮,但是法正說的話那劉備算是真正從心裡去聽取的。
當然說法正地位比諸葛亮高這個還有待商量,畢竟諸葛亮的能力還是在法正之上的,只能說法正在劉備心目中地位比諸葛亮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