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unjin6278

    記得悟空以前問過此類問題,這裡就把以前回答的答案稍加修飾,以應悟空吧。高俅是北宋末年的大奸臣,正是在他做殿前都指揮使時,把北宋幾十萬禁軍搞得軍不軍,民不民,完全失去了戰鬥力。當北方虎狼之師金國兵打來時,開封城幾十萬禁軍很快瓦解,北宋也很快被金滅亡,高俅當然也難辭濤天大罪。然而高俅卻死在了北宋被滅前夕,竟得以善終,蒼天何其厚俅?然而清醒的人們都十分記恨高俅的罪惡。真實的歷史上高俅是有三個兒子的,大兒子高柄官封昌國公,二兒子高堯康官至觀察使,三兒子高堯輔官至承宣使。總之三個兒子都是沾了高俅的光,做了大官。具體這幾個兒子如何的無懶,史料還真的沒有過多記載,試想想,透過不正當手段取得的官職,除了以權謀私,欺壓良善外,為官也好不到哪裡去。不過《水滸傳》中高俅的乾兒子卻是個地地道道的惡少無懶,仗著高俅的勢力無惡不作,流氓成性,後來竟看中了豹子頭林沖的娘子,在攀附權貴的陸謙的陰謀下,林沖帶刀誤入白虎堂,被高俅以此為藉口,逮林沖下獄,意要陷害,最終透過種種運作,林沖被判充軍滄州,林娘子不忍高衙內逼辱,自殺而死。林沖在走投無路的情況,才斬殺高衙內及陸謙,逼上梁山造反。《水滸傳》中施耐庵老先生寫高俅新發跡,不曾有親兒,就過房其叔高三郎兒子做他的兒子,這就是高衙內。原本是叔伯兄弟,卻情願降輩做高俅的乾兒子。那麼施耐庵老先生為什麼要這樣寫呢?就是因為高俅是無惡不作的大奸臣,壞事幹盡,就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該遭天譴,斷子絕孫。雖其不顧人倫過繼了一個堂弟做乾兒子,狗仗人勢,欺男霸女,最終也落了個不得好死的下場。表現了施耐庵老先生對奸臣亂國是何等的氣憤仇恨和詛咒。

  • 2 # 春秋風雲

    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寫到:“原來高俅新發跡,不曾有親兒,無人幫助,因此過房這阿叔高三郎兒子在房內為子。本是叔伯兄弟,卻與他做乾兒子”,很明確交代了高逑沒有兒子,要不然為什麼要過繼呢?於是,人們一直在猜測:高俅發跡後被奄割成了太監,要不然皇帝為什麼讓他出入皇宮很勤,並且經常帶在身邊,不怕他圖謀不軌嗎?還有一種猜測就是:高俅患有性功能障礙,雖然富貴潑天,然而子嗣不繼,終難有後。

    高俅原本是大文學家蘇東坡的書童,受其影響寫得一手好字,文化基礎也相當之高,最拿手的是蹴鞠功夫,把個宋徽宗迷得愛不釋手。從此高官得做、駿馬得騎,春風得意,好不快哉!但此人心術不正,投機鑽營,只顧自己得好,不管別人死活,因此朝野上下恨之入骨。高逑的兒子高衙內專愛調戲良家婦女,林沖的妻子貌美如花,生生被他逼死,所幸魯智深剁了他的孽根,為林沖報仇雪恨。

    但是透過查閱資料,高俅是有兒子的,而且不止一個,是三個。長子高柄,次子高曉康,三子高曉輔。紹興17年(1147年),高柄不知因為什麼功勞,竟然被封為昌國公;公侯伯子男,這可是第一等封賞的爵位。據巜宋會要輯稿》卷79冊職官36的記載,高俅仿蔡京提拔兒子的方法,把高曉康由遙郡轉正任;把高曉輔由觀察使提拔為承宣使;遙郡相當於臨時工,正任在國家編制之內;承宣使--老種經略相公,相當於邊關要塞的最高指揮官。《水滸傳》第三回寫道:“魯智深始投老種經略相公,”,連魯智深這種大英雄都要投靠,可見老種經略相公權利之大。高俅能夠點石成金,隨意加官進爵的行為,是對國家機器的破壞,難怪《宋會要輯稿》感慨“名器之濫,不可勝言”。

    高俅最後結局如何?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有傳說他發動叛亂後戰敗而死;還有一種說法,說他衣錦還鄉後,老母親吵著要去看金鑾殿,他看老母親年事已高,受不了車馬勞頓,不如自己蓋一座金鑾殿,因被人告發而處斬;《宋史演義》中說,1125年,靖康之變中,他跟隨宋徽宗一起逃走,後來再也沒有人見到他;南宋王明清在《揮塵後錄》中說:“在靖康初年的時侯,高俅向皇帝提出辭官,帶領著一些隨從隱歸山林”,最後安穩死去。

    以上比較可信的說法,可能是最後一種,作為一個不受待見的歷史人物,如果死於非命,正史會有濃墨重彩的記載,其實,大家出於正義對他壽終正寢挺失望的。

    既然高俅有兒子,施耐庵為什麼說他沒兒子?或者說為什麼要騙我們?其實施耐庵在宣傳善惡有報的忠想,作者故意把其堂兄弟過繼給高逑當兒子,意在說明高俅亂倫無德,有子說成無子,意在說明壞人當絕根絕代,以免後患無窮。從長遠看,若與人為惡,壞事做盡,既使短期得不到懲罰,以後必會遭報應,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 3 # 摯守靜篤

    關於這個問題,靜篤打算從兩個方面來闡述:一是真實的歷史,一是小說《水滸傳》中。

    從真實的歷史來說,歷史上對高俅的記載並不多,對他的評價也有些模糊,也許不一定是大奸臣。高俅有兩親生兒子,一個叫高堯康,一個叫高堯輔,歷史上對他們的記載也不多,並沒有一個乾兒子高衙內。一、從真實的歷史來說,歷史上對高俅的記載並不多,對他的評價也有些模糊,雖算不上一個清正廉明的官,但也算不上一個大奸臣。

    高俅是北宋末年的一個權臣,是宋徽宗時期的官員,汴京(今河南開封)人。據南宋王明清的《揮麈後錄》記載,他和大文豪蘇軾還有些關係。

    "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吏,草札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師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

    從文字從看來,他原是蘇東坡的一個寫字還不錯的小吏。小吏,應該就是今天身邊的一個秘書吧。蘇軾翰林院離開時,先準備把他推薦給曾文肅的,但曾文肅拒絕了,於是又把他推薦給了王晉卿。這王晉卿就是王詵,是端王趙佶的姑夫。高俅到了王詵這後因為一次幫王詵送篦刀給趙佶時,趙佶正在踢球,高俅露了一手後被端王給看上了,於是就開始跟著端王混而開始發跡。

    後來,他在管理禁軍時,貪慾較重,致使軍隊紀律鬆弛,戰鬥力不強。金兵進攻,80萬大軍很快瓦解,和他是有一定關係的。但就歷史蓋棺論定而言,雖算不上一個清正廉明的官,但也算不上一個大奸臣。

    二、高俅有兩親生兒子,一個叫高堯康,一個叫高堯輔,歷史上對他們的記載也不多,並沒有一個乾兒子高衙內

    關於他是否有親兒子這個問題,網上有人說他有一個兒子叫高柄。我在網上反覆查了下,發現這是一個誤會。

    認為他有一個兒子叫高柄的理由是《宋史》卷二十二有這樣一段:

    五月壬戌,以高俅為開府儀同三司。丁卯,封子柄為昌國公。甲戌, 嗣濮王仲御薨。

    我仔細分析了這段話,發現《宋史》這段是介紹皇帝也就是宋徽宗的行為的,也就是說在五月壬戌時,宋徽宗讓高俅做了開府儀同三司,丁卯時又封自己(宋徽宗)的兒子趙柄為昌國公。網上一些人,認為是高俅封他自己的兒子高柄為昌國公,這明顯是對語句主語的誤讀。況且,就算些“柄”為高柄,高俅有那個權利能封別人為國公嗎?他可不是皇帝。

    那他究竟有沒有兒子呢?《宋史》中沒有記載,我找了很久,終於在清朝人徐松編輯的《宋會要輯稿》中找到了一段記載:

    今吏部以為非乏補官而不與放行致仕恩澤者是也。其後蔡攸遂又回授轉官以為職名,其子蔡衛、蔡衎皆自待制以回授而遷直學士。由是武臣高俅亦用此例,其子堯康以回授自遙郡轉正任,堯輔以回授自觀察而轉承宣。名器之濫,有不可勝言者。

    這是記錄的大臣向皇帝進言的一段話。話中提到了高俅的兒子堯康“以回授自遙郡轉正任”,堯輔“以回授自觀察而轉承宣”。據此推斷高俅有兩個兒子,一個叫高堯康,一個叫高堯輔。至於這兩個兒子為人怎樣,書中沒說。既然沒說,我們就不能妄加評論說他好還是壞,畢竟要尊重歷史的。不過,沒說,想來也不會大奸大惡之人吧。

    在小說中,高俅是一大奸大惡之人,有了一個作威作福的乾兒子高衙內,應該是沒有親兒子。如果真有一個親兒子,肯定是比高衙內更壞的存在。

    在小說中,高俅是一個大奸大惡的人,幹了很多壞事。翻遍小說,沒發現他有親兒子,只有這樣一個乾兒子,比他還壞。為什麼小說中他沒有兒子了呢?我覺得作者可能是要說他幹盡了壞事,要斷子絕孫吧。你看,小說中的乾兒子還是他叔的兒子,也就是他兄弟,這不是亂了輩分了嗎?由此可見高俅的壞吧。

    所以啊,如果高俅真有了一個親兒子的話,以小說中對高俅的描寫,連乾兒子都這麼縱容,那親兒子還不得縱容得壞上了天啊。

  • 4 # 秉燭讀春秋

    知道高俅這個人,大多是從影視和《水滸傳》書中而來的。《水滸傳》中敘述他只有一個乾兒子,名字叫高衙內。據說他把哥哥的兒子過繼做了自己的兒子。

    但是真實歷史記載,高俅至少有三個親生兒子。

    老大叫高堯卿,是岳陽軍承宣使(承宣使:宋朝武官官銜)。

    次子叫高堯輔,是安國軍承宣使。

    三子叫高堯康,是桂州觀察使。(武官虛銜)。

    不知親們發現問題了嗎?他的三個兒子都是武官掛名職務,說白了就是掛名領工資的人。其實這一切都是靠老爸的廕庇。

    高俅憑藉“踢足球”(蹴鞠)的一技之長,他能夠凌空飛起一腳,來個倒掛金鉤讓人防不勝防進球,當時被北宋足球界奉為“金靴”。

    宋徽宗趙佶後來發現了他這個人才,破格提拔他進入了軍界。高俅經過多年的耕耘,最後官居太尉,這正應了一句老話“一招鮮吃遍天”。

    高俅一人得勢雞犬升天,他的三個兒子都是平庸之輩,這也是為什麼到現在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三個兒子。這和他們臭名卓著的老爸的知名度相差甚遠。

    高俅的三個親生兒子在歷史上默默無名,遠沒有高衙內“頭上長瘡,腳下流膿”這般壞。

    《水滸傳》中高衙內試圖強姦林沖的妻子,後被林沖胖揍了一回,高衙內沒吃過這種虧,於是回家添油加醋向老爸高太尉哭訴,高俅於是用計誑林沖帶刀到白虎節堂,汙林沖謀刺太尉。林沖獲罪發配滄州。

    林娘子失去了丈夫的保護,不堪高衙內的侮辱上吊自盡而死。高衙內後被魯智深和林沖殺死。

    在小說和影視劇中、乃至老百姓頭腦裡,高俅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奸臣。如果按照俗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以及好人的兒子永遠是好人,賊的兒子永遠是賊”推論,高俅的親生兒子應該比高衙內壞許多,事實卻非如此。

    結語:歷史上高俅的親生兒子籍籍無名,這說明不是大善大惡之人,同時反證上面所說的俗語不靠譜。

    舉例說明,明朝朱元璋是屠夫皇帝,而他的兒子朱標卻寬厚仁慈;劉邦的老婆呂后陰險毒辣,他的兒子劉盈卻與之相反;武則天是什麼人大家很清楚吧?但他的長子李弘卻心地善良……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透過縱觀歷史,老子無惡不作不代表他的兒子就無賴,我們不能簡單的推己及人。你覺得是不是這個理呢?

  • 5 # 泜水漁翁

    這個可以分成三方面說。首先歷史上真實的高俅是有三個兒子的,並且三個兒子都是高官厚祿。至於有多壞,史書中卻沒記載。但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高俅這種人能如此發達,肯定腦子裡會形成一種認識,就是潑皮無賴照樣當官,不見得非學文化,就像現在很多土豪教育孩子不見得非上好大學,我小學文化照樣有錢,那麼多文化人還得給我打工。所以高俅的三個兒子做官也好不到哪裡去,鐵定的貪官汙吏腐敗分子。其次原著小說《水滸傳》裡的高衙內本來是高俅的同輩叔伯兄弟,過繼給高俅做了螟蛉之子。至於為什麼如此,大概是說高俅沒有生育能力。不管怎樣,高俅非常溺愛這個乾兒子,任由他胡作非為,連高俅的下屬八十萬禁軍教頭的老婆都敢泡,結果做了林沖的刀下鬼。第三是電視劇《水滸傳》中的高衙內,本來是高俅的狐朋狗友,街頭混混,因高俅發跡死乞白賴做了高俅的乾兒子。這樣的乾兒子敢於狗仗人勢欺負林沖,還在高俅跟前撒嬌,就顯得太彆扭了。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天大的敗筆,編劇糊塗導演也糊塗,這就叫不深入生活,不瞭解人情世故。你們倒是給高俅當乾兒子試試,看能不能受到庇護。我要是高俅,這樣的乾兒子,立馬拉出去砍了。什麼玩意兒,八竿子打不著,也敢來敗壞我的名聲!

  • 6 # Hellossn

    首先水滸裡高俅為什麼寵高衙內這個乾兒子。

    在水滸傳當中,高俅是因為蹴鞠(來國足就好了!)技術極其了得才被端王賞識而發跡的。他本來只是一個市井流氓,高俅的堂弟高衙內經常與其廝混。高俅飛黃騰達後,高衙內為巴結高俅,居然求做高俅養子,而最奇葩的是高俅居然答應了,好吧,奇葩的世界我們不懂!說說為什麼寵高衙內,處處護著他。

    第一,家人本就是一路貨色,臭味相投,自然心心相惜!

    第二,剛發跡時,高俅是沒有兒子的。為了延續香火,同時高衙內有這麼巴結他,高衙內自然是不介意的。雖說高俅為高衙內做了很多事情,不過在古代高官中這些事真不是什麼大事!也就無所謂縱容了。

    其次再說說高俅的親兒子。

    歷史上,高俅是有三個親生兒子的。雖然在史上不怎麼出名,但是官都不小的。

    1.大兒子叫做高柄,被封為昌國公

    2.二兒子高堯康,被高俅求蔡京,將他遙郡,的職位轉正任

    3.三兒子高堯輔的官全是很高了。做到了承宣使,這是邊關要塞的最高軍事長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孩子的青春期“逆反”心理?家長怎樣正確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