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未濟
-
2 # 神奇寶寶
朱元璋最終沒立朱棣,而選擇朱允炆,其實是經過他深思熟慮的。
1,朱元璋設計了明帝國的政治框架,以周朝以來封建宗法制為根本思路,嫡長子即位,諸子分封,小宗屏藩大宗,維護秩序穩定,以實現明朝長治久安。如在太子死後貿然立朱棣,則說明宗法制毫無意義,會動搖根本,以至威脅整個明朝安危。
2,從宗法制而言,嫡長子死也可遞次立嫡次子,朱元璋恰恰就在這點卡住,有難言之隱。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兩人在朱元璋眼中屬於不成器的,這倆人壽命都不長,都死在朱元璋的前面,從朱元璋親擬的祭文看,這倆人基本是廢材,朱元璋如果按宗法制立這兩其中一個,朱元璋是很不滿意的,劉三吾估計是知道這點,就抓著不放,讓朱元璋沒話說。
3,朱允炆本身被冊立時也不算小了,十五六歲在古代已是弱冠之年,加之他本身也不算差,所立冊立他為皇太孫,對朱元璋而言還能接受。
4,朱元璋晚年已認識到嚴厲的治國風格需要改變,也就是治國方針要變化,朱允炆符合他的要求,而朱棣長年守邊,武將色彩過重,不大符合朱元璋的政治期望。
5,朱元璋認為他的封王制度相對合理,諸王只是分管軍事或起監視地方作用,不干預地方政事,在朱元璋看來,不會有太大問題,至少沒想到或沒想過會發生靖難之役這麼大規模的戰亂。
綜上所述,所以朱元璋出於國家長治久安,最終選擇立了朱允炆。
-
3 # 月下讀書
燕王朱棣為何沒被立為太子
首先朱棣排行並沒有優勢,他排行老四,怎麼算也輪不到他,而且朱棣性格太像朱元璋了,朱元璋心裡面肯定看的更加明白,心中也知道這個國家需要什麼樣子的皇帝。朱元璋已經把狠辣的事情做完了,開國從龍的功臣都讓他殺的乾乾淨淨,荊棘之刺都拔完了,後面的皇帝需要仁愛一些,更加容易治理國家,太子朱標死後,立子還是立孫朱元璋也是經過一番考量,最後還是發現朱允炆更加合適。如果他把自己放到朱棣的位置思考一下,就應該明白朱棣很容易造反,可惜朱元璋被想到,也低估了自己兒子的野心,以為自己已經安排的明明白白,沒想到最大的變數是最像自己的兒子朱棣。
朱棣去北京就藩之前,朱元璋為了加強他們的意志力,特意吧這些兒子都送回鳳陽老家住了三四年,朱棣做燕王以後軍功彪著,兩次北征,在軍中影響力強大,朱允炆恐怕在軍將眼中不過是黃口小兒。朱棣熬死了三個哥哥,熬死了自己的老爹,沒想到自己侄子上臺了,還要削藩,拿走他的軍隊,恐怕下一步就是要整死自己,朱棣怎麼會束手就擒,就造反自己當皇帝了。
-
4 # W龍的傳人
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繼承製是封建社會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是維繫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嫡子指的是皇帝與結髮妻子生的兒子,根據皇帝繼承製制度,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而嫡長子則是天然的皇位繼承人,法律規定嫡長子享有繼承優先權。
嫡長子繼承製始自西周,唐以前基本也是延續這個政策。到了唐朝又將嫡長子繼承製更進一步的固化,比如皇位繼承人嫡長子排第一,嫡長孫排第二,這就限制了其他皇子繼承皇位的機會。
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是和結髮妻子馬皇后所生,所以朱標就是嫡長子。所以立朱標為太子。朱允炆是朱標的次子(大兒子早夭),所以他就是朱元璋的嫡長孫,而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所以在太子朱標早逝以後,選立太子朱標的兒子(嫡長孫)為法定繼承人。
朱元璋雖然欣賞朱棣但是他不是嫡長子,不符合封建社會宗法制度嫡長子繼承製 -
5 # 史憶小史官
這個問題朱元璋肯定比我們要清楚對吧!那麼我們現在只能從後人的角度去進行分析。對於當時朱元璋為何沒有立朱棣為太子,我有以下幾點分析。
第一、血緣觀念強因為可能朱元璋覺得,朱棣並非是馬皇后所生。可能思想就是比較傳統一些,對血緣宗法觀念的話看的比較重。在古代覺得自己妻子生出來的才是正兒八經的兒子,那麼妾或者妃子生出來的,自然地位相對來說要低一些,所以這也可能是沒有立朱棣為太子的一大原因。
朱元璋劇照第二、嫡長子繼承製度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皇位的繼承者只能有一個太子對吧,這個太子就是正兒八經的皇位的繼承者。那麼也就是正妻所生的長子,才能被稱之為太子的。那麼這個時候,老大朱標英年早逝,那麼我立老四朱棣為太子的話,老二老三包括朱標的兒子,他們會怎麼想?剛好我特別喜歡老大,但是老大死了,但是他的大兒子朱允炆還在,而且我又很喜歡朱允炆,所以把太子傳給了朱允炆,而不是朱棣。
朱允炆劇照第三、朱棣的自身原因其實朱元璋發現了一個細節,大兒子朱標在太子期間,這個朱棣就有著他的小心思。他覺得朱棣這個人,雖然有雄才大略,有著遠大的抱負。但是他這個人同時也富有殺機,脾氣也相對來說比較暴躁。那麼假如把太子給了朱棣,那麼他有可能會霍亂皇族,導致其他幾個兒子的受到傷害。所以這也應該是沒有考慮朱棣做太子的原因之一。
朱棣劇照 第四、大臣們覺得朱棣相對來說不是很適合據說當時朱標死了之後,朱元璋還是很看好朱棣的。因為自己的二兒子跟三兒子做了一些,不是很好的事情,讓自己對他們的印象比較差。這個時候他看到了朱棣的才華,但是了大臣們就建議說,儘量不要立朱棣為太子。因為大臣們覺得朱允炆其實也不差,他們希望自己輔佐的是一個賢明,而又仁慈的皇帝。所以在最後了朱元璋為了國家可以更加穩固,就沒有去考慮朱棣。
明朝大臣劇照 -
6 # 朝史暮想
圖:朱元璋 像
朱元璋最後選擇朱允炆,最大的原因,還是嫡長子繼承製的影響。
朱元璋作為開國太祖,他要對新生的大明帝國,從政治,經濟,民生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制度建立和保障,為的就是能夠保障國運長久。
所以朱元璋自己立規矩是非常重要的。他自己是否能夠以身作則,會關係到子孫後代立儲的穩定。
朱元璋建國後,便冊立了朱標為太子,《明實錄》記載了朱元璋說過的一句話:國家建儲,禮從長嫡,天下之本在焉。
由此可見,朱元璋明確地意識到,儲君的廢立,關乎國家朝局的穩定。而在《孝陵詔敕·封建諸王詔》中,再次確定了:惟帝王之子,居嫡長者,必正儲位。
即,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嫡長子去世,有嫡孫的則立嫡孫,無嫡孫的,再由嫡次子順位。
圖:朱允炆 像
嚴格的立儲制度和順位流程,保證了帝國權力過渡的平穩。朱棣既非嫡子,也非長子,從這個角度看,朱允炆作為嫡孫,自然比朱棣更有資格。你就看後來朱棣幾次透過修改太祖實錄,終於把馬皇后改成了自己親媽,可見這套立儲制度,是如何深入人心。
反之,比如萬曆年間的“國本之爭”,來來回回折騰了三十年,朝局混亂,人心背離,直接埋下了大明滅亡的隱患。
所以,朱元璋立朱允炆為儲,是符合自己定下的立儲制度的,而為了後世子孫,朱元璋自己也必須遵守這項制度。
而對於朱元璋是喜歡朱棣的勇武還是朱允炆的至孝等因素,則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圖:朱棣 像
-
7 # 山有喬松
明朝有一段不太光彩的歷史:朱元璋的兒子,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將皇位給了孫子朱允炆。而後朱元璋的兒子朱棣篡位奪權,將朱允炆趕下皇位。自己坐上了皇帝寶座。
雖然明成祖朱棣這皇帝當得名不正言不順,但不得不承認他在位期間確實將國家治理得繁榮昌盛。而朱棣本人的能力其實是非常強的,至少比朱允炆強。朱棣本人從小就很聰明,為人謹慎,心思縝密,做事有章法,能文能武。其實朱元璋也是非常喜歡朱棣這個兒子的,這點在《明太祖實錄》裡面也有記載。那麼為何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不立朱棣為太子反而立了朱允炆為太子呢?
(一)朱棣在位次排行上不佔優勢朱元璋本人是非常重視嫡長子繼承製的。所謂嫡長子繼承製,就是皇位由嫡系中年紀最大的兒子繼承。這樣的好處是對皇位由誰繼承有了明確規定,不至於讓兒子們天天窩裡鬥,貴族內部的秩序得以維持。朱元璋認為,元朝皇室爭執不休就是因為沒有很好地貫徹嫡長子繼承製。所以他一定要把嫡長子繼承製貫徹落實下去。
嫡長子繼承製中有一條:“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嫡長子去世,有嫡孫的則立嫡孫,無嫡孫的,再由嫡次子順位。”也就是說,按照規定,太子朱標作為嫡長子,他死後應該優先立嫡長子的兒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為太子。如果嫡長子沒有孫子,那就應該立嫡次子也就是排行老二的嫡子為太子。
而朱棣在嫡子中排行老四,朱標死後,他前面還有兩個哥哥。更何況朱標是有兩個兒子的,其中一個就是朱允炆。所以,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不管怎麼都輪不到立朱棣為太子。
(二)建國初期休養生息的需要我們知道,要進行改朝換代肯定是需要進行大量戰爭耗費許多人力物力財力的。明朝也是如此,建國初期剛經歷繁重殘酷的戰爭,需要與民休息,休養生息。這時候就需要仁軍來輔佐朝政。朱棣雖然極有雄才偉略,個人能力也很強,但畢竟有野心,熱衷於四處征戰開疆拓土,不利於國家休養生息和拉攏民心;而朱允炆生性溫和善良,將國家交給朱允炆治理,更利於建國初與民休息的政策。
綜上,朱元璋將皇位給了朱允炆其實也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可惜朱元璋被想到,也低估了自己兒子的野心,以為自己已經安排的明明白白,最後朱棣卻依然發動叛變,奪了侄子的皇位。這或許就叫做世事難料吧。
-
8 # 風情侃歷史
從何看出朱棣有資格跟朱標競爭的?
第一點:排名優勢朱標才是朱元璋的嫡長子,而朱棣為朱元璋第四子,因為前世的教訓,朱元璋對嫡長子繼承製度非常熱衷,從排行來講,朱標立為太子才是名正言順!
第二點:良好教育明朝剛剛建立,朱標就被朱元璋冊封為帝國儲君,特意為太子朱標建立了東宮,還為朱標指派了當時最著名的學者宋濂和李善長作為太子老師,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我們再來看看朱棣,朱棣出生於龍鳳六年(公元1360年),時年陳友諒率大軍進攻應天,當時朱元璋的武將謀臣已經準備收拾收拾東西散夥了,當時朱元璋已有三子,能保住自己的命就行了,誰還在意這個剛剛出生的小子?因此,朱棣從出生到最後稱帝,他本人從未接受過良好的教育!
第三點:生母朱標的生母可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糟糠之妻,帝國的國母馬皇后,而我們朱棣的生母是一個史書上連名字的妃嬪,後朱棣稱帝篡改史書,說自己也為馬皇后的親生子,以求自己的正統性,這也就導致了朱棣的親生母親在史書上連名字都沒能留下。
第四點:朱元璋的態度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的時候朱元璋就已經把大多數的政務交給朱標處理,並且告訴了朱標治理國家的四字口訣:仁·明·勤·斷,我甚至可以說,朱元璋已經把國家的所有希望都寄託於太子朱標身上,如果說整個帝國有朱元璋完全可以信任的人話,我相信只有兩個,一位是馬皇后而另一位就是太子朱標了。
第五點:太子威望明史評價朱標:
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可以說明朝開國功臣幾乎全都是太子黨,可以說如果朱標如果沒有早逝,順利登基,朱元璋都未必屠戮功臣。
結語請問從何處可以看出朱棣對於朱標有競爭力呢?我想就是借給朱棣十個膽子,朱棣也不敢和朱標爭奪太子的位置!
回覆列表
第一,論排行,朱棣並不佔優勢。太子朱標死後,朱棣還有兩個哥哥,雖然兩個哥哥都死在朱棣前面,但是在朱標剛死的時候,兩個哥哥都健在,就算傳位給兒子,朱棣也不佔排行的優勢,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第二,治國需要。明朝剛建立,需要休養生息。朱允炆性格柔和,仁愛,崇尚儒學。朱允炆當皇帝,對百姓來說是好事,只是朱允炆太過心慈手軟,要不然也不會打不過朱棣。朱棣尚武,朱元璋怕他太能折騰。
第三,嫡長子繼承製。朱元璋實行嫡長子繼承製,朱標死後,嫡長子是朱棣的二哥。但是他不行,還不如傳給朱允炆。如果朱棣是老二,或者前面的哥哥早點去世了,那還真有可能。朱允炆是長孫,符合自己立下的制度。
第四,對朱標的懷念。朱元璋是很喜歡這個大兒子的,其他弟弟對這位兄長也是很尊敬,如果朱標即位,肯定不會有什麼靖難之役了。朱允炆之後也能順利即位。但是可惜朱標走在了前面,朱元璋心疼懷念兒子也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