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哲學卜卜為贏

    欲“明”遠古時諸家政治哲學思想,請獨立地讀透《莊子,天下》一章。

    讓莊子告訴你——而不是後來的“偽者”。

  • 2 # 葉子陶

    諸子百家有,老,儒,墨,法,兵,縱橫,農,陰陽,小說,醫,雜,演說等據說有189家,另有說法360行,行行出狀元。

    要能知道這麼多家就不得了了,那不是人,是神了

  • 3 # 沙門信徒

    先秦諸子百家數不勝數,主要有四大顯學(儒墨道法)和其他雜學構成。

    為什麼會有這些學說學派出來呢,這些學派的作用是什麼呢?這些學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人民很迷茫。那個時候的人類思想上基本就是一張白紙,社會又非常動盪。創立學說的人目的其實都是一樣的,說偉大點他們都想做救世主,說實在點他們就是想教人類一些為人處事,如何過好這一生。

    他們這些學說也可以說是信仰,很多人說華人是沒有信仰的,其實華人是有信仰的,只不過和信仰上帝的他們相比,我們信仰的是這些教我們的學說。網上很多人把儒家批的一無是處,我覺得很搞笑,他們本身是儒家的信徒,反過來再罵自己。儒家大興之前是沒有什麼孝或者不孝的,也沒有什麼仁義禮智信什麼的,你一方面覺得孝仁義禮智信是對的,我要做這樣的人,一方面又罵孔子,這不是搞笑是什麼。你要真要覺得儒錯了,你就不要管什麼忠孝仁義禮智信,做真實的自我,這樣的你再噴儒家噴孔子,那我就覺得你真的厲害,有自己真實的想法。

    有人或許會質問只有儒家講這些麼?我信別的學派也可以講這些啊。那我們來看看別的學派,道家是不講這套的,最原始的道家是消極的,想讓我們回到精神上的那種原始社會,他們認為你們這些學說教人會越教越壞,壞人為什麼這麼多就是因為你們教壞的,主要修的是精神思想,為人處事講就的是通透,沒有儒家的這些條條框框。

    墨家核心思想是兼愛(非攻),通俗講就是人人愛我,我愛人人。大家一起來愛,大家都是平等的。這個太偉大了,偉大到讓人感到天真。墨家的兼愛最終被儒家的親愛打敗了,儒家的愛是有層次的愛,有親疏的愛。你更愛你的父母次愛爺爺奶奶叔叔伯伯親兄弟堂兄弟等等。你肯定不會兼愛,你肯定不會愛你自己的兒子和侄子是一樣的(大多數),你不會對你兒子和侄子一樣好,還更不會愛你的親人和愛陌生人一樣。墨家的愛就是這麼偉大,只要是人,我們都一樣的愛。

    先秦法家更和我們想想中的不一樣了,我們現代的是法制(法治)社會。那時候的法家講的是"人之初,性本惡”的,那時候講嚴刑酷法,一切唯法,約束世人。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說錯之處還請見諒!

  • 4 # 河東來

    諸子百家開展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場大辨論,核心就是如何解讀周公創造的儒教教義,以指導社會生活。

    史稱“百家爭鳴”。

    第一檔次是道家,他的代表人物是李聃,也稱老子,思想核心是“道”(也就是“頭馬理論”,在群體中居於領先地位中的人,他怎麼走大家就怎麼走,他怎麼做大家就怎麼做),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解決什麼問題?就是溝通天地,為世人祈求福瑞的問題,只不過巫(神)是運用“道”,儒(聖人)是運用“德”來為世人祈求福瑞。

    從造字的本意,巫就是代表神溝通天地,儒就是代表人溝通天地。

    老子談的內容可以形象稱之為“天道”,是儒教教義的核心問題。

    為什麼老子的學說被稱為“經”,這是一個宗教的理論性概念,當時道教還沒有產生,所以只能是儒教的經書,就像西方的聖經一樣。

    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說“道”是指巫(神)溝通天地的方法,因為除了老子的《道德經》外,儒教還有一部傳統的經書叫《道經》,在秦始皇焚書坑儒的過程中失傳了,當時還有一部《樂經》也失傳了,《書經》、《詩經》雖然焚燒了,卻透過種種途徑留傳了下來。

    老子有三句話值得我們重視,也表明他所闡述的“道”與“禮”的深刻聯絡:

    1.道可道,非常道。

    國家面對不同的問題,巫(神)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一樣,所以要用一種方法來概括,是做不到的。

    2.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就宗教儀式而言,儀式感是最核心的要求,巫(神)是將萬物看作祭祀用的芻狗來看待的,聖人(有號召力的大儒)也將老百姓看作祭祀用的芻狗,這是祭祀的基本要求,與巫和聖人是否愛人無關。

    3.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沒有了巫(神)用“道”溝通天地的途徑,那就只有依靠聖人的“德”來溝通天地,連聖人(大儒)的“德”也無法獲得,那就要靠儒的“仁”,也就是愛人之心來溝通天地,如果沒有充滿愛人之心的儒來溝通天地,起碼應該有對上天充滿敬畏的遵循“義”(義)的準則的儒來溝通天地,如果道德仁義全無,最起碼應該有懂得“禮”(禮)的儒主持祭祀儀式來溝通天地。

    這,就是“道”與“禮”的關係,道是反映巫(神)的行為狀態,禮是巫(神)的代言人儒的行為狀態。

    道是禮的最高目標。

    禮是道的起碼要求。

    所以,史書上有非常明確的孔子問禮於老子的記載,這起碼說明,老子最低應該是一個儒學大師,因為他是在為一個後來的儒學聖人講“禮”這種儒學的核心教義。

    第二檔次的理論是周公旦建立,後世一般尊稱為周公,無人直呼其名,他創造的儒教原始教義,可以稱之為“帝道”,。

    諸子百家有學問的都被稱為“子”,周公召卻被尊稱為“公”(相當於思想領域周天子理想國度的領導人,像世俗的齊桓公、秦孝公一樣),說明大家都承認周公的領袖核心地位,所以大家最多稱為“子”。

    周公典型的學說現在流傳下來的有儒家主張“四書七經”中的四經(因《道經》、《樂經》的失傳,現在只稱四書五經):

    1.《易經》(是儒(聖人)溝通天地,為人們趨吉避凶,所使用的重要方法,經周文王創作,周公整理)。

    2.《書經》(現在稱《尚書》,由墨子命名,因為墨子有史官傳承,具有權威)。

    3.《樂經》(被秦始皇焚書已失傳,韓非子稱儒分八派,仲良氏傳樂,孔子稱所謂“移風易俗”,這本經書及傳說中的《道經》的焚燬,是後來秦始皇焚書過程中的最大損失)。

    4.《詩經》(是周公要求周王朝全國性集體創作,後被各國統治者不斷充實)。

    可以看出,周公創作或組織創作的書,都被稱為“經”,就是諸子百家的思想根源,是所有讀書人的經典,就像西方的聖經一樣。

    第三檔次是孔丘,後世稱為孔子,建立的孔學,可以稱之為“王道”,就是怎麼做諸侯王國領袖的學問,後來到漢代他的優秀傳人董仲舒將其發展為“儒術”,所以孔學也被稱為儒家。

    孔子的過人之處在於他創造了儒的學習精神,也創造了儒的學習場所,開創了中國幾千年的學習風氣,中國的主體民族並且以學習這種信仰立族,學習精神貫徹得最好的是漢朝,所以華人一般都稱自己為漢族。

    第四檔次就是能夠使王國脫穎而出,在諸侯中暴力稱霸,可以稱之為“霸道”。

    這當中首當其衝的學說是法家,這個學派的代表首先是商鞅(法),申不害(術),慎到(勢)早期一代,直到後期理論集大成者韓非,及實踐先行者李斯。

    這裡還要重點介紹一下商鞅,就歷史記載他學於雜家的屍子,應該是綜合性的儒學大師,但最後他只重點表現出來了法家天賦,也表現出兵家天賦,但不是十分突出。但他在與秦孝公的接觸中,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的說法,不知道是秦孝公還是商鞅的原因,他們最後討論的是法家的“霸道”,直接導致秦國的崛起。

    前期法家師從何人史書記載不詳,但後期韓非、李斯均師從一代大儒荀況卻是不爭的事實。

    另一個突出的暴力學派應該是兵家,其突出代表是孫武,吳起,孫臏,尉潦等,由於用兵一般詭計多端,所以通俗的稱為“詭道”。

    但兵家的突出著作《孫子兵法》的核心戰爭思想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可以明顯看出儒教的用兵理念。

    第五檔次可以形象稱之為“雜道”,就是從各個方面去對儒教發揚光大。

    其中有兩個流派比較著名,在此粗略論述:

    一是學自孔學又獨立發展出來的墨翟,後世稱為墨子,所創立的墨家。

    墨家主要論述“禮”應該“兼愛”、“非攻”。

    這實際上是對孔學的“仁”概念的延伸,仁主要是“愛人”,是上對下的“愛”,而墨翟是主張“兼愛”的,上要愛下,下也要愛上,上與上要相愛,可以形成“國國相護”(以後秦始皇廢分封為郡縣後,以前的國君全部變為官員後,發展為“官官相護”),下與下也要相愛,可以集合起來形成“人人相護”的整體對抗暴力,所謂“團結就是力量”,同時可以保護自己,不讓他人(國)攻擊自己,實現“非攻”。

    電影《墨功》比較形象的反映了墨家的主張。

    由於墨家創始人墨翟是沒落貴族出身,所發表的理論多為中下層人士或中小國家呼籲,其接受的學問主要是孔子的晚期門徒子張的學說,雖然子張為儒門八派之首,但傳統儒教徒攻擊墨家師從的子張之儒為“賤儒”,代表人物是韓非及李斯的老師荀子。

    墨的領袖稱為“鉅子”,講究對門徒的絕對控制,可以視作現代黑社會的雛形,所以當政者一般都對墨家學說不怎麼感冒,所以逐漸衰落。

    墨家這種不服從國家管理,不允許國家對平民或弱國暴力性功擊(弱肉強食)的主張,其明顯標誌就是“墨”,也就是黑,就是在已有弱肉強食社會規則層面,再建一套弱者互助的社會規則,所以按現代統治者及民眾的信仰,可以形象稱之為“黑社會”。

    當然,也有傳說齊地的墨家鉅子徐福與道家合流,欺騙秦始皇,說要到海外尋找長生不老藥,而騙到不少童男童女和珍貴物資到海外建立自己的理想國度---日本,這樣他們作為反對者絕大多數都遠遁中原了。

    道家思想發展為神道教。

    墨家精神發展為武士道精神。

    周王朝的政教合一體系發展為日本政教合一的天皇制度。

    一是陰陽家。

    他們認為王朝的興亡是陰陽五行週而復始,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尚黑,就是為了取得水德的明確體現。

  • 5 # 清酌茶話

    諸子百家是先秦時期“諸子”和“百家”的合稱。

    “子”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如孔子、老子、墨子、李子等是各個學術流派的代表人物。

    “百家”是指先秦時期的各個學術流派,如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等;

    那麼,諸子百家究竟有多少家呢?他們又有什麼代表作呢?大致蒐羅,聊作消遣吧

    一,儒家思想作為流傳最長,影響最廣的的學派,以“仁、義、禮、智、信”為主要思想;主張“仁政”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著作有“四書”“五經”

    二,墨家,主張“兼愛”“非攻”,代表人物墨翟,禽滑釐,著作以《墨子》為代表。

    三,道家,主張“無為而治““道法自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著作有《道德經》《莊子》。

    四,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代表人物李悝、商鞅、韓非等,著作有《商君書》、《韓非子》。

    五,名家,主張以循名承責的名實為學說的理論推導,以正名辨義為主,代表人物鄧析、惠施,著作有《鄧析》、《惠子》。

    六,陰陽家核心是“陰陽五行”學說,代表人物鄒衍,著作有《鄒子》。

    七,縱橫家,主張“合縱”“連橫”崇尚權謀策略和言談技巧,遊說各國。代表人物蘇秦、張儀,著作有《蘇子》、《張子》。

    八,農家主張“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代表人物許行,著作有《神農》、《野老》。

    九,雜家,主張“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代表人物呂不韋、劉安,著作有《呂氏春秋》、《淮南子》。

    十,小說家採集“街談巷語”、“四方風俗”為任,代表人物虞初,著作有《虞初周說》

    十一,兵家主要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代表人物孫武、孫臏,著作《孫子兵法》、《孫臏兵法》。

    十二,數學家主要研究具有實際功效的技術,代表人物甘公、石申,著作(沒找到)

    十三,方技家主要研究養生和醫藥,代表人物岐伯、扁鵲,著作有《黃帝內經》、《難經》

    綜上所述,有大家十三家,每個大家流派又延伸出很多流派旁支,洋洋灑灑的有四百多家。

    一開始,只有諸侯、貴族可以接受教育,普通百姓中間是沒有學者的,後來周朝禮崩樂壞,一些有知識的官方代表散落民間。他們各有所長,於是開館招徒,便有了後來的百家,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如今百家的思想影響到社會的各行各業,實屬中國的一大文化財富。

    @清濁茶話

  • 6 # 有話少說

    據《史記太史公自序》諸子有六家:陰陽,儒,墨,名,法,道德。

    諸家特點,司馬遷有評介:

    竊窺

    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枸而多所畏,然其四時之序不可失也。

    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以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

    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難以遍循。然其強本節用,不可廢也。

    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

    名家使人善而失真,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

    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瞻足萬物,其為術也,約而易操,事少而多功。

    《史記日者列傳》還記載了占卜家:五行家,堪輿家,建除家,叢辰家,歷家,太一家,天人家。

    孝武帝召眾佔家問,某日可取婦乎?眾佔家占卜結論不一,最後,五行家所佔正合皇上之意,皇上拍板,以五行為主。於是其它佔不家不行,五行家盛行。

  • 7 # 待鹿車

    《老子》無為分為四層,分別是事前作為、事初修整培育、發展順勢中庸、事末維持無為。這四層可以對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以此次序可以看出兵家對應事前謀略籌算,法家對應事初懲戒獎懲,儒家對應保守中庸,莊子對應養生無為。佛家以“地水火風”四大皆空,以四大此地排列地為實、水實而無形、火無形而有相、風無形無相、空為無物。以宇宙解讀,風對應能量,火對應光子,水對應波。所以無中生有即空中產生能量、能量產生量子、量子產生波動、波動產生物質,此即四大起源於空。對比於老子,春種對應土,夏長對應水,秋收對應火,冬藏對應風,四季迴圈而道在其中,是無為對應空。以國家而言,建國必以兵家,治國必以法家,國家長久必以儒家,所以儒家是滅亡之道,國亡則天下亂,故為隱遁道家。

  • 8 # 曾一喵

    “諸子百家”是一個美好的中國的歷史時代。

    由於個人所知極為粗淺,未曾多作研學,因此一時不好作答。

    望見諒。

    向“諸子百家”致敬!向友誠邀致謝!

  • 9 # 春雨潤我土

    諸子百家,首推老子,道家百家起源主張無為而治。

    孔子主推仁政,孟子主推民為貴君為賤,墨子尊崇兼愛,楊朱尊崇利己,一毛不拔利天下他都不幹,子莫尊崇折中,中道。不知權變。

    陰陽家尊崇陰陽五行,縱橫家尊崇以眾弱公一強,以一強公眾弱。其他若干家就不列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常突發情況下,怎樣才能判斷一個人是主動脈夾層還是心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