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根285927616

    不會,即使沒了曹操,以袁紹的本事是不會當皇帝的。袁紹為人剛愎自用,外寬內忌,賞罰不明,因家事而貽誤戰機。不是幹大事的人,雖然是背景強大,實力強,但不懂得加以利用,不足以成大事。不過曹操真死了,對劉備非常有利,曹操一死,北方混亂,劉備可以招兵買馬,吸收人材,壯大自己的實力。曹操軍事集團群龍無首,必然內鬥。袁紹實力雖強,但早晚必備劉備所滅,那時在北方以劉備實力最強,早晚必滅曹氏統一北方。然後鞏固後方,休養生息,待機南下滅掉東吳,則天下定。

  • 2 # 峰峰說史

    袁紹當不當皇帝跟曹操沒有關係!即使沒有官渡之戰袁紹也註定成不了大事!悠然寡斷,猶豫不決,不會識人用人!這樣的人能成事嗎?作為一個四世三公,麾下有沮授,許攸這樣的曠世奇才,有顏良,文丑,張郃這樣的武將,作為當時實力最大的袁紹可謂佔盡天時地利,如果袁紹不悠然寡斷,猶豫不決,是輪不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如果袁紹懂的識人用人能聽沮授的話,別說一個曹操了,三五個也不是對手!

    所以曹操不是根本,袁紹即使沒有敗於曹操,也會敗於其他人,根本原因是袁紹的性格!如果換作一個有作為之人,以當時袁紹的實力,十個曹操也是阻擋不了袁紹的!

  • 3 # 青梅煮酒品三國

    陳宮當年殺了曹操,袁紹也不會稱為皇帝。袁紹為人猜忌、猶豫,再好的謀略都不能做出正確的決斷。

    正史中的記載

    在《三國志》中,我並沒有查閱到當年是誰在中牟縣救了曹操。而且記載這段歷史也是簡單的一句話,大意就是曹操逃回故鄉,途中在中牟縣被亭長抓獲,送到縣令處。縣內有人為曹操求情,曹操才得以脫身返回故鄉。陳宮要殺曹操一說只是《三國演義》的劇情。

    曹操被殺

    按照題主的假設,假設曹操在中牟縣被殺了。曹操如果在這裡就領了盒飯,那麼對大局上沒有太大什麼影響。因為這時的曹操既沒有龐大的軍隊,也沒有上將在手,所有影響不大。

    後期的發展會是某位崛起的起義者招募了曹操初期創業的這些大將或者是這些名將效忠了當地的諸侯,讓各方諸侯勢力略微的增強一點。

    袁紹統一是泡影

    正史中袁紹為人猜忌、好計謀都不採納、做事猶猶豫豫、拖泥帶水。袁紹的性格已經註定他的沒落。即便是沒有曹操的存在,袁紹也不可能評定天下,做九五至尊之位。按正常的歷史走勢,郭圖覲見完漢獻帝返回袁紹處。郭圖獻策袁紹,讓袁紹把漢獻帝接到自己的轄區,挾天子在手。袁紹直接就拒絕的郭圖的計謀,而在此時的袁紹時最強的諸侯。袁紹若是聽從的郭圖的建議,挾天子的就是袁紹,也許就此能統一天下。

    總結:袁紹手下兵多將廣,但是由於性格的缺陷致使他無法成就大業。即使沒有曹操,也一樣會有別的諸侯打敗他。

  • 4 # 黑白歷史說

    曹蠻蠻,是指曹阿瞞,也就是曹操。

    正史記載,陳宮在曹操任東郡太守時,出山輔佐,後與之反目,轉投呂布。陳宮並沒有接近曹操以及下殺手的機會。

    故而陳宮殺曹阿瞞之事,應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中牟縣之事。

    陳宮與曹操的第一次交鋒,有兩次殺曹操的機會。只是陳宮都未下手。不然曹操一死,整個天下大局都會大變。

    先來聊一聊,陳宮兩次殺曹的機會,搞明白之後,才能推理袁紹的稱帝之路。

    陳宮兩次殺曹機會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立馬藉口獻七星寶刀,轉身逃亡。董卓醒悟,下達通緝令,四處緝捕曹操。

    在中牟縣,曹操被抓,憑藉三寸不爛之舌,陳宮這個縣令被曹操說動。陳宮沒有將曹操法辦。

    這是陳宮第一次殺曹阿瞞的機會。

    陳宮認為曹操是英雄、是明主,便捨棄自己縣令之職,與曹操亡命天涯。後來曹操搞出呂伯奢之事,誤殺其全家,並喊出“寧負天下人,勿天下人負我”的千古名言。

    陳宮至此發現,自己跟錯人,曹操不是賢德之人,曹操睡著,陳宮趁夜逃走。陳宮沒有趁曹操睡著而下手,為民除害。

    這是陳宮第二次殺曹阿瞞的機會。

    曹操得感謝陳宮的兩次不殺之恩。如果陳宮狠毒或是平庸之人,那曹操絕對性命難保。

    故而曹操在攻下徐州,殺了呂布,還想留用陳宮。卻被陳宮破口大罵,曹操處死陳宮。

    陳宮沒有殺曹操,曹操倖免於難,方才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打敗袁紹,最終稱霸北方。

    原因分析

    如果沒有曹操,袁紹能稱帝嗎?

    不能!

    一、袁紹勢大,統兵乏謀

    袁紹家族很牛,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袁紹一揮手,天下盡響應。起步高,盛勢大。

    袁紹成為討伐董卓聯盟的盟主,也是這個原因。可是勢力大、兵將多,不代表能用得好,影響大。

    袁紹手下謀士很多,沮授、田豐、陳琳等,名將很多,顏良、文丑、淳于瓊等,可是這些人在袁紹手下,大多不被重用,意見不被採納。

    還記得討董時,一個華雄,眾人為難的尷尬嗎?顏良、文丑均不在,那袁紹是來打醬油的還是來打仗的?

    統兵無方,寡謀少斷,這是袁紹的致命弱點。手下越多,意見越多,袁紹越為難,死得越快。

    官渡之戰,對手即便不是曹操,換成孫策、劉備,結果也是一樣。田豐多次建議,提出奇謀,袁紹全都否決,還把田豐關入大牢。如此用人,謀士人再多,也都不敢多言,所以才有許攸投敵事件的發生。

    所以袁紹之滅,皆因袁紹對於行軍打仗缺少謀略,又不聽謀士良策。一味自以為是,胡搞瞎搞。

    二、用人不明,目光短淺

    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前,謀士曾勸諫袁紹,把天子掌握在手,以行天下令,袁紹沒同意。後被曹操迎獻帝入許都。

    袁紹目光短淺,尤其政治眼光的狹隘限制了他的成就。

    袁紹對手下很猜忌,又剛愎自用,手下謀士、武將多有投敵、背叛。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袁紹將軍政大權交付手下,偏對其正確戰略橫加干預,導致文武之間,臣僚之間,多有不和,常常發生矛盾。袁紹對此,沒有阻止,也沒有勸免。

    這樣一個統治集團,無時不在想著對外,而是互相掣肘,公報私仇,矛盾叢生,這樣的集團註定長不了。

    三、將弱兵怯,難霸天下

    東漢末年,諸侯割據,實力雖大小不一,卻都有席捲天下的軍隊。

    袁紹手下大將顏良、文丑、高覽、張郃,皆非頂尖武將。顏良、文丑被關羽斬殺,高覽、張郃還年輕,不堪大用。

    兩軍對壘,袁紹竟然無將可用。

    袁紹在官渡之戰時,有十萬雄兵,勢不可擋。可是與曹操打了幾個回合以後,烏巢糧草被劫,便有大將及士兵紛紛投降。

    缺少凝聚力與忠烈心的將、士,只能打順風仗,一遇挫折,就摧枯拉朽,繳械投降。這樣的軍隊,如何打仗?天下諸侯紛亂,打不贏仗,如何稱霸?

    基於三點:袁紹的個人能力缺陷(不會用人,不接受意見,自尊自大等等)、戰略及政治眼光短淺、軍隊將士良莠不齊。袁紹成為一方諸侯,已是皆賴四世三公的祖上福音,若他如劉備般白手起家,只怕就是個小縣令。

    誰能稱雄

    只是歷史沒有如果,曹阿瞞沒有死,並一路逆襲,實現了他的政治抱負。

    倘若曹阿瞞真的被陳宮所殺,那麼完成天下一統,承襲帝位的,應該是劉備。當然是有諸葛亮輔佐的劉備。

    劉備有皇叔身份加成,文有諸葛亮、龐統、徐庶、法正,武有五虎上將、魏延,軍事上完全沒問題。

    劉備用人很有一套,對手下人絕對信任。政治眼光也不錯,收買人心,更是獨樹一幟。

    劉備若有曹操的實力,扳倒袁紹,很簡單。沒有曹操的阻攔,劉備可以算是天下無敵,可以騰出手來,收拾江東。

    曹操不也說過,天下英雄,只有劉備能與我相提並論!

    結語

    時逢亂世,天下英雄輩出。袁紹也只是其中的一個。

    然而,英雄與英雄之間,也是要決出上下高低。袁紹是英雄,只是英雄的不明顯。

    滾滾長江,淘盡英雄。袁紹自己不懂游泳,還不接受謀士的救生圈,必然率先被浪花打入水晶宮。

  • 5 # 防詐騙大全

    咱們假設陳宮真的把曹操殺了,歷史確實會改變!

    但是如果沒有曹操,可能會有王操李操馬操,會有新的英雄人物出現,當時三國天下紛爭,各路英雄豪傑聚首。

    西南有劉備,五虎上將。東南有孫權,英雄豪傑。

    其實他們每一個人都當了皇帝,都建立了自己的功業!

    都很厲害的,袁紹呢,他蠻年邁昏聵,做大事的時候猶豫不決,而且很不果斷,不會用人,不會籠絡人心,是個昏君。

    所以說即使員工殺了曹操,袁紹也並不一定擊敗各路諸侯,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 6 # 715457390177張建軍

    《三國演義》中陳宮原本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把一方小縣治理的井然有序,但是因為董卓挾持天子,把持朝政,深恨自己不能有所作為,是以天下作為己任,有著抱負的他,當見到曹操是一位忠義之士時,便毅然放棄官位跟隨曹操,對縣令一職毫無留戀。當他們二人逃到呂伯奢(曹操岳父)家時曹操.陳宮誤以為要磨刀殺他們,就殺了其一家,才知是要殺豬.不久,曹操又殺了呂伯奢,更可惡的是曹操還說;"寧教我負天下人,莫讓天下人負我"的話後,陳宮看出曹操奸妰兇狠,毅然離開了曹操。在此途中,陳宮是有機會殺曹操的,假如陳宮當時殺了曹操會怎麼樣呢?自然就沒有了曹操後來興起,也就沒有了曹操集團。那麼,在此情況下,袁紹會不會當皇帝呢?當然形勢發展不能假設,沒有了曹操,就沒有曹操協天子令諸侯,那漢獻帝不知歸誰控制,假設在曹操得到漢獻帝之前仍歸李傕郭汜控制,李傕郭汜下一個目標肯定是袁紹袁術,因為他們兄弟倆勢力最大,那袁紹袁術和李傕郭汜爭鬥誰能勝呢?應該是二袁中的一個,當時袁術實力也不算小,那二袁中誰又能得漢獻帝呢?不好說,反正袁術己經稱帝,最終因率先稱帝成為天下人共戳之物件,最終滅亡。那袁紹呢?袁紹雖然剛愎自用,但手下謀士良將甚多,他得不到漢獻帝,他是不會稱帝的,因為有謀士為他出謀劃策,但他如果得到了漢獻帝,又打敗袁術,就不好說了,因為他勢力最大,他可能危逼漢獻帝禪位於他,然後興兵統一天下。

  • 7 # 歷史鋭鑑

    我是侃侃談古今!

    《三國演義》第四回繪聲繪色的描寫了“捉放曹”的這段故事。現今的京劇、川劇等多數地方都有“捉放曹”劇目。

    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的陳宮的確曾跟隨曹操,後因曹操殺人遂投了呂布,呂布敗死,陳宮也卻是曹操所殺。然而歷史上是否有過“捉放曹”之事呢?查閱史籍,此事是有的,但並非陳宮所為。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逃出洛陽經過中牟縣時,卻曾“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此也卻是中平六年(189年)曹操遣返家鄉途中發生的事情。

    那麼這位“亭長”“竊識之”者,可不可能是陳宮呢?《三國志》記載,陳宮“始隨”曹操是在初平二年(191年)。可見,歷史上雖然有“捉放曹”一事,但並非陳宮所為,因為中平六年曹操東歸時,陳宮根本不認識曹操,也就無從談起陳宮“捉放曹”一事。

    那麼假設曹操被陳宮殺死,袁紹就能稱帝麼?答案是不會的。

    東漢末年,中央政權崩潰,軍閥擁兵割據,各霸一方,袁紹即其中之一。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初平元年(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當時,力量最雄厚的要數袁紹。他以反董卓的盟主身份,地領冀、青、並、幽四州,兵轄百萬之眾,一時威名四揚,氣勢赫赫。但是,他卻被出身宦門、政治影響小,軍事力量弱的曹操打敗。

    袁紹在絕對的優勢下敗給曹操,失敗的原因固然很多,而重要的原因則是:不能從善。即便曹操被陳宮所殺,換成其他人與之對抗,袁紹因這一確點,也稱不了帝。

    從表面看來,袁紹慈祥寬容、好愛紳士,因此,袁府門外慕名而來者絡繹不絕。其實袁紹之愛士,只不過是滿足一種沽名釣譽的虛榮心而已,他並不懂得知識分子在事業上的重要,並不愛惜、尊重人才,相反,他往往妒賢嫉能,排斥忠良。甚至陷害無辜。沮受、田豐是當時名士,他們足智多謀,對袁紹也十分忠心,但他們多次為袁紹出謀劃策,不僅得不到信任與重用,反而屢遭排擠、迫害。

    由此可見,袁紹心胸狹隘,頗多猜疑,短於從善,真正有本事的人在他那裡不僅不能施展抱負,反而往往難以立足。所以不少見他成不了氣候的人才先後離去,如“見時事兵事過絕於人”的郭嘉,以“王佐才”著世的荀彧,他們後來為曹操額事業出過大力,即便沒有曹操,他們也會投奔其他人。不離開的人才往往沒有好下場,如據受,言不能從,反遭疑忌,如田豐忠烈難容,悍然殺害,圍在袁紹身邊的多是才能平平或阿諛奉承之輩。

    自己本身沽名釣譽,沒有真本事,真正的人才又不會使用,那麼袁紹拿什麼稱帝?所以袁紹註定不能稱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萬元應該買什麼樣的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