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267392109
-
2 # 姑娘晴
我一個初中語文老師很清新脫俗,他當初去的教學方式,我覺得很受用!
1、國慶沒有書面作業
當初國慶的時候,其他老師各種多的作業,語文老師說,語文國慶不寫作業,但是需要你們回去做一件事情,看大閱兵。全班同學驚呆了,太幸福太高興了。
等國慶回校,晚自習,老師卻收作業了。他讓我們說感嘆,說體會,說那一段讓我們最感動,一個個的來。結束後,寫一個作文:驕傲的華人。
你看聰明吧。
2、期末複習,不像別人那樣做很多卷子
期末的時候,其他科都是卷子堆著做,大部分同學都是抄同學的答案。但是語文老師,那時間讓我們自己出卷子,卷子上協商出卷人,讓我們去想可能會出現什麼題型。還要把答案分開寫在另外的紙上。然後他收走卷子,收走學生寫的標準答案。然後打亂順序,發給學生做。等學生做完,收上去,看那些人出題出得有水平給予表揚。然後,把卷子給到出卷人手中,她們批改。老師找一些典型的題,講講。
你看,很新鮮吧。
3、答案,你抄吧,我不收
在讀書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會受到老師光榮照顧,資料書一到,就會派學生去撕答案,或者把夾在書裡的答案收走。而語文老師不會,學生們都好喜歡這個老師。老師說,你們抄吧,我不收答案,但是你們在抄答案的時候,不要出現錯別字,出現錯別字就把整道題背下來,在抄答案的時候先看題。語文老師會很認真的檢查錯別人,因為語文科目的特殊性,抄答案其實能夠讓學生懂得標準答案怎麼答題的,怎麼用詞和組織答案。
你看,少見吧。
4、我給你們答案,你們想題目
常常老師會把各種卷子不讓我們做,就自己重新排版,整理答案,然後發下來讓我們去想,這道題的答案,可能是什麼題目。學生玩得可不亦樂乎了。
5、不同人做不同的作業
現在很少有老師這麼幹,因為麻煩。但是那時候他會分,根據學生語文弱點去分,作文差的,回家模仿別人寫作文,經常寫錯別字的,就抄寫,閱讀差的,就做閱讀。作業收上去認真該。要是有學生想矇混過關,那可不行,在老師心裡誰哪裡差一清二楚。
這就是曾經啊,十年前的老師了!多厲害的老師!
佈置作業有針對性,創新性。不要課後一堆作業,學生也沒認真做,還浪費了她們玩得時間。還讓學生反感,為什麼不多在乎質量一點呢。
老師的佈置作業的方法,我都用過,效果真的不錯。
-
3 #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教師是作業的釋出者,學生反感作業與教師行為不當不無關係,我覺得教師佈置作業過多的原因有:
1.教師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擔心成績不理想,而遭到領導、學生、家長的不認可,所以往往突破上級規定的作業量,只有給學生布置超量的作業,似乎心裡才踏實,“我不要求你舉一反三,你能做到舉三反一就可以了”就反映了教師重壓下的無奈。
2.教師所帶學生數量龐大,小班制教學在某些地區還是願景,面對幾十號孩子,除了備課、上課外,處理作業也需耗費不少精力。有限的精力,令老師不得不留統一要求,統一形式,統一數量的作業,這樣的作業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飽,自然會有學生不滿意。
3.個別學生的頑皮會造成他對學習的不重視,這時老師佈置些“懲罰性”作業,以示警示是應該的,但這類作業如果超出了科學限度,就造成了學生的反感,甚至叛逆。
4.作業題太容易,做作業成了某些同學多餘的活,絲毫激不起他們的興趣。
5.教師不拘小節的板書,隨意而為的課堂舉止,給學生留下不太嚴謹,不令人佩服的印象,自然不會認真對待此老師所留的作業。
針對以上的原因,採取以下方法:
1. 教師佈置一定數量的作業,但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定完成的數量,或指定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數量的題目,設下限,不設上限,這樣既能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吃飽吃好,又能保護各類水平學生的自尊心。
2. 教師佈置作業之前要進行“精選”,讓作業更具針對性(針對課上的重點、難點,針對學生的薄弱處),不期望“撒大網,捕小魚”,真正做到課上“精講”,課下“精練”,避免無效作業。
3. 作業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讓學生髮揮自己的特長,能寫的寫,能畫的畫,能說的說,能唱的唱,不拘一格,特色作業定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4.培養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普遍存在好奇心,他想知道、感興趣的事情,他會樂此不疲地去探知。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注重懸念的設定,會較好得吸引學生完成作業。比如五年級學生學完袁鷹的《白楊》後,老師說:其實還有一位名人也寫過白楊樹,他就是茅盾,你想看看兩位作家誰寫白楊更厲害嗎?另外,袁鷹寫“白楊”出神入化,他寫的另一種植物------井岡翠竹,更加不凡,你想讓袁鷹自己筆下的兩種植物pk一下嗎?課後,學生紛紛找到課本上沒有的這兩篇文章進行了閱讀,這其實是老師在激發興趣,巧妙地佈置作業。再有,老師還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培養學生剪紙、繪畫、運動、音樂、表演等等興趣愛好,這些興趣表面與學生的學科作業無關,但它們是學生熱愛生活的體現,有積極心態的孩子不會把作業看成是洪水猛獸的。
5.及時肯定表揚。及時發現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閃光點,並給予表揚,表揚的方式可以是班內口頭表揚、作業展覽,也可以是寫積極鼓勵性評語,貼小紅花等。表揚、寫評語、貼紅花都是積極心理學中“蓋章技術”的轉用。應用時要注意語言誠懇,評語貼切,書寫規範,鼓勵性標誌美觀。
6.引進評判作業的有效機制。如對抄寫類作業可以同學互判;對總結性作業,可以小組評判;對錶達性作業(如作文),可以課上集體評判;對運算類作業,可以多安排幾個科代表判。當然,老師要給出評判的標準,並且評判形式,要因時因事而異,不能一成不變。作業評判機制的引進,並不是說老師可以不判作業了,而是讓學生在參與評判作業的過程中複習鞏固所學知識,借鑑他人學習成果,鍛鍊自己運用知識的能力。有時學生評一次作業,比做一次作業的收穫還要大。當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
4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教師怎樣佈置作業,才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又不讓學生厭煩呢?我給你作一回答。
第一:作業要適量。作業量過大,學生當時做不完,時間長了,就會引起他們的厭煩心理,做題不認真更沒興趣;作業留的少了,達不到複習鞏固的效果。所以作業多少要適中,不得過多或過少。
第二、題目要全面,含蓋面要廣。如果同一題目反來複去的作,孩子不煩才怪呢。
第三:所留題目要貼近學生生活,讓他們在做題時有一種解決生活實際的興奮體驗,提高作題興趣。
書山有路開車走,學海無涯輪船渡。願孩子們輕鬆學習,快樂成長,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
5 # 海洋高考調研
教師佈置作業真的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技術活。
真正的優秀教師,不單單是課上講的好,課堂引導的好,自習指導的好,還應該是作業佈置的好。
現在的學生普遍不愛動筆,不愛做題。但是任何人都知道,“成績是練出來的”!“成績是練出來的”!“成績是練出來的”!重要的話說三遍。
如何去給學生布置作業,需要教師的經驗。一般說來,佈置作業需“適度”、“精煉”。
1.佈置作業要“適度”。
教師給學生布置課後作業,達到鞏固內容,熟練結論即可,沒必要搞“題海戰術”,所以一定要把握好量,既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並且計算好學生作業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為好。
2.佈置作業要“精煉”。
課後作業是為了消化課堂內容,並且為了鞏固提高課堂內容的。所以佈置作業時,一定要以課堂例題為綱,進行合理的變式訓練。從不同角度對課堂例題進行深化訓練。這樣也可以激發學生思維、興趣。
-
6 # 凡塵記事
客觀地說,學生討厭寫作業與老師佈置的作業質量和分量有直接的關係。
一、老師們佈置作業基本都是以機械的練習為主,實踐性靈活性的作業根本沒法佈置,因為這類作業不方便檢查,很多學生不做,家長再沒法輔導,就等於浪費了時間。我自己佈置家庭作業就都是基礎類的練習,而靈活性的能力提升的訓練都放在課堂上進行,這一點家長們一定要理解。
二、應試教育階段,老師抓的是學科成績,所以各科老師都佈置寫寫算算的作業,時間都比較長。這種作業形式很單調乏味,學生當然不感興趣。
如果想要學生對作業感興趣,老師們可以這樣做:
一、各科老師之間多協調,佈置的作業分量不要太多,有的一年級學生的作業都能寫兩三個小時,嚴重違反了大綱的要求。所以佈置作業要適量。
二、降低作業難度。以打基礎為主,學生容易完成,完成得也快,自然不會反感寫作業。
三、老師們一定要堅持檢查作業,對作業質量好的同學大力表揚,樹典型,學生就會很重視家庭作業的質量,老師重視了,學生就不敢輕視。
四、除了基礎性的作業,老師們每週都可以佈置一兩次靈活性的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動手操作的,外出實踐的,與遊戲有關的,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的,或者給出幾個選項讓學生選擇自己想做的作業完成等等。這些形式學生肯定是歡迎的,也樂於完成的,但是老師們一定要檢查哦,否則,第二次再佈置類似的作業,學生就不會理你了。
在我的教學經驗裡,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都跟家庭作業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家長們一定要配合老師,不管感不感興趣,都要要求孩子認真做家庭作業。
-
7 # 胡老師課堂伴你行
我以前也經常遇到佈置作業後,有的學生垂頭喪氣,有的學生胡亂的應付,有的抄襲別人的等等情況,失去了本來作業應該具有的作用,後來反思之後我覺得應該如下佈置作業,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不讓學生反感,我談談我的看法:
一、佈置作業前的準備工作:
這裡就要花時間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性格、愛好等,大致上把一個班學生規劃為不同型別,然後針對不同群體佈置不同的作業,如果一個班的所有同學都佈置一樣的作業,其實效果不好,因為不同的同學掌握的知識情況不一樣,對基礎好的,作業可能就是簡單的重複,讓學生覺得乏味,對基礎差的難度過大打擊信心。
二、針對基礎好的學生:一個班大概有十分之一的學生基礎較好,這類學生態度良好,能主動完成作業,可以數量和難度適當增大,當然也考慮學生意願,不願多做的可以不多做。
三、對基礎中等的:難度和數量適當下調。
四、對基礎非常差的,又願意學的。可以讓他適當抄寫課本概念和公式之類的。
五、對學習基礎差,態度不端正,很反感做作業的,又屢教不改的。沒必要佈置書面作業,可以讓他課前準備一個相關學科的科學家方面小故事之類的,上課時用三兩分鐘朗讀給大家聽聽。總之根據他的興趣讓他做點正事,也是一種作業。
六、對所上學科嚴重沒興趣,又根本學不懂的同學,可以佈置其他作業給他。以前遇到一個物理測驗經常個位數的同學,他說他根本聽不懂,我問他喜歡什麼,他說喜歡畫畫,我就讓他物理課上隨時可以畫畫。
總之,只有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才可能提起他們興趣,不令他們反感,但是這要求老師前期做很多準備工作,工作量很大。當然有時也可以適當考慮讓學生之間互相檢查批改。
-
8 # 輕上紅樓
我是老師,我來說說我的做法。
我佈置作業堅持三個原則:
一.適量原則。學生每天要學很多學科,每一個學科都有作業,所以我從來不會佈置太多的作業,保證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完成。
二.適度原則。作業一定要保持在適當的難度。過難的作業,只能使學生望而生畏,導致他們馬虎的態度,甚至索性放棄完成。
三.適時原則。一般我考試前不佈置作業,短假期不佈置假期作業,寒暑假才給他們佈置適量的作業。
有些老師以為學生做得越多越好,豈不知如果佈置的作業不適當,只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何來效果?
-
9 # 等待2084553
謝謝邀請。佈置作業是老師正常上課的後續工作,有兩個目的:一是複習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避免學生出現“一聽都會,一做就錯”的現象。二是老師檢查學生對本節課掌握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以備補救措施。所以作業的佈置也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有針對性。佈置的作業要針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而設定,每個知識點要有一個針對性的題,重要知識點可適多加一道,不要重複,不要偏題。二是因人而異。對基礎好的同學可做完,不用篩選,對基礎不好的同學,可註釋幾個選做題,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決定,把決定權交給你。相信這梓的作業學生有能力完成,自然也有興趣。所以要求老師在佈置作業的同時,好好備教材,精選習題,好好備學生,掌握學生各自特點,同時作業上交後,認真批改,適當加上一句鼓勵的話,學生還不急切地等下一次作業!
回覆列表
需要作業點到為之 ,重點的可以寫,那些抄抄寫寫的那種無用功的可以省去,我們小時候天天作業就是抄寫哪篇哪篇課文幾遍並且默寫還要背誦,作業應該就是佔晚上回去的時間一個小時或者半個小時,這樣子保證學生還有自己的時間去做課外興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