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遙遠的星
-
2 # 使用者狼哥
詩文寫作結構章法方面的術語。
起”是起因,文章的開頭;“承”是事件的過程;“轉”是事件結果的轉折;“合”是對該事件的議論,是結尾。
“起”運用比興手法,“比”就是以此物比彼物,也叫比喻。“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比喻中的本體和“興”的所言之物,就是廣告所要傳達的最重要資訊。
“承”是“起”的延續,從情感和敘述上使之飽滿。要有意為之地去尋找既能承接“起”,又能啟下的元素。主要的是從“起”勢中的“他物”入手,尋找與之相關又與商品的特性相關的元素。
“轉”從意義上開始轉入它式,其基礎是跟“承”有情緒邏輯上或事實邏輯方面的關係。
“合”將比興階段所運用的載體(他物)與轉折時所用本體,作情緒、邏輯、意義上的揭示和昇華。
“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水。”
-
3 # 王軍95141
情有所動,意有所達,一種寫詩的驅使力讓你有所抒發。起筆最為重要,有些詩論家,尤看重起詩之句,把它分成數種,我將之歸為兩類:平起和陡起。平起乃泛泛如家常,而後透過承並轉合表述情感意境,比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看似平淡的起句,實際鋪墊了異地故友相逢的喜悅和對往昔時光的懷念之情。另一首《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以問句起詩,當屬陡起一類,讀者心中疑異,馬上讀閱之。詩人順著起句一一書表,而達己意。時間匆匆,擱筆至此罷!
-
4 # 雪勁松369
“起、承、轉、合”是中國詩文創作一直遵循的行文方法,它決定了詩文的結構層次。一篇詩文結構層次分明,才能明晰地表達主題,給讀者以清爽的閱讀享受。
要想回答題中所提問題,必須首先弄清楚什麼叫“起、承、轉、合”。
一、“起、承、轉、合”釋義
“起”,是起因,即開頭。好的開頭起到引領主題、承題啟下、統領全篇的作用。
“承”即承前啟後,承接連貫,是事件過程。
“轉”是事件結果的轉折。“轉”不是脫離主題,而是形轉意不轉,為深化主題服務。
“合”,就是整合總結。把作者的感悟表達出來,使意境更清晰,使主題更明確。
二、“起、承、轉、合”的運用例項
以下透過具體例項來體會“起、承、轉、合”方法的運用技巧。
1、五言絕句
唐.李紳《憫農二首》其一: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該五言古絕起句和承句均寫種子,但承句顯然起到承前啟後作用。第三句筆鋒一轉,轉到了田地上,但沒脫離主題,而是為突出“憫農”這個主題作鋪墊。最後的合句是點睛之筆,使“憫農”主題最後凸現出來,起到“合”的作用。即,儘管農夫種了許多田地,收了許多糧食,最終還是凍餓而死,從而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2、七言絕句
唐.杜牧七絕《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該七絕起句敘述了時間和天氣,承句描寫了行人在這樣的天氣和祭奠仙人的節日裡疲憊及惆悵心情,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轉句很自然地描述了行人渴望找個地方歇歇腳和小酌怡情的心態。合句以滿足行人的願望結束,但餘味無窮。
3、七律
唐.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該七律的起聯開門見山地描繪了蕭瑟荒涼的景象。其承聯(頷聯)承上啟下進一步渲染秋天的悲慼之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上兩聯均寫景,而頸聯突然轉到抒情——抒悲蒼之情。最後合聯將自己潦倒不堪的根源歸結到時世艱難,從而使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感躍然張上,凸現了該詩主題。
三、“起、承、轉、合”的形式
1、“起”的形式多樣,大致分直入式、陳述式、襯托式、設問式等,現分述如下。
①直入式
如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直入式)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該詩起句開門見山。
②陳述式
如唐.李白《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陳述式)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起句用鋪陳手法。
如唐代.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輕塵,(襯托式)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用起句描繪的清新之景,趁託西出陽關後滿地黃沙的邊疆絕域。
④設問式
如近代.魯迅《自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設問式)
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
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
管他冬夏與春秋。
起句用“交了倒黴運,還能有什麼順心的希求?……”來引出全詩,給讀者“欲罷不能”的閱讀慾望。
2、“承”的方式大致有順承和轉承
①順承隨上句延伸,一脈相承。如唐.李紳《憫農二首》其二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順承)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②轉承既區別於上述內容,又為主題服務。如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轉承)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3、“轉”要注意三個方面:
①形轉意不轉,不脫離主題,服務主題。如,前面提到的宋.李清照《夏日絕句》,主題是作為人一定要有氣節,暗中鞭撻南宋的苟且偷安。起句和承句述說了作者所崇尚的氣節,轉句提出項羽,是以其作為有氣節的典型,使主題更加生動鮮明。
②在什麼地方轉,應根據思想內容表達的需要,既可在頷聯、頸鍊邊承邊轉,也可在尾聯邊轉邊合。
如,唐.李商隱《淚》
永巷長年怨羅綺,(起)
離情終日思風波。(起)
湘江竹上痕無限,(承)
峴首碑前灑幾多。(承)
人去紫臺秋入塞,(承)
兵殘楚帳夜聞歌。(承)
朝來灞水橋邊問,(轉兼合的鋪墊)
未抵青袍送玉珂。(轉兼合)
該詩八句寫了七種淚:失寵、離情、傷悼、感德、難歸、末路、送別。前六句是賦體,羅列與淚水相關的典故,第七句鋪墊一下,整首詩的”轉“在最後一句,同時總收前意,前6種淚,都比不上後面的灞橋送別之淚。
如,唐.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該絕句就沒有“轉”。實際上該詩是個例外,沒有“起、承、轉、合”的結構層次,而只用了鋪敘對仗的寫作手法。
4、“合”一般都用於尾聯,表現形式有概括式、抒情式、理喻式、設問式等。畫龍點睛的結尾最好。
①概括式,如近代.魯迅《題三義塔》
奔霆飛熛殲人子,
敗井頹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
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
鬥士誠堅共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概括式)
相逢一笑泯恩仇。(概括式)
這首詩的起、承兩聯完全是寫實。轉聯則為作者的遐想,而合聯採用概括的手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②抒情式
如,唐·李白《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抒情式)
如,宋.朱熹《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理喻式)
④設問式
如,曹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設問式)
總之,要想在作詩填詞時運用好“起、承、轉、合”寫作手法,首先明確其定義及形式,然後多讀範例,並多練習,在游泳中學習游泳。這樣就會逐步掌握其技巧,創作出結構層次分明,意境深遠的詩詞來。
註釋:唐.李商隱《淚》的翻譯如下:
幽閉在永巷中哀怨的宮妃,長年累月地淚溼綺羅。閨中獨居的思婦思念遊子,整日擔心江上的風波。湘江邊的竹子上,斑駁的啼痕也應無數,峴首山的石碑前,感懷的涕淚流下幾多?昭君離去紫臺,在秋風中走向荒涼的塞外。項羽兵困垓下,在營帳裡夜聞悽愴的楚歌。啊,當我在清晨時,來到灞水橋邊看到,青袍寒士相送達官貴人,才知道,這一切都算不了什麼。
-
5 # 使用者60397079085
寫詩詞時應該如何運用好起承轉合?
寫詩詞要運用好起承轉合,寫詩詞以外的其他文體,又何嘗不是要運用好起承轉合。比如一部小說,它的全過程就是一個起承轉合的過程,首先是開頭,是事件的發生;接著是其事件發展的平緩階段;逐步發展下去,就進入事件發展的高潮階段,矛盾體的雙方產生激烈的衝突;但是事件總是要平息的,矛盾總是要解決的,這就進入到尾聲階段,這時問題得到解決,整個作品也歸於結束。小說是如此,電視劇、電影亦必是如此。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事物發生發展高潮結束的過程,就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寫作的規律就是在事物發展的規律中提取岀來的。
寫作詩詞要用好“起承轉合”的方法,就是因為這個起承轉合是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不運用好這個規律,寫岀來的詩詞就不象是詩詞,只不過是堆砌起來的詞藻而已。所以它吟誦起來就一點都不帶勁,不象是詩詞,甚至於還不如讀一首山歌民歌。
“起承轉合”各是什麼意思呢?
“起”就是起頭、開頭、開始、發起的意思;“承”就是承接、接續、往下進行的意思;“轉”就是轉換、轉彎、轉折、改變方向的意思;“合”就是解決、結束、尾聲、完成的意思。
“起承轉合”各有什麼要求呢?
元朝範德璣《詩格》有云:“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
在本人看來,“起”不見得一定要平直,也可以突兀而起;“承”,說要舂容,不如說要從容;“轉”要變化,這沒什麼說的,因為的確是要有變化,不能平鋪直敘;“合”要淵永,“淵”可理解為深沉,“永”可理解為長遠,所以“合”就是結尾處不能沒有餘韻,要有餘音繞樑之感。
運用好“起承轉合”的方法,當然要學習“起承轉合”的理論。但是這是不夠的。除了學習理論,更要讀誦古人的優秀詩詞作品。比如律詩可重點學杜甫,絕句可重點學李白。這只是說重點,所以凡是盛唐時期的詩作者的作品都可以反覆吟誦和體味。詞的方面,則以宋朝蘇軾等人為主。
有俗語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話上句正確,下句則未必正確。
“熟讀唐詩三百首”,只是道岀了“學”的過程,而把“習”的部分忽略了。這就走上了重理論輕實踐的道路,導致理論脫離實際的結果。
所以,“熟讀唐詩三百首”是必要的,學習理論方面的論述也是必要的,但是更必要的是:自己也要寫起來,進入實踐的階段中。開頭時寫不好,那不要緊。一直寫下去,慢慢的水平會不斷提高。最後你就寫得比較好了,而且水平會一步步地上升和提高。
但是,切不可“諱疾忌醫”。既想學習詩詞,又不願意接受寫詩填詞的規矩。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別人給你指出來,就要欣然接受並改正。如此慊虛謹慎地學習、紮紮實實地實踐,才能達成你的寫作詩詞的理想。
回覆列表
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跳躍的文字,和意境韻景優美的詩詞,好的詩詞,讀著很輕快,悅心,一句一景更是引人入勝,妙不可言,沉浸其中,回味無窮。
那麼寫詩詞,我們該注意些什麼,要怎樣才能避免詩如白話呢?那就首先要學如何用好起、承、轉、合。
起承轉合是寫詩文的構架方面的術語,元朝範德璣《詩格》中提到“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起是文開頭,承是這篇文的經過,轉是文的轉折,合是文的議論,是結尾。
我們學習詩詞中,抓住主題中心,結合意境,加上韻律,日積月累,定能寫出絕佳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