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樹之椰

    哈佛大學曾經開展過人類史上為期最長的實驗——Grant Study,實驗結果表明:想要孩子成功的重點之一,就是要讓他們做家務活,並且越早開始越好。

    三歲的孩子已經可以開始學做家務,雖然一開始讓孩子幫忙會給我們增加一定的負擔,但只要我們耐心引導和鼓勵,孩子很快就能真正具備幫忙做家務事的能力。

    兩三歲的孩子往往會有想要做出貢獻的想法和熱情,一般我們提出需要幫忙,孩子都會響應。

    幫忙做家務,能夠滿足孩子證明自己能力的心理需要,讓孩子體驗到自己的能力,同時這也是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和灌輸負責概念的好時機。

    我們應該抓住良機,讓孩子從小參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01做家務對孩子的積極影響。

    1.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王大龍指出,“孩子動手做事是成長的基礎,是孩子手腦結合、身心和諧發展的過程。”

    手的靈巧性是大腦皮層成熟的重要體現。動手做家務能夠有效鍛鍊孩子的手指功能,而手指的功能多而精細,能夠有力促進大腦皮層的發育。

    英國社會學家弗蘭克·富里迪,在進行家務活對幼兒的成長影響的研究中發現,缺乏足夠的勞動鍛鍊,會導致腦前額葉發育遲緩。

    做家務需要孩子手、腳、眼協調,還需要孩子保持專注,努力堅持。

    而大腦的前額葉正好負責大腦的理性思維、邏輯思維、情緒自控、判斷力、決策力、延期滿足的能力以及自我覺知的能力。

    越早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越有助於孩子專注力和忍耐力的發展,孩子的大腦前額葉也就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2.增強孩子的責任心。

    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是重要的家庭成員,做家務也是孩子的自然責任和義務。

    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在家庭中負起的責任是很重要的。

    三歲孩子雖然年紀小,但同樣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來為家庭奉獻自己的力量。

    這樣的奉獻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為家庭所需要,做些家務也是分內之事,漸漸地,孩子就能建立起責任感來。

    3.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參與做家務,能夠讓孩子體驗到自己的能力,孩子會發現自己確實可以做很多事情。

    每當孩子完成一項家務事,都會體會到一種成就感。做家務可以讓孩子更好地發展自我能力,並對自我的能力充滿自信。

    4.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需要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做家務,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活常識,讓孩子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學會照顧自己和他人。

    當孩子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高分低能”的情況就不可能發生了。

    02如何分配家務?

    1.分配家務的標準。

    3歲的孩子能夠做的家務很有限,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適當地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孫宏豔指出,“家務活不要太複雜,勞動教育要符合青少年的年齡特點,讓孩子們‘跳一跳夠得著’最好。此外,安全也很重要,不能設計得太過於複雜,否則會讓孩子產生為難情緒,適得其反。”

    由此可見,給孩子分配家務需要遵循“簡單”“適量”“安全”三個標準。

    “簡單”,從家務難度的維度說明我們給孩子分配家務時需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挑選適合孩子動作技能發展的家務,不要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

    “適量”,從家務活的數量和做家務的時長兩方面說明我們給孩子分配家務時要考慮孩子的體力,不能讓孩子過度勞累。

    “安全”,從家務活所接觸的工具、場所等方面說明我們給孩子分配的家務不能對孩子的安全有所威脅,比如不能讓小孩子在有火或有刀的地方幫忙做家務。

    只有在孩子力所能及和保障安全的範圍內,鼓勵孩子適當做一點家務活,才是合適的。這樣既不會讓孩子為難牴觸,又能有效發展孩子的能力。

    2.孩子能勝任的家務清單。

    “猶太億萬教母”沙拉·伊馬斯在《特別狠心特別愛》一書中講述了自己獨自養育三個兒女的故事,她的兩個兒子不到30歲都已擁有了億萬資產,女兒也是出色的外交官。

    她特別注重培養孩子的生存技能,孩子學做家務也是必修課,她為我們細心地列出了一張孩子的家務清單:

    3-4歲,上幼兒園前,爸爸媽媽可以像做遊戲般引導孩子做簡單的家務,多鼓勵讚美孩子。比如:丟垃圾、收拾玩具、開始鍛鍊獨立刷牙、學習疊衣服、鋪床、自己選擇要穿的衣服等。4-6歲,幼兒園期,爸媽們在做家務時可以邀請孩子加入,比如:飯前擺好碗筷、飯後學著收拾餐桌、自己穿衣服、學習清洗瓜果蔬菜等。6-7歲,一年級,爸媽們應當放手讓孩子獨立做更多事情,比如獨立整理書包、準備好上學,自己穿衣服、整理穿戴,丟垃圾並學習垃圾分類,打掃自己的房間等。7-8歲,二年級,可以在之前的家務基礎上教孩子安全使用一些電器,比如:學習使用電飯煲煮飯、學習洗碗、會使用微波爐、每週收拾自己的房間等。9歲以上,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多參與到家庭計劃的制定中,比如:寫採購清單、會煮飯和做簡單的菜、把衣服分類放進洗衣機清洗、疊衣服、參與家庭大掃除等等。

    可見,三歲的孩子能夠做的家務不外乎於幫忙丟垃圾、拿取東西、收拾玩具等。

    我家孩子現在還不到3歲,也已經能夠做一點家務事,比如澆花、把垃圾丟進垃圾桶、幫我們拿取東西、收拾自己的繪本(一本又一本地疊好)、剝豌豆等。

    03如何引導孩子做家務?

    1.適當示弱,請求幫忙。

    三歲孩子還小,很難獨立完成整項家務。有些家務,我們可以和孩子分工合作,配合完成。

    我們可以適當地示弱,請求孩子來幫忙,一起完成一項家務活。

    比如我晾衣服,會讓小椰子幫忙遞撐衣杆或遞衣服,他常常都會很開心地來幫忙。

    “事實上,孩子有機會幫忙,能體會到快樂。”(《孩子:挑戰》)

    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孩子能體會到被大人需要的快樂,也能感受到合作的樂趣,就不會排斥加入到做家務的隊伍裡來。

    2.細化任務,明確細節。

    給孩子分配任務,不能籠統而說,而應該將任務儘可能地細化。

    比如“寶貝,把你的房間收拾乾淨”,這樣的說法會讓孩子覺得無從做起,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而一旦將任務細化,如“寶貝,把床上的書收起來,放到床頭櫃上”“把地上的紙撿起來丟到垃圾桶”這樣具體可行的指示就能讓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

    3.耐心示範,不厭其煩。

    剛開始做某項家務時,孩子不知道怎麼動手,我們需要耐心示範。

    比如孩子看到我們拖地,就想嘗試,那麼我們可以慢慢地給他示範一次,教他手怎麼放,怎麼前後左右地移動拖把,腳怎麼挪動,然後再讓他自己嘗試。

    如果一次做不好,孩子也還有興致的話,就再演示一遍。

    我們不要表現出不耐煩,而應該自始至終都抱著溫和而鼓勵的態度。這樣,孩子的積極性才不會被扼殺。

    4.提供選擇,提高積極性。

    孩子需要有選擇的權利,這能讓他們更加積極地投入勞動。

    給孩子提供幾個家務選擇,讓孩子選擇其中的一兩個。對於自己選擇的家務,孩子往往會更加樂意去做。

    這個過程,既能讓孩子體驗到被尊重的美好感覺,還會讓孩子感到自己被賦予了權力,做起事情來更加有勁頭。

    5.鼓勵讚美,增強成就感。

    孩子做家務很難一下子就做得很好,我們不能對孩子強求十全十美。

    孩子完成家務的效果不盡人意,我們可以適當地引導提示兩下,但千萬不要加以指責,這會大大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孩子勞動的過程才應該是我們所關注的,對於孩子所付出的努力,我們應及時地給予肯定。

    我們的肯定能增強孩子做家務的成就感,帶給孩子更大的動力。

    6.獎懲孩子,莫用零花錢。

    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喜歡用增減零花錢的方式來鼓勵孩子做家務。

    殊不知,零花錢和做家務本來是兩不相干的事情,不應混為一談。正如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所提到的:

    “很多父母試圖用零花錢作為讓孩子承擔家務的手段。如果孩子做了家務,他們就給零花錢當做獎賞;如果沒做家務,他們就扣下零花錢作為懲罰。當把這種威脅去掉時,孩子會對金錢和責任感有更多瞭解。”

    孩子幫忙做家務乃是孩子的分內之事,我們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更多地是想要孩子擁有承擔家務的責任感。

    本來我們可以培養孩子出於責任感和對家人的愛而承擔一部分家務,零花錢的介入會直接模糊孩子做家務的動機。

    用增減零花錢作為做家務的獎懲手段,將會讓孩子漸漸以利潤為導向。一旦獎勵不合其意,孩子就有可能失去做事的動力。

    因此,用增減零花錢作為孩子做家務的獎懲方式,是不可取的。

    總而言之,孩子自小學做家務意義深遠,我們應耐心引導孩子積極參與家務勞動,不要因為孩子還小、孩子學業更重要等原因而忽視做家務的重要性,誠如美國發展心理學家Richard Rende所說:

    “今天的家長都想讓孩子把時間花在能為他們帶來成功的事情上,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卻正在拋棄一件已被證明能夠預言人生成功的事——那就是讓孩子從小開始做家務。”

  • 2 # 繪本講師妖媽

    三歲寶寶可以開始做家務。

    一、孩子做家務好處多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就業率為15:1,前者收入比後者高20%,婚姻也更為幸福。

    前斯坦福新生學院院長在TED演講上稱,做家務和愛,是孩子成功的2大關鍵因素,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取決於小時候做的雜活,越早開始越好。

    蒙臺梭利教育理念認為,做家務可以構建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秩序感和專注力,手部精細動作得到發展,從而帶動身心發展。

    遺憾的是,當前,我們國內,大部分孩子極少或者從不做家務,家長只要求他們專心學習。

    二、孩子做家務不宜金錢化

    讓孩子做家務,目的性一定要正確。

    若只是為了讓孩子從家長那裡掙錢,買自己喜愛的東西,那就是好心辦壞事,孩子會養成無論做什麼,都要講條件的不良習慣。

    家庭裡的每位成員,都有責任和義務為這個家服務, 而非條件化、金錢化。

    孩子亂買東西,是家長在養育方式上出了問題,這個年齡段,應該給予孩子建立規則,延時滿足或者部分滿足,真正的愛,是自由與規則並行的。

    比如,可以與孩子一起確立購物原則,多久購買一次?購物前必須做購物清單,清單裡沒有的東西堅決不能買,可以為孩子專門設立個“寶寶購物日”……

    建議你和家長儘快建立相應管教規則,否則,在家裡內部,孩子的成長環境是有求必應,家庭外部可不是這樣,對於孩子的性格養成影響很負面。

    說近些,幼兒園的班集體裡,不可能以為孩子為中心,事事滿足;說遠些,走向社會後,世界也不會圍著你轉。

    三、三歲孩子能做什麼家務

    1、扔、拿物品

    取、收餐具,把紙巾、尿布、果皮之類的輕物垃圾扔進垃圾桶

    2、讓孩子遞東西 洗衣服時,讓孩子遞衣架,最好一次只遞一個,還能鍛鍊孩子的耐性。

    3、歸類

    把髒衣服放入洗衣筐。把晾乾的衣物,最好是全家人的都堆在一起,讓孩子進行分類,把每個人的衣物挑出歸類。

    尤其是襪子,讓孩子把兩隻一樣的襪子找出來,疊好。可以促進孩子配對思維、以及精細動作能力。

    4、精細

    讓寶寶打雞蛋、剝蔥算、擇菜、洗米等即小又精細的活,學齡前的小孩子,通常非常樂意幹這些活。

    四、家長要做這樣準備

    讓寶寶做家務,家長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因為三歲的孩子,不可能像大人那樣做的乾淨利落,聽過《牽著蝸牛去散步》的故事嗎?

    成長是慢慢來的過程,讓孩子做家務,家長要注意:

    1、注意安全

    大人必須在場,先做示範,同時保證安全。

    2、準備小工具

    提前準備好適合孩子小工具,比如迷你版的小掃把,小拖把,小簸箕,小板凳之類。

    3、給孩子足夠的時間。

    畢竟小朋友能力有限,把家務做成一團糟也很正常,要多給孩子鼓勵,不要輕易打斷,以免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 3 # 家庭關係

    我的回答是:很有必要!

    我家裡也是兩個孩子,我的一直的理念就是:不管孩子大與小,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外還需要幫助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我看來很多孩子好吃懶做都是做家長的溺愛所致!孩子從小自己吃飯就是一個典型!其實孩子一歲左右就可以自己吃飯了,很多家長就嫌棄孩子自己吃飯-桌上,臉上,衣服上,地板上到處撒飯……最後還是要家長收拾,索性自己喂孩子吃飯,一來可以避免上述情況,二來可以讓孩子更快的吃完!

    這樣一來孩子可能到三歲了還是需要家長餵飯,不能很好的自己動手!

    有很多小孩吃飯都是孩子在前面跑,家長拿著碗在後面追,這樣一來孩子吃的不好,家長也很辛苦!或者就是一邊看電視,一邊餵飯,一口飯下肚,看會兒電視又來一口!

    誰敢說誰生下來就會做很多事情!?如果不讓他自己去體驗,讓他自己學著去做,我們就沒有放手的一天,他也沒有真正長大的一天!

    我們照顧不了孩子一輩子,只有讓孩子學會自立自強,當有一天孩子要離開我們,我們也才能安心讓他離開!

    孩子做家務也是為了更好的體驗生活,只有他體驗到做事的不容易也才能更好的體會家長的不容易,才能更好的學會感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情侶未來生活的樣子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