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欲雲談史論今
-
2 # 蟄先生
周惠王十五年的神降臨,真的是神嗎?
文/扯淡哥
神,以我的理解說白了就是厲害,具有超能力。它不侷限於某個物種,可以是人,是牲畜,或者其他,但能力肯定凌駕於物種之上。從神的甲骨文象形來看,有說看著像閃電。閃電有時不是把樹咔嚓了,就是把人劈了,特別對於生活在森林裡或在其工作謀生的古人來說肯定會不少見這超能力的呈現,自然當神了。還有說看著像兩人尾部相連。不就是兩頭共用一身的怪物嘛,這怪物肯定做過令古人甚感恐怖或者甚感崇拜的事來,也只能當神供著。總之這神不是虛構的,至少有實物可以寄託。
但在《國語》之周語裡記載過一個神:十五年,有神降於莘。見過這神的人可不少。來神了,就要祭祀。最先忙活的是虢公,因為神就降在他的地盤上。周惠王作為國家總頭,也派了人去,帶著穀物,犧牲,玉帛等一干祭品。但是對於神長得什麼模樣,這些人沒說,看起來他們也不驚奇,也不在意。細讀才知原來這是個附於人身的神。周惠王,問內史過這是一個什麼神?內史過說過去昭王娶了房的女子,稱為房後,德行有缺,與丹朱相好,丹朱附身與她相配而生了穆王。這是降臨於周室子孫而主宰他們禍福的神。神一心依附於人就不會遠遷,若以此看來,大概是丹朱之神降臨了吧。
這個神沒有自己的實體,只是附身於人。那這個人的背景,就值得琢磨了。一個什麼樣的人,能承載這樣的一個大神,甚至能替神說一些神的話?
那這個人,一定是個聽話的人,聽神指揮的人,最後還是聽人指揮的人。
我們再來看周惠王是個什麼樣的人。周惠王據史記記載看有點貪婪,繼位後就搶了蒍國的菜園來畜養野獸,強取周朝大夫邊伯靠近王宮的房舍,奪取周朝大夫子禽、祝跪和詹父的土地田產,收回膳夫石速的俸祿,因此引發了周惠王二年的子頹之亂,自己被迫逃到了溫地,最後在鄭厲公的協助下才回國復位。
也是在這一年,他接受了虢公和晉獻公的朝覲。他十分高興,用高規格甜酒招待了他們,同時賜了他們同樣的玉五對,馬四匹。按照周禮,一個公爵,一個侯爵,賞賜不能一樣,作為公爵的虢公是不是由此對周惠王不滿不得而知,但從後來的晉滅虢來看,會不會虢公對晉獻公的不滿埋下了晉滅虢的伏筆呢。
再回到周語之十五年神的降臨。這個神降在哪呢?莘地,即虢國地盤之內。為何偏偏降在虢國?從周語記載看,周惠王一臉無知的樣子,逮著內史過問了個遍。這內史過也有耐心,一五一十都說了,說什麼神的降臨,有是好事的,也有是壞事的,且舉了一通有神以興,亦有神以亡的例子。周惠王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嗎?
內史過帶著一干人和祭品去祀神回來之後,還告訴了周惠王這樣一件事,像特地來告訴似的,說虢公祀神時,要求神賜土地。故虢必亡矣,不禋於神而求福焉,神必禍之;不親於民而求用焉。人必違之。
這個內史過就有點那個了,虢公會不會攤著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乎?
從福字甲骨文來看,就有上供求土求田的意思,虢公求土,不過分,又不是求美女。
這個神,確切的說這個人在莘地住了一段時間就走了,據說還住了六個多月,即吃了六個月的貢品。這六個月,虢公與神進行了怎樣的交流不得而知。同時不得而知的是承載神的這個人的結局。
最後流傳的是:五年後,晉滅虢。
-
3 # 揮劍決浮雲6
所謂神降臨,其實就是所謂的神靈附體。是一些神棍騙人的把戲。只不過這次神降於莘,騙了一個諸侯國君而已,沒什麼了不得的。
-
4 # 楊朱學派
鄙人從2004年起。研讀諸子經典。大多數經典都是讀三遍。還做詳盡的讀書筆記。
儒家經典《左傳》是由孔子做經。左丘明、吳起做傳。鄙人讀《左傳》用了我五個月。是我耗費時間最長的。
神降臨的記載出自《左傳·莊公三十二年》:“秋七月,有神降於莘。”書中並未言明神之真假。《左傳》記載,神仙在莘地呆了六個月,西虢公讓西虢國太祝、太史、宗人前往祭祀。
西虢國太史道:虢國將亡矣!國之將興,聽信於民;國之將亡,聽信於神。
一是宣揚先民後神,民為神之主。孔子謂之:敬鬼神而遠之。
二是春秋大義。孔子做《春秋》是為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虢國國君迷信鬼神。敬神勝過敬民。儒家批之!
-
5 # 雲夢澤中的無名之士
周惠王十五年莘地降神就是一場周惠王自導自演的為自己正名的輿論事件。
我看到這個事情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我沒見過天神,我不相信。我還想著用唯物主義的精神批評說,怎麼可能有神。
可是從古至今我們都信“舉頭三尺有神明”的說法。連儒家先賢孔子對鬼神的態度都不是很明確,“子不語怪力亂神”這句話就說明孔子對待鬼神的態度,不反對,也不贊成,而是緘默不語。但我認為世界上哪有神仙,除非有人裝神弄鬼。後世有很多帝王都是如此做法。
這個很有可能就是周朝的天子周惠王,為了從輿論上為自己正名。有這個必要嗎?那我們看看周惠王到底是個啥樣的天子。
咱們根據史料記載看看,他屬於周平王東遷之後的東周天子,這時候的周王室可以說勢力衰微,禮崩樂壞。舉例來說,周平王的孫子恆王時期,諸侯隨意使用天子的土地用來交換,甚至鄭華人射傷周恆王。
周惠王在這種情勢下,他的所作所為可以說昏聵無能,忘恩負義。周惠王繼位之初,便經歷起伏跌宕的王位被奪,他的庶出弟弟奪位,自己流浪於鄭國和溫地。後來是在鄭國和虢國的國君幫助下得以復位。但他對於鄭國卻沒有給予封賞和爵位,使得鄭國對此耿耿於懷。
同時他又寵愛他的一個姬妾的兒子叔帶,又立自己另一個兒子為王即周襄王。導致周襄王和這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展開了長達十七年的相互爭鬥,甚至影響到周襄王的兒子繼位。最後是晉文公用武力誅殺了叔帶,才平息了王室的亂局。這一切都是周惠王犯下的渾,他不是一個合格的天子。
切換到我們的問題,周惠王十五年天神降臨這件事還是影響比較大。因為這件事在《左傳》《國語》都有記載,後面還有《說苑 辯物篇》又講到過。可是兩篇文章都沒有關於神仙降臨的具體細節特別描述,這件事引起了周王室的關注。
《說苑 辯物》篇主要說的是他們在這件事發生後,周王室天子與內史發生了那場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對話,但我怎麼看都有內史忽悠天子的嫌疑。
根據內史的說法,不管是天子和君主是否賢良,或者暴戾,神仙都會給他們有所啟示。這麼回答我覺得就是忽悠人,怎樣你都可以把話圓過來。然後周天子也不傻,他繼續追問這個神仙降臨到底是哪位?他想幹什麼?這時候內史想了想,就說是虢國國君昏庸無道,上天想滅他。後來周天子為了顯示自己仁德,還派人去虢國為他們祭祀祈禱。
從周天子和內史他們的談話來看,周天子其意更明顯,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地位更加穩固,所以才有天神降臨來昭示一切。內史是負責管理國家法令條例以及各種文書,當然對於王室的情況瞭若指掌。所以當週天子問到他關於降神的事件時,他沒有正面回答周天子,而是在繞圈子。
那裡禮崩樂壞的時代,一切靠實力的時代,還是會有人想這種方法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加上人們對於鬼神的態度都是曖昧不清,所以不排除可能是有人故意散播謠言,欺騙當世人,或者利用鬼神向某種勢力施壓,已達到某種目的。
只可惜他的套路沒有得逞,按照諸子百家中墨家“明鬼”的思想來看,假如說真的是天神下凡,也是來懲罰這位昏聵無能的人間天子。對於這樣一位天子,按照古人的一貫作風,上天應該要降下指示,搞所謂的天譴。
那麼這一次降神事件究竟意欲何為?綜上訴述,周惠王時期的“降神”事件就是周天子給自己正名卻沒有成功的鬧劇。
回覆列表
周惠王十五年,為公元前662年。《左傳·莊公三十二年》記載:“秋七月,有神降於莘。”莘,為西虢國之地,位於今河南三門峽市的峽石鎮西十五里的莘原。《左傳》記載有神降臨之事,卻沒記載下所謂的神到底是什麼神,又有何神蹟。但從神能說話這點來看,這位神極有可能是人扮的。
先不管這位神是真是假,現代人更應該關注的,是當時人對神的態度。因為西虢國與周王室關係密切,周惠王很快就得知了這一訊息。神居然不在周王室土地上出現,讓他有些不甘心,便問內史過:“這是為什麼?”內史過答道:“國家要興起的時候,神仙就會降臨,監視其道德如何;將要亡之時,神仙又會降臨,觀察其惡行。因此,有因得神而興者,也有因得神而亡者,虞、夏、商、周都有這樣的故事。”內史過這番話,其實就是安慰周惠王,不要把神降臨人間看作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神仙有可能是要“興”你,但也可能是要“亡”你。
周惠王聽了過後,又問道:“那該怎麼對待神呢?”內史過答道:“用祭品來祭祀他就行了。神仙到達的日子,也就表明了應該用來祭祀的物品。”古代祭祀,按天干地支的日期不同,所用的祭祀物品也不一樣。所以,內史過建議周惠王用適當的物品祭祀一下就行了,也不必過多鋪張浪費。
討論過後,周惠王就派內史過前往西虢國祭祀。但在祭祀過程中,內史過卻聽人說西虢公在向神請求土田,大不以為然,批評道:“西虢國一定會亡,西虢公執政暴虐,卻喜歡聽命於神!”內史過能說出這番話,可見他對於神仙並不是盲目崇拜。當時人能有這樣的態度,也是因為周人的傳統。
商人對於神的態度,是“率民以事神,先神而後禮”。商人萬事都以神為先,凡事都必須先問過神仙意見而後行。所以,商人經常殺牲殺人祭祀,以卜問大小事務的兇吉。因為商人經常殺人、殺牲祭祀,在與商人鬥爭的過程中周文王便反其道而行之:祭祀時不殺生,簡單地以一顆生菜就上了祭壇。這種祭祀方式被稱為“禴(音月)祭”。後來周取商而代之,時人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才有了“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的說法。“東鄰”,即商人,喜歡殺人殺牲祭祀,卻失去了天下;“西鄰”,即周人,祭祀時不殺人、不殺牲,卻得到了天下。可見祭祀時祭品的豐厚與否並非神仙所看重的關鍵因素;神仙更為看重的,還是在於祭祀人德行的厚薄。
在周文王思想的基礎上,周人對於神仙的態度逐步發展完善:第一階段是從周文王到周成王時期,主要是繼承殷禮,提出了天命易變思想;第二階段是從周成王到西周中期,這一時期周人制禮作樂,形成了尊天、敬德、保民的天人合一思想;第三階段是從西周晚期到春秋戰國,開始對天命產生懷疑,並形成了輕神重民,以民為本的思想。
進入春秋後,“民為神之主”的觀念在周王國上下都較為普遍,所以內史過才對西虢公對神求土地之事頗為反感:作為國君,不好好地對待百姓,卻喜歡祭神、問神,不亡還能怎樣?
不光是內史過持有這樣的態度。
《左傳》記載,神仙在莘地一直呆了六個月,西虢公讓西虢國太祝、太史、宗人前往祭祀,求賜予西虢國土地。西虢國太史嚚(音銀)為此評價道:“虢國要亡了吧!我聽說,國家將興,聽於民眾;國家將亡,聽於神仙。神仙,聰明正直而始終如一,會依據人的德行而行事,虢國現在德行不足,哪裡還能得到土地?”太史嚚這番話,意思更加明確:神仙是聰明正直而且公平公正的,他們只會依據人的德行來決定國家興亡;如果一個國家不聽於民眾卻喜歡妄聽於神,這個國家德行肯定不足,又怎麼會得到神仙的護佑?
由此可見,周人對神的主流觀念,確實是“尊禮尚施,事鬼神而遠之”。
然而,西虢公卻是“非主流”,自從神仙降臨之後,對於神仙的態度日漸親密,甚至連做夢都夢到了神仙。
公元前661年的某天,西虢公夢見自己在宗廟內,有一個神仙臉上長著白毛,手上全是虎爪,拿著斧頭站在西邊屋簷之下。西虢公嚇得掉頭就走,但神仙卻叫住了他:“不要走!上天命令說:‘讓晉國進入你的國門!’西虢公行稽首禮後,突然就醒了過來。
回想起夢中情景,西虢公立刻將太史嚚叫來,命他占卜吉凶。太史嚚答到:“如國君所言,這個神是西方之神莀收了。他是上天主管刑殺的神,上天的命令都是由他執行的。”西虢公聽了這話,大怒——我難道被神仙拋棄了嗎?居然是刑殺之神來命令我!去年神仙還答應送我土地呢!於是,西虢公便命人將太史嚚給抓了起來,然後讓華人都來祝賀他得了一個吉夢!
西虢國大夫舟之僑聽說了此事,長嘆道:“大家都說虢國不久要亡,我今天才知道了這個道理。國君不警惕,卻要人祝賀大國的進入,這樣難道就能挽救沉痾嗎?民眾痛恨他,上天麻痺他;大國一旦來誅,又無人聽命;宗族已衰敗,諸侯又已疏遠。內外無親,誰還能救得了?我不忍心看到國家的滅亡!”
說完,舟之僑就舉族搬到了晉國。六年後,即公元前655年,西虢國就被晉國給滅了!“不聽於民而聽於神”的西虢公,被迫逃亡洛邑,以保性命。
因此,周惠王十五年的神降臨,真假與否還在其次;更為重要的是,做人應該是“先神後禮”還是“尊禮尚施,事鬼神而遠之”?這一點,直到現在,很多人都是糊里糊塗地分辨不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