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枕邊的小草

    從科學原因上看,男性比女性邏輯思維更強。面對問題更理性。

    從社會因素上看,男性比女性接觸面更廣,射略的領域更寬,經驗更為豐富,所以遇事更穩重

    從家庭方面看,男性更多的責任是給與關心愛護,所以更能擔當和忍讓

    從情感方面看,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滿足,更容易妥協,也不如女性細膩,所以更簡單些

    從物質方面看,男性比女性需求性更低,目的性更明確,所以不會猶豫不決

    從財富上看,男性更勇敢,更果斷,更堅強,所以更容易成功

    從思想上看,男性更具有創造力,和建設性思維發達,更有遠見和眼光

    從建樹成就上看,男性更容易被看見,被認可,所以更容易自豪和自信

    當然,巾幗不讓鬚眉,有很多女性比男性還要出色,但是社會條件和各種制約下,女性還要撫育後代,同時工作付出的更多,從而更容易焦慮。

  • 2 # 在下潘不胖

    1、思維方式

    同等教育水平、經濟、職業、同一地區,女性更傾向於感性化的思維,容易跟著感覺、情緒走,細膩;男性更傾向於理性化的思維,相對更重資料、邏輯、事實,粗糙。

    2、生理特點

    內分泌及其他就不一一贅述。

    3、社會化因素

    家庭分工、職業選擇等。

    這樣的感覺或者是為什麼更容易焦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做,建議:

    1、正確看待焦慮本身的價值,焦慮提示我們去做些什麼來改變當下的狀況。

    2、焦慮的深層機制是恐懼,我們到底在恐懼什麼?去找到它,然後分析,並進行切實的行動。

    3、改善溝通,爭取更多人的支援。

    4、焦慮容易讓人出現睡眠障礙,當焦慮情緒擴大為神經症時請及時找專業人士求助。

    以上僅供參考。

  • 3 # 扒少爺

    1

    女性更容易焦慮嗎?

    我們曾經討論過很多次焦慮,如今被稱為“時代病”的焦慮,與我們所處時代充斥的不確定感息息相關,相比父母那一輩,我們的生活面臨了更多的選擇與未知,身處其中我們感受到的並不是更多自由,往往是一種消極的無窮無盡感。如教授O’Conner(2017)所說,焦慮正是滋生於這“現實與可能”、“當下與未來”之間的不確定。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受過焦慮,不過,不同的人對於焦慮的體驗卻是十分不同的。

    有些人感受到的焦慮,是身體上的不適(WHO, 2009; Testa, et al., 2013),比如頭暈、眩暈等神經症狀,或是胃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的症狀,心跳加速、心悸等心臟不適等。還有些人感受到的焦慮則更多是精神上的,比如坐立難安、易被惹怒、總是陷入在不健康的懷舊之中、注意力無法集中等(Smith, 2008)。

    生活中,我們似乎總是能聽到更多的女性抱怨/描述自己關於焦慮的體驗,那麼,女性真的更容易體驗到焦慮嗎?諸多研究資料顯示,答案或許是肯定的。

    2016年,美國焦慮和抑鬱協會(Anxietyand Depression Association of America,ADDA)顯示,在全球範圍內,女性被診斷為焦慮症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2011年英國一項關於廣泛性焦慮(GAD)的研究顯示,女性相比男性更易感到焦慮,女性有更多焦慮不安的想法,包括對健康的焦慮、對形體的焦慮、對社交的焦慮等“她們更相信很多擔憂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同時她們也認為擔憂、焦慮是需要避免的。此外,多項對美國、巴西、歐洲等國的研究顯示,在社交焦慮障礙患者中,女性患病率均顯著高於男性 (Sun& Wang,2015)。

    2

    為什麼女性更容易焦慮

    1. 生理原因

    多項研究都顯示男女的大腦對壓力的反應可能有所不同,而最新的一項關於壓力反應的研究為此提供了新的證據,研究者Valentino 博士表示,實驗證明相比於雄性小鼠,雌性小鼠的大腦對於促皮質素釋放因子(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 or CRF)要敏感得多,CRF影響著大腦中的去甲腎上腺素系統,“它會在遇到壓力時啟用,讓人有喚起(arousal)、警惕的感覺。”

    除此之外,荷爾蒙的男女差異也是女性更易感到焦慮的原因。一些研究表明焦慮與激素孕酮有關。對於經期前感到煩躁不安的女性來說,孕激素的增加改變了大腦中抑制焦慮的受體功能的正常發揮(Zukerman,2011)。對於產後女性來說,孩子出生後體內荷爾蒙的劇烈變化也可能是焦慮的根源。

    但,生理差異還不是男女焦慮水平差異的全部原因,社會文化環境與家庭教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 社會環境原因

    a. 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們普遍接受的對一個群體的固定印象與偏見”,社會中存在著四類對女性和男性的刻板印象(Planned Parenthood, 2007):

    性格特質。例如認為女性應該是溫柔的、情緒化的,而男性是堅強而有侵略性的。

    家庭行為。例如認為女性應該照顧孩子、承擔家務,而男性則應該賺錢和做家庭中的修理工作。

    職業。例如認為女性適合擔任“照顧者”的角色,如教師護士等等。而男性適合做領導人的工作。

    外表。例如認為女性應該苗條且有線條。而男性應該長得比女性高、有肌肉等等。

    這些社會中的刻板印象對女性生活所產生的影響往往超乎我們的想象,人們秉持著刻板印象對身邊的女性進行“理所當然的要求”,往往成為了女性的一種焦慮源(其中不僅有他人,也有很多女性自己會用刻板印象來要求自己)。

    比如,在我們曾經一篇關於女性職場焦慮的訪談中,幾位女性受訪者都表示在備孕、懷孕與養育孩子的階段,擔心自己無法同時兼顧事業與家庭,感到十分焦慮。如今社會對於女性在職場上的要求已經和男性幾乎平等,但與此同時,家庭的責任還是會更多地壓在女性身上。

    此外,好事業對於女性在社會評價中的影響也不像男性那樣正面,反而極其微妙,比如“事業女強人啊,那她家庭一定很不幸福吧”,我們依舊能聽到很多類似這樣的評價。

    b. 性別歧視給女性帶來更多壓力

    除了刻板印象,社會生活中的性別歧視也為女性的生活帶來更多壓力與不確定性。

    上世紀90年代,喬安妮·凱瑟琳·羅琳為了能夠讓手稿得以出版,答應了出版社將名字改得更“男性化”的要求,J.K.羅琳與《哈利波特》系列才得以家喻戶曉。直到今天,高校招生與職場招聘中歧視女性的案例依舊屢見不鮮。

    值得一提的是,職場歧視的情況並不隨著女性的學歷變化而有所不同。2016年The Wall Street Journal對美國446類職業的收入情況進行調查後發現,很多職場女性精英的平均收入遠低於她們的男同行,高學歷女性的情況尤其嚴重。

    而這些歧視性的政策、事件甚至“潛規則”成為了女性成長道路上的障礙,也讓女性不得不面對更多(潛在的)壓力,產生更多擔憂、焦慮的想法。

    c. 文化偶像等社會影響

    比起那些真正獨立自信的女性偶像形象,如今更多的文化偶像依舊是符合傳統社會性別刻板印象、甚至是“物化女性”的。比如媒體中大量身材姣好的女性偶像,倡導“男人出軌是因為女人不夠美/賢惠/會忍耐”的文化名人等等,影響著很多女性對自己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而這樣的要求一旦在日常生活中難以實現,就會成為很多女性心中“現實與理想”的衝突,擔憂起“達不到要求會給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

    3. 家庭教育的影響

    在家庭中,父母傾向於教導女孩子“世界是可怕的、充滿危險的”,比如在孩子們想要玩耍時,父母會更加鼓勵男孩自由地探索,而會對女孩叮囑要“注意安全”。

    此外,孩子很小時,家長就傾向於低估女孩的能力,認為女孩更需要被幫助和保護。研究顯示,和男嬰相處時,母親會更多時間看男嬰獨自玩耍,而和女嬰相處時,母親則會花更多時間擁抱女嬰。

    這種教養模式對女孩成年後應對壓力的機制有著重要影響,成年後的她們更加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壓力,漸漸產生一種“世界很危險,我沒有能力應對它”的感受,變得更加自我懷疑和焦慮(Romm, 2017; Sandberg, 2013)。

    與此同時,也有很多女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聽話、溫柔、順從,成長過程中內心真正的需求被長期壓抑,也更容易讓她們在成年後產生內心與現實的衝突,陷入焦慮不安。

    3

    女性應該如何應對焦慮

    1. 試著給焦慮打上正確的標籤,

    找到自己的真實想法

    在你有焦慮想法(anxiety thoughts)的時候,先給你的想法分類、打上標籤。

    你需要區分,這個想法究竟是社會強加給自己/女性身份的,還是發自你的內心。比如作為一個“大齡未婚女青年”,或許你覺得晚婚是你自己的個人選擇,卻在周圍逼婚、歧視的聲音中,為自己沒有結婚物件而感到異常焦慮,此時你需要平靜下來去區分,你所真正擔憂的到底是什麼?急著尋找結婚物件是外部強加給自己的,還是自己真實的想法?

    不要讓自己和自己的想法繫結。把你的想法看成許多經過你大腦的資料,它會受到很多不同因素的影響,我們應該有選擇地去相信自己的想法。這樣的過程能夠幫助你避免被想法本身困住,而讓你對“我在做什麼”、以及“我為什麼會有這些想法”的過程更有覺知。從而你也許可以意識到,是不是有其他更客觀平和的方式來看待現在的處境。

    2. 允許自己擁有焦慮的時刻

    在感到焦慮的時候,不要立刻簡單粗暴地對自己說“不要再焦慮、不要去想了”,而是把焦慮的事情寫下來,列成清單(Smith et al., 2016)。在寫的時候,不要去評判你的念頭,而是單純地記錄,並告訴自己:先不忙著焦慮,回頭再看這個單子。這個做法的好處是它打斷了你沉浸在焦慮中的狀態,同時也沒有一味地壓抑自己的焦慮,而是進行適當的表達。

    此外,你也可以有一個記錄平和心情的清單,寫下那些讓你感覺很安心很平靜的事情,在回顧不同清單/日記時,告訴自己不同的情緒都有它的緣由與作用,要允許自己有這些不同的時刻。

    3. 找到重要同伴,尤其是真正的女性role model

    在隨處可見性別刻板的社會中,女性尤其需要構建自己的社會支援系統,選擇合適的人留在身邊,而不是那些支援性別歧視,一味按照刻板印象來要求女性的人。

    而對於女性的成長道路來說,一位真正獨立、自信的女性榜樣(role model)則顯得尤為重要。偶像/榜樣給人帶來的信念感,會幫助女性更加堅定自己的道路,相信自己的力量,從而不受過多的外界壓力的影響。

    最後,我們也想呼籲:請每一個個體,家庭、學校、企業,乃至整個社會,抱持一種更開放的態度,共同為更多女性榜樣的誕生創造更友善的客觀條件。這樣,更多的女性才有更大的力量去對抗焦慮感,去實現更大的自我與社會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新的生活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