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蔓莓愛插畫
-
2 # A李亞峰
白芨喜歡溫暖溼潤的生長環境,所以種植的時候最好選擇在亞熱帶或者暖溫帶地區種植。一般在山地地區種植,因為山地的排水效果較好。且白芨對於土壤肥沃度的要求較高,因此選擇種植地址的時候可以選擇偏沙質的地方。同時可以先在土壤上撒上一層雞糞增加土壤肥量。
其次,白芨一般在每年三月種植,在種植白芨的時候可以對種子進行事先培養,用摻了草木灰的冷水浸泡後可以提高白芨抗病蟲的能力。
此外,因為白芨的種子種植法成活率不高,且步驟較麻煩,所以人們更多使用分莖種植法。具體操作與土豆的分塊種植差不多,將有芽的白芨分成幾塊種植即可。
種植白芨的時候需要定期除草,不然野草會汲取白芨的肥料。可以透過噴農藥或者手動除草的方式將野草去除,不過由於種植面積大,所以人們一般會選擇使用農藥除草。在雨季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及時排水,不然可能會引起白芨根部腐爛,從而使產量減少。在大概兩年後,就可以挖收了。
-
3 # 大太陽火辣辣
我覺得種植白芨要想高產,主要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除草。將選好的土地除草。方法1:火燒。這樣可以把草的種子燒死,從而避免來年春天二次生長。方法2:機械除草。用機械把雜草打碎然後翻地的時候直接把雜草旋到土裡面,使其腐爛。方法3:人工除草。直接把草割掉,根部在翻地的時候挑起來。特別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能用烈性農藥除草!
二、翻地以及防蟲害。將除完草的土地撒上“地蟲王”地蟲王是殺地蟲的藥劑,農藥部都能買到,具體的用量包裝上都有詳細的說明(因為藥劑是敏感話題,全國各地的真實情況都不一樣,)翻地的時候一起攪拌到土裡去。
翻整土地。方法1:機器翻地。透過機械絞盤高速轉動來鬆動土壤,效果比較好,但是部分地區不能夠使用機械(比如山區),這種方法適合大面積種植或者平原地區使用。方法2:人力翻整。透過牛、馬、驢等牲畜來翻整,比較仔細,效果比較好,但是效率太低只適合小面積或者高山地帶的種植戶。特別要注意的一點是:藥物必須按照說明書上的要求來做!
三、分塊和開水溝。建議將土地分塊,以便於後期管理工作,具體尺寸建議:寬度1.8米至2米,長度不限(按照實際情況而定)。排水溝按照當地雨量來控制,深度建議25~40公分,溝寬建議20~30公分,大面積的種植戶應該沒有主排水渠道,為預防雨季做出對應的方案,具體尺寸要根據真實情況而定。特別要注意做好排水系統!
四、投放有機肥。將分好的地塊投放事先準備好的有機肥,或者用家畜糞便發酵徹底後,適當晾乾,均可以使用。使用方法:每畝投放1000斤至2000斤有機肥。把它們堆成小堆均勻的撒在將要播種的田地裡,最後靜置2天左右就可以下種了。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用化肥,一定要使用發酵充分的農家肥或者有機肥!
五、開始種苗。靜置2天后就可以開始栽種了,1,栽種行距一定要控制在15至30公分之間,例如15×15公分上下左右都是15公分。2,種植深度,圖表層下去3公分左右,例如塊莖高度2公分,那就要種到5公分的位置,塊莖上留取3公分的土蓋住塊莖(3公分既能防止打霜冷凍,又能利於來年發芽長葉)。特別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使用農藥!
六、防凍和防曬。冬天防凍,如果氣溫異常低的時候,應當鋪上稻殼來防止打霜下凍。夏天防曬,當天氣溫升高時,開始搭設遮陽網,一般6月左右開始搭設完畢,9月底就可以拆除(可拆可不拆)遮陽網搭設高度1.5至2米(管理人員可以進去管理維護為最好),長寬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鋪滿為止!注意不要用稻草等防凍材料!
七、管理和追肥。日常管理: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觀察白芨的生長情況,發現問題一定要及時聯絡技術人員做出對應的措施,然後是除草方面,幼苗階段儘量保持田地無雜草,目的是不讓雜草爭奪養分,從而促進幼苗穩健生長。乾溼度問題,如果田地太乾就要早晚各噴一次水(少量多次,不可灌溉,撒完水不能有積水),選用花灑類噴頭來澆水,不能衝澆根部。
追肥方面:白芨喜肥度適中,不能太肥也不能太瘦,施肥季節一定要按照技術員的要求來做,施肥時間一般是在“早春或者中秋”具體參考天氣溫度以及時節……
特別要注意的是除草不能用除草劑,只能人工或者機械除草,任何化肥和農藥都不能用……
這就是我給你們講解的白芨種植技術,你們瞭解了嗎?
-
4 # 晴格格在東北
你好,我是晴格格,白芨是集觀賞和藥用於一身的植物,下面就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白芨也叫做連及草、甘根、白給等,是中國種植比較廣泛的草本球根植物,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白芨有生肌止痛,止血補肺的功效,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所以種植白芨的人還是比較多的。
白芨的種植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 選地整地:選擇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和腐殖質壤土,溫暖、稍陰溼的環境,白芨不耐寒,在排水良好的山地種植的時候,應該選陰坡1荒地進行種植。把土翻耕20釐米以上,施廄肥和堆肥,每畝施農家肥1000千克,沒有農家肥可以撒施三元複合肥50千克。再進行翻地,使土壤和肥料拌均勻。種植以前進行一次淺耕,把土整細、耙平、作寬130-150釐米的高畦。
2. 繁殖方法:白芨使用種子播種比較困難,分塊莖繁殖比較容易。9-11月初把白芨挖出,選擇大小中等,芽眼比較多,沒有病害的白芨塊莖,每塊帶1-2個芽,沾上草木灰以後進行種植。開溝溝距20-25釐米,深5-6釐米,按株距10-12釐米放置白芨的塊莖一個,芽向上,填上,壓實,澆水,覆草,經常保持潮溼,3-4月白芨就會出苗。每畝使用種苗100千克。
3. 種植管理:
(1)中耕除草:白芨的管理種除草要求很嚴格,白芨種植好以後噴灑乙草胺進行封閉,白芨苗出齊後。5-6月份白芨生長得很旺盛,雜草也長得很快,需要進行除草。除草結合耬松畦面,除草的時候要淺鋤,免得傷到白芨的根部。
(2)適時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個月需要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或者稀薄的人畜糞尿,7-8月白芨會停止生長進入休眠,但是要防止土地裡雜草叢生。
(3)灌溉排水:白芨喜陰,需要經常保持溼潤,乾旱的時候要進行澆水,7-9月份早晚各澆一次水。白芨又怕澇,大雨的時候需要及時進行排水,避免傷到白芨的根部。
4. 病蟲害防治:
(1)爛根病:在春夏多雨季節通常會發生爛根病,需要注意排澇防水,深挖排水溝。
(2)地老虎、金針蟲:可以進行人工捕殺和誘殺或者拌毒土,使用地蟲絕施入秒床上。使用700倍液的50%鋅硫磷乳油澆灌在苗床上。
5. 採收加工:白芨種植2-3年以後,9-10月份白芨地上莖枯萎的時候,把挖出來的白芨塊莖去掉泥土,進行加工。把白芨的塊莖單個摘下,選留新稈的塊莖作種用,剪掉莖稈,在清水裡浸泡1小時以後,洗淨泥土,放到沸水裡煮5-10分鐘,取出烘至全乾。去淨白芨塊莖上的粗皮和鬚根,篩去雜質。通常每畝可以採收鮮品800-1000千克,可以加工200-300千克。白芨以個大、飽滿、色白、半透明、質堅實為佳。白芨的塊莖含有澱粉、葡萄糖、揮發油,根含有白芨甘露聚糖,是很好的藥材。
-
5 # 新農人小何
挺高產量已經無用了,趁早放棄,白及種植是一個很大的騙局,2015年鮮貨180-220每千克,2016在2015年價格有所上漲,2017年價格在100元每千克,2018年在30-60元每千克,2019年15元左右,據我們瞭解到的育苗公司,前幾年白及苗出貨幾十億株,預計在2021年大量上市,到時候可能沒人敢碰了。
現在有好多公司打著種植包回收,這是個很大的騙局,由於種植週期在3年以上,3年後這些包回收的公司幾乎百分百的登出了,坑死的是種植戶,現在不要想著增產了,趕緊去看看賣苗給你的公司還在不在。
-
6 # 皮球寶貝喲
白芨為蘭科白芨屬植物,止血效果特好,現在用白芨做的膠膜塊,用於肝脾手術貼在刀口處,代替血鉗子,效果特好,具有快速凝血作用,可代血漿多用於外科手術,主產於四川、雲南、陝西、甘肅等省,全國各地有種植。那麼白芨最佳種植季節是幾月?種植到採収需要多長時間?種植方法有哪些呢?具體介紹如下: 3月初種植,栽植深度3㎝。生長期需保持土壤溼潤,注意除草鬆土,每2周施肥1次。一般栽後2個月開花。花後至8月中旬施1次磷肥,可使塊根生長充實。 白芨又名連及草、甘根、白給、箬蘭、朱蘭、紫蘭、紫蕙、百笠。 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塊根),植株高18-60釐米。主要分佈在中國、日本以及緬甸北部。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氣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開花。 白芨有廣泛的藥用價值及園林價值。主要用於收斂止血,消腫生肌。花有紫紅、白、藍、黃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內觀賞,亦可點綴於較為廕庇的花臺、花境或庭院一角。 一、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擇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和腐殖質壤土,溫暖、稍陰溼環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種時,宜選陰坡生荒地栽植。把土翻耕20釐米以上,施廄肥和堆肥,每畝施農家肥1000千克,沒有農家肥可撒施三元複合肥50公斤,也可施有機肥100公斤。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勻。栽植前淺耕一次,把土整細、耙平、作寬130--150釐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 白芨用種子播種較難,分塊莖繁殖較易,大面積發展時可選用組培苗繁殖。塊莖繁殖一般9--11月初將白芨挖出,選大小中等,芽眼多,無病的塊莖,每塊帶1--2個芽,沾草木灰後栽種。開溝溝距20---25釐米,深5--6釐米,按株距10---12釐米放塊莖一個,芽向上,填上,壓實,澆水,覆草,經常保持潮溼,3--4月出苗。畝用種苗100公斤。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間管理除草要求很嚴格,種植好噴灑乙草胺封閉,白芨苗出齊後。5---6月份白芨生長的很旺盛,雜草也長的很快,進行除草。除草結合摟松畦面,除草時要淺鋤,免得傷根。
(2)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個月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或稀薄的人畜糞尿,7---8月停止生長進入休眠,但是要防止雜草叢生。
(3)灌溉和排水。白芨喜陰,經常保持溼潤,乾旱時要澆水,7~9月份早晚各澆一次水。白芨又怕澇,大雨及時排水避免傷根。 白芨怎麼種植種植方法及種植前景介紹 白芨種植方法 白芨種植時要注意白芨喜溫暖、陰溼的環境,如野生山谷林下處。稍耐寒,長江中下游地區能露地栽培。耐陰性強,忌強光直射,夏季高溫乾旱時葉片容易枯黃。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質多的沙壤土。 白芨常生長於較溼潤的石壁、苔蘚層中,常與灌木相結合,或者生長於林緣、草叢、有山泉的地方,亦生於海拔100-32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下,棟樹林或針葉林下,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白芨生長的石頭均是砂岩類,這樣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從而牢牢地吸在上面。 白芨種植用種子播種較難,分切塊莖繁殖較易。3月初將白芨挖出,選大小中等,芽眼多,無病的塊莖,用刀橫切小塊,每塊帶2~3個芽,傷口沾草木灰後栽種。用钁開溝,溝距25釐米,深10釐米,按株距7~8釐米放塊莖一個,芽向上,填上,壓實,澆水,覆草,經常保持潮溼,4月出苗。 白芨種植中首先要除草,白芨在田間管理除草要求很嚴格,第一次除草4月份,白芨苗出齊後。6月份白芨生長的很旺盛,雜草也長的很快,進行第二次除草。第三次8-9月份除草一次。第四次除草結合間種作物收穫時進行,樓松畦面,每次除草都要錢鋤,免得傷根。 白芨是喜肥的植物,白芨種植好後要每半個月追一次肥。稀薄的人畜糞尿,每公頃22500-24000千克,8~9月施稍濃的液肥,過磷酸鈣、堆肥在第三次除草結合施入。白芨喜陰,經常保持溼潤,乾旱時要澆水,7~9月份早晚各澆一次水。白芨又怕澇,大雨及時排水避免傷根。
回覆列表
白芨作為中國歷史悠久的中藥材之一,藥用價值與經濟價值都很高,因此種植者較多。那麼白芨有哪些種植技巧呢?小編這就告訴您種出高產白芨的關鍵技巧。白芨別名連及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粗厚,曬乾後可以作為中藥使用,具有止血消腫的功效,經加工處理後,能夠被用於手術當中,藥用價值極高。並且因為白芨的花嬌豔美麗,還經常出現在園林景區用以作觀賞植物。下面就請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白芨種植技術吧。首先,白芨喜歡溫暖溼潤的生長環境,所以種植的時候最好選擇在亞熱帶或者暖溫帶地區種植。一般在山地地區種植,因為山地的排水效果較好。且白芨對於土壤肥沃度的要求較高,因此選擇種植地址的時候可以選擇偏沙質的地方。同時可以先在土壤上撒上一層雞糞增加土壤肥量。其次,白芨一般在每年三月種植,在種植白芨的時候可以對種子進行事先培養,用摻了草木灰的冷水浸泡後可以提高白芨抗病蟲的能力。此外,因為白芨的種子種植法成活率不高,且步驟較麻煩,所以人們更多使用分莖種植法。具體操作與土豆的分塊種植差不多,將有芽的白芨分成幾塊種植即可。種植白芨的時候需要定期除草,不然野草會汲取白芨的肥料。可以透過噴農藥或者手動除草的方式將野草去除,不過由於種植面積大,所以人們一般會選擇使用農藥除草。在雨季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及時排水,不然可能會引起白芨根部腐爛,從而使產量減少。在大概兩年後,就可以挖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