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ina育兒

    不知道題主到底想問什麼,是想問孩子叛逆了到底是家長的責任還是老師的責任嗎?

    還是想問孩子叛逆了,家長的教育責任大還是老師的教育責任大?

    其實不管你問的意思是哪個?我的回答都是一個,那就是:家長責任更大一些。

    我們仔細想想,孩子從出生到叛逆期的出現,跟家長一起的時候多?還是跟老師一起的時候多?肯定是家長!

    如果孩子出了問題,多半是因為家長有問題。有一本書這樣寫過一句話:“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孩子沒有生下來就是壞蛋的,那些之所以變成熊孩子的孩子,都是因為有熊父母,孩子啥樣父母就啥樣!

    所以叛逆期的孩子,肯定是多數受到了父母的壓迫。我兒子14歲,有家長問我你兒子叛逆嘛?我說實話,真沒感覺到孩子叛逆。有的時候我確實也會發脾氣,我發脾氣的時候,孩子就不講話了。我擺明我的原則。如果是正確的他會聽會理解,會照做。但是如果我無理是錯誤的還跟他狡辯,他的脾氣比他爸還大,我就認慫,認錯,我沒覺得這是丟人的事兒,跟自己的親人,尤其是自己孩子認錯這不丟人。

    所以作為家長,和叛逆期的孩子交流一定是講清楚原則、說明你是正確的、有理有據地做事情,這樣孩子才會對你更尊重更愛戴。老師也是一樣的,老師說地所有的話一定也是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我很慶幸我兒子在初中遇到了一位好的班主任,這位班主任是1992年的小女孩,但是她說話辦事非常有原則,而且是任教政治課,他們班的同學們都有一個極正的三觀。

    好老師+好家長=好孩子

    共勉!為了孩子,家長要學會很多東西。

  • 2 # 壹加xp

    叛逆只是一個訊號

    告訴父母家庭的環境要升級了

    孩子長大了

    人類的天性是需要爭取獨立自主的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

    會有不同的意見,就說明他已經長大了

    這裡特別說明一下

    成長和長大是不一樣的概念

    孩子需要的是長大,而成年人(父母)更多需要的是成長

    其實過往我們做的很多案例中

    沒有一個孩子是真正意義上的叛逆

    而是內心的渴望不被父母看見

    我們常說的一句父母心法“看見就是被愛,表達中有療愈”

    孩子內在不被看見的渴望,裡面就有感受(內在)

    外在呈現出來的就是情緒

    有情緒就是需要被看見,被滿足

    如果不被滿足,隨著天性的部分,他一定會想辦法去實現

    因為是這是天性,沒有那麼多為什麼

    所以請父母們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的部分

    這才是當下和接下來部分教育根源的解決方案

    這條路上沒有捷徑

    孩子的成長過程不可替代,經驗不可超越

    孩子出了問題,那肯定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家庭教育肯定是父母責任

    老師只是輔助教育的教育者

    父母的觀念決定孩子的未來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會天天向上

  • 3 # 快樂的老水煙

    一個嚴重叛逆的孩子,肯定是家庭教育環境長期有問題。父母雙方或一方多為強勢,家庭不民主,孩子被動接受父母的決定。

    這種不平等的親子關係從小就建立了,孩子在壓抑中成長,當他們思想覺醒,並覺得自己有力量的時候,就要衝破藩籬,尋求自由獨立。

    解決之道是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示弱、放低姿態,抓住合適時機溝通,不要和孩子硬碰硬。靈活運用毛主席的游擊戰術:“敵”進我退,“敵”疲我打。

  • 4 # 學做爸媽

    《恭喜,你的孩子開始叛逆了!》

    看到題目,很多人可能會驚訝,因為叛逆這個詞並不是一個褒義詞,很多家長都是帶著治病的心理迫切來詢問:

    “我的孩子叛逆了,怎麼辦啊?”

    “孩子很叛逆,怎麼教育啊?”

    ……

    而在誇“別人家的孩子”時,口頭禪通常是這樣的:“看人家誰誰多聽話、多懂事,你怎麼……”

    叛逆和聽話就像兩個反義詞,如果讓爸媽們選擇,恐怕沒有選擇前者的。

    “聽話”幾乎成了檢驗孩子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

    但真的是這樣嗎?

    一、聽話的孩子很悲哀

    小林是我的發小,我的小學至初中時代一直生活在小林的“陰影”之中,因為他是我爸媽教訓我時常提到的“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聽話、懂事,還會彈鋼琴……

    參加工作後,小林也得到領導誇獎——“懂事、工作認真、不怕吃苦”,同事有什麼事也喜歡讓小林幫忙,好說話嘛。

    有次同學聚會,一向不怎麼喝酒的小林喝多了。在我送他回家的路上,他蹲在路邊的綠化帶像個孩子一樣號啕大哭。一向不怎麼說話的他,整晚說個沒停。

    他說本來今年按工作業績,優秀應該是他的,但領導給他做工作,讓他發揚風格讓給別人了。

    我連忙安慰他:“領導給你做工作了,說明還是重視你的,下次一定會給你。”

    他瞪著眼睛看著我說:“你以為我是因為沒得優秀傷心嗎?我並不在乎那點利益,但覺得很窩囊!我是在恨我自己!恨我為什麼連個反駁的話都說不出來!”

    “你知道嗎?這幾年來,我光替同事加班都快趕上我自己的班了,開始還有人說謝謝,後來他們只是言語一聲,連謝謝都省了,這我也沒覺得有什麼,自己沒事,加個班有啥。可是有一次,我想下班後,約剛認識的女孩看個電影,老王又讓我替他,我猶豫著想推掉時,他已經丟下一句話走了。我在加班的時候狠狠抽了自己幾個耳光,臉上一點都感覺不到疼。”

    “那個女孩後來我沒再約,已經斷了聯絡了,這樣也好,因為我不想拖累她。”

    “為什麼覺得會拖累她?哈哈,你知道嗎?我有好幾次想著要自殺,但一想起來爸媽老了沒人管,就忍住了。我這樣的人還適合結婚嗎?……”

    很震驚!我從來不曾想過,平靜靦腆的小林內心居然是這般波濤洶湧、這麼悲觀絕望,一直是我們頭頂“陰影”的小林內心居然會有這麼大的“陰影”!

    為什麼會這樣呢?

    後來,我才明白,原來聽話的孩子很悲哀!

    長期聽話的孩子,會過度壓抑自己的慾望、想法,久而久之,變得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缺乏主見,總是為他人著想、討好他人,即使成人後,明白這並不好,卻成了習慣難以改變。

    聽話的孩子很難體驗到生活的樂趣,只會按照他人安排好的道路機械前行,他們除了懂得自己應該肩負這樣那樣的責任外,沒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小林雖然從小就聽媽媽的話報了鋼琴班,彈得還不錯,但他並不喜歡。我問他不喜歡鋼琴喜歡什麼啊,他迷惘地想了想說:“不知道……”。

    聽話的孩子表面上總是平靜靦腆,但也許他的內心正接近崩潰的邊緣!

    可悲的是,聽話的孩子的爸媽往往對此一無所知,因為“懂事”的孩子不會告訴他們,相反,他們還會認為自己孩子很幸福,得意自己的教育很成功。

    二、為什麼孩子要叛逆?

    首先,我們把概念弄清楚,因為大部分人會把壞行為甚至違法犯罪與叛逆劃等號,雖然它們確實有些地方很像,但其實是兩個概念。

    偷東西、故意傷害他人之類不叫叛逆,那是從小缺乏教養的結果,是沒有樹立基本是非觀。

    叛逆只是孩子心理成長到一定階段的必然,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地表現。

    百度百科定義:所謂叛逆,顧名思義,就是反叛的思想、行為……忤逆正常的規律,與現實相反,違揹他人(比如孩子違背父母)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叛逆是一種“長大了”的感覺,是一種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在思維形式上屬於“求異思維”,是標新立異,希望引起別人注意的表現。

    通俗點說,叛逆就是孩子對你的話不再“惟命是從”,有了自己的主見、要求,喜歡反駁你的觀點,喜歡標新立異。

    為什麼孩子都要叛逆呢?

    因為他要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了自己的思想與判斷,他要發表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見解,他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他要別人承認他長大了……

    黑格爾在《邏輯學》中闡述辯證法有三大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就是一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迴圈過程。

    孩子的叛逆某種意義上就是否定之否定規律的例證。

    孩子從一出生,便在模仿學習,學習爸媽的行為和思想,這是第一階段——肯定;學到某一階段後,他就會感到不足,會質疑,便想要改變、想要突破,這是第二階段——否定;孩子再成熟一點又發現爸媽的好多思想是有一定道理的,自己有些做法過激了,要加以調整,這是第三個階段——否定之否定(肯定)。

    但要注意,這時的“否定之否定(肯定)”與一開始的“肯定”是有區別的,已經螺旋上升了一個迴圈,到達了一個新的境界,新的層次。

    新事物就是這樣脫胎於舊事物,孩子就是這樣逐步從父母懷中走向獨立。

    所以爸爸與兒子總喜歡爭執,且永遠不會停歇,因為他們的思想和認識要碰撞,這是哲學規律下的必然。

    爸媽們與其想方設法阻礙孩子的叛逆,不如借孩子的眼光重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反思自己的不足,把這一過程轉化為提升自己的良機。

    三、糟糕的應對

    孩子的叛逆期是他人生的十字路口,爸媽們應對正確與否,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影響巨大。

    被譽為“諜戰小說之父”的著名作家麥家,在父親去世一週年之際,飽含深情地寫了《致父信》,傾訴自己小時不被父親理解,父親粗暴教育方式傷了他的心,他寫的第一篇日記就是發誓以後不再喊爹,直到1993年結婚,帶著新婚妻子回家,才跟做賊似的含糊不清的喊了父親一聲爹。

    麥家長大後,透過自己的人生智慧,原諒了父親,是值得慶幸的,但他內心的傷口卻永遠不會因為閱歷和見識的增長而癒合。

    爸媽們不要被傳統的“棒打出孝子”之類的教育觀念誤導,造成終生的遺憾。

    以下兩種錯誤的方式都要不得。

    一是一味打壓。有的家長認為不能縱容孩子,要教育他,出現不聽話、頂嘴的情況,便採取強硬措施,或打或罵。這種方式,有可能讓部分孩子回到從前“聽話”的模式,但已關上與爸媽交流的大門;也有可能讓部分孩子更加“叛逆”,直到爸媽無計可施。

    連嶽曾說,越是沒本事的父母,越是固執己見,他們迫切需要一個人絕對服從與相信他們,以撫慰自己的失意。

    二是放任自流。有的家長看到教育孩子不起作用,不去反思,乾脆放棄,不再關注孩子,甚至冷言冷語,這隻會加深與孩子的隔閡,讓孩子覺得你不再愛他,對世界失去信心。

    四、叛逆的正確開啟方式

    叛逆是上帝送給你和孩子的禮物,只不過包裝過於精細,需要你用愛和耐心幫孩子正確地開啟。

    1、真正和孩子做朋友

    只有真正和孩子做朋友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與其有效溝通。當你學會與孩子做朋友,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時,你會發現,咦,這感覺也不錯嘛,原來陪伴孩子成長沒必要那麼累。

    2、認可與包容

    每個孩子都是嚮往成功與優秀的,都需要別人的認可,只不過他們的認識暫時還不成熟、表達的方式不太準確。這時不要急於批評,而是要相信孩子,鼓勵孩子,讓他盡情地去嘗試、去探索。

    科學家的成就都是建立在無數失敗實驗的結果上,爸媽們為什麼就覺得孩子應該直接成功呢?

    有些過程是必須經歷的,孩子需要在不斷試錯中成長,你需要做的是當好觀眾,讚揚他微小的進步,包容他暫時的失敗。

    3、溫和而堅定地堅持自我的意志

    弱者易怒如虎,強者平靜如水。

    爸媽們應該學會溫和而堅定地堅持自我的意志,以身作則告訴孩子真正的成熟應該是這樣。

    4、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承認錯誤不會讓孩子看不起你,相反如果明明是你錯了反而嘴硬不承認,孩子才會輕視你。你勇敢地承認錯誤,也是為孩子做出了榜樣,有助於孩子自我糾正、自我調節能力的形成。

    5、堅持原則

    包容不是縱容,如果孩子有嚴重的錯誤行為,要認真的指出,並幫助其分析。什麼樣的行為可以稱之為錯誤的行為呢?比如,違反法律、法規的,違反公德、道義的。但不要把爸媽們自己的喜好強加給孩子,你的喜好不是標準。

    五、讓叛逆成為孩子華麗的蝶變!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自尊心是人性的頂峰,激發學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

    爸媽們要幫助孩子感受生命、體驗生活,激發孩子的自尊,激發孩子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

    要認真告訴孩子:

    “要對自己負責,做你自己。”

    “每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該為自己而活。”

    有自尊的孩子不會差到那去,大可不必過於擔心孩子的叛逆,擔心孩子走錯方向。

    叛逆是孩子人生一次華麗的蝶變,會掙扎、痛苦,但請保持耐心,讓孩子自己嘗試、自己衝出,終有一天,他就會開啟美麗的翅膀,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

    老羅有話:

    做正確比做得多更有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情累的簡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