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生無簡史
-
2 # 翰墨今香
康裡巎巎,字子山,所以如果你不認識或者記不住他的名字巎巎(NAO二聲),你就叫他康裡子山就好。康裡巎巎是少數民族人士,放在今天大概就是哈薩克族人。但是,他的家學卻具備了很高的漢學成就,他的父親就是忽必烈手下的大儒,因此,康裡巎巎“幼肄業國學,博通群書”,“其正心修身之要,得諸許衡及父兄家傳”。
書法史上,康裡巎巎以草書聞名,特別是他把章草融進了今草當中,為後世草書的發展,拓寬了方向。特別是元末明初時期非常著名的書法家宋克,就深受康裡巎巎的影響,在康裡的基礎之上,將章草與狂草相結合,讓草書更上了一層樓。
康裡把章草的波磔筆法用於今草當中,這種風格應該是在他稍晚的時候才形成的,因為我們看到他的三十八歲時所書的《顏魯公述張旭筆法記卷》此時還沒有出現這種章草筆法中的波挑法。
《李白古風詩卷》是康裡草書代表作,這個時候章草的波挑法已經大量的在作品中應用了。上面兩張圖中,我用紅線勾出的地方就是這種章草的筆法。
因為使用了大量章草的挑法,因此在康裡巎巎原本就非常流暢的行筆上,增加了古拙的趣味,要知道,康裡可是號稱日書三萬字的高手。因此整卷書法給到人非常明快的結構感和韻律感。文徵明曾經在此卷後面題跋:
此書出入規矩,筆筆章草。張句曲謂與皇象而下相比肩,信哉。一時人但知其縱邁超脫,不規摹前人,而不知其實未嘗無所師法,觀於此貼可考見。文徵明認為康裡是取法皇象,但我個人認為他主要還是受趙孟頫的影響,這種把章草筆法運用到行草書當中的表現手法,最早還是趙孟頫創造出來的。在趙孟頫晚年著名的作品《與山巨源絕交書》中,就曾出現過章草、今草、行書相雜的寫法。
例如上圖中《與山巨源絕交書》,其中就有好幾處使用了章草的波挑法。而康裡則是在趙孟頫的啟發下,把這種操作更加的發揚光大了而已。
康裡巎巎作為一個少數民族之人,精通漢學,書法又能自成風格,享譽書壇,這在整個中國書法史中,絕對是最傑出的少數民族書法家,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
3 # 古楓41362601
編者按:康裡巎巎是元代草書名家,其書法成就與特點主要表現於章草與今草的融合上,並且這種融合對後世頗有影響。考察康裡巎巎章草書的主要特點及其對元代後期書法的影響,可以使今人更好地認識康裡巎巎及其書法藝術的魅力。
康裡巎巎生平概述
康裡巎巎(1295—1345),字子山, 號正齋,蒙古族人,元代著名少數民族書 家。祖父燕真,輔佐元世祖忽必烈時,立下戰功,受到重用。其父不忽木官至平章政事,運用儒家思想匡扶治政而名震朝野。康裡巎巎自幼深愛書法,大量臨摹古帖,如《臨十七帖》《跋化度寺帖》等。康裡巎巎章草藝術成就頗高,其章草宗法“二王”,亦受孫過庭、懷素的影響,而個人風格明顯。
康裡巎巎在章草上的貢獻,主要在於他將章草與今草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因為書法成就突出,康裡巎巎的書法作品得以在元代奎章閣收藏。
康裡巎巎章草藝術的主要特點
(一)章草雜糅,流美飛動
在元代,經過趙孟頫的實踐和倡導,草書得以興盛。康裡巎巎突破性地將章今二體加以合成,創造出一種新草體風格。他的作品在古雅的特點上增添了豪邁爽利之氣,並且有意模糊章草與今草的界限,獲得了既古樸又流美的效果。
康裡巎巎《李白古風詩卷》 區域性
他的這一特點,在《李白古風詩卷》中有明顯的表現。該作品由行草筆意開首,其中“與”“逐”“遊”等字,都有章草的波磔捺筆,線條的粗細變化極為明顯,最後一筆多用上挑的形式,可謂斬釘截鐵。
康裡巎巎《李白古風詩卷》 區域性
文徵明在跋《李白古風詩卷》中寫道:“此書出入規矩,筆筆章草,張句曲(雨)謂與皇家而下相比肩,信哉。時人但知其縱邁超脫,不規摹前人,而不知其實未嘗無所師法,觀此帖可考則已。”可見對此作評價之高。
(二)爽利剛健,點畫圓轉
康裡巎巎章草的另一個特點是遒媚圓動,明代陶宗儀在《書史會要》指出:“正書師虞永興,行草書師鐘太傅、王右軍,筆畫遒媚,轉折圓動,名重一時。”由此不難看出,康對前人作品進行了大量臨摹,行草書承自鍾繇、王羲之一脈。
康裡巎巎《顏魯公述張旭筆法記卷》 區域性
在作品《顏魯公述張旭筆法記卷》中, 康裡巎巎大量運用了使轉變化,其點畫繼承了懷素書風的圓轉與米芾書風的爽朗,而從章法上看,其字形大小錯落、字與字之間穿插自然。
康裡巎巎《顏魯公述張旭筆法記卷》 區域性
因為有這樣的特點,明解縉才說: “子山書如雄劍倚天,長虹駕海。”
另外, 康裡巎巎在《臨十七帖》中很好地體現出了遒媚圓動的特點,此作品筆法精美,體勢流暢,運用修長的體勢,與王羲之的《十七帖》形成鮮明對比。
康裡巎巎《臨十七帖》 區域性
(三)疏密欹正,通靈透氣
章法是由“勢”和軸線組合而成的,“勢”是簡單意義上線條的運動趨向,其根基在於書家對漢字結構的把握與領會。康裡巎巎用筆剛健爽利,將“勢”的節律貫通於作品之中,構成了疏密欹正、通靈透氣的章法美。
康裡巎巎《奉記帖》
在其名作《奉記帖》中,第一行“再拜”取縱勢,第四行“前”取橫勢,這種縱橫取勢在空間布白上彰顯縱深度。章法的空白是“黑”以外的審美輔助,等距離的空白意味著“黑”的均勻。其墨色對比強烈,作品中首行“再”“拜”“奉”與第二行 “中”墨色較重,大致構成了一個三角形,給人以力量感。行與行之間的墨色布白對比強烈,“虛實結合”的審美原則得到了集中體現。
康裡巎巎《致彥中尺牘》
在《致彥中尺牘》中,雖逸筆草草,但合於法度,疏密欹正,隨性所至。作品前半部分軸線平穩,後半部分雖軸線緊密,字距較近,但是字字筆斷意連,行氣充足。單字的軸線反映各字的位置和趨向,綜觀全篇,軸線的疏密與單字軸線的趨向奠定了疏密欹正的特點。
尺牘中的章法美能夠反映書家的性情和個性,康的這件作品,很好地闡釋了孫過庭《書譜》中“達其性情,形其哀樂”的名言。
康裡巎巎對後世書家的影響
康裡巎巎為官一生,宦遊天下,其書法影響了一代書家,而饒介、危素受其影響尤深。
饒介《致士行國士先生尺牘》
康裡巎巎書風對饒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行草書上,其用筆清勁,章草筆意增加線條形態的變化,秀勁中帶有倔強。危素也得到康裡巎巎的親授,書風自然受其影響。危素以中鋒用筆為主,落筆出鋒迅疾沉著,筆畫乾淨利落,與康裡巎巎的書風特點有異曲同工之妙。
饒介、危素二人作為元末書家,取法康裡巎巎,並且上追魏晉,對於傳播康裡巎巎的書風功不可沒,正是由於有他們二人,康裡巎巎的書法在明代才大放異彩,宋濂、宋克以及後來的文徵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康裡巎巎書法的影響。
來自:家有學子 > 《書法》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歷代章草經典 大觀
康裡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氣勢奪人,又不失婉約純淨之氣息
明·宋克《七姬志》
元代少數名族書法領袖,書法家中最難寫的名字
[醉草堂論書]康裡巎巎草書的啟示
-
4 # 吳自強書畫藝術
康裡巎巎 [ náo],很多書家知道,他是元代草書名家,其書法成就與特點主要是在章草與今草的融合創新上,他的這種將″二草"的融合,對後世書法頗有影響,研究康裡巎巎章草書法的主要特點及其對元代後期書法的影響,可以更好地認識康裡巎巎書法的藝術魅力與影響。
康裡巎巎[náo] 字子山,號正齋,蒙古族人,元朝知名少數名族書 家。祖父燕真,輔佐元世祖忽必烈時,立過軍功,遭受任用。其父不忽木官至平章政事,應用儒家思想匡扶治政而名震朝野。康裡巎巎從小愛著書法藝術,很多臨摹古帖,如《臨十七帖》《跋化度寺帖》等。康裡巎巎章草造型藝術貢獻頗高,其章草宗法“二王”,康裡巎巎在章草上的奉獻,關鍵取決於他將章草與今草開展了極致的融合,並最終產生了個性鮮明的自我風格。由於書法藝術貢獻突顯,康裡巎巎的書法作品被元朝奎章閣收藏。
在元代,經趙孟頫的書法實踐與倡導,草書也得以大的發展。後經康裡巎巎開創性地將章今二體合糅創新。創新後的書法作品在古雅的特性上加入了豪壯爽利之氣,章草的波磔捺筆,線條的粗細變化尤顯著,個性的最後一筆多用上挑的風格,可謂斬釘截鐵且有觸目驚心之美。其有意識將章草與今草的界線模糊,最終獲取結字與章法上的古色古香又流美飛動的書法藝術之美。文徵明在跋他的《李白唯美古風詩卷》中寫到:“該書進出老規矩,筆筆章草,張句曲(雨)謂與皇室而下對比肩,信哉。時人但知其縱邁超脫,不規摹前人,而不知道我覺得未嘗無所師法,觀此帖可考則已。”可見對其書風特點的讚賞肯定。
康裡巎巎章草成就來自他對前人書法進行大量的臨摹而得,行草書承自鍾繇、王羲之一脈。得特性遒媚圓動,在其名作《奉記帖》中,橫縱取勢在室內空間布白上突顯縱深度。章法的空白頁是“黑”之外的審美觀輔助,等間距的空白頁代表“黑”的勻稱。其墨色比照明顯,行與行中間的墨色布白比照明顯,“虛實結合”的審美觀標準獲得了充分體現。在《致彥中尺牘》中,雖逸筆草草,但合於法度,疏密欹正,灑脫所至。著作前半部分中心線穩定,後半一部分雖中心線密不可分,字距較近,可是字字筆斷意連,行氣充裕。單字的中心線體現各字的部位和趨於,綜觀全篇,中心線的疏密與單字中心線的趨於確立了疏密欹正的特性。
尺牘中的章法美可以體現書家的脾性和個性化,非常好地詮釋了孫過庭《書譜》中“達其脾性,形其哀樂”的名言。
在作品《顏魯公述張旭筆法記卷》中, 康裡巎巎大量運用了使轉變化,其點畫繼承了懷素書風的圓轉與米芾書風的爽朗,而從章法上看,其字形大小錯落、字與字之間穿插自然。因為有這樣的特點,明解縉才說: “子山書如雄劍倚天,長虹駕海。”另外, 康裡巎巎在《臨十七帖》中很好地體現出了遒媚圓動的特點,此作品筆法精美,體勢流暢,運用修長的體勢,與王羲之的《十七帖》形成鮮明對比。
康裡巎巎在《臨十七帖》 中,章法是由“勢”和軸線組合而成的,“勢”是簡單意義上線條的運動趨向,其根基在於書家對漢字結構的把握與領會。康裡巎巎用筆剛健爽利,將“勢”的節律貫通於作品之中,構成了疏密欹正、通靈透氣的章法美。在他名作《奉記帖》中,第一行“再拜”取縱勢,第四行“前”取橫勢,這種縱橫取勢在空間布白上彰顯縱深度。章法的空白是“黑”以外的審美輔助,等距離的空白意味著“黑”的均勻。其墨色對比強烈,作品中首行“再”“拜”“奉”與第二行 “中”墨色較重,大致構成了一個三角形,給人以力量感。行與行之間的墨色布白對比強烈,“虛實結合”的審美原則得到了集中體現。
在他《致彥中尺牘》中,雖逸筆草草,但合於法度,疏密欹正,隨性所至。作品前半部分軸線平穩,後半部分雖軸線緊密,字距較近,但是字字筆斷意連,行氣充足。單字的軸線反映各字的位置和趨向,綜觀全篇,軸線的疏密與單字軸線的趨向奠定了疏密欹正的特點。
康裡巎巎書風對饒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行草書上,其用筆清勁,章草筆意增加線條形態的變化,秀勁中帶有倔強。危素也得到康裡巎巎的親授,書風自然受其影響。危素以中鋒用筆為主,落筆出鋒迅疾沉著,筆畫乾淨利落,與康裡巎巎的書風特點有異曲同工之妙。
饒介、危素二人作為元末書家,取法康裡巎巎,上追魏晉,在傳播康裡巎巎的書體上功不可沒,正是由於有他們二人,康裡巎巎的書法在明代才大放異彩,宋濂、宋克以及後來的文徵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康裡巎巎書法的影響。
自古書畫從傳承中來,但要創新出一點個性明自己的東西,是非常不容易的。有些書畫家終其一生而不得半點創新跬步,單從這一點看,康裡巎巎應是個在中國書法史上佔一濃筆的人物!
-
5 # 畫家楊毅
現代書法家的章草相比,字形紐曲灰白病態,筆勢連線一邊倒拖泥帶水,拙出輕描墨跡無陽氣,總是無法有作品與元代的他有實力。
章草,一幅作品遠離行草,乾淨利索不狂草,是很難完成書法作品。
楷書,行書綜合完善章草。行書,草書綜合偏於章草,缺厚重感,本人是這樣悟到書法的章草比任何書體難書法。
書畫同源,而是兩條藝路,畫家分道難為書家大哥成就。
-
6 # 臨川慕思
康裡巎巎[náo] 字子山,號正齋,蒙古族人,元朝知名少數名族書 家。祖父燕真,輔佐元世祖忽必烈時,立過軍功,遭受任用。其父不忽木官至平章政事,應用儒家思想匡扶治政而名震朝野。康裡巎巎從小愛著書法藝術,很多臨摹古帖,如《臨十七帖》《跋化度寺帖》等。康裡巎巎章草造型藝術貢獻頗高,其章草宗法“二王”,康裡巎巎在章草上的奉獻,關鍵取決於他將章草與今草開展了極致的融合,並最終產生了個性鮮明的自我風格。由於書法藝術貢獻突顯,康裡巎巎的書法作品被元朝奎章閣收藏。自古書畫從傳承中來,但要創新出一點個性明自己的東西,是非常不容易的。有些書畫家終其一生而不得半點創新跬步,單從這一點看,康裡巎巎應是個在中國書法史上佔一濃筆的人物!
回覆列表
康裡巎巎(nao),蒙古族人,元代著名少數民族書法家。曾任禮部尚書,官至翰林學士承旨,以書法名世。
康裡巎巎擅長楷、行、草等書體。他善於以懸腕作書,行筆迅急,筆法遒媚,轉折圓動。他楷書學虞世南,行草宗王羲之,草書猶得鐘王筆意,勁圓豪雄,極具個人特性。
康裡巎巎學書極其用工,傳說可以日寫3萬字,著實令人驚歎不已。
康裡巎巎的字,不僅勁健有力,清雅灑脫,而且字形較長,線條流暢,更顯風姿舒展挺拔。最大的特點當屬流暢而不浮滑,由於下筆爽利乾脆,用筆速度也較快,往往在最後一筆用力一挑或一頓。
他主要的成就在於行草,行草是介於行書,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和書法風格。可以說是行書的草化,或是草書的行化。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刻板和草書的難以辨認而產生的。題主所言的章草融合,我以為正是指的行草。他能在行草中特立於書壇,是與他不趨炎附勢,博通群書,博採眾長和勤學苦練分不開的。
藝品恰如人品,從字裡行間亦可見一個人的灑脫康健。能夠有這樣的成就,與他的人品性格也有直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