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ouble豆科技
-
2 # 大荒野史
史書上面對呂布的評價毫無疑問是“有勇無謀”。
荀攸:“呂布勇而無謀”(《三國志荀攸傳》)。
皇甫酈:“呂布受恩而反圖之,斯須之間,頭懸竿端,此有勇而無謀也。”(《獻帝起居注》)。
程昱:“夫布,粗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
皇甫酈、荀攸、程昱等人都這麼說過,當然,說這些話的人以曹操的謀臣居多,不排除有幫曹操顧面子的考量。可是,這裡面重要的一點是中國史學家講到“謀”這個字,多半指的是行軍作戰,理民治國的智慧,和我們現代人理解的“智商”相差甚遠。更白話的講,一個人他可能智商非常高,可是偏偏就不擅長做某些事情。舉個例子來說,你如果要一個發明家去當公務員或者是去當大學教授,他就會“笨”給你看。 呂布圖片
呂布是武將佔文官缺
呂布帶兵打仗確實不算強,但是我們從既有的史料去推測,呂布他有沒有可能其實非常聰明,甚至像漫畫“火鳳燎原”形容的那樣,是個天才呢?現在很多文章翻案呂布智商都會講到他曾經在丁原帳下擔任“主簿”這件事。“主薄”這個官職確實是個文官,不過大家如果當過兵,一定有聽過“佔缺”這個名詞。簡單解釋一下就是如果軍隊當中需要有人當排長,可是照規定,當排長需要有考試成績,或者是學歷的資格。由於符合要求的人太少,所以暫時先找一個資格不符的資深班長來去代理排長的職務。這種狀況不管是在公務機關或者是私人企業都非常常見,在亂世之中更是如此。因此對於呂布當文官這件事情,我會把它理解成他是丁原身邊的重要的人,所以給了他一個重要的職位。雖然當時丁原只是個小小刺史,可是也是有兵要養的,沒辦法,就把手上能封的官都給出去。
張遼也是差不多在這個時期,被拉攏進來,當一個從事,而且還帶兵入京城。
《三國志·張遼傳》:“漢末,幷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
所以你說呂布當文官“主薄”有沒有兵權?我相信是有的,實際做的事情比你的頭銜是什麼更重要。最好的證明就是呂布後來帶槍投靠董卓,如果他真的“只是一個文官”,哪來的親信部隊可以讓他帶著走呢?
政治鬥爭的才華
講到這裡好像呂布他真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武將嗎?其實事情也沒有那麼單純,讓我們講一個故事:話說,當討董卓聯合軍先鋒孫堅進攻的時候,董卓派出胡軫當主管,呂布當副手去對抗。這個胡軫帶兵不會帶心,出征之前他就對手下放話:大部隊行動拖拖拉拉,你各位再散漫沒關係,看我會不會殺幾個小主管來祭旗。呂布聽了,當然很緊張,我才不要當殺雞儆猴的那隻雞呢。於是呂布就煽動部下,讓部隊大半夜出來做夜間操練,一會兒前進衝鋒,一會兒後退找掩蔽,累得半死。等到胡軫下令要正式進攻的時候,軍隊果然就無功而返。從這一段故事你就會發現呂布展現出他“內鬥內行”的特色。 這個胡軫是涼州派的,而我們奉先哥這是幷州人,後來董卓垮臺之後,涼州派的將領就視呂布如眼中釘,肉中刺,李傕、郭汜等人就把呂布趕出長安,這也佐證我們提到的呂布領兵作戰的能力只是普普通通而已。這中間還有一段小插曲,是呂布他嗆聲郭汜:敢不敢一對一的決鬥!單挑!最後成功取勝的紀錄。
敏銳的政治嗅覺
呂布逃出長安之後,本來先去投靠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他先找袁術,理由大概就是我殺了董卓之後,等於是幫你們袁家的大家長袁隗報了一箭之仇。然而袁術很可能顧慮呂布他是一個“背骨仔”,收了他就有辱世家大族的名聲,所以就把他趕走了。不過別怕,袁家當時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正在河北冀州迅速崛起的袁紹。雖然同是袁家人,可是袁紹他是庶出,換句話講“根不正苗不紅”,他靠著自己爭氣,頗有“愛才”的名聲,而且有爭天下的野心。袁術不要的人,他可以,所以袁紹收留了呂布。
很多人看到《三國志·魏書》裡面,荀彧、郭嘉他們批評袁紹沒走決斷力,這個話只能算對了一半。另外有一半不能公開講出來的是,當時袁紹帳下已經有像是田豐、審配、郭圖、沮授這班謀臣,要出頭是相對困難的。可是呂布和郭嘉、荀彧不同,他非常有利用價值,當時袁紹想要做什麼事呢?他想要吞掉遼西的公孫瓚,因此需要一些能衝能打的武將,而呂布確實也發揮了作用,他奉命去掃蕩的黑山賊就是站在公孫瓚這一邊的。不過最後袁紹怎麼就跟呂布反目了呢?不只抹黑他敗壞軍紀,還想找刺客來暗殺他,這時候公孫瓚還沒有打完呢。這一段“袁紹殺呂布”的記載,我個人認為是非常錯亂的,甚至不排除是袁紹刻意的抹黑栽贓。這裡有人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猜想袁紹抹黑呂布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想要打壓呂布,而是想要欺騙曹操。
當呂布打退黑山軍的時候,曹操正在東征陶謙。當時各陣營錯綜複雜,各懷鬼胎,幾個主要勢力有像是親袁紹軍的有呂布、張楊和張邈。親公孫瓚的則有像是黑山軍、陶謙等人。而曹操正要崛起,他算是個搖擺人,還在尋找適合的結盟物件。袁紹真的想要置呂布於死地,呂布還往張楊那裡跑,那他不是一個大天才,就是個大白痴。因此前面提到的一種可能性,史書上面沒有直接記載,純屬個人猜測,那就是袁紹和呂布在演戲。他們假裝鬧分手,實際上在為呂布前進兗州鋪路。
袁紹他大概沒有料到曹操這麼快就平定了整個兗州,自己卻一丁點都沒有分到。這個時候他可能也發現了曹操有爭天下的野心,所以呂布就成為一枚超好用的棋子,而迎接呂布成為兗州牧的人,正是曹操的好朋友張邈。呂布憑什麼得到曹操好朋友的信任?而這個張邈身為曹操的好朋友,為什麼要投靠這個反覆無常的呂小強?《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說:張邈因為怕跟袁紹要好的曹操,總有一天會殺了自己,不如就跟同樣被袁紹追殺的呂布聯手合作。這個說法貌似很合理,不過整理一下當時張邈四周的大型勢力,你會發現北邊有黑山賊,西邊有挾持天子的李傕,南邊則是袁術,這三個勢力當時都是跟袁紹敵對的,張邈不選他們,最後他選了最讓人怨的呂布,而且最詭異的一點來了,張邈他怕被袁紹、曹操追殺,所以找來呂布,並且把袞州的統治權跟兵權交在他的手上。在那個亂世不是自家人,你敢把命根子交在他手上?即使懦弱如劉璋,都不曾做過這種事情。
綜合以上故事,我們發現一個陰謀論的真相,那就是呂布、袁紹和張邈根本就是一夥的,他們聯手演了一齣戲:袁紹為了要除去曹操,假裝通緝呂布,讓他去投靠好朋友張楊,再透過張邈把呂布放進袞州,給曹操後門來一個“奪命毒龍鑽”。要知道發生這些事情的同時,袁紹和曹操表面上都還是朋友,而後來呂布他不敵曹操大軍回防,糧食吃光撤退的時候,袁紹還派人跟曹操說:先別打了,你要不要回鄄城休養生息呀。如果小心眼的袁紹,那麼恨呂布,這個時候應該是和曹操聯手,把呂布往死裡打,直接瓜分掉徐州,會更為合理。因此他這種反常的行為,不只你懷疑,程昱更是直接用重話阻止曹操繼續當袁紹的小弟。
我們會發現呂布背叛董卓,逃離長安之後的行動,其實是跟著東漢末年的時代風潮在走,他身為一個出身基層的官員,可以說是竭盡所能的在夾縫中求生存,最後才投靠了袁紹,而這種解釋剛好可以說得通,為什麼呂布在徐州的時候,對劉備反覆無常,因為他們兩個人那個時候正好都面對了要自身創業或者是找一個老闆效命當員工的人生選擇題。兩人在那個時間點的陣營都是相對搖擺不定的,如此看來呂布的智謀是不是頂尖?如果以史學家的定義,呂布他帶兵打仗、行軍佈陣、安撫民心都不強,但是他有很好的政治敏銳嗅覺,他看出袁紹、曹操、劉備等勢力之間的矛盾,進而從中硬擠出一塊空間來安身立命,儘管最後是失敗了,但仍然值得為他記上一筆。呂布到底是不是一個聰明人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認為他要是活在現代社會,可能會是一頭非常勇猛的政治動物。
-
3 # 生活問道
《三國演義》中唯一一個集榮辱於一身的一個人就是呂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是對他最高的褒獎。即使是他的敵人,即使是罵他三姓家奴的張飛,也不否認他的優秀。
呂布的智商高不高這個問題實在太難回答了,對於這麼個性格扭曲的人來說,你實在沒有辦法用簡單的有和沒有來做出決斷。只能一點點的分析,然後給出個合理的評價。
呂布的武藝: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這簡單的八個字在你眼前就能呈現出束髮金冠,百花戰袍,持方天畫戟,縱馬馳聘的威武形象。
能練就這一身羨煞旁人的武藝,頭腦笨的人肯定是做不到的。尤其有一件事很多人都不太瞭解。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重82斤,張飛的丈八蛇矛重67斤,而呂布的方天畫戟只有42斤。在那個一力降十會的年代,可想而知呂布的搏殺技巧是多麼的恐怖。
呂布的選擇:
呂布在《三國演義》中第一次出場是做為荊州刺史丁原的義子出現的。第一次出場先是不怒自威嚇住董卓,又在對陣時殺的董卓大敗三十里。之後很快反水做了當朝權臣董卓的義子,這還沒完,在王允的連環計之下,又很快投靠王允,效力朝廷,這回沒有認義父,而是做了王允的乾女婿(貂蟬本身就是認得乾女兒)。所以後來張飛罵他三姓家奴,而不是四姓家奴。
呂布每次的選擇,其實都把自己的道路往前推進了一大步。看似是到處認乾爹,但這只是前進道路上做出的感情投資,其實沒有任何感情,否則也不會輕易就換爹。從這看出,頭腦笨的人也不會有這番能受胯下之辱的心態。
呂布的處事:
呂布在董卓死後,收攏了一部分原屬董卓的人馬,也成為了一路諸侯。走投無路時佔領了劉備的下邳,並讓劉備駐守小沛。在軍事部署上形成了犄角之勢。
呂布最精彩的一次處事是利用轅門射戟的方式化解袁術和劉備的爭鬥。這是典型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從這幾件事來說,呂布絕不是沒有智商頭腦簡單的人。但是,智商永遠不是單獨存在的。我們再來看看呂布的致命缺點。
反覆無常:
呂布為了他的目標不擇手段,先是丁原,後事董卓,又投王允。這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挑戰了一個人處世的最基本底線,所以在之後無論是袁術還是袁紹都不肯收留他。即使愛才如命的曹操也容忍不了他。
情商低下:
某種程度上說,智商是為情商服務的。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得有願意為你赴湯蹈火的人。例如曹操,劉備,本身沒有什麼本事,但是目標明確,用自己的高情商籠絡了大批的人才。
呂布同樣也有大批的高階人才,例如張遼,高順,當在誰手裡都是獨當一面的統帥,謀士陳宮,那是曹操都忌憚三分的大賢,但放在呂布手裡,確是白白浪費了資源。
佔領了劉備的下邳,把劉備趕到了小沛而不是斬草除根,妄想劉備對他感恩戴德,這缺腦殼的想法估計只有呂布才可以想出來。
所以說,呂布是抓了一手王炸卻把自己走成癟三的奇才。
我們來做個分析吧:
武力:10分-(後期武力值由於受年齡,生活 不良習慣影響,有所降低)
智商:五分(這都有些高了,看在他殺了董 卓,轅門射戟的份上,給個五分)
情商:0分。實在想不起哪裡可以給分。
綜上,我給出的結論是:呂布有智商不如沒智商。死的一點不冤。
-
4 # 霧都溼氣
三國呂布,文功武治一流。
西涼刺史董卓曰:吾觀呂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
荊州刺史丁原,池小水淺,容不下義子呂布這條大魚,布曰:吾堂堂丈夫,安肯為汝子乎?一刀砍下丁原首級,請拜董卓為義父。封騎都尉、中郎將、都亭侯。官升三級。
董卓自是威勢越大,自領前將軍事。廢少帝,立獻帝,為相國,尊為太師,威福莫比。呂布亦晉封溫侯。
呂布虎牢關一戰退十八路諸侯。董卓自此愈加驕橫,自號“尚父”,出入僭越天子儀仗。
司徒王允語呂布:將軍蓋世英雄,以將軍之才,誠非董卓所可限制。若扶漢室,乃忠臣也,青史傳名,流芳百世;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載之史筆,遺臭萬年。
呂布亦自省: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下!
揮長戟,奉招討賊臣,使漢祀不絕於董卓,皆呂布之賜。誠非虛言。
呂布起自荊州刺史丁原,轉運於漢末相國“尚父”董卓,成名於一力打敗十八路諸侯,終敗於寧負天下之人的奸雄操手。
世人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奉先不負文武雙全英雄之名。
回覆列表
呂布的文不高,但也不是很差。
首先呂布是內蒙一代人,屬幷州,入職原因是因為弓馬嫻熟,驍勇尚武,也就是說呂布是因為武力值高而被錄用的,所以呂布的武力肯定比智商高。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呂布在幷州刺史丁原手下時被任命為主簿,這是一個文職,而且是掌管文書的,故而呂布的文學水平也不會差。
但說呂布文武雙全就有點過了,所謂文武雙全,指的是謀略與戰力都高,呂布雖然有文有武,但主要還是武力為主,謀略則相對一般。
而且相對來說,呂布的大局觀和謀略水平偏低,更多的是恃武而立,以自身利益為主,強時自大,弱時自輕,且甚無信義。不符合文武雙全的設定。
因此呂布最多也就算是一個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武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