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帖木兒
-
2 # 牧師稔
蒙古軍相當差勁,滅了人均穿三四十斤鎧甲的南宋(真是土豪),
蒙古軍相當差勁,吞併了金,西夏,甚至還進攻了日本,打得人人抱頭鼠竄。
蒙古軍相當差勁,用重型火炮轟碎了南宋的美夢。
蒙古軍相當差勁,就算屠城,也沒人反抗成功。
蒙古軍相當差勁,打到了黑海和北冰洋。
蒙古軍相當差勁,善於用輕騎兵側翼迂迴,逐步蠶食。
蒙古軍相當差勁,白毛子人人想和他們通婚,沙皇由此上位。
蒙古軍真的十分差勁,差點統治了歐亞大陸,連帶非洲的一小塊,除了未開化的美國已經到了全世界1/2的領土。
由此看來,蒙古軍真的十分差勁,和今天的蒙古海軍差不多。
-
3 # 鳳舞心中
如果說打一仗兩仗靠運氣或可說得過去。打贏成千上萬的大大小小的戰爭,還說是靠運氣,肯定有失公允。成吉思汗時代蒙古大軍橫掃歐亞大陸,征戰場之大可能是世界歷史之最,現代社會也有很多人研究當時的軍事奇蹟,成吉思汗時代的軍事才能為當世所公認。但我們需要說明,當年征戰造成的生靈塗炭之多,也是當代人很難想象的,應該說是盛時之憾。
-
4 # 夏雨天_nice
蒙古的崛起,無非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地利,自然環境方面,蒙古草原上的氣候發生變化,當然是變好了,牧草長勢旺盛,因此養育了更多的人口和馬匹,這些都是科學家證實了的事情,外部環境,可以這麼說,蒙古草原周圍的這一圈,無論是東亞國家還是中亞中東的阿拉伯國家,整體的都衰落了,都不是上升期,這也是有據可循的,而蒙古軍的戰鬥力,說實話,也就那樣,畢竟蒙古其實就是室韋衍化來的,蒙古草原上的騎士固然彪悍,但還沒到逆天的程度,畢竟像匈奴突厥這些蒙古草原上下來的騎士早就盛名在外,但也不是沒有辦法對付,而且,後來的蒙古騎士連滿清都打不過,慘遭康熙“減丁”,高原還是那片高原,說蒙古人不再勇敢實在是不合邏輯。那蒙古人可以打下如此的疆域,蒙古真正厲害的地方在哪裡?在蒙古人的組織力上邊,這點非常奇怪,令行禁止,紀律嚴明,這種事情怎麼可能和遊牧民族搭上邊?但這就是事實,鐵木真用他的智慧,將蒙古草原上所有的牧民們組織起來,變成讓人聞風喪膽的蒙古鐵騎。用最低的道德標準,掠奪所有可以掠奪的資源,為下一次戰爭的打響所服務,這種手段很殘忍,卻非常高效,處處透露著一種實用主義的思想,世界上所有的遊牧民族,不是隻有鐵木真想到了這些,但只有鐵木真和他的蒙古帝國徹底的貫徹執行,所以在鐵木真之後,蒙古帝國實際上已經分裂,只是地盤足夠大,傳統的“智慧”還在,所以還嗷嗷叫,但總歸還是曇花一現,他們的道路也就回歸到了傳統遊牧民族的路線中來,甚至後來被突厥人反超蹂躪。所以,就像納粹德國不能沒有希特勒一樣,蒙古崛起的關鍵,是鐵木真
-
5 # 蜀北一
對於這個問題,怎麼說呢,用之前比較流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承認別人的優秀就這麼難嗎?
說蒙古軍隊差勁,擴張全靠運氣的就是這種人,之前更是看到一種說法,說蒙古軍隊打敗金軍全靠極端天氣,而蒙古軍隊更不是宋軍的對手,想打敗南宋更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就覺得很尷尬了,說這種話的人不知道會不會臉紅啊,歷史的結局就擺在那裡,啪啪打臉,居然還在那裡大言不慚,猶如跳樑小醜一般,甚是搞笑。
客觀公正的看待歷史,不戴有色眼鏡,就真的那麼難嗎?如果你在看歷史的時候,一開始就說,哦,他不是漢族,那我就要貶低他,那這樣看歷史還有何意義?
而更多的的人,則是怎麼評價成吉思汗的呢,說他是屠夫,是殺人狂魔。怎麼說呢,是,或許又不是。如果換成是秦皇漢武有成吉思汗這樣的作為,這些人是會繼續抨擊他們是屠夫呢,還是會讚揚歌頌偉大帝王呢?我就覺得,沒必要在這裡裝聖人啊,對吧,那些說成吉思汗是屠夫的人,其實絕大部分人的內心裡,都想成為成吉思汗這樣的人,只不過因為種族之分,所以會區別對待,擺出一副聖人的姿態,來評價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而說蒙古擴張靠運氣的說法,更是站不住腳,當初南宋面對的只有一個蒙古,而蒙古則單挑的是整個世界。如果全靠運氣,能夠透過前後三次西征,打敗當時的40多個國家,征服170多個民族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戰爭或許有天時地利等因素,但這些也不能算是運氣的一部分,能運用好天時地利,那是能力的體現。
所以,還是心態的問題,完全沒必要,歷史就是那樣,該怎樣就怎樣,那段時間人家就是厲害,沒的說。輸了不丟人,以史為鏡,發憤圖強則是。
輸了還死不承認,各種狡辯,甚至是自欺欺人,才是最丟人的。你都不敢面對真正的自己,又談何直面過去,直面未來?
大家覺得呢?
-
6 # 小熊的書屋
在《絲綢之路》這本書中,作者彼得·弗蘭科潘博士把草原民族蒙古族視為世界上四大力量之一,可見蒙古帝國對世界的影響之大。
分裂後的蒙古帝國在中國建立了元朝,而對於元朝的歷史我們的教科書上所提甚少,也許是因為野蠻文化對漢文化的衝擊,也有可能因為是少數民族對漢人的統治,讓我們從小到大沒怎麼接觸到關於蒙古帝國的歷史。
為了詳細的瞭解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建立的帝國,特意找來了這本《世界歷史上的蒙古征服》。這本書是近年來蒙古帝國史研究領域中的重量級新作,在世界史與全球史的視野下,重點描繪了由成吉思汗推動的歐亞文化交流,以及蒙古各汗國陸續崩解後,一個新的歐亞世界的產生過程。
作者梅天穆,美國北喬治亞大學文學院教授、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蒙古帝國史及軍事史。
讀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了蒙古人和蒙古帝國。
首先蒙古人並不像歷史中傳言的那樣濫殺無辜,每一次出征都是機緣巧合的被迫應對行為,比如攻打當時最繁榮最高科技之地---花剌子模,就是因為蒙古派去與之通商的商隊被洗劫,且人員受到迫害才引發鐵木真的出征。當然為了加快戰爭的結束,蒙古人會屠城,並且鼓勵各方人員去傳播關於蒙古人兇猛和殘忍,這是在心理上就要給敵人恐懼。
其次蒙古人推崇信仰自由,在那個以宗教作為統治工具的時代前無僅有,同時嚴禁拷打,減少死刑。
蒙古族的人口和版圖:
蒙古人有100萬,蒙古大軍只有10萬,而當時的金國有5千萬人,南宋6千萬人,100萬人的蒙古先後滅掉了5千萬人的金國和6千萬人的南宋。
蒙古帝國的最大版圖是3108萬平方公里,地跨歐亞非,相當於統治了30個國家和30億人口。
蒙古帝國分裂之後,成吉思汗子孫把幾個小斯拉夫國家合併為一國,成為統治中的欽察汗國,也就是現在俄羅斯的版圖,俄羅斯酗酒的風氣就從蒙古人統治時期遺傳下來的;其子孫在印度建立莫臥兒王朝,統治印度700多年,直到“日不落”帝國,英吉利的入侵;其子孫在伊朗和伊拉克建立伊利汗國;其子孫忽必烈在中國建立元朝。
1260年,分裂後的蒙古帝國分裂為四大區域:元帝國、察合臺汗國(大致中亞)、金帳汗國(欽察汗國或朮赤汗國)、伊利汗國(波斯)。四大帝國之間也經常發生摩擦和征戰,並逐漸與當地民族同化、消失,到17世紀,只有2個正真的繼承國:準葛爾汗國和大清,當然後來大清滅了準葛爾。現在,獨立的蒙古國將成吉思汗稱為國父。
考察蒙古帝國的歷史是一項浩大而複雜的過程,首先在於帝國的面積:蒙古帝國在歷史上疆域最廣達到3300萬平方千米,大約等同於非洲的面積。在地理範圍上,蒙古帝國可以作為歐洲、中東、東亞、中亞、甚至南亞的一部分來加以考察。
其次在於蒙古帝國所使用的多種語言,最重要的是中文和波斯文,但也包括蒙古文、俄文、古斯拉夫文、阿拉伯文、拉丁文、古法文、日文、義大利文、亞美尼亞文、喬治亞文、回鶻文和藏文。由於語言的限制,這無疑為研究蒙古帝國的歷史又增加了一重障礙。
蒙古帝國的征服對世界地圖產生了變化:消失的國家超過20個,包括夏、金、宋、哈喇契丹、花剌子模帝國、亦思馬因王國、阿拔斯王朝等等。
蒙古治世與貿易
蒙古帝國對於促進貿易有很大的興趣,據說,一名處女拿著裝滿珠寶的金甕,能夠從帝國的一頭走到另一頭而不受騷擾,從這可以看出歐亞諸多商路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安全,新的商路繁榮起來,甚至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絲綢之路。
建立史上最遼闊的帝國,當然有助於商路的安全,然而是什麼將商人們從主要的商路上吸引到蒙古汗庭呢?絲綢之路橫穿中亞,而蒙古草原不僅離開了主路,甚至比偏僻的小路更遠。
這主要是因為蒙古帝國統治者的政策:為了促進貿易,吸引商人來草原,成吉思汗消滅了很多試圖控制商路的政權,並且統一商路費用,通行費有了規範,運輸成本就可以估計,排除了各種各樣的保護費,同時在商路上設定衛士,在商路上保護商人和審查商人,發現成吉思汗感興趣的商品就督促商人去蒙古草原,蒙古人會為商品支付合理的價錢,包括成吉思汗,蒙古人還會為商人的回程投資。
到繼承者窩闊臺統治時期,為了促進草原商業發展,在戈壁沙漠建立有磚牆的水井,這樣動物就不會掉進水井而汙染水源;同時建立了驛站,可供商人休息住宿;擴大巡邏隊,並且為到來的商人支付高額的金錢,當商人們知道無論他們帶來的是什麼,都會在確定運輸費用後被支付2倍的價錢時,哪個商人能不心動?因此,草原上的哈喇和林成為貿易的焦點。即使在他死後,支付的金錢變得合理時,商人依舊不斷的聚集到這座城市中。
在蒙古人提供的保護之下,商品變得更加便宜、充足。
蒙古帝國的管理方式
蒙古帝國版圖龐大,如何治理成為一大難題。相傳契丹人耶律楚材歸附成吉思汗後告訴他:“天下得之馬上,不可馬上治之。”這是一個永恆的真理,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都是證明,要征服一個國家容易,而統治一個國家太難。而蒙古人數十年間巧妙的利用當地人管當地事物,允許地方統治者保有其地位和領地,原因有二。一是給予了域外統治者加入帝國的機會,這樣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軍事行動。二是因為蒙古人缺乏管理經驗,他們想任用有這方面能力的人。
蒙古人從未試圖在地方上強加一個新的管理體系,而是創造了一種合併式的政府,將自己蒙古人設為一個新的階層,同時保留那些熟悉當地環境的官員。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地區都更加穩固的與帝國聯絡在一起,統治變得更加同質化。
蒙古式管理固有的靈活性使之能夠適應文化與地域的差異。
蒙古帝國與宗教
蒙古人信薩滿教,但卻沒有一部教義和典籍來傳授訓誡,對於死後的世界,薩滿教認為人死後只是一種精靈,不必擔心受到詛咒,所以蒙古人屠城而從不怕遭到報應或下地獄。
這也導致了橫跨歐亞非的蒙古帝國實行寬容的宗教政策,在帝國內,你可以信奉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而且為了維持這三個教派之間的平衡,蒙古人還為此做了努力,當然這主要是為了政治上的需要,保持教派間的和平,自然能讓帝國更加的和平穩定。
三個教派之間為了能夠讓蒙古人皈依也做出了各種嘗試和措施。他們都是試圖打入貴族階層,希望收服上層階級,把各自的宗教定為國教,然而,很遺憾,在帝國時期,沒有統一的宗教。帝國分裂為四大板塊之後,元信奉佛教,察合臺汗國、金帳汗國、伊利汗國大部分信了伊斯蘭教,基督教則少部分人信奉。
基督教失敗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文化傳統問題:基督教有禁酒的觀念,而蒙古人認為有酒性才是蒙古人;基督教提倡安貧樂道,教會對商人持藐視的態度,而蒙古人喜歡貿易。
伊斯蘭教和佛教比基督教更具有包容性,可以融合教外的其他文化因素,它們都支援商業活動,雖然都有禁酒的觀念,但並不嚴苛。所以,最終伊斯蘭教和佛教贏得了勝利。
蒙古人與瘟疫
在蒙古帝國統治時期,爆發了一場大災難:黑死病(也可稱為瘟疫)。這是蒙古帝國在東西方交流的一個致命結果。這種瘟疫來自於草原上的動物,後來寄居在蒙古人身上,蒙古人又透過商路把它傳像了世界各地(歐亞非),據統計,瘟疫在歐洲殺死了33%--50%的人口,在埃及殺死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口,這也導致了帝國分裂後的元朝、察合臺汗國、金帳汗國、伊利汗國的動亂,察合臺汗國一分為二,元朝紅巾軍起義,瘟疫爆發的14年後元朝就走向了滅亡。
因為黑死病,導致蒙古人如潮水般從歐亞大陸撤退,就此慢慢退出世界爭霸的舞臺。
縱觀《世界上的蒙古征服》,我們可以看到,蒙古帝國的歷史就是一部世界史,蒙古人也並不是野蠻的弒殺民族,在“蒙古治世”之下,孕育了嶄新的歐亞文化,一個新的歐亞世界開始產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古過去被視為毀滅文明世界的蠻族形象得到了修正。
回覆列表
亞歷山大相當差勁,他就是個gay。
凱撒相當差勁,他有羊癲瘋。
秦始皇相當差勁,他就是心理變態。
李世民相當差勁,他連兄弟都不放過。
李白相當差勁,他都不知道格律。
哥倫布相當差勁,他還以為到了印度。
牛頓相當差勁,他沽名釣譽。
愛因斯坦相當差勁,他完全是個渣男。
高考狀元們都相當差勁,不就是用功嗎?
美國相當差勁,人民為什麼還不造反!
…
losers也需要生活,我們需要理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