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科李一花醫生
-
2 # 漢蘭達SHARE
也許很多人對於抑鬱症的狀態理解比較單一
抑鬱症的症狀主要包括:持續兩週以上的消極情緒,興趣缺失,感到自己沒有價值或內疚,有自殺的想法、計劃,甚至有自殺的嘗試,感到疲乏、缺乏能量,睡眠變多或者變少,體重和胃口發生明顯變化,難以思考和集中注意力,難以做決策,因心理因素導致的行動遲緩、焦躁不安,等等。
抑鬱症和一般的情緒低落、傷心或者不開心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一個人要符合抑鬱症的標準,至少要滿足前面說到的症狀當中的5項,並且持續兩週以上的時間,才有可能是抑鬱症。
抑鬱症病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會出現認知損失,比如記憶力、注意力下降,難以做決策,等等。很多抑鬱症患者明顯感覺思維變得比較模糊,不像之前那麼清楚了。
對於抑鬱症病人來說,說出來會顯得矯情。會一直不斷地承受著別人不以為然的痛苦,但每次在要說出口時就又不想說了。
抑鬱症患者的多巴胺分泌失調,所以他們長時間處於低慾望狀態,什麼也不想做。當他們開始做一件新事情時,因為多巴胺不足,所以“運動啟動”的速度也會比較慢,看起來就會有點兒像樹懶的狀態,被人誤以為懶了。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項研究發現,劇烈運動半小時到一小時左右,可以明顯增加大腦中神經遞質穀氨酸和GABA(γ–氨基丁酸)的含量。穀氨酸和GABA是大腦中最常見的神經遞質,對大腦神經元之間的訊號交流來說非常重要。運動後這兩種神經遞質在大腦中會有所增加,促進大腦神經元訊號的傳遞,這是運動可以治療抑鬱症的一個原因。運動產生的這種神經遞質分泌增強的效果較為持久,可持續超過一個星期。
有氧運動不僅可以治療抑鬱症,還可以預防抑鬱症。即使是少量的運動(比如每天走路20分鐘或者做20分鐘園藝),也可以明顯起到預防抑鬱症的作用,並且這對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有效。
有氧運動對身體的好處部分來自它的排毒作用。
-
3 # 爭渡深圳心理諮詢
首先,我們必須搞清楚什麼是正常的抑鬱?什麼是抑鬱症?
實際上,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感到過哀傷、沮喪、悲觀甚至是絕望。抑鬱情緒本身不足以使心境障礙即所謂的抑鬱症的診斷成立。與此相反,在遇到可悲傷的事件時,如果沒能感到抑鬱,反而可能存在問題。只要在遭遇令我們感到悲哀的生活事件後能夠儘快地從抑鬱狀態中走出來,生活沒有受到過度的困擾,那就不需要尋求干預。
情緒本身並沒有正常或異常之分,可以說,抑鬱、焦慮、恐懼等情緒是負性的,高興等情緒是正性的。但不能就此認為負性情緒就是異常的。抑鬱本身的體驗是不愉快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就是異常的。就像疼痛,固然是令人痛苦的,但也是對人的一種保護性措施。人如果沒有了疼痛感,則很容易在受傷害時不能及時採取保護性反應。同樣,抑鬱本身也有積極的作用。綜合目前的一些研究,抑鬱的積極作用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①輕度的抑鬱從長期來看有適應性的功能;②抑鬱可以使人面對一些平常試圖避開的思考和感受。
因此,抑鬱應該和其他負性情緒一樣,是從正常到異常的一個連續體,而且在正常和異常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大體上當抑鬱達到了某一特定的嚴重程度,嚴重影響到了人的正常生活和社會功能時,我們說這是異常的,需要治療的。但這種界限有時連有經驗的精神科醫師和臨床心理學家也不能完全區分清楚。科學和嚴格的區分需要臨床醫生透過臨床觀察、病史採集、精神檢查,根據統一的診斷標準才能做出。即使是這樣,有時也還不能得到肯定的判斷。【所以不建議對照自查!如果實在感覺自身有問題,及時尋求醫院或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那麼,什麼樣的抑鬱是正常的抑鬱呢?通常我們認為經歷了近期的應激後出現的抑鬱(如遭受挫折,居喪反應等)被視為是一種適應性的反應,大多情況下,這種抑鬱能在短期內自行緩解,因此不需要尋求專業的治療。下面具體討論一些較輕微的正常抑鬱:
(1)哀傷(grief)
通常被視為人失去所愛的人後所經歷的心理歷程。其他形式的喪失,如地位的喪失、分居或離婚、經濟的損失、失戀、退休、第一次離家、失去友誼,甚至包括寵物的走失也會使人產生類似的情緒。
不管是由於以上什麼原因,這些事件通常都會引起當事人一段時間的悲傷期。在這段時間內,他對外界發生的事情失去了興趣,藉此避免再度受到傷害的可能。與此同時,他往往會沉浸於對美好過去的回憶中。最初自然會很痛苦,但在這些回憶不斷重複後,將會漸漸失去引發痛苦的能力,這就是一種反應消除的歷程。
弗洛伊德在1917年發表的論文“悲傷和憂鬱”中,對哀傷和抑鬱進行了區分,他認為前者是對喪失的正常的和有意識的反應;而後者則被假定是由於把對所失去的人的無意識的矛盾和敵對情感轉向自己的結果(Alloy, et al, 1996)。在典型的案例中,經過幾周或幾個月不定的時期後,個體對外界的反應能力逐漸恢復,哀傷減退,重新恢復對生活的樂趣。一般認為居喪反應在半年到一年內可以完成。如果哀傷的症狀持續超過一年,則應尋求專業治療。
(2)其他正常的心境變化
另有一些情景也可能引起抑鬱的感覺,如有些母親(甚至是父親)在嬰兒出生後出現產後抑鬱反應(postpartum depressive reaction)。有研究者指出,有50%的女性在嬰兒出生後曾體驗到至少是輕微的抑鬱發作,其中10%出現嚴重的抑鬱反應。研究者認為,懷孕和分娩過程後激素的重新調整是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但心理因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可能反映了長期的預期及努力後的一種失望,或是作為父母的個人對嬰兒的預期沒有包括某些現實的層面,如對嬰兒的照料、嬰兒對母親的依賴等,因而導致了抑鬱。
但並不是所有的產後抑鬱反應都是正常的。如上所述,有10%的產婦會出現嚴重的抑鬱反應,這時應被診斷為產後抑鬱症,並應予以積極的治療。
抑鬱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在全世界範圍,有3.4億抑鬱症患者,在全世界的十大疾病中,抑鬱症排到第五位,預計到2020年它將躍升到第二位。在世界上十種致殘或使人失去勞動能力的主要疾病中,有五種是精神疾病,它們是抑鬱症、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酗酒和強迫性神經症(王希林,2000)。20世紀80年代中期,Robins、 Helzer和 Weissman曾調查了9500名從都市和鄉村隨機挑選出來的被試,欲瞭解在他們一生中發生了多少次嚴重的抑鬱。結果發現:在20~25歲人群中,5%~6%至少有一次發作;在25~44歲人群中為8%-9%。也就是說一個人活得越久,發生抑鬱的機會越多。但在70歲以上的人群中,抑鬱症的發生率只有1%(Aloy, et al, 1996)。
抑鬱症對人的勞動能力的損害也日益得到重視。 Benjamin G. Drusse(2000)調查了1990年一家美國大公司填寫健康宣告的15153名職員的健康和職員檔案資料。分析比較了抑鬱症和其他四種情況——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衰退問題的心理衛生支出藥費、病假和總醫藥費的關係。用迴歸模型來控制人口統計學和分工的影響,結果發現,該公司職員每年治療抑鬱症的醫藥費為545美元,遠遠多於高血壓,而與其他三種情況近似。職員同時患抑鬱症和其他任何一種疾病的費用比單獨患這種病多1.7倍。抑鬱症患者平均每年病假9.86天,顯著高於其他疾病。40歲以下患抑鬱症的職員比那些40歲或以上的職員每年多休3.5天病假。抑鬱症的支出,特別是工作日的損失,是與許多其他疾病一樣大或更大的花費,尤其是當抑鬱症與其他疾病合併出現時更是如此。
那麼,究竟什麼是抑鬱症呢?
經歷了一次或多次的抑鬱發作,期間沒有躁狂發作,被稱為抑鬱症,它也被稱之為單相障礙(unipolar disorder)。這種疾病是最嚴重的心理障礙之一。它的發病率很高,在美國,一年中任何一個月,其男性發病率為4%,女性為6%,其終生患病率大約是17%(Blazer,et al,1994)。抑鬱症的另一個特點是容易復發,大約80%的病人(包括抑鬱症、惡劣心境和環性心境障礙)會在經歷了第一次發作的一年內經歷第二次發作;大約15%的抑鬱症會轉為慢性,即病程長逾2年(Lara& Kline轉引自 Acocella1996)。在被送進精神病院住院治療的病人中,抑鬱症僅次於精神分裂症,排在第二位。
私人開業的內科醫生報告,在他們的門診病人中有12%~48%的病人有抑鬱的問題,這些病人更為虛弱,許多時候不能上班,較糖尿病和關節炎病等慢性病人更多的需要臥床。並且這種情況正變得越來越嚴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的人較前人有更高的抑鬱症發生率。在美國,1990年抑鬱障礙的總花費約為437億美元,相當於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總和(世界衛生組織,1997)。
獨居和離婚的人對抑鬱症具有更高的易患性,而女性的抑鬱症患病率較男性要高1.5~3倍。研究者用從激素差異到婦女的社會角色的改變來試圖解釋這種現象。其中一種理論認為,差異的原因在於男性與女性對抑鬱心境的反應不同。Nolen-Heokse-ma認為,當女性情緒低落時,她們趨向於關注自己的抑鬱情緒,思考為什麼自己會抑鬱,抑鬱會怎樣發展。而男性則採取相反的方式,他們會試圖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有證據表明,對抑鬱症狀的關注會延長病程,而忽視它則會減輕抑鬱,因此女性會出現更長、更嚴重的抑鬱(Alloy, et al, 1996)。
人們曾經認為抑鬱症的易患性與年齡有關中年人和老人是高發人群。現在看來,易患性最高的人群是青年人。抑鬱症的女性高發期是15~19歲,男性是25~29歲。(Burke, et al, 1990),並且在人生的每一階段都會發生抑鬱症,甚至包括嬰兒期。
一般認為大約50%的抑鬱症病人的第一次發病也是他們的最後一次發病,但也有專家認為這樣的說法並不可靠,因為所作的隨訪研究不夠充分。但至少有一半的病人在第一次發病後還會有第二次甚至更多次的發病,並且較前一次更嚴重。病人的第一次發病越早,病人所承受的痛苦越嚴重,所獲得家庭支援越少,他們的負性認知也就越多。
抑鬱症復發的情況多種多樣,有的人是連續復發有的人在兩次發病間有很長的正常期。這裡的其意義也有所不同:有的人能恢復到病前狀態,有的人在恢復後工作狀況、收入、婚姻狀況、社會關係和娛樂活動方面還殘留有較嚴重的損害。抑鬱症還會影響免疫系統,使患者更容易生病。所有這些因素使得抑鬱症患者很難完全恢復到正常的生活中去。有研究表明,抑鬱症發作引起應激生活事件,而應激生活事件又反過來加重了抑鬱症,形成了慢性應激和損害的惡性迴圈。無疑,抑鬱症發作持續的時間越長,完全恢復的可能性就越小。對抑鬱症病人的隨訪研究表明,有50%的病人僅發作一次,30%的病人變為慢性抑鬱,20%的病人反覆發作(Alloy, et al, 1996)
我們是爭渡心理諮詢平臺,擁有100+位海內外心理諮詢師,只有約9%的申請諮詢師能夠透過面試考核;目前為止爭渡心理已為3萬+人次提供了高質量心理諮詢服務。
-
4 # 不寧腿健康團隊1
患者首先會出現失眠多夢等症狀,進而出現精神不振,且情緒反覆持續性的低落,嚴重者會生出自殘輕生等念頭。患者一旦出現抑鬱的徵兆,就需要進行儘快治療,抑鬱症是可以被治癒的。
-
5 # 健康每一天呀
抑鬱主要是因為患者因心理壓力過大和外界環境壓迫所導致的一種出現持續性心情低落的精神疾病。患者首先會出現失眠多夢等症狀,進而出現精神不振,且情緒反覆持續性的低落,嚴重者會生出自殘輕生等念頭。患者一旦出現抑鬱的徵兆,就需要進行儘快治療
-
6 # 天馬心理工作室
研究表明,抑鬱症的平均發病年齡為24歲,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且女性患病率(10%-20%)明顯高於男性(約12%)。
但是,抑鬱 ≠ 抑鬱症。
什麼是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徵的情感性精神障礙,是心境障礙的主要型別,行為減少和快感缺失是抑鬱症的核心特徵,主要是精神病學領域的關注內容。
抑鬱症具體表現為與其處境不相稱的心境低落,持續的消極情緒體驗,對生活喪失信心,對自我的消極評價與負面體驗,自我價值感降低,甚至產生自殺意圖或實施自殺行為,失眠、食慾下降等,有的病例則出現身體木僵的情況,嚴重者可出現妄想、幻覺等精神病性症狀。
因此,抑鬱症的表現是包含多種反應的症狀群,通常症狀持續時間至少2周,長者可以延續數年。抑鬱症的具體鑑別標準可以參照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分類(ICD-10)》、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DSM-IV)、中國的《中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CCMD-3)》。
在ICD-10中,抑鬱症狀分為3個核心症狀與7個伴隨症狀,持續時間超過2周,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後可以進行鑑定,具體如下:
輕度抑鬱:2條核心症狀+2條伴隨症狀
中度抑鬱:2條核心症狀+3條伴隨症狀
重度抑鬱:3條核心症狀+4條伴隨症狀
什麼是抑鬱?
抑鬱,或者說抑鬱情緒,很多是心理學家關注的內容。在心理學領域,抑鬱被定義為一種低落的消極情緒,這種消極情緒我們每個人幾乎都體驗過,它並非一種疾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也更多的體現在抑鬱情緒的程度上,有的人的抑鬱情緒強度大、時間長,而有些人則只是輕度而短暫的抑鬱情緒。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我抑鬱了”、“我有點兒抑鬱”指的是抑鬱情緒,而非抑鬱症。
心理學對抑鬱的測量是透過抑鬱自評量表完成的,如抑鬱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量表得分較高的人通常被認為具有更加強烈的抑鬱情緒。
回覆列表
抑鬱主要是因為患者因心理壓力過大和外界環境壓迫所導致的一種出現持續性心情低落的精神疾病。患者首先會出現失眠多夢等症狀,進而出現精神不振,且情緒反覆持續性的低落,嚴重者會生出自殘輕生等念頭。患者一旦出現抑鬱的徵兆,就需要進行儘快治療,抑鬱症是可以被治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