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碧伶居士

    去過西藏經歷過高原反應的人都知道,初次抵達高原時非常興奮,接下來就是頭疼,這是缺氧造成的反應,人的大腦輕微缺氧時會興奮,隨著缺氧加重就逐漸轉變為頭疼,這與醉酒狀態很相似,因為喝酒之初大腦的輕微缺氧(因血紅細胞攜帶乙醇而減少供氧),會引起輕微的興奮,繼續喝下去因大腦缺氧及酒精的麻醉作用,人就顯得遲鈍,直至進入昏睡。

    酒精有至癮性。長期飲酒者由於對酒精的依賴,沒有酒喝很難興奮,甚至喝少了都恢復不到正常狀態,根據大量文字記載,唐朝詩人李白,能在“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來呼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人,應該是嚴重的酒精中毒症表現,不要說寫詩,沒有酒,恐怕連生活都會受到影響。喝酒只是為了寫詩時回到正常狀態而已。

  • 2 # 我是伍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據有獨特的瑰瑋絢爛色彩,極富浪漫主義精神。

    太白一生好飲酒,一為朋友眾多,⺀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太白朋友眾多,經常宴飲,曾有過⺀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上安州裴長史書》,可見太白是何等的豪放何等的豪飲,從不為金錢所驅使,真令凡夫俗子們所驚訝。二為精神苦悶,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太白身懷偉大的政治抱負,一生才能得不到施展,但從沒消沉過,對前途充滿信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三為豪飲美酒之後,才情更為敏捷,斗酒詩百篇。⺀將進酒,杯莫停。一杯一杯復一杯,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太白美酒之後,名詩最多最好,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酒中之仙,詩中之仙。

  • 3 # 閩南大觀園

    詩人必須喝酒

    李白寫詩為啥一定要喝酒,讀過李白詩的人大概都有類似的疑問。筆者也是其中之一,今日想來這個話題,甚有意思。

    我們首先,還是得先從源頭問起,是誰第一個給李白貼上這個標籤,即喝酒必寫詩,寫詩必喝酒。

    這個口號跟我們今天的“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一樣具有相當的洗腦功能。

    它有意思的地方在於,酒在這裡,與詩進行了巧妙的同構。而詩呢,與李白同構。

    差不多的華人,只要想到詩歌,第一個想起的,肯定是李白。第二個想起來的,才是杜甫。

    把李白名字排在杜甫前面,這是一種什麼心態?

    這裡折射出來的詩人形象,其實就是它的答案。在我們的印象裡,詩人必須是李白那樣一生不羈愛自由的瀟灑出塵之人,儘管那感嘆民生疾苦,一心九死未悔的杜甫之類的詩人,也是極其偉大的存在,但那似乎太苦,太壓抑。李白這種放浪形骸的形象,才是人們所不由自主地想要的是詩人本應有樣子。

    筆者這麼說,肯定有人不同意,尤其是杜甫的粉絲們,已經準備好了口水。

    但是,事實上,這樣想象的第一個人,不是別人,就是杜甫。

    連詩聖都覺得詩仙必須喝酒

    杜甫小李白11歲,作為李白的小迷弟,杜甫一生給李白寫的詩多達十幾首,其中有一首直接稱李白是“飲中八仙”之一,它是這麼說的,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

    當然,杜甫這麼說,肯定是因為他太瞭解李白。咱們偉大的詩人李白,自己寫詩的時候,多次寫到酒,的確是沒酒就不行。

    從李白現存的詩歌看,雖不是每篇都寫酒,但寫到酒的幾乎都成了傳世的名篇:

    談起了理想,他寫酒——

    “常時飲酒逐風景,壯心遂與功名疏”(《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其一)

    談起了功名,他寫酒——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將進酒》)。

    談起了人間富貴,他寫酒——

    “黃金白璧買歌笑, 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登高樓,他寫酒——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看風景,他寫酒——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其三)

    觀風物,他寫酒——

    “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此江若變作春酒,壘麴便築糟丘臺。”(《襄陽歌》)

    獨居異鄉,他寫酒——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客中行》)

    一個人喝,他也寫酒——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詩仙自己也說:寫詩要喝酒!

    李白還要為自己狂飲、痛飲找到理論上的依據: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我們不能忘記,李白最喜歡的風格是什麼,那就是魏晉風流,他不止一次地誇讚“蓬萊文章建安骨”,他追慕的恰恰是那嵇康、阮籍一樣的竹林七賢,狂放不羈的人格,醉裡乾坤大的浪漫主義精神。

    另外,我們更要想起蘇東坡曾說,“無酒學佛,有酒學仙”的中國文人精神出路。李白作為大唐精神的一種代表,他的行為方式,就是大唐文人的一種精神投射。在尼采談及古希臘精神的時候,講到一種“酒神精神”,即古希臘人在葡萄豐收時,所盛行的狂歡日所展現出的那種無拘無束,無階級無煩惱的盛大活動,在那節日裡,希臘人無限地解放了自己,正是因為這樣,才有了他們骨子裡的被解放的了藝術精神。李白,在大唐時期,就體驗到了這種精神高峰,可謂異曲同工。

    當然,最後人們把李白與詩歌同構,又讓詩歌與酒同構,中國詩人從屈原,到陶淵明,再到李白,無一不飲酒。但後世真正能讓詩酒同構的詩人,則沒有出現。

    於是,中唐以後,人們開始流行一種傳說,認為李白是死於醉酒捉月沉江仙去。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說:“李白著宮錦袍,遊採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捉月而死。”《舊唐書》也說李白“竟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晚唐的溫庭筠更說:“李白死來無醉客,可憐神彩吊殘陽。”(《秘書省有賀監知章草題詩筆力遒健風尚高遠拂塵尋玩因有此作》)李白死後,就再也沒有真正的醉客了,只有李白超逸的神采映照著濃麗的殘陽晚照。

    無論如何,李白的詩名和酒名,是文化符號的象徵,也是華人在理性生活之餘,最嚮往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紓解,這個詩人既然“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那就讓我們“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詩仙的精神,雖帶酒意,但他“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 4 # 煙花三月是隻貓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可能是杜甫的這首《飲中八仙》流傳的太廣了,以至於大家都覺得李白寫詩要喝酒。

    其實仔細讀杜甫的詩,人家沒有說李白寫詩就要喝酒,而是說李白喝了酒,就會詩興大發。不喝酒,李白也能寫詩,酒對李白來說,無非是一種催詩劑,不喝酒時李白寫的詩,卻遠遠不如飲酒作詩更上位。

    為什麼李白喝了酒,就能寫出高品味的詩歌呢?我想,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

    酒張揚了李白的性情

    酒精的最大功能,是可以刺激人體感官,能是釋放潛伏的本能,使人變得很性情。

    李白曾給自己的老婆寫過《贈內》的詩:

    贈內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

    李白喝了酒,面對服侍自己的老婆感覺到不好意思,藉著酒勁,給老婆說幾句好話,逗老婆高興,夫妻倆的恩愛甜蜜一下子顯現出來,沒有酒,哪還會有這樣的甜蜜表達的勇氣,我們怎能知道李白還有這樣柔情活潑的性情?

    二、酒激發出李白的靈感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本來一個人喝酒,寂寞無聊,但是三杯酒下肚,突然來了靈感,可以邀請月亮來一起喝,這樣的靈感,沒有酒精的刺激平常狀態下,是很難被激發的,而且最後還和月亮有個約會,感嘆於李太白的豐富想象力,也要感謝酒對他的激發。

    三、酒讓李白迴歸自我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這首著名的詩,句句都是名句。真在喝酒的李白,藉著酒勁,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真實,可謂是“酒後吐真言”。現實中的李白的確是一個矛盾體,他一會躊躇滿志“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但是一會有灰心喪氣,“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在酒精的作用下,李白展示了最真實的自己。

    四、酒能讓李白忘卻煩惱,變得豪情滿志

    人們常說“借酒澆愁”,在酒精的作用下,人的確能暫時忘卻煩惱。看似瀟灑的李白,實則一生不如意的時間多,因此在他的抒發愁思的詩歌中,酒從來都不會缺席,而且有了酒,李白才變成偉大的李白:

    他感嘆世上的路難走,“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可是幾杯酒下肚,這種茫然悲傷的情緒突然改變,詩的最後,李太白寫到: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種轉變,不能說沒有酒的功勞。

    他慨嘆人生短暫:“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可是幾杯酒下肚,他就變得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結論

    李白並不一定寫詩就要喝酒,不喝酒李白照樣能寫詩,但是有了酒,李白才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李白,他性情活潑率真,思緒飄逸超群,他的思想矛盾糾結,但他總是豪邁積極,給人向上的正能量 ,這些特質,酒的功勞不可忽視。

    筆記小說《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李白嗜酒,不拘小節。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嘗錯誤;而與不醉之人相對議事,皆不出太白所見。時人號稱為‘醉聖’”。李白喝酒絕不爛醉,不然喝的連北都找不著,有怎樣寫詩?他喜歡酒,是酒能激發他的潛能,絕對不要把李白想象成酒鬼,那是對李白的糟蹋。

  • 5 # 世間人物

    我認為李白不是寫詩的時候喝酒,而是喝酒的時候寫詩。李白一酷愛喝酒,酒是他的第二生命,而醉酒之後,便喜歡作詩,根據郭沫若先生的統計顯示,在李白一千五十首的詩文中,談到飲酒的有一百七十首。那麼,李白為何愛喝酒,又愛酒後作詩呢?

    一:李白為什麼愛喝酒?

    其實,在唐朝時期,不只有李白喜歡喝酒,例如斗酒學士王績,醉司馬白居易,醉士皮日休等等,而除了這些文人雅士,唐朝社會的各個階層都有飲酒之風。

    因此,我認為,李白之所以愛喝酒第一點就是受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受唐代的酒文化的影響。

    其次,李白愛喝酒,與其自身的性格有關。李白天性率直、狂放,自傲,但李白的這種天性卻與當時的社會環境不相容,他看不起世人的阿諛奉承,趨炎附勢,他也不想隨波逐流,而在一個“骯髒”的社會中想要追求自己的內心世界,酒是最佳的選擇。

    “痛飲狂歌空度日 , 飛揚跋僱為誰雄?” 這是杜甫為李白所做的詩,杜甫是一位懂李白的人,他懂得李白的痛苦。

    對於李白來說,酒是一種靈魂的寄託,一種感情的釋放,一種在世間活下去的勇氣,更是最懂得自己的知己。

    二:為何愛酒後作詩?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喝酒,求醉,半醒半醉是喝酒最舒服的狀態,當我們喝酒喝到這個的時候,我們的思維容易得到釋放,埋藏在自己心裡的東西全部釋放出來。

    因此,酒就是李白的靈感源泉。

    對於李白來說,他有才,他有“傷”,他又有張狂的個性,那麼,酒就如同一根火柴,在半醉半醒的時候,這個火柴被點燃,之後,自己的才,自己的“傷”,自己的張狂全部被燃燒起來,一首首傳世詩句便這樣被創造出來了。

    前文我們說到,酒對於李白而言,是最懂自己的知己,是可以傾訴的朋友,因此,喝醉的李白,使自己內心壓抑的東西得以釋放。通俗點講,就如同我們喝醉喜歡胡言亂語,大肆宣洩,但是李白與我們不同的是人家有才,因此,李白的“醉話”都是千古名句,而我們的醉話則是“瞎扯、胡謅”。

    三:總結

    總的來說,酒後作詩,有兩個必要因素,腦子裡有故事,肚子裡有墨水,酒只是一個催化劑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美軍B-52H轟炸機模擬演練對俄方實施核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