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大史

    漢武帝的武字代表著他是個有著開疆拓土功勞的皇帝,在武治上他有著一定的功績,因此才會給他諡號為武。

    總的來說,漢武帝時期的名將還有不少,但是真正能立下不世之功勳的人卻不多,現在一提起來漢武帝,大家肯定會想起衛青和霍去病,這也是因為他們兩人立下的功勞太多了抗擊匈奴,接連抵禦外辱,可以說為漢朝做出了太多的貢獻,要是沒有他們兩人,估計漢朝與匈奴之間的戰爭,不知道要持續到什麼時候。

    漢朝的前幾任皇帝都沒有解決匈奴問題,到了漢武帝時期,才有能力戰勝匈奴

    漢朝時期邊境的匈奴部落正處於蓬勃發展的時期,這個草原部落人數眾多,而且以騎兵為主,作戰十分勇猛,經常襲擾漢朝的邊境,給朝廷帶來了極大的損失。但是漢初時期卻無可奈何,因為當時王朝的軍隊主要以步兵為主,騎兵的數量遠遠無法同匈奴作戰,只能透過和談來維持穩定。

    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家的綜合實力顯著提高,而且還培養很多戰馬,使得漢朝有機會去反擊匈奴,免受他們的襲擾。有了騎兵還要有良將,否則外出作戰也無法取得成功,而衛青和霍去病正是良將,他們透過率領軍隊,外出塞外同匈奴作戰,接連取得了勝果,徹底的打掉了匈奴的囂張氣焰。

    正是因為有了衛青和霍去病這種大將,才能同匈奴一較高下

    整個漢朝時期,對外作戰數量最多的就是漢朝,漢武帝登基的那幾年,匈奴還接連犯邊,導致邊境軍民苦不堪言,而且這些人都是騎兵,來擄掠了一番,轉身騎馬就走,等到漢朝軍隊集結完成的時候,這些人早就跑遠了。

    漢武帝之前的幾位皇帝也對匈奴進行過反擊,但是成就卻不高,茫茫大漠,連敵人都不好尋找,更何況是戰而勝之。而且出兵塞外的騎兵很容易受到匈奴人的伏擊,漢朝的多位大將都吃過匈奴人的虧。

    衛青和霍去病這樣的人物可以說是天降奇才,這兩個人一個打仗十分沉穩,一個作戰奇險,而且他們兩人都給匈奴帶來了嚴重的損失。沒有他們兩人,也就沒有了以後的大敗匈奴王庭,北驅匈奴,封狼居胥,這兩人的出現可以說給漢朝帶來了勝利的曙光,漢武帝最大的功績,就是他們兩人抗擊匈奴,沒有他們兩人,估計漢朝還難以和匈奴抗衡,也就只能偶爾反擊,積蓄力量了。

    武字代表著兵事和開拓疆土,沒有衛青和霍去病,也就沒有了後來的大捷

    正是因為有了這兩位良將,漢朝才一改以前的對敵策略,開始積極的反擊匈奴,這兩人對於漢朝的意義非比尋常,大家現在提起來漢武帝,肯定會直接聯想到衛青和霍去病,這兩人造成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沒有這兩位良將,只是依靠漢朝的騎兵很難建功立業。

    要知道匈奴人是在馬背上生活的民族,這些人從小騎馬打獵,可以說是成年了就是一個好騎兵,漢朝可沒有這樣的機會,因此朝廷的騎兵和匈奴騎兵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要想要彌補這個差距,只能靠著戰將的指揮能力,正是因為有了衛青和霍去病,漢武帝時期才能取得這麼大的功績,武字代表著的是軍功,沒有了他們兩人,恐怕漢朝沒有這麼打的軍功。

  • 2 # 羊大大羊羊羊

    這個不好說,因為我們沒有生活在古時候。俗話說得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霍去病和衛青在為漢武帝開疆拓土,立下了汗馬功勞。

  • 3 # 面朝大海X春暖花開

    能,首先,西漢經過文景兩任皇帝的休養生息,國力強盛.其次,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諸侯國實力削弱,中央集權,內部隱患消除,國力強盛. 罷黜百家,春秋大一統思想要求統一. 而且匈奴多次犯邊,掠奪人口和財產,對國家安全造成極大威脅。所以,以當時西漢的實力和掃滅匈奴的決心來看,就算沒有霍去病和衛青,一樣可以打敗匈奴。

  • 4 # 坐在石頭上的胖子

    皇帝肯定是穩穩坐著,畢竟周亞夫平定了七國之亂外加採納主父偃的推恩令,大漢國內部諸侯已無人能對抗中央政府。至於對匈奴作戰,如果沒有衛青和霍去病,可能功績不會如此千古彪炳,畢竟這倆人對匈奴的戰事中發揮的的確太出色。但是,匈奴肯定依然會被大漢痛擊,因為歷經文景之治後,大漢的綜合國力已經遠不是匈奴可以比的

  • 5 # 沈飛羽

    衛青和霍去病是北擊匈奴的主要將領,戰功輝煌,然而漢武帝坐穩皇位主要是文景之治的兩世積累和周亞夫平定了七王之亂,當時大漢政治清平,國力強盛,中央皇權穩固,漢武帝已經坐穩皇位,如果沒有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可能沒有這麼順利,但不影響漢武帝皇位的穩固。

  • 6 # 歷史熱知識

    首先可以明確的說,沒有衛青和霍去病漢武帝也是能保住帝位的!接下來我們就說說具體原因。

    首先劉徹能當皇帝最應該感謝的是他母親孝景王皇后和她姑母館陶公主劉嫖。是她們一個在漢景帝一個在竇太后面前為他建立了相當不錯的政治資源。再加上劉徹自身的才能最後得到一致擁護在漢景帝駕崩後登基了。

    雖然在登基之初,大權由竇太后掌握。但是在公元前135年隨著竇太后的逝世。劉徹開始了逐步加強中央集權的程序。首先打擊了外戚丞相,然後加強了他身邊收轉文書的尚書、中書的地位,使丞相成為有名無實的職位。自此,中書和尚書成了中央發號施令的機構。然後在謀臣的主父偃的建議下推出了推恩令徹底削弱了藩國勢力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帝位。還在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講究天人感應,君權神授。這樣在思想上鞏固了自己的帝位。

    綜上所述,劉徹能鞏固自己的帝位是靠自己的權謀一步步的經營下來的。所以沒有衛青和霍去病也能保住自己的帝位,反而他還是霍去病和衛青的伯樂。

  • 7 # 許願的泥菩

    如果沒有衛青和霍去病,漢武帝劉徹是否可以保住帝位?

    這兩者沒有太大的關係,衛青和霍去病都是漢武帝在當了皇帝,之後才發現的。霍去病更晚。所以,從這點來說,衛青和霍去病沒有幫上什麼忙。

    漢武帝統治時期,面臨的主要是三方面的問題:一是諸侯王還有一定的政治、軍事勢力;二是土地兼併嚴重,社會動盪不安;三是匈奴不斷入侵,兩越不停製造事端。在這幾件事當中,衛青和霍去病僅僅只做到一點,那就是抗擊匈奴。諸侯王漢武帝是依靠推恩令逐步解決的;土地兼併嚴重,豪強勢力過大,這個是靠其選擇人才和刺史制度解決的,任用的人裡有名的如張湯;至於兩越等地,這個也不是被衛青和霍去病平定的,而且漢武帝是先平定的南方動亂,然後才開始準備對付匈奴。

    所以,就此看來,即使沒有衛青和霍去病,可能在進軍匈奴的時候比較困難,或者說難以像他們一樣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但是,如果匈奴要想像漢初一樣,直接威脅漢武帝的位置,這個真不好意思,做不到。

    而且呢,衛青和霍去病的戰爭是漢武帝舉全國之力去支援的,所以可以換過來,即:如果不是如漢武帝一樣的皇帝在位,那衛青和霍去病還能在抗擊匈奴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嗎?

  • 8 # 國史春秋

    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衛青、霍去病都是因出擊匈奴而顯露頭角,也可以說是另一種時事造就的英雄,成就他們的人正是漢武帝。如果沒有衛青和霍去病,漢武帝還會培養其他將領,因此也可以把二位視作漢武帝手中的棋子。棋子的屬性就是受主人擺弄,聽主人使喚,如果主人不去用它們,那麼它們永遠是角落裡的堆砌物。

    真正影響漢武帝皇位的人是竇老太后,也就是漢武帝的祖母。竇太后主張黃老學說,漢武帝透過儒術收攏皇權,這樣一來,二人不可必免的產生衝突。自古變改就是割某一部分即得利益者的肉,而竇老太后正是這部分人的代表,因此竇太后身上感覺痛了就要發威,稚嫩的漢武帝碰了一顆釘子後,選擇了蟄伏、等待,等待行將就木的老太后嚥下最後一口氣。

    時間一晃而過,六年後,竇老太后去世,22歲的武帝終於迎來了大展拳腳的時候。於是志得意滿的漢武帝進行了包括選官、行政、軍事、頒佈“推恩令”及建立刺史等一系列的制度改革。經一整套的改革方案落實,最顯著的一個效果就是強化了中集權,漢武帝成為了漢帝國的獨裁者。

    而此時的衛青不過是平陽公主家的一個少年騎奴,霍去病不過是一個“忙趁東風放紙鳶”的孩童。此刻,他們如同閨中待嫁的少女,期待武帝給他們披上火紅的嫁妝!數年、十幾年後,兩個人如願以償,風光無限。

    晚年,漢武帝遭遇了人生的第二道坎,特別是在求仙問道上經歷了重大的打擊,而性情大變,做出了諸如巫蠱之亂等許多糊塗事。加上連年的征戰,致使國庫空虛,民怨沸騰,地方起義愈演愈烈。此時漢武帝又幡然悔悟,於是釋出《輪臺罪己詔》,做深刻的自我反省,還百姓於休養生息。而此時的衛青、霍去病已經做古多年,武帝老當益壯、力挽狂瀾靠得還是自己。

    如果把武帝比作夜空,衛青與霍去病不過是點綴夜空的兩顆星星,夜空永遠不會因為兩顆星星的存在與否而失去美麗,但是沒有夜空,星星連轉瞬即逝的光亮都不可能留下。

  • 9 # 北漂一族粥粥

    我認為漢武帝沒有衛青和霍去病地位也是能保住的。我們從以下分析一下。

    首先漢武帝接位時,國家相對比較穩定但是確不能長久穩定。為什麼呢?

    因為在此之前為了調養生息緩解戰爭帶來的民不聊生。採取和親,用女人去換取國家暫時的穩定,很快就不行了,治標不治本。公主也淪為玩物。敵人會越來越猖狂。胃口也會越大。

    漢武帝劉邦清楚的知道只有打趴下敵人才能讓對方心服口服。

    可面臨著又是什麼形勢呢?

    他有大幹特幹的架勢可是苦於沒有將才,朝廷的大將不是年邁的就是被打怕的沒人敢打。必須引進人才啊。

    可能是上天助力這時讓他看到了一位將才衛青。

    衛青陪伴漢武帝的時間可不短,當劉徹還是太子的時候,衛青協助漢武帝奪回了被竇太后強迫遠嫁匈奴的長平公主,那時候衛青就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和長平公主的欽佩,衛青慢慢的變成了大將軍和駙馬爺,後來姐姐衛子夫也變成了皇后,又是駙馬爺又是國舅的地位與能力都具備。但是他不張狂,低調成為漢武帝最放心的臣子與心腹。

    最重要是能打仗勇猛無比。

    衛青打得匈奴人是聞風喪膽,霍去病更是把匈奴趕到了玉門關以外兩千多里,霍去病因此成了匈奴人心中的魔鬼。

    但是英年早逝24歲就沒有了,保衛江山又壓倒衛青身上了,衛青也不負眾望一直保駕護航。

    中國有句話是什麼呢?一個籬笆三個莊一個好漢四人幫。

    除了這兩員大將還有奇才東方朔和主父偃。

    東方朔協助劉徹成功登上了帝王寶座,擊垮了不可一世掌權的竇太后。神機妙算,步步為營,為漢武帝獻出了四道錦囊妙計,漢武帝似他如神明,而竇太后的黨羽太多,最難解決的就是諸侯擁兵自重的問題,這時候漢武帝想了一個辦法。

    他開始攻打匈奴,要求各路諸侯支援,目的就是想消耗諸侯和匈奴雙方實力,結果各個諸侯當沒聽見不管不問。又聽說好兄弟李勇可能投靠了匈奴,漢武帝發怒。

    司馬遷為之求情被漢武帝處以宮刑,東方朔不寒而慄。這時候淮南王叛亂剛剛平息,就開始削番了,就是施行所謂的推恩令,這也是東方朔的意思,而派去的使者直接被殺了,東方朔從此就消失了,漢武帝一生都在尋找東方朔,但是都沒有找到。可能他看出在實施過程的艱難,怕因此而丟掉性命,便隱姓埋名了。也可能他的使命以達到。來助劉徹一臂之力的。

    在漢武帝晚年發生巫蠱案時他又給了漢武帝“止戈為武”四個字,漢武帝這才明白前面的“戈”是“金戈鐵馬”,而後面的戈是“同室操戈”,但是一切都晚了,太子、皇后都死了。

    主父偃,主父偃的才學遠在東方朔之上,他是漢武帝中年才出仕的,他的存在緩和了漢朝和大宛的關係,為大漢的汗血寶馬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其次他聰明絕頂,霍去病故意殺人,採用折中的方式讓霍去病活了下來,才有了霍去病後來的不世之功。而他最大的成就是漢武帝始終擔心個諸侯王的勢力會威脅大漢江山,他讓推恩令得以成功的實現。付出了生命穩固了漢武帝的江山。

    事實證明實施推恩令是正確的。

    主父偃主要做了什麼事呢例如:

    當時齊王的勢力最大,他先去了齊國,離間了他們父子君臣,隨後他又去了其他的幾個諸侯那裡說明了漢武帝的立場,不久齊王起兵卻被他兒子殺死,其餘的幾個諸侯望風而從,但是大家都心懷怨恨,主父偃只有自殺來換取天下太平。就這樣推恩令得以順利實施。

    而所謂推恩令就是諸侯的權力土地原先是全部交給自己的接班人(長子),而推恩令就是權力應該均分給每一個兒子,這樣就大大削弱諸侯實力。

    ​可以看出劉徹胸懷大志,希望自己跟太祖一樣可以大展宏圖。漢武大帝更是一位有謀略的帝王。

    衛青和霍去病對於劉徹是很重要的那麼從一件事可以看出來,衛青的汗血寶馬都差點以宰相之禮安葬,漢武帝賜衛青“汗馬功勞”的牌匾來彰顯他的功德,而霍去病被封為“冠軍侯”,霍去病的妻子被封為“護國夫人”,霍去病死後墳墓修成了祁連山的形狀,因為霍去病生前打到過祁連山脈。並且衛青霍去病合為一傳,為“衛青霍去病列傳”。

    漢武帝是一位伯樂,而他們正是他的千里馬。在那個那個戰亂的時代背景,我想如果沒有衛青和霍去病,劉徹也會有飛將軍李廣、謀士東方朔、主父偃,他的基因有著帝王的血液有不甘於現狀的勇氣有不屈服的精神。他也註定不平凡。

    因為他的確在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人們習慣性的稱他為“千古一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植大白菜如何進行捆綁?需要注意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