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輝看歷史
-
2 # 史海魅影
這個問題個人感覺有“侮辱”朱元璋的嫌疑,朱元璋好歹也是一國的開國之君,燕雲十六州就是他收復的,而且打敗了蒙古的騎兵,朱元璋算得上歷史上一代明君。大家知道,封建社會是地主階級專政的社會,一切利益都要符合地主階級的意願。明朝初期,社會生產力嚴重的不足,朱元璋為了恢復生產,必須採取一些措施幫助恢復生產,當然了重農抑商的措施他也採取了。歷朝歷代的君王為了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都會採取重農抑商的措施,限制商業的發展,提高農業的參與人數,保證最基本的糧食能夠滿足需要。沈萬三屬於商人,在古代是最沒有地位的身份,有錢但是沒有地位,沈萬三也很苦惱,但是他正好趕上元末明初的起義。群雄中,沈萬三想找個可以依託的人,能夠讓他身份提升的人,這個最好的人選就是朱元璋,他出錢修築了南京的城牆來巴結朱元璋,奈何當上皇帝的朱元璋是一個一心為百姓的主,商人是他痛恨的物件之一,沈萬三好像也幫助過朱元璋的對頭,自然朱元璋會拿他開刀來完成自己的重農抑商的目的。朱元璋是皇帝,絕對不缺錢財,這個問題把朱元璋看的“小”了,朱元璋能力絕對不是為了錢而殺人的人。
-
3 # 青梅沒有酒
朱元璋殺沈萬三,最主要的還是沈萬三犯了忌諱。他替皇上勞軍,修築城池,違背了恩出於上的原則。第二他為人張狂不知收斂,處處於皇帝爭高下。第三,他的資本擴充套件引起了皇帝的忌憚,他的行業遍佈各大行當,幾乎要左右朝廷的經濟命脈,這就是取死之道,沒有哪個國家也沒有哪個朝廷會坐視這種現象。至於欠錢不想還,不敢說沒有,但至少因素極為微小,朱元璋能取得天下,人格魅力要有,做人的道義還是要講的。
-
4 # 講理
先說觀點:並不是,朱元璋消滅張士誠的時候沈萬三已經死了
乾隆年間整理的《吳江縣誌》裡曾經提到:
“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秘從海道運米至燕京”。這個是參考了明代人莫旦撰寫的《吳江志》。莫旦是什麼人呢?是沈家的親家,親家說的話當然是可信度更高一些了。
除此之外,可以證明沈萬三早就死的還有其兒子沈榮的墓誌銘。明初有個人叫王行,他曾經給沈榮過墓誌銘,裡面明確提到沈榮死於洪武九年,享年71歲,沈萬三不可能只比他兒子大9歲啊,所以沈萬三肯定不是明朝的百姓。為什麼說王行寫的墓誌銘可信呢?王行是幹什麼的?他的一生基本上都是以執教為業,他曾兩次在沈家任門館先生,所以對沈家的瞭解應該是比較多的。
為什麼回傳聞朱元璋殺了沈萬三呢?這個說法來源於《明史》,明史算是正史了,但是明史是清朝人編撰的,雖說《明史》好評如潮,但是也不能否認存在清朝統治者抹黑明朝,為自己的正統性辯護的可能,為什麼這個說?因為直到雍正帝了,清政府還印發《大義覺迷錄》為清朝的合法性辯護呢,至於摸黑一下朱元璋簡直就不算個事。此外,《明史》算是正史,自然信的人就多。
沈萬三家族不討朱元璋喜歡倒是真的洪武六年,朱元璋圍困蘇州,八個月之久才城破。張士誠之所以能堅持這麼久,肯定離不開蘇州富豪們的支援,沈萬三家族作為做大的富豪怎麼可能不出力呢?因此後來朱元璋收拾瀋家人也算是正常了。
沈萬三劇照
-
5 # 榮耀歷史
如果要說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富豪商人,沈萬三肯定榜上有名;如果到南京旅遊,走上明城牆,導遊肯定會給你介紹哪一段是沈萬三出錢修建的;如果到周莊一遊,那麼沈萬三故居必須得去。
一屆商人沈萬三為什麼這麼出名?他與朱元璋的糾葛到底有哪些?
鉅富沈萬三沈萬三,原名沈富,號稱萬三,萬三的意思是財富在一萬戶人家裡面排前三,是富豪的代名詞。原本是浙江人,但是到從小在蘇州做生意,故居就在現在的蘇州周莊。
元朝對民間經濟管制較松,外海貿易開放,沈萬三就是靠著與南洋做生意,成為江南首富,民間甚至傳聞他有一個聚寶盆,無論什麼東西放進去都會變成金元寶,以致於民間給他的畫像都是手捧聚寶盆。
與朱元璋結仇經商最怕碰到亂世,很不巧沈萬三碰上了元末大規模農民起義。
主要的起義軍有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三股勢力,經過鄱陽湖之戰,陳友諒被朱元璋消滅,最後擋在朱元璋面前的只有張士誠。
雙方在長江下游一帶擺開架勢,最後張士誠被朱元璋包圍在平江(就是現在的蘇州),然而朱元璋足足打了8個月才拿下蘇州城,朱元璋認為是蘇州城內的百姓給了張士誠很大支援,特別是蘇州城內的富人們。
朱元璋自父母死後便到皇覺寺當和尚,後來寺廟也待不下去,只得外出巡遊化緣將近3年時間,在這3年裡,他受盡了多少富人的白眼與喝罵,所以朱元璋對富人有一股本能的厭惡,再加上蘇州城的富人資助自己的敵人,朱元璋更是怒不可遏。
正當朱元璋要發作時,精明的沈萬三一看形勢不對,趕緊花錢消災,主動找到朱元璋,願意為新生的大明朝貢獻自己的力量。
朱元璋建都南京,南京城原有的設施已經無法滿足大明的氣勢,所以需要重新修建城牆。修建城牆耗資巨大,沈萬三一口氣承擔了明城牆的1/3,就是現在南京古城牆中華門到水西門一段,足見沈萬三的財力真的是富可敵國。
朱元璋受人恩惠,只好壓制心頭的火,放過了蘇州城的富商。沈萬三一看撒錢有如此的效果,就想進一步抱朱元璋的大腿,提出要犒勞三軍。
這下子拍馬屁拍到馬腿上了,朱元璋大怒:
匹夫犒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在他看來,這是沈萬三不懷好意,妄想擾亂軍心,就想殺了沈萬三,還好馬皇后還算理智,畢竟拿了人家這麼多錢,所以沈萬三逃過一死,但是全家被髮配到了雲南,家族財產也被收繳國庫。
沈萬三客死雲南,後來沈家女婿牽扯到藍玉案,連同沈家一起被抄家滅族。
有的時候命運真的不掌握在自己手裡,對於沈萬三來說,天堂到地獄是如此地近,以致於他來不及反應。
-
6 # 歷史時燒錄
個人認為,這個跟借不借錢沒有關係,朱元璋殺沈萬三主要是因為朱元璋的仇富心理,以及其制定的重農抑商的政治策略。
朱元璋究竟向沈萬三借沒借過錢?其實,借錢的說法是不成立的,沈萬三種種“散錢”的行為,只能說是“義務勞動”。沈萬三幫助朱元璋做過三件事,一是修長城;二是築皇宮;三是建醫館。
我們不得不佩服沈萬三,由沈萬三乾的這三件事情可以看出,沈萬三富可敵國的稱號並不虛假。
接下來,我們在看看沈萬三為朱元璋做的這三件事情的大背景。
元末明初,由於元庭的統治力下降,起義不斷,可以說是群雄並起,從而割據天下,經過一些列的鬥爭,剩下的大“英雄”主要有三個,分別是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我們將朱元璋放在最後一位,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他最弱。
除了這些軍閥的,各行各業也都是人才輩出,其中又以大富豪沈萬三為最,沈萬三在軍事上沒什麼建樹,但是在國民經濟上,著實的出了不少力。沈萬三白手起家,和朱元璋很相似,憑藉著自己的一己之力,一手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朱元璋白手起家,創立屬於自己的真正帝國)。
沈萬三做商人做到這個高度,自然深知自己即便是在有錢,若沒有相對應的實力,註定了是要人財兩空的,事情也確實如此。
於是,沈萬三開始尋求政治上的庇護,但是他卻沒有找對人,因為他一開始尋找的人是朱元璋的對手張士誠。在張士誠的軍隊建設,後勤補給,等各個方面上,沈萬三都是出錢出力,能幫忙便幫忙,張士誠也確實很禮待沈萬三,只恨張士誠確實不是做帝王的料,最後敗給了朱元璋。
起初,沈萬三一心想要幫助張士誠,但是無奈,形式不留人,張士誠一步一步走向敗勢,並且形勢不可逆轉,於是沈萬三很無奈,而為了一家老小,也不得不轉投“英主”,這個英主便是朱元璋。
沈萬三投靠朱元璋後,為了討好朱元璋,真的是很盡力,主動為其“規劃”要幫其修長城、建皇宮、立學堂醫館。而此時朱元璋也確實有此所需,常年的戰爭,使朱元璋的兜裡空空如也,急需補充,而沈萬三的熱情令朱元璋都很不好意西,畢竟這屬於是一個人十分熱情的非要送給自己東西,於是朱元璋靈機一動說道:“這都是我先向你借的,日後定換”,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客氣話而已。
所以,嚴格的說,朱元璋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向沈萬三借錢。
朱元璋為何要“收拾”沈萬三?朱元璋收拾瀋萬三主要我三點原因!
一、朱元璋的仇富心理
朱元璋是農民出身,而且是多代貧農,家裡很窮,一頓三餐都吃不飽,父母親人更是在饑荒中直接的餓死了。而那些有錢人則不一樣,無論何時何地,總是能夠吃香的喝辣的,真的是很令人不喜。由於朱元璋的成長環境,使朱元璋很討厭商人,認為商人是無商不奸,所以很討厭這個群體。
二、重農抑商的政治策略
朱元璋貧農出身,深知廣大農民的不易艱辛,於是朱元璋一心想要幫助農民擺脫水深火熱,而同時朱元璋又認為商人都是奸滑的人,欺詐農民,必須打壓他們,於是制定了重農抑商的策論,並著手實施。
三、沈萬三的“一個要求”
這直接的便惹怒了朱元璋,朱元璋心想,老子把頭別在褲腰帶裡,好不容易打下的天下,怎麼的,你一個小小的沈萬三出了點錢,便要與老子分一杯羹?於是,朱元璋下定決心準備收拾一下沈萬三。
沈萬三本來就出身不好(先投靠的張士誠,後投靠的朱元璋),只是礙於沈萬三為朱元璋出了很多錢,朱元璋才不危難他,沒想到沈萬三還敢向自己提要求。再加上朱元璋本來就很想收拾以沈萬三為首的商人這個群體,於是便將沈萬三給殺雞儆猴了,其實沈萬三確實有點冤,誰讓他遇上了朱元璋呢!
回覆列表
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富商登上報紙,關於他們的故事也特別受人追捧,但是在歷史上面商人卻地位都特別低下。從秦朝開始,即使農民的地位都要比商人高一些,他們排在了最後。在明朝的時候,雖然商人的地位有所提升,但也是在明朝中後期了。在朱元璋剛剛建立明朝的時候,因為他本身出身也特別的低,曾經還給地主放牛很長時間,也見識了很多商人鄉紳欺負人的情況。所以做了皇帝之後,對於這些商人的觀感也不是很好,甚至還會去打壓他們。當時有一個財主,沈萬三就想要巴結皇帝,曾經主動借錢給皇帝,幫他做了三件事,只是想要四個字作為賞賜,卻未能如願。
沈萬三他的故事流傳還是非常廣的,很多記載中都可以找得到,在那個時候各地的起義軍也經常出現,不同的勢力割據一方,都還是非常多的,在前期的時候這些起義軍都想要推翻元朝,在元朝滅亡之後,義軍之間也進行了很多年的爭鬥,其中勢力比較大的除了朱元璋這一支,還有張士誠,那個時候他一直佔據著蘇吳地區,因為這個地方水利便捷土地平坦,所以當地的商人農民都還是非常多的,因為這個原因當地的糧草也非常的充足,所以朱元璋在攻打這個地方的時候,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礙。
原本沈萬三一直在支援張士誠,但是後來發現他已經不行了,可能也堅持不了多久,於是就又轉頭到了朱元璋的身邊,想要幫助他,在那個時候朱元璋確實還是挺缺錢的,因為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戰爭,雖然也建立了明朝,但是全國的人口也特別的稀少,很多土地全部都荒廢在那裡,而國庫裡面又沒有什麼錢,本身朱元璋就是從平頭百姓做起的,所以也不願意再加大百姓們的負擔,這時候沈萬三能夠出頭,其實對於朱元璋來說還是很有幫助的。
那個時候沈萬三就找到了皇帝,想要出資來做三件事情,第一就是修建長城來抵禦外來的侵犯,第二在南京修建皇宮以供皇帝和宗親居住,第三就是在當時的明朝修建學堂和醫館,這些地方來造福百姓,當時他說的這三件事情也是朱元璋一心想要做,但是因為沒有錢卻做不了的事情,自然得到了皇帝的允許,而且對他也非常的看重,雖然朱元璋一直討厭商人,但是看他這麼上道,也沒有太過為難他,只是宣告這些錢都是借來的。
我們可以看到史書上的記載,當時南京的城牆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沈萬三花錢來修建的,當時花費的金錢還是非常多的,雖然他算特別有錢,但是這樣的城牆修建下來應該手裡頭也沒有什麼錢財了,所以當時朱元璋雖然對他並沒有感動,但是也沒有刻意針對他。有一次皇后就問到了沈萬三,他做了這麼多的好事,幾乎把家中的錢財全部都拿了出來,有沒有什麼想要的賞賜,因為面對的是皇后,所以沈萬三也斟酌著說出了自己的請求,他想要的只有四個字,大明義商。
後來馬皇后也找到了皇帝,告訴他這件事情,結果朱元璋聽了之後卻並不同意。他認為所有的商人都是奸商,根本不存在意義上的說法,這樣的想法就是無稽之談,不可能幫助他實現的。
沈萬三雖然幫助朱元璋做了這麼多的事情,但是最後的結局卻算不上好。再之後因為一件事情觸怒了皇帝,直接就被髮配到了雲南,最後也死在了那裡。雖然現在史書中關於沈萬三的故事記載,也出現了一些偏差,但歷史上應該也是真的有這個人存在的。而且在那個時候,他能做到這樣的程度,已經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