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莫天聾
-
2 # 哥只是個唐門
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孫策的死跟孫權無關,孫策傳位給孫權也是無奈之舉,當時江東內憂外患,必須有一個有政治能力的人來領導,方可保住江東基業,他兒子年幼不堪大用,他弟弟孫權雖無開疆拓土之能,確玩得一手好平衡,能保住基業以待天時
-
3 # 史料不擠
首先第一個問題:該不該傳位給孫權。這個問題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公元200年,孫策遇刺不治生亡,去世的時候年僅26歲。他兒子孫紹這個時候一歲多才(可能年齡不準確,但是肯定是很小),而作為一個聰明的統治者在這個時候把王位傳給弟弟是很明智的,理由有四:1、兒子太小控制不住臣下,特別是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2、兒子太小容易造成外戚專權。我們知道漢朝的幾次危機多與外戚專權有關係,而漢末的群雄並起主要原因也是因為皇帝年幼的原因在裡面;3、弟弟孫權聰慧過人且謀士與賓客眾多。孫權從小便展露出過人的聰慧,深得孫策與孫堅的喜愛,而守住江山遠比打下江山容易,所以孫權是最好的選擇;4、為了兒女家人。如果傳位兒子,兒子年幼,如果孫權有意取而代之那麼成功後必然兒子家人將性命不保。
第二個問題:孫策的死到底和孫權有沒有關係?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大的爭議,正史上對孫策遇刺身亡的描述非常的少。個人認為,首先孫策常年征戰沙場連老虎都可以射殺的人,我覺得能夠被刺客輕易傷著,肯定是對他足夠了解,而且史書描述當時他遇到刺客手中的刀折了,所以被傷,那麼能夠動他的兵器的人肯定很親近的人。而且結合他死後誰得到的權益最大?再個孫權這個人,為了自己的雄心,連妹妹的一生幸福都可以捨去,外甥都可以想除去的人,做出弒兄篡位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
-
4 # 娛之視界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孫策之死與孫權無關。首先是動機問題,表面上來看,孫策死後孫權就取代了孫策的地位,孫權好像有了殺死孫策的動機。但是我們看孫策死後孫權的表現,“五年,策薨,以事授權,權哭未及息。策長史張昭謂權曰:孝廉,此寧哭時邪……乃改易權服,扶令上馬,使出巡軍。”孫策死後,孫權當時是沒主意的,只知道為孫策痛哭,還是張昭提醒了孫權上馬巡軍,穩定局面。這就有人會說了,難道孫權不能是“影帝”,裝出一副哀痛失措的樣子嗎?這就要回到孫權害死孫策能否把握一定成功即位的問題了,也就是事前可行性分析了。事實上,孫權無法確定孫策是否會傳位於孫權,孫策不止孫權一個弟弟,孫堅第三子孫翊更是被史家評為“有兄策風”,孫策自己原本就有一個兒子——孫紹,即使孫策傳位於孫權,江東文武仍有不少人支援孫紹,而且孫氏宗室在孫策死後也是多有不服,孫暠更是直接謀劃奪權,孫權憑什麼保證害死孫策後自己能成功取代孫策?最後,再看孫權自己的資本問題,孫權手裡並無兵權,孫策時代也不過擔任過陽羨長及奉業校尉,與江東文臣武將之間並不熟稔,如果孫氏宗室及江東文武並不支援孫權,孫權憑什麼穩固自己的地位?事實上,孫權真正確立自己的地位,還是因為建安五年,手握兵權的周瑜將兵赴喪,率先向孫權行臣禮,以示對孫權的支援,才真正站穩了腳跟,在此之前,孫權和周瑜並無過多往來,又憑什麼確定一定能得到周瑜的支援?
孫策之死在史書上也有多種說法,一是被許貢門客所傷,箭傷甚重,當夜死亡;二是孫策中箭後,俊顏損毀,孫策自感不能再建功立業,氣憤之下致使傷口崩裂,當夜死亡;三是孫策因斬于吉後,感覺于吉陰魂不散,中箭之後,見於吉在鏡中,撲鏡大叫,創口崩裂而死。無論是哪種說法,都和孫權沒有任何關係。
之所以會問“孫策之死是否與孫權有關”這種問題,一是因為電視劇《新三國》中孫權的表現過於淡定,彷彿是他殺害了孫權一樣,自己也就被洗了腦;二是一些人自作聰明,見不得權位正常過渡,彷彿不往陰謀處猜想就不能體現自己“頗通政治”,這種想法和懷疑孫權猜忌並害死周瑜的行為類似,永遠見不得君臣相得,一定得腦補出一番不可思議的政治鬥爭出來,不允許歷史和自己的想象大相徑庭。一千八百年來,所有的政治家史學家從未質疑過孫權害死孫策、孫權猜忌周瑜,反倒是近幾年來的網路史學家自作聰明,彷彿掌握了歷史真相。
再回答第一個問題,孫策該不該傳位孫權呢?當然應該,孫策死時也不過26歲,兒子孫紹只是幼兒,傳給孫紹恐孫紹年幼為人挾持,淪為傀儡,江東大亂,而孫權此時已經成年,且已經相當成熟,孫翊雖然與孫策相類,但孫翊心性過於輕佻果躁,至於孫氏宗室就更不可能了,孫策打下的江東六郡,豈可讓於旁支。再者,就如孫策自己所說,“舉江東之眾,決機兩陣之間,卿不如我;選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事實上孫策並沒有看走眼,孫權甚至超出了孫策的預期,不僅保住了江東,在孫權手中,東吳六郡變三州,功業更勝孫策。
-
5 # 開新說事
孫權殺害孫策的可能性可以完全排除.孫策是孫權的親哥哥,更要的是孫策是東吳基業的實際奠基人,孫堅在世時候,雖然勇猛無比,但其性情急燥,目中無人,在從洛陽回江東路上遭遇劉表的襲擊,中箭身亡.然後孫堅的部眾離散,孫策先將家人安頓好,然後投靠了袁術.可惜袁術是個草包,不肯重用孫策,孫策只好用玉璽換來兵馬,然後去攻佔江東,也就是今天的江南. 攻佔江東過程是很艱難的,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地方計程車族,江東士族在地方上經營上百年,不但壟斷了基層行政,州府的官員當中也到處都是士族子弟,以虞魏顧陸四家最有代表.孫策集團作為外來勢力,要想佔穩腳根,就不得不去打擊當地士族,孫策為此大開殺界,得罪了很多人.士族中有個人叫許貢,他看孫策勇猛異常,就寫信給曹操,建議曹將孫召到許昌去.結果送信人被孫策拿獲,孫策看到信後勃然大怒,將許貢殺死.許貢的手下人為了替主人報仇,襲擊了孫策,孫策受重傷身亡。 從當時的局勢來看,孫策集團立足未穩,急須孫策這樣一個勇武果斷之人去維繫,所以對孫權來說,他既無能力也無膽量去殺害自己的哥哥,因為他陰謀上位能否維持局面都不好說. 當然了,孫策臨死前指定繼承人時,孫權是最合適的,也算是銼子裡拔將軍了,但他還是留下週喻和張昭輔佐孫權,盡了最大的努力。
-
6 # 肖申克的舅爺
個人分析,不可能和孫權有關係。
第一,孫策是孫權親哥哥,且對孫權十分疼愛。
第二,孫策奠定江東霸業,在整個江東威望很高。孫權估計不敢。且孫權在江東除了孫策弟弟這個身份之外,並無自己的勢力。
第三,孫家雖然坐擁江東,但根基未穩,江東各大勢力對孫家也不是徹底拜服。所以,孫權可不確定孫策死了江山還在不在孫家手裡。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孫策死前將大全交給孫權,這是所有人沒想到的,包括孫權自己也想到,因為孫策有兒子。
所以,孫權殺孫策可能性不大。一沒動機,二沒實力,三沒膽量。
-
7 # 蒼茫大地顧煒斌
孫策傳位給孫權理所當然,原因如下:
一、孫策是個明白人,他號稱江東小霸王,攻城略地上馬平天下是他強項,但下馬治天下則是他的弱項。
孫策在周瑜的襄助下,已經打出了江東政權的雛形,孫策得手除了自己太牛之外,還有個原因是對手較弱,如在江東遇到曹操這樣的狠角色,他決不會打得這麼利索。
二、孫權則和他相反,攻城略地可能遠比他遜色,但絕對是領袖群臣的治天下之主。
事實上,孫權沒有辜負孫策的重託,建安五年,孫策去世,軍國大事盡託孫權。孫權,這位十五歲就任陽羨縣長的天縱英才,從諫如流。本為兄長去世痛哭不止的孫權,聽從長史張昭勸說,換掉喪服,被張昭扶上上馬,外出巡視軍隊。時孫權的地盤只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五郡,天下豪傑散佈各州郡之中,作客寄寓計程車人往往以個人安危決定去留,尚未死心踏地歸附孫氏。但張昭、周瑜認為可以與孫權一起成就大事,盡力輔佐他。曹操上表奏封孫權為討虜將軍兼會稽太守,駐紮在吳郡,由郡丞到會稽郡代理公文事務。孫權對張昭執之以師禮,任命周瑜、程普、呂範等人為將帥。招攬才智傑出之人,禮聘知名之士,魯肅、諸葛瑾這時才成了他的賓客。分派眾將,安撫山地越人,討伐不臣之人。
建安八年,孫權西征黃祖,擊敗其水軍,正想攻打城池,這時山賊偏又在後方騷擾,孫權撤兵過豫章,派呂範平定鄱陽,程普討伐樂安,太史慈統領海昏,韓當、周泰、呂蒙分任縣令。建安十二、十三年,兩次征討黃祖,在呂蒙、淩統、董襲苦戰下,滅了黃祖,建安十三年,孫權派賀齊討伐黟縣、歙縣,劉表死後,孫權又接受魯肅的建議,派魯肅弔唁,以偵察荊州動靜,後劉表的接班人小兒子劉琮降曹,魯肅作為使者,說服劉備聯吳抗曹。
後孫權派周瑜、魯肅統率三萬兵馬在赤壁大敗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
孫權攻打合肥一個月未果,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須塢,孫權與之相持竟月,曹操遙望孫權軍隊,嘆其軍容井井有條,自行撤退。
幹裡搭長庭,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劉備、孫權郎舅關係很快搞僵。起初,劉備表薦孫權代理車騎將軍兼徐州牧,劉備兼任荊州牧、屯公安,孫權借老妹夫劉備荊州一部安家,後劉備奪取益州,孫權派諸葛瑾向劉備討回荊州一部,劉備不肯,說等收復涼州再還荊州,孫權知道大耳賊使詐,設定荊南三郡太守,被關羽趕回。孫權派呂蒙率二萬兵馬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派魯肅率一萬兵屯巴丘御關羽,孫權親屯陸口,指揮排程各軍。劉備親到公安,派關羽率三萬兵馬到益陽,雙方嚴重對峙。適逢曹操取漢中,劉備為保益州,被迫和孫權講和,兩家劃分勢力範圍,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劉備。孫權攻合肥未下,在逍遙津被張遼八百兵橫掃。
建安二十二年春,孫權向曹操詐降。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孫權在庱亭射虎,孫權用雙戟投中老虎,老虎受傷而退,隨從張世又用戈捕獲傷虎。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水淹七軍,名震華夏。孫權派呂蒙白衣渡江,趁虛抄了關羽的老巢,擒殺關羽,收復劉備所佔荊州地盤,徹底解除了蜀漢對東吳的威脅。
劉備復奪荊州,發動伐吳之戰,孫權用陸遜為帥,在夷陵用火攻大敗劉備。後來孫權為防曹丕進攻,與劉備講和。
後蜀、吳重接結盟,黃龍元年春,孫權稱帝。
三、孫策死時,兒子才兩三歲,時值動盪之秋,實不足繼承大業,稍不慎會把革命成果不幸落入野心家之手。
孫策辛辛苦苦創業,打下江東基業的輪廓。如幼子接位,可能江山被人竊取,或送與曹操之手。不如讓老二頂班。
三、孫權稱帝后,追尊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哥哥孫策為長沙恆王,吳王太子孫登為皇太子。
網友們為孫策憤憤不平兒,怪孫權忘恩負義,孫權如追封孫策為帝,那孫策的後代也就有了皇位繼承人的名份,這對於東吳未必是什麼幸事!而且追封哥哥為皇帝,也不符合法統。
四、劉琬的話對孫策也有影響。
漢王朝因為孫策遠在江東仍能堅守臣節按時供納,派使者劉琬前去給他頒詔封賜。劉琬對人說:“我看孫家兄弟幾人雖都才華出眾而深明事理,但都難以長享富貴,只有老二孫權,形象奇特偉岸,體格不同凡響,有大貴的骨相,壽命又最長,你不妨記住我所說的這些。這些話估計會傳入孫策的耳朵裡,孫策在弟弟中選接班人時,會給孫權加分。
五、至於孫權謀殺孫策奪權,純屬扯蛋。
孫策是馬上皇帝,周瑜、張昭等部下均屬鐵桿粉絲。周瑜和孫策情同兄弟,連橋公的兩個美女丫頭也兩人均分了,這等情誼他能容忍孫權造反?這哼哈二將在,孫權造一萬年反也不成啊!
孫權少年老成,極有政治智慧。當年尚未成年的他就憑著高超的智慧、膽量,向仇人劉表、黃祖討回父親孫堅的屍首歸葬江東。
孫權的政治站隊必然是死保兄長孫策,絕不可能下兄長的殺手,殺了孫策,東吳的天就塌了!孫權自己的小命也就交代了!孫權哪有這麼傻呀?!
孫權封哥哥為王,合乎法統,也是為了東吳的長治久安。
回覆列表
孫權是吳郡富春人,他的父親叫孫堅,孫堅幫袁術搶奪荊州戰死。當時孫權才10歲,跟著哥哥孫策投奔袁術,從此開始了軍旅生涯。此時,孫策比孫權年長7歲,孫策17歲。從此,孫氏兄弟帶領著人馬征戰南北,很快成為江南一帶勢力最大的豪強。
孫權雖然年幼從軍,但他很聰明,很有謀略,而且性格豪爽,心胸寬廣,喜歡結交俠客義士。很有威望,略略次於哥哥孫策。孫策出兵江東之時,年僅14歲的孫權就能為哥哥出謀劃策了,並且立下了戰功。
孫策很喜歡這個軍事才幹超強的弟弟,委任他為陽羨縣長,這一年,孫權才15歲。
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開戰,孫策想出兵偷襲許昌,還未出兵,就被吳郡太守許貢的手下人刺傷而死。孫策當時才26歲,他臨終前,把官印授予弟弟孫權,希望他帶領江東將士,與天下英雄一爭高下,囑咐部下支援弟弟,這樣,年僅19歲的孫權挑起了哥哥交給的重任,帶領江東將士東征西戰,最終統轄江東各郡。
孫策遇刺而亡才二十六歲,他的子嗣很小,不如始終跟隨他征戰多年的弟弟有經驗,交給弟弟是最佳選擇。至於他的死屬於意外被刺,與弟弟孫權應該是沒多大關係的。
孫權接替哥哥官印後,年齡小,勢單力薄,多虧了兩個得力助手——周瑜和張昭。君臣團結,一心一意,才使江東的人心逐漸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