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向沐浴國風哦
-
2 # 大秦鐵鷹劍士
李斯的《諫逐客書》對他的命運而言是轉折之書,是他踏入秦帝國權力中樞青雲之書,是他與贏政結盟的納名狀。沒有《諫逐客書》,就沒有天下第一丞相李斯,只有平民李斯!李斯寫《諫逐客書》的背景是秦國的大工程——關中大渠。
關中平原沃野千里,有涇河、洛水、此二河匯入渭水,渭水流入黃河,水資源很豐富;但是水利設施不建全,土地鹽漬化很嚴重,關中的糧食產出十分的低下。從商鞅入秦變法開始,秦國就在謀劃修建一條大渠,橫貫關中平原,使得關中成為真正的天府之國。但因種種原因沒有修建關中大渠,反而在秦昭襄王晚年時為了治蜀地,傾全國之力支援李冰建成了都江堰。
南韓疲弱不堪,為了儲存南韓,南韓君臣絞盡腦汁謀秦,而水工疲秦計就是韓王安想出來的存韓疲秦大策。南韓有水家大士鄭國,被韓王脅迫入秦給秦國修一條大渠,目的是消耗秦國的民力、物力,使其不能東出滅秦;韓王又要求鄭國給秦國修的渠必須是一條廢渠,讓秦國不但得不到水渠之利,反受水渠之害。
呂不韋執政晚年,命李斯為河丞,鄭國為總工,起十萬民夫建渠。開工一兩年時,發生了嫪毐之亂,贏政平定了嫪毐之亂後,與呂不韋政見不合,罷免了呂不韋。在收集呂不韋遺留的軍政文牘時,發現了秦國特務機關墨冰臺密探給呂不韋的上書,書中說明了鄭國助秦修渠的大陰謀。
贏政知道了修建關中大渠的陰謀後,十分的憤怒,認為呂不韋謀國不忠,鄭國建渠不善,李斯作為呂不韋門客定然知曉此陰謀,但是沒有上報。當時呂不韋已經自殺了,不能來澄清此事,於是贏政將鄭國下獄,李斯免職。不久秦國老宗室向贏政報告,說六國之人均不可信,他們都來謀秦,因此應將六國之人全部驅逐。
贏政在盛怒之下,同意了秦國宗室之請,下令驅逐六國之人,李斯是楚華人,所以也在驅逐之列。李斯在咸陽仔細思考了這件事,認為走則走矣,但是要向贏政說明驅逐六國之人的荒唐,於是文如泉湧下筆如風,一氣呵成的寫了《諫逐客書》,然後東出函谷關迴歸楚國。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眾,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範睢,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麗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壁,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採。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問,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贏政看了李斯的《諫逐客書》後,幡然醒悟,立即下令廢止驅逐六華人士的王令,又讓趙高駕王車出函谷關接回李斯,之後重用李斯。贏政親自到國獄與鄭國相談,知道鄭國無心修一條廢渠,鄭國有水家的大胸懷,只是南韓疲秦脅迫鄭國。贏政令李斯為河丞,鄭國為總工,起大秦百萬民夫建關中大渠,兩年而成,命名為“鄭國渠”。贏政又令蒙毅領軍五萬兵臨南韓新鄭城下,勒令南韓交出所有鄭氏族人,解救了鄭國的全部族人,遷入關中大地居住。之後鄭國官升大秦大田令,李斯為廷尉府廷尉。
-
3 # 清水空流
李斯的《諫逐客書》是一篇極其著名的折本。最著名的是其中所言:“地廣者粟多,國大者才眾。是以泰山不讓杯土,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李斯這篇折本的要義就是希望秦王(秦始皇)在治理國家上以及選才上應該海納百川,包容兼併。這是秦國統一中國必要條件。
而秦始皇之所以驅逐六國之人,就是因為得知修葺鄭國渠的鄭國個間諜,是為了耗費秦國的國力和財富,如此結果讓秦王大怒,遂下令驅逐六國秦的一切人員,李斯也在驅逐之列,在此背景之下。李斯寫下《諫逐客書》。
李斯做為荀子的學生學習帝王之術,但成績其實並不出色,但李斯在政治上卻是一個天生的政客。一個天生的政治動物,對於權力的渴望,以及對富貴的追求,讓李斯前往最強大的秦國去實現其抱負。但秦王驅逐“外華人”讓李斯喪失了一起,在此情況下,李斯寫下千古名篇《諫逐客書》這既是李斯才華的體現,也是李斯的投名狀。更是李斯的政治投機和政治賭博,結果是李斯贏了,中國的歷史就此改變,秦國也開始大規模的吸納各國豪傑與人才。秦國統一天下的帷幕也就此拉開。秦始皇採納李斯意見,去各國遊說廣納人才。離間各國的大臣與國王的關係。而成就秦國統一天下的根基。
李斯入秦,可謂正逢其時如魚得水,而李斯又依靠這一篇錦繡文章而得到了秦始皇的賞識。就此而一飛沖天、應該說李斯與秦始皇的相遇完全是風雲際會相得益彰。正式因為秦始皇給了李斯這樣一個“外華人給了李斯一個實現自己的機會,才成就自己的王霸之業。
-
4 # 軍師狗頭
李斯的《諫逐客書》對李斯本人來說不是好事,但是卻挽救了大批的天下士子,甚至在某種方面,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
起因
戰國時期南韓貴族韓非公子派遣水工鄭國使秦,遊說秦廷,希望秦王能鑿渠溉田,企圖耗費秦華人力而不能攻韓,以實施"疲秦計劃"。數年後,鄭國“疲秦計劃”敗露。秦廷宗室以此為藉口攻擊秦國外來務工人員,其中最出名的便有尉繚,李斯等人。秦王政大怒,下令逐出一切在秦外來務工人員,全部送回老家。
經過
此令一出天下士子膽寒,在秦任職的外來人員統統收拾行李打包回老家,城門之外從早到晚被趕走的人絡繹不絕。人們緩步進行,似乎在期待秦王收回成命。可儘管走的慢,還是要往外走。漸漸的前等後,後往前。被驅逐的人就這樣在曠野之上聚集起來,形成了一支隊伍,李斯也在其中。婦女和兒童不受風沙之苦,掩面哭了起來。老者和男人們不甘驅逐之痛,仰天長嘯。一片蕭瑟,好不淒涼。人們知道秦王是不會收回成命了,李斯也知道。既然如此便只能自行回去了,士子們不甘心,有人說道,就此回去實在是愧對父老鄉親,無顏見列祖列宗,希望有人能力挽狂瀾,拯救士子與為難之中,此言一出,眾人皆把目光投向李斯,李斯是秦王政的紅人,地位也是被驅逐物件中最高的。但李斯拒絕了,其實李斯何嘗不想,不過秦王政的決定,李斯又怎麼能改變呢?隊伍繼續向前行進著。李斯之子李由問他“父親,我們就要這樣回去了嗎”?李斯無語,垂頭痛哭。時間流逝著,人們行走著。三日後,有人驚叫,秦軍來了,秦軍來了。眾人回望,幾十人騎著高頭大馬身披甲冑迎面而來,身後是塵土飛揚。待到近些,李斯認出為首將領,是大將蒙武之子,蒙恬。領軍的人也看到了李斯,勒馬而下。蒙恬直言:“大人就此離去,何以棄秦國於不顧”。李斯梗咽:“王命難為”。蒙恬又說:“蒙家自祖父蒙驁入秦,征戰沙場,已有三代,昔公叔蒙嘉受小人利誘,使得荊軻見秦王政而刺,幸得大人相救,蒙氏一族才免遭傾覆,今我秦之賢臣盡遭宗室逼害,大人為何見死不救?”李斯無言。蒙恬見狀,撲通的跪了下了,身後甲士也盡數跪倒,蒙恬低頭道:“請大人救秦國,請大人救士子。”眾人皆跪,重複著蒙恬的話"請大人救秦國,請大人救士子”。李斯心中抖動,看著蒙恬,看著大兒子李由,看著跪倒的眾人。心一定,讓眾人請起,喚李由研磨。蒙恬大喜,吩咐甲士取來竹簡筆墨,親自給李斯研磨。李斯閉眼,良久,提筆在竹簡之上寫下:“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邳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
結果
此書由蒙恬送至秦王政閱。秦王看完汗如雨下,言道如無此書,秦難存也。隨後,遣人召回《逐客令》接回被驅逐的眾人。之後與眾人分析之下,讓鄭國繼續鑿渠溉田。數年後,渠成,稱“鄭國渠”。而李斯也在此次事件之後,正式成為秦廷風向標。但這也為他日後“腰斬於市”埋下伏筆。
回覆列表
沒有《諫逐客書》,李斯可能已經涼涼了!
提起李斯,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畢竟是輔佐秦始皇一統天下的一代名相。其廢分封、設郡縣、車同軌、書同文、一法度等措施,利在千秋,值得青史留名。
可是,他的仕途差點就夭折了。
《史記·李斯列傳》裡記載:由於戰國時南韓十分恐懼秦國會吞併自己,於是就想了一個“疲秦計劃”。就是派水工鄭國去遊說好大喜功的秦王嬴政,讓他大興水利以溉農田,企圖消耗秦華人力、物力使之暫不能攻韓。可是最後還是被發覺了。
這時候秦國的宗室大臣就激動起來了,極力詆譭當時在秦的客卿們,說他們裡面肯定也有很多間諜在危害著秦國。於是秦王就下了逐客令了,李斯也在其中。
這,不就意味著自己的仕途半途而廢了嗎?當初離開楚國懷著一身才學和抱負來到充滿希望的秦國,現在正準備施展拳腳呢,這就被驅逐了?想想真的不甘心。
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冒著生命危險給秦始皇上書,這就是著名的《諫逐客書》!
開篇便直言秦王下逐客令是錯誤的!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然後陳述自秦穆公以來客卿們在秦國的功績,表示如果沒有客卿秦國也不會這麼強大。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邳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縱,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接著說秦國是那麼地喜愛列國的女樂珠寶,卻對他國的人民如此輕待,這不是重物輕人嗎?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採。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最後告誡秦王,只有廣納良才才能成就帝業!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這篇《諫逐客書》,有理有據、言辭絕妙,秦始皇讀後也深深地被感染了。讀罷便將之扔進火爐,然後當庭背誦出來,可見秦始皇記憶力很強,當然肯定也很喜歡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