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學武

    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百家講壇講過這一段,戲說的成分吧。當年劉邦當漢王的時候,韓信自稱假齊王時殺心己起。有沒有三不死約定不重要,只要皇帝想殺你沒有用的,功高震主,賞無可賞,只能賜你一死,這是規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

  • 2 # 村裡有個姑娘叫鐵錘

    沒有歷史根據,完全是小說家言。韓信被斬於長安長樂宮鍾室,並非是死在未央宮。不過韓信功高蓋世倒是真的。劉邦是下不了決心殺韓信的。是呂后 替劉邦殺了。劉邦得知韓信的死訊之後,且喜且憐之。這真是留著有後患,殺了怪可惜。

  • 3 # 瀟瀟雨勰

    劉邦許諾韓信的“三不殺”只是民間野史傳說,並無真正歷史根據。權威的《史記淮陰侯列傳》《漢史》《資治通鑑》都沒有確切記載,就連蔡東潘《前漢演義》都沒有把這件事寫入書裡,可見這個故事的歷史真實性是值得懷疑的。

    那麼為什麼會有劉邦許諾韓信“三不殺”傳說呢,而且還千百年來還傳的有鼻子有眼,人們不僅以訛傳訛,而且還深信不疑呢?這裡面的彎彎繞請聽在下一一道來:

    劉邦史稱漢高祖,我們的漢語漢族就發端於漢朝。他本來是沛縣一個亭長,在咸陽服役看到秦始皇出巡風光就大發感慨:“這才是大丈夫該做的事業啊!”於是把心一橫,老婆孩子也不要了,帶領一幫弟兄就造起反來。斬白蛇誅暴秦滅項羽平叛亂和匈奴,歷經千難萬險,終於開創了漢朝四百年江山。

    劉邦手下有一幫肯為他舍家賣命的鐵桿弟兄,殺豬的樊噲買葦蓆的周勃還有一肚子陰謀詭計的小白臉陳平,要說最厲害的還是劉邦手下的“三傑”:蕭何張良韓信。這三人又以韓信功勞最大本領最高。

    韓信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他創造的背水一戰十面埋伏至今還是戰爭史上經典戰例,他為西漢的開國立下了蓋世之之功。韓信平定三秦,攻滅魏國、代國、趙國,降服燕國佔領齊國,最後又在烏江垓下逼死項羽滅亡西楚。可以這樣說,漢朝的大半個天下都是韓信打下來的,也就是說,沒有韓信,就沒有漢朝,更沒有什麼漢高祖。

    正是因為韓信有如此大功勞,漢高祖劉邦這樣誇獎韓信:“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可能是為了籠絡韓信,劉邦曾在只有韓信一個人在場的時候對天發誓許諾韓信“三不殺”:一,天不殺韓信;二,君不殺韓信:三,鐵不殺韓信。那意思就是說,你韓信為我老劉家出了這麼大力,俺老劉感激還來不及呢,怎麼能會過河撤橋卸磨殺驢了?老弟你儘管放寬心享受榮華富貴吧!

    要是相信了劉邦這話,那估計公雞都會下蛋母豬都會上樹。劉邦年輕時就是一個經常欠錢不還的流氓混混,打仗輸了為了自己活命跑的快些,竟然把親生兒子都推下車。如今他當了皇帝,臥榻之旁豈容他人安睡?

    劉邦先是用照顧的名義沒收了韓信元帥兵符和齊王大印,把韓信打發到人少地窮的楚地當楚王。後又抓住韓信窩藏楚國逃犯鍾離昧的小辮子一下子把韓信降級為淮陰侯,而且不準離開京城。韓信心裡哪個窩囊膩歪,見誰懟誰,看誰都不順眼,連劉邦連襟武陽侯樊噲也不給面子。人不做死,就不會死,可韓信就是要做。

    韓信和陳豨搞到了一起,陳豨在外叛亂,他打算裡應外合,又是給陳豨出主意,又是給彭越英布寫信,結果被家人告發。韓信被自己伯樂蕭何騙到未央宮,呂后要砍他的頭,他慌忙祭出保命法寶,也就是劉邦許諾給他的“三不殺”,

    呂后一聽嘿嘿冷笑兩聲,那好,就照皇上的旨意辦。說著,就讓衛士用麻袋矇住韓信的頭,裝進一個大鐘裡,然後命令衛士用碗口粗棍棒使勁撞擊大鐘,不一會,韓信就七竅流血一命嗚呼了!韓信一人死了還不解恨,又滅了韓信三族。陳豨自不必說,連累的彭越英布也一起倒了血黴!倒是哪個勸韓信叛漢的蒯徹被劉邦抓住後,鼓動三寸不爛之舌,硬是把劉邦說的點頭微笑撿了條小命。啥是本事,這就是本事!

    所以說功高須低調,低調低調再低調,萬萬不可和你的老闆玩心眼,否則韓信就是你的老師!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夫人”生動概括了傳奇天才韓信的一生。韓信是軍事上巨匠,但是政治上的侏儒。劉邦能推翻暴秦剿滅天下群雄,致命一擊西楚霸王,最終定鼎大漢江山,決不是“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劉邦具有超凡政治智慧和駕馭人的本領,相反韓信卻有著自命不凡不識時務的性格缺陷。在大局已定情況下,三傑中的蕭何張良都選擇了低調,張良明哲保身做赤松子遊,蕭何為了打消劉邦疑心不惜自汙,只有韓信還不明白“狡兔死走狗烹”道理,一味要和劉邦鬥個輸贏,結果在巨大政治風險權衡中,他的伯樂蕭何果斷拋棄了他。劉邦許諾他的“三不殺”也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只不過徒增歷史學家一點佐料而已,僅此而已!

  • 4 # 老衲侃春秋

    首先對標題進行準確回答,所謂“三不死”之說,正史上沒有明確記載。但為何此傳說流傳這麼廣?下面我們大家一起進行探討和解讀。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韓信出身低微,靠著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將王、侯、將、相全部擔任了一遍。由於他的經歷極富傳奇色彩,因此與之有關的成語及典故也非常多。這些成語,既反映了韓信的軍事思想,也展現了他歷盡了磨難、屈辱、冷落、輝煌、失意和悲慘的一生。

    那麼,共有多少和韓信有關的成語呢?大致統計如下:

    1.胯下之辱 2.一飯千金 3.解衣推食 4.戰無不勝 5.國士無雙 6.十面埋伏 7.背水一戰 8.拔旗易幟 9.置之死地而後生 10.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11.兵仙神帥 12.居常鞅鞅 13.功高震主 14.金石之交 15.獨當一面 16.略不世出 17.不賞之功 18.匹夫之勇 19.婦人之仁 20.推陳出新 21.勳冠三傑 22.伐功矜能 23.偽遊雲夢 24.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25.肝膽照人 26.鍾室之禍 27.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8.問路斬樵 29.傳檄而定 30.多多益善 31.鳥盡弓藏 32.氣吞山河 33.鄉利倍義 34.一杆之微

    一個歷史人物,擁有這麼多的成語和傳說,應該是創歷史記錄了。這得益於兩個方面:

    (一)這些成語,絕大部分來自於《史記·淮陰侯列傳》。魯迅曾讚譽《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說明司馬遷的確是妙筆生花。

    (二)說明漢朝的建立韓信的確是居功至偉,所以,有事蹟讓人來寫。

    但就是這麼一個大功臣,最後卻不得善終,後來每回想起來不禁令人唏噓。

    那麼,韓信為何成為一個悲劇人物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有“功高震主”的因素

    這麼大的功臣,自己在楚地擁兵自重。後來又收留了項羽手下第一武將鍾離眛。這個鍾離眛當年曾經追殺過劉邦,是劉邦最痛恨的人。證據就是同樣作為項羽的手下,劉邦能接受季布等人的歸順,卻要通緝鍾離眛,可見對其當年的做法劉邦心裡頭一直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後來韓信被殺後,劉邦的反應是:見韓信已死,又高興又憐憫他。這句話說得很傳神,既高興呂后趁其帶兵出征,不在京城之際替自己除掉一個心頭大患,自己並沒有落下一個誅殺功臣的罪名;另外,畢竟人家為漢室的建立立下過汗馬功勞,一想到最後落得這個下場,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情。

    (二)也有韓信運氣不好的因素

    劉邦當政期間,呂后就“偶爾露崢嶸”,開始玩弄政治手腕,她以殺人立威的方式來鞏固自己的權勢。首先選中的就是為漢家天下建立立過卓越功勳的“兵仙”韓信。她趁劉邦在外征戰之際,用計殺掉了韓信,從而成功震懾了其他功臣。

    後人一提起呂雉來,大家馬上能想起一句古語“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由自可,最毒婦人心。”你韓信進入了呂后的視線,成為她殺人立威的物件後,想不死都難。

    (三)後期的性格狂妄

    韓信年輕時遭受許多磨難,曾經受過“胯下之辱”。那時的他多低調。後來隨著戰功的積累,受到的榮譽多起來,自己有不禁有些飄飄然起來。人一得意忘形,就會得罪人,就會引起眾怒。

    證據。韓信獲罪,被貶為淮陰侯,來到京城洛陽限制居住。他常常託病不參加朝見和侍行,這樣的在皇帝面前公開表示不滿,能有好果子吃?

    一天韓信閒來無事,去拜訪舞陽侯樊噲。樊噲對自己崇拜的“兵仙”是怎麼樣接待的?他是跪拜送迎,自稱臣子,並且很感榮幸又有點意外的說:“大王今天怎麼竟肯光臨寒舍?”

    韓信是怎麼做的呢?酒足飯飽之後,抹了抹嘴,出門時大笑著說:“我這輩子竟然與樊噲這種人為伍了。”

    試想一下,樊噲是劉邦的連襟,鴻門宴上也是極力救駕,最後才被封侯。從韓信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他對樊噲是極度的看不起,並且還公開表達了出來。這不相當於當面唾人一臉唾沫!

    所以,最後韓信的悲劇不可避免地來臨了。趁劉邦帶兵征討不在京城之際,呂后暗中佈置完一切,然後找來蕭何,讓他把韓信誘騙入宮,韓信來到朝廷,呂后便派武士將他捆綁起來,在長樂宮鍾室裡斬首。韓信在斬首之前,嘆息說:“我真後悔沒用蒯徹的計策,竟上了小孩子、婦人的當,這難道不是天意嗎!”("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資治通鑑·太祖高皇帝下八年》)

    注意,在這裡《史記》、《漢書》、《資治通鑑》都明確說,韓信是被斬於長樂鍾室。這是正史所記載的韓信的死法。

    所以後人總結韓信的一生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一知己說漢相蕭何,他追回了韓信並舉薦其成為大將,後來果然闖出一片天地,建立不世之功;但最終還是他騙韓信入宮,最後被殺。兩婦人指的是施捨韓信飯菜的漂母,有了他的食物,韓信不至於被餓死;最後誅殺韓信的呂后,也是個婦人。不過這個婦人果然夠狠夠毒。

    但是為何又有許多說法,說臨死前倆人還有一段對話。見呂后要殺他,韓信強辯說陛下許我“三不死”,你敢殺我?呂后卻說:“我不會讓陛下成為失信之人。”說完,呂后命人將韓信關進一個鐵籠子裡,用黑布籠罩籠子,再把籠子吊離地面,最後讓一群宮女用削尖的竹槍將韓信活生生戳死。

    那麼這個三不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個傳說的版本很多,但都大同小異。最為流行的是天不殺韓信,君不殺韓信,鐵不殺韓信。這個典故出自《西漢演義》。

    當然,《西漢演義》和《三國演義》一樣,都屬於小說的性質。就像我們過去所類比的一樣,要想聽故事,那就看《三國演義》,如果是研究歷史,那就看陳壽的《三國志》。

    再比如宋朝時期楊家將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但是作為正史來說,有多少人物都是虛構的?但是那並不影響它的傳承,只要老百姓喜歡,也沒有必要加以阻止。只是要搞歷史研究時,把史實和傳說分清就可以了。

    其實說白了,在韓信之死這個事件中,大家所熟悉的情節都是經過適當的文藝加工,進行了文字渲染而已。

    但是,不管韓信是怎麼個死法,被呂后所殺是鐵的事實。劉邦此前知不知情,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但正如此前韓信自己所說:“果真像人們說的‘狡兔死了,出色的獵狗就遭到烹殺;高翔的飛禽光了,優良的弓箭收藏起來;敵國破滅,謀臣死亡’。現在天下已經平安,我本來應當遭烹殺!”(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史記·淮陰侯列傳》)

    這說明當時的韓信頭腦很清醒,早已預示到了自己的結局,只是不知道在哪一天發生而已。

    但他們卻無法擺脫這種桎梏,這或許就是自古以來那些“功高震主”的臣子們的悲哀吧?

    參考資料: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 5 # 耶律阿寶機

    沒有歷史依據,只是民間以訛傳訛,認為怎麼大功勞應該是該有特殊待遇的,韓信和彭越都是以謀反罪論處,夷三族,先黥、劓、斬左右趾、答殺之;其後,嫋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彭越牌老幹爹肉醬,諸侯都嚐嚐鮮,以此震懾諸侯。韓信只不過是呂后動的手,當時劉邦外出打仗,回來才知道,兩人是最有默契的兩口子,殺怎麼大級別的呂后不打招呼殺後不稟報劉四沒有做任何處罰,可見呂后知道殺了也沒事,難道真實的歷史韓信會反?楚漢相爭時不反現在天下穩定了有反,個人覺得韓信應該不缺這點政治頭腦吧。

  • 6 # 西涼女兒國宮廷大總管

    因為有許諾,所以有相信,結果,戰神被邦哥套路了,相信了老劉,獻上江山,又獻上生命,坑埋了自己,只換得高帝一表情:

    且喜且憐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額頭長痘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