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文攝影師樂哥
-
2 # 三月客
宋朝商品經濟的發展有著許多重要的因素,我大致總結為一下三點:
其一,唐朝打下的堅實基礎。
唐宗宋祖,各領風騷。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為大唐帶來了國力全面的提升,經濟、文化、軍事、商品貿易等皆達到了空前盛況。
其二,朝廷的大力支援
自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大宋以來,歷代皇帝皆重視商貿,大力扶持貿易活動。
其三,文化對商品經濟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大宋朝廷是中國歷史上最“重文輕武”的朝廷,這樣導致了大宋的文化發展最為快速,文化發達程度令其他封建政權望其項背,文化的發達影響了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
-
3 # 凱凱趣說歷史
1宋朝所處的時代不一樣,外族不事生產,需要吃穿用,經濟往來頻繁。物資流轉快,消耗大。
2在宋朝,商人的地位很高,只在文人之下。讀書不成就去經商,再一個文化跟經濟是相輔相成的。
3比較開放,沒有海禁,加強了對外貿易的發展,商品流通的快,經濟發展迅速。其實在宋朝的時候就有紙幣存在,這也是對外貿易的成果。
-
4 # 長河泱泱訪古今
先來看看人類社會的商品經濟是如何出現的,簡單的可以分為幾個步驟:原始社會→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的發展→剩餘產品的增加→私有制的出現→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出現→商品經濟的出現。那麼從這個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必須是剩餘產品增加才能繼而出現商品經濟,反之如果沒有剩餘產品,商品經濟也就不會出現。
咱們再來看看南宋為何出現了商品經濟呢?南宋時期,兩湖、江南、兩廣等地的經濟發展迅猛,進而出現了“蘇(州)湖(州)熟,天下足”這樣的一幕,主要就是農業的繁榮帶動的。農業經濟的發展使得百姓的生活富裕了,也就是剩餘產品增加,南宋江東、兩浙地區畝產五六石比唐朝增長超過兩倍之多,百姓的溫飽沒有問題了,這時候自然而然就出現了經濟作物的大量種植,棉花、甘蔗、柑橘等等,再加上海外貿易的帶動,南宋的商品經濟開始發展起來。
說到商品經濟就不得不提它的重要媒介-商人。
古代社會的等級話分鐘,農民的政治地位比商人高,可到了宋代,商品經濟迅速發展,許多農民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放棄了田間勞作轉而從商。許多轉投商業的農民便將土地買賣了,以後得第一筆本錢。田地交易在其他朝代是堅決不允許,其導致土地肩膀並對統治階級產生負面影響。宋朝不但不抑制土地兼併,反而承認土地私有制作為股息。當然,四方奔走的商人再平常不過,各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增加,戶籍制度也被宋王朝調整,在當時,只要你在一個地方超過一年,你可以有一個當地戶口。商品經濟的繁榮,寬鬆的戶籍制度,使農民變商人的現象屢見不鮮了。
南宋商品經濟的繁榮,使商人的地位水漲船高。大多數封建王朝都實行抑商政策,針對商戶的政法眼花繚亂。比如,農民可以穿絲綢,商人卻不能。更嚴格的商人後代不能參加科舉。但在宋代,對待商人寬鬆了很多,商家子孫可以參加考試,就任官員。這樣一來,商人階層進入管理層也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接下來就要說說對外貿易了,也是南宋商品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國內經濟的繁榮直接帶動南宋海外貿易的發展。南宋把海外貿易當做國策,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外貿國家,對海外貿易的重視可見一斑。趙汝適在他的著作“諸蕃志”記錄了與宋代有貿易往來的國家超多60個。南宋代的外貿港口發展到20多個,進行海外貿易更便捷、更廣面,泉州港是當時的世界第一。
南宋的商品經濟在這種大環境下飛速發展,也把南宋推送到中國封建史上的頂峰,就是在世界歷史中也是經濟首屈一指的。
讓人嘆息的是這麼繁榮的經濟也沒有讓南宋的軍事力量強大起來,如果趙氏集團再出個唐宗宋祖的皇帝,那中國歷史上也許會出現“盛世大宋”,重現大唐盛世的風光。
泱泱文脈承古今,不負繁華五千年!
-
5 # 刪繁就簡347
宋朝(960年—1279年)歷經三百一十九年。商品經濟能得到快速發展是因為宋朝適應時代的發展,採取的政策是農商並舉,對內根據實際情況,放開對商業的限制,對外實行開放具體如下幾點:
1. 打破坊市分割槽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開設,並且還出現夜市與曉市,使商稅佔財政總收入約70%;
2. 商人的子孫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出任官員。商人階級進入國家的管理層面也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3. 大興水利,大面積開荒,又注重農具改進,農業發展迅速。新工具的出現也讓農作物產量大幅成長。
4. 宋朝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
5. 宋朝金融業適應形勢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6. 宋朝發展國內農業、商業同時,也實行對外開放,東南沿海的港口成為新的貿易中心。先後在廣州、杭州、泉州、密州板橋鎮、潤州、蘇州、溫州、江陰軍、明州、嘉興府、華亭縣、澉浦鎮、嘉興府上海鎮、等地設立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7. 宋朝由於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宋代進出口貨物達410種以上。
以上這些原因促進了商品經濟在宋朝的高速發展。
-
6 # 彼岸歷史
中國重農抑商傳統由來已久,自先秦時期就“獎耕戰”、“抑商賈”,甚至是到了清代,當西方列強已經進入機器大生產時代的時候,“我大清”卻還反其道而行之,不僅全面實施“海禁”,還大肆破壞商品經濟,繼續讓老百姓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自給自足。
一、歷史上為什麼一直“重農抑商”一是“聖人”看不起。聖人認為,人生在世,親情大義才是根本,而商人卻捨本逐末,在買賣之中追逐毫釐之利,弄得遍身銅臭。所以,儒家歷來輕商,尤其當儒學成為官方之學後,商業更被選擇性拋棄了。
二是“唯有讀書高”。這一方面與儒家經世治國的最高理想有關,另一方面與“官本位”文化有關。前者層次高一點,是為了施展抱負,後者層次低一點,則是為了滿門富貴和光宗耀祖。
三是統治階級排斥商人。這一點好理解,因為商人腦子活絡,而且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一般不好糊弄,統治階級認為很難管理(其實是怕“愚民政策”對他們不管用)。
四是利用土地實現對農民的身體禁錮。對照第三條來理解這一條,如果說商業讓商人四海為家的話,那麼小農經濟就可以把老百姓牢牢地栓在土地上,哪裡也去不了,遇到事情不懂交流,更不會搞串聯。
這幾點對華人影響甚大,不僅“士農工商”排最末,官方從來不給這群人立傳(無論是漢武帝的財政部長桑弘羊、明代鉅富沈萬三,還是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讀書人看不上之外(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在著名的《報孫會宗書》中明確寫到“逐什一之利”為“賈豎之事”),就連商人自己也瞧不起自己,像清代一直有商人有錢後捐官的現象(“補道臺”)。
二、為什麼唯獨兩宋商業發達(一)寬鬆的政治、經濟環境。除了先秦,皇權專制時代,如果說北宋政治環境寬鬆程度數第二的話,那麼沒人敢說第一。從一開國,太祖趙匡胤就立下了一道類似“國策”的詔令:不殺士大夫。這一點趙家祖祖輩輩做得都不錯,別說是犯顏抗上,就是大奸大惡也沒幾個人被砍頭。同樣,北宋的經濟環境也極其寬鬆,雖然談不上多麼鼓勵,但最起碼沒有秦漢或者明清那些嚴厲的規定和處罰。這一點不是猜測或者妄言,從以下一個突出表現就可以看出,即:對以往商業活動限制的打破。”市“從漢代出現以來,到唐代已經有了很大發展,像長安城裡有了“坊”和“市”的劃分,即商業區和居民區。但是,這時候的商業活動是有限制的,像“坊”、“市”不僅完全隔離、井河不犯,而且經營時間也有明確規定,一到傍晚,商鋪關門、居民回家睡覺,誰也不能違反。而到了北宋,空間和時間這兩個界限被打破。以開封城著名的“御街”為例,這段路上首先是官衙多,像樞密院、門下省、太常寺等都在這裡;其次是“死人辦公”的地方——景靈宮,這是皇帝家廟;第三是“太學”,北宋政府的官辦高校;第四類比較有意思,是妓院區,還幾乎和“太學”比鄰而居。最後是重點:在這些機構、場所之間穿插夾雜、共存共生的就是各種商業店鋪——這已經具備了現代特色。而且不僅經營地點自由,經營時間也同樣自由,如果有客人,經營到半夜也無所謂,可以說,北宋人已經享受到了和我們一樣的“夜生活”。除此之外,宋代的“草市”也非常發達,而且逐漸被常態化,這就是北方的“趕集”和南方的“趕墟”。對比於商鞅變法時的“宵禁”、唐代的“畫地為牢”以及清代對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的扼殺,北宋的經濟繁榮絕非偶然。
(二)商業稅成為北宋政府的重要財政來源。作為傳統農業大國,這一點在歷史上也算是絕無僅有。宋朝的商業稅分為兩種。第一種叫“過稅”,顧名思義,針對於跑貿易的(行商),標準是每關值百抽二;第二種叫“住稅”,針對於固定商戶(坐賈),標準是值百抽三。以上兩種在商業稅中是正稅,之外還有雜稅,如牛革稅、蠶鹽稅、鞋錢等。隨著商業的繁榮,商業和政府開始相互成就——政府扶植商業,商業稅則反哺政府,併成為政府重要財源之一。比如在真宗景德年間,北宋商業稅只有450萬貫,而到仁宗時期,商業稅已經增加到了2200萬貫。
(三)政府壟斷經營。北宋政府以商業立國,不僅鼓勵民間經營,他們還搞官辦“大托拉斯”,對很多關係國計民生的商品如鹽、茶、酒、礬和進口商品,實行禁榷專賣與合買,即國家壟斷。趙匡胤時期就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名叫發運司,負責淮、浙、江、湖等六路的漕運,來滿足整個開封地區的經濟和日常需要。既然是壟斷經營,那麼它帶來的利潤就不能用市場方法來計算了。從《食貨志》等史料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以宋仁宗慶曆年間為例,北宋官辦商業稅、酒課、鹽課等商業總收入達到4500萬,約佔到了整個歲入的三分之一。
(四)“檀淵之盟”帶來的百年和平。和平才能穩定,穩定才能發展,一個戰亂頻仍的國家別說發展,連正常生產生活都是奢談,像現在的利比亞。公元1004年十二月(宋真宗景德元年),宋、遼兩國不勝不敗地纏鬥了二十多年後,在澶州(河南濮陽)訂立和約,史稱“檀淵之盟”:兩國約為兄弟,以白溝河為邊界,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此後的一百一十八年間,宋、遼之間再也沒有發生過一次戰爭,兩個東方大國從此專心於內政,埋頭苦幹,中國歷史上最富庶的時代就此煉成。
-
7 # 速不臺
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往往被用來佐證大宋朝的經濟繁榮,這是首都,中國大一統王朝首都都很牛的,開封人口百萬,大唐長安、洛陽也都過了百萬,這都不算啥,唐朝還說揚一益二,什麼意思?就是說論經濟繁榮,揚州和成都比長安、洛陽更厲害。北宋有個開封了不起嗎?
回過頭再說“商品經濟發達”,有什麼指標?無非一是從業人員,二是業務規模,三是工商產品質量。
一、先說從業人員,商品經濟發達,工商業等非農產業從業人員必然多。宋朝多 ,但其他漢朝、唐朝也不少,漢朝甚至出臺了嚴厲的重農抑商政策 ,原因是什麼?再不治治 工商業都要富可敵國了。唐朝並不刻意強調 ,但發達城市成批出現,城市人口絕對值放在那兒,工商業需求在那兒,從業人員能少,而且宋朝並沒有出現手工業工場, 那是明朝的事情 ,宋朝只是在唐朝的基礎上正常發展而已,中國王朝只要社會安定, 這種繁榮局面馬上就會出現,不是宋朝獨有的。
二、業務規模,宋朝國土就那麼大,業務規模能有多大。它一是國內工商,這一點唐朝並不差,而且唐朝運河連線了長安,宋朝就到開封,長安、山西這些唐朝經濟發達地區嚴重殘破,黃河上著名的蒲津渡過去非常壯觀,鐵鎖、鐵牛、鐵人,到宋朝就沒了,說明潼關以西經濟已經很落後了。第二宋朝有對遼國、西夏的邊貿,也有南方廣州、泉州的海上絲路。這一點,唐朝更牛。唐朝時,日本、北韓、渤海、南詔、吐蕃的遣唐使絡繹不絕,邊貿不絕 ,這一點到宋朝沒了。唐朝黃巢起義攻打廣州,殺死阿拉伯為主的胡商十萬人,這還是唐朝末年,揚州還沒說,宋朝沒有這麼多外商,想讀不要想,你讀遍宋詞,有描寫當爐胡姬的嗎?沒有!唐朝的絲路是陸海雙通的,到了宋朝西域這條線就沒了,俄羅斯中國一詞的發音來自契丹 。
三、產品質量,宋朝手工業產品質量超過唐朝,這一點沒問題 ,北洋政府主政時中國工業生產超過以往任何朝代 ,難道北洋政府就很厲害?要橫向比對,唐朝時期,中國的手工業產品技冠全球,唐朝是周邊所有民族的老師 ,但是宋朝呢 ,論鐵器契丹的技術已經逼近宋朝,西夏劍被宋人贊為天下第一, 大理國織錦、鍛造技術也達到了上乘標準 ,宋朝憑什麼就厲害了?誰給的自信?
回覆列表
你說的應該是南宋,北宋商品經濟一般。
南宋商品經濟發達原因是,主要是南宋偏安一隅,位於沿海地帶,而且政府對民間統治管理不嚴,所以商品經濟較為發達。而且宋朝立國就是重視文人,所以文化經濟相互促進,使得南宋的商品經濟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