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船伕
    屌絲逆襲有瓶頸

    劉備做到的成就,已經幾乎是草根投機分子的極限了!想要更進一步,不是一代人能夠做到的,除非有歷史性的的大機遇!什麼屬於歷史性的大機遇呢,秦末陳勝吳廣起義之後是一次,成就了流氓皇帝劉邦。漢末黃巾起義是一次,但……劉備在這個時候第一桶金都沒有呢!

    很多人會說了,劉備黃巾之亂不是還救了董卓麼?首先不提這件事的真實性,但跟其他人一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的。袁紹四世三公自不必說,曹操背後的曹氏和夏侯氏已經有了根基,孫權也是繼承了孫堅孫策兩代人的人脈,說白了就是其背後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利益集團。他們,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而劉備呢,其漢室宗親本身就經不住推敲,中山靖王可是有名的高產王侯,這個明眼人都懂得!其次,關羽張飛也都是草根出身。打個什麼比方呢,就如過去幾十年,草根創業成功的有幾個,當下的大佬背景有幾個經得起推敲!

    也正是因為沒有根基,劉備才到處漂泊,很多人說劉備仁義,徐州,荊州都不要,哈哈噠,他不想要才怪呢,不然後來能連仁義之名都不要了去騙劉璋的益州!要麼是燙手的山芋,要麼是鴻門宴般的試探!劉備可不傻!所以,即使得到了荊州和益州,也因為沒有根基,創業團隊太弱雞!被荊州集團和益州本土勢力弄得尾大不掉。就好比創業團隊為了迅速融資而喪失了寶貴的控股權!劉備傻麼,諸葛亮傻麼,眼看著荊州丟了,明知道伐吳便宜了曹操也要去,那都是眼眶噙滿淚水的無奈啊!

    宣傳往往是有背後目的的

    此外,為什麼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和老將黃忠都感覺那麼猛,還封什麼五虎上將,創業團隊乾貨少,總要矬子裡拔大個,抬幾個能上來撐檯面的啊!不是什麼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蜀漢本來就是三國裡的弱雞!只不過後世文學作品讓人產生了認識偏差!如果拿勇武和智謀戰績,同樣的履歷放在曹魏和孫吳甚至袁紹的陣營,真心一般般。

  • 2 # m風華正茂

    謝邀,個人覺得就算劉備不東征吳國依然不能統一天下,首先是諸葛亮給劉備的隆中對設想太過於理想化了,漢高祖劉邦時期天下大亂中原地區也經歷了嚴重的戰火洗禮,生產力和人力早已不行,漢高祖劉邦得以在西蜀地區養精蓄銳,統一天下,而三國時期,中原地區早已歸曹操統治多時,中原地區早已是國富民殷,國力強盛,並非西蜀能夠比擬的,西蜀地區處於蠻夷之地,而且人口稀少,生產力低下,以當時的國力並不能與魏國抗衡。其次關羽丟了荊州,隆中對時曾說命一上將率荊襄之眾伸向宛洛。荊州乃是又南方進入中原之地的門戶,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關羽丟了荊州很大程度影響了諸葛亮的整盤計劃。再加上劉備沒有很好的處理蜀國派系與荊州派系的關係,更加信任自己的老班底荊州派系,也是導致其國內部矛盾重重。

  • 3 # 如切如磨

    我太祖其實就批評過亮哥“隆中對”構想出的戰略藍圖。太祖的觀點認為,按亮哥的設想就是把蜀漢的兵力分為兩部分,而且相距千里之遙。最終走向是劉備(打東吳)、諸葛亮(北伐)、關羽(襄樊之戰)三分了,所以失敗是必然的。想我太祖練個槍都打不到靶子上,指揮戰鬥卻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他的軍事角度自然高屋建瓴,一針見血。由此,我個人也覺得隆中對是走不通的。

    先看天時。

    必須要注意的是,即便在亮哥隆中對的戰略藍圖中,也是有一句至關重要的前提的,就是“天下有變”四個字。然後才有命上將出荊州,劉備出益州進行北伐。那麼終劉備,乃至諸葛亮死亡也不見得天下能有多大的大變。

    我們可以看到曹魏政權的傳承更替可謂平穩順利,真正可以算是大變的就是司馬懿幹掉曹爽,走曹操老路控制曹魏大權,相對來講曹魏政權陷入短時間的動亂。這已經到了公元249年,劉備能活到這一年也差不多90歲了。

    自曹操、曹丕稱帝、曹叡乃至司馬懿,曹魏政權經營得都是很成功的。統治基礎穩固,因邊境戰事頻繁,國防軍事實力也從未懈怠,在三國中依然屬於國力軍力的最強者。根本就沒有可趁之機讓蜀漢進攻。

    再來看東吳。孫權比劉備小21歲,比曹操小27歲,而且巨能活,71歲才死。本身就是個非常英明有為的守成之君,手段野心魄力一樣都不缺,無論跟蜀漢還是曹魏,都既能周旋也敢於開戰對抗。

    要說東吳有大變,當屬孫權末年陷入的太子黨爭,牽連日久,朝野不安,還逼死了陸遜。可到這一時期劉備也得活到85歲上下。

    所以就天時而言,劉備是絕對沒有的。蜀漢立國的基本就導致劉備和曹魏是天然敵對的,就算劉備一時認了慫再次聯合東吳,那東吳能放心確保劉備不報復麼?真要聯合起來伐魏,也不可能真心玩命幫忙。劉備要伐吳,結果依然是孫權主動尋求曹魏聯盟。所以劉備無論強攻曹魏,還是打東吳都非常勉強,沒有很好的機會。

    再說地利。

    劉備地處川中,隆中對就指出“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是劉邦封於此為漢王,後楚漢爭霸勝出而有天下。但不要忘了,劉邦是先據有了關中秦地,才進而吞併天下的。沒有關中的劉備就做不成漢高祖,只能像被光武帝剿平的公孫述一樣,坐等被滅。

    有益州漢中做基業很容易自保這沒問題,這也是張魯和劉璋在割據勢力中存在的時間較長的原因。但想和劉邦一樣圖發展,就必須先打下關中三秦之地。蜀地好比龍身,關中才是龍頭,想要龍騰天下缺一不可。秦始皇統一六國是據關中得巴蜀為基礎東征,漢高祖是據巴蜀得關中與項羽爭天下,結果都是完成統一。

    中國統一的大勢都是自西向東、從北向南,這是九鼎氣運冥冥之中的天意。劉備想統一必須要先打下關中秦地,從諸葛亮北伐的方向就可以看出,諸葛亮自己也是非常清楚這一點的。所以即使諸葛亮輔佐劉備北伐,也肯定是走這麼一條路,而曹魏以長安為中心對蜀漢的防務向來是作為重中之重的。所以劉備一旦無法攻下關中,必然還是被耗死的結局。從地利而言統一,劉備更是半點優勢都沒有的!

    最後說人和。

    蜀漢偏居一隅,人才儲備上是萬萬不及魏國的。看演義都知道“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典故。並非說蜀中人物不行,因劉備的統治基礎來源於三股勢力,互相牽制又不相統屬,尤其益州本土勢力往往是被外來武力征服,總是存著搞事情並不心服的隱患,他們的目標就是蜀人治蜀,並不能為劉備統一大業提供真正的助力。

    魏國擁有北方大半個中國的地盤,人才儲備豐厚,給力接班的後起之秀層出不窮。從曹丕、曹叡時代過度到司馬家族執政,人才的湧現和得以重用一直都沒斷層過。

    所以劉備的統一終歸要走回到諸葛亮北伐的老路上。原本的歷史中諸葛亮、姜維相繼北伐,已經有了窮兵黷武的意思,以致於有“民有菜色”的記載。對於蜀漢弱小的國力而言,實在沒有能力支援劉備進行長期的統一戰爭。戰爭需要消耗的財富是驚人的,最終不堪重負的還是老百姓。當這一統治基礎發生動搖,那麼可以預期的是最先有大變的反而是蜀漢自己,到時劉備又拿什麼來奢談統一大業呢!

    所以我認為即使劉備不去報復攻打孫權,他也完成不了統一大業。天不假年,天意不在劉備!

  • 4 # 煮酒君

    關羽被殺之後,劉備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東征,欲奪回荊州。

    此戰不僅失敗了,還間接的搭上了自己和張飛的性命。如果劉備沒有討伐孫權,結果會怎麼樣呢?

    首先劉備打孫權並不一定是因為關羽被殺,畢竟劉備東征距離關羽被殺已經快兩年了,而諸葛亮阻止劉備東征應該是《三國演義》中杜撰的。

    當時蜀漢的情況是這樣的,經過數年的經營,劉備認為自己已經有和孫權一戰的實力了,因此打算奪回荊州,才出兵東征。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回到這個問題中的假設,如果劉備沒有討伐東吳會怎樣。

    這個假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劉備和張飛。沒有此戰,這兩人不會死這麼早。而且,劉備在西蜀積攢的部隊也不會什麼有損失。

    若無此戰,於劉備而言便只剩下北伐與繼續臥薪嚐膽這兩條路了。

    這裡有個很關鍵的地方,就是如果劉備不討伐東吳,孫權會不會歸還荊州?畢竟荊州對劉備而言十分重要,有了荊州,劉備便可以兵分兩路,進行北伐。

    當時曹操已經去世了,如果孫劉兩家可以像之前一樣共同討伐曹丕,完全有可能贏得最終的勝利。再趕上此時司馬懿被曹魏的內部打壓,曹丕手下拿不出什麼領兵的將軍。而劉備這邊還有張飛、黃忠、趙雲,再加上諸葛亮,基本上還是劉備巔峰時期的陣容。

    再看孫權。當時孫權手下和曹丕一樣,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大將,黃蓋、程普、甘寧、淩統都先後病死。打下荊州的呂蒙也英年早逝,周瑜,魯肅等人也不在了,唯一一個陸遜還是孫權和呂蒙在打荊州之前發掘出來的。

    所以說,當時的劉備看見這種局面有點膨脹也是正常的。只是當時的吳蜀聯盟已經破裂,不可能再次合作。而劉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再不打等過兩年趙雲、黃忠老了,蜀漢的戰鬥力就會直線下降。

    結果顯而易見,就算前期有優勢,北方兵多地廣,完全能耗死劉備。

    如果非要改變三國的重要轉折點來改變蜀漢的結局,我認為應該是孫權不打荊州才對。

    如果孫權不打荊州,一方面吳蜀聯盟可以繼續保持,雙方不會產生巨大內耗。

    另一方面荊州在劉備手中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別的不說,如果諸葛亮北伐是從荊州出發,歷史的結局是不是會發生變化?

  • 5 # 君發劉軍

    我認為,即使劉備不東征吳國,在諸葛亮的幫助下,也很難實現統一大業。因為劉備三請諸葛亮之後,倆人合作親密無間,劉備事業蒸蒸日上,鼎盛時期獲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但劉備隨著事業的進步,自信也在不斷膨脹,他和諸葛亮合作長了之後,也發現了諸葛亮的一些小缺點,如識人不明,過於謹慎等。劉備一步衣出身,身無長物,身邊的一切都是自己和兩位兄弟奮鬥來的,而今關張不在了,那對劉備的打擊太大了,關張不僅是他的兄弟,更是他事業的重要合夥人,關張不在了,劉備有一種大廈將傾的感覺,劉備打東吳,與其說是為了給關張報仇,不如說是為了給自己找回成就帝業的信心。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關張走了,劉備有一種兔死狐悲的感覺,劉備覺得如果不給關張報仇,不消滅東吳,他就找不到起初的信心。所以他不顧諸葛亮等人的反對,傾全國之兵力,去打東吳。各位老鐵們,你們認為我說的對嗎?

  • 6 # 灑家叫星雲

    不能,因為劉備沒錢沒地盤,或者地盤太偏僻了。手裡人才凋零還喜歡內鬥,比如趙雲一直被排擠,關羽瞧不起黃忠和馬超。

  • 7 # 歷史公元
    “夷陵之戰”真的是劉備主動發起的,對東吳的報復行動嗎?

    諸葛亮隆中對給劉備出的政策,就是佔據荊益二州,交好孫權,等待天下大變,從荊州、益州兩路出兵北伐。

    但這只是諸葛亮,甚至是蜀漢政權,單方面的意願,東吳、孫權並不這麼想。

    實際上,東吳政權已多次與蜀漢交惡。

    東吳與蜀漢之間只是在赤壁大戰時結盟,但之後已經分道揚鑣。

    就連雙方聯姻的物件孫尚香,在嫁給劉備三年後,就已經回到東吳,老死不相往來。如果說孫尚香與劉備弄夠有個兒子,就能作為雙方交好的紐帶,那麼孫尚香在臨走之前,要將劉禪帶到東吳,就是雙方交惡的開始。

    之後關羽之死,荊州之失,徹底導致了蜀漢政權的衰弱。

    更不要說張飛在討伐東吳的過程之中被害,偏偏殺害張飛的兇手張達、範強又投靠了東吳。

    張達、範強結局也是一個謎。

    雖然《三國演義》裡孫權為了消除影響,將張達、範強兩人送回蜀漢,送給劉備,被張飛之子張苞所殺。但是在“三國志”等記載中並沒有描述兩人被送回蜀漢、遇害的經過,可想而知,既然東吳能夠殺害關羽,就不在乎這小小的仇恨,不可能輕易交出張達、範強,示敵以弱。

    更何況當時已經是“夷陵之戰”的關鍵時刻,這樣的影響士氣的行為,絕對是不可取的。

    所以“夷陵之戰”固然使蜀漢政權元氣大傷,但是,從“關羽大意失荊州”開始,蜀漢政權就已經走向了衰弱,並且失敗成為了必然。

    沒有了荊州只能偏安一遇,就算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蜀漢日益強大,但是不能向外擴張,對興復漢室又有何用?

  • 8 # 大隱君

    幾乎不可能。諸葛亮隆中對中設想的統一前提是劉備佔據益州和荊州,從荊州水陸並進北伐,利於大軍糧草後勤運輸。但關羽大意失荊州後,這一前提喪失,劉備出兵一是為了替關羽報仇,也是為了奪回荊州,但被孫權擊退,如果劉備不出兵,大軍仍然只能從漢中北攻,歷史上除了劉邦暗度陳倉成功過,再也沒有以四川為基地,從漢中北伐統一的了。

  • 9 # 大全貝勒

    不管是現在人還是古時候的人有時候就喜歡閒著沒事幹 孫權認為荊州必須是孫權滴 荊州本來是劉表的 劉備讓賢弟關羽坐鎮荊州也就坐鎮也就算了 偏偏要出來水淹七軍 讓孫權有機可乘 鑽了空子 就算關羽不死 劉備也無心統一全國 戎馬生涯大半生 就是享享福了 其實 關羽死了 也就死了 面子過不去 再加上張飛 這個瘋子 就不是面子不面子的事 桃園三結義 不是浪得虛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火箭俠鞋子DNF火箭鞋怎麼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