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命運在等待3

    為什麼不是郭嘉聽說諸葛亮出山嚇死了真搞笑,事情發生在同一年諸葛亮是春末夏初時出山當時春暖花開,郭嘉死時是深秋天氣很冷了樹葉開始落了

  • 2 # 黑水布衣

    郭嘉,170年-207年,就在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於是流傳了這麼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這句話其實並沒有貶低諸葛亮,更多的是稱讚郭嘉的水平。那麼郭嘉的水平如何呢?絕對是一等一的謀士。看看他的水平吧:

    官渡之戰時,郭嘉提出“公有十勝,紹有十敗”的著名分析,極大振作了曹操;劉備投曹操時,郭嘉建議不殺劉備但應該軟禁他(曹操沒聽);獻計活捉呂布;擊破劉備;預測孫策死亡;奇襲烏桓等等,基本都是郭嘉的功勞,不過天妒英才,公元207年,郭嘉因病去世。恰巧同一年諸葛亮出山。

    在我看來,這其實不過是一種巧合,如果郭嘉不死,諸葛亮就不出來了?顯然不是,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豈能因為一個人活著就在山溝裡眯著不出來?再晚個幾年,恐怕曹操就統一中國了。

    而且,我個人觀點,郭嘉與諸葛亮可比性不大,因為諸葛亮的定位遠遠不是一個智囊謀士,如果劉備是董事長的話,那麼諸葛亮就是應該是個CEO,他是一個管理型的人才,往大了說諸葛亮是一個政治家、外交家。《三國演義》誇大了他軍事才能(只是誇大,並不是說他沒有),孫劉聯盟就是諸葛亮在劉備集團早期最大的功勞,在劉備進軍益州時,帶著的是法正和龐統,諸葛亮其實在後方坐鎮,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定位絕不僅僅是個謀士,更像是蕭何一樣的人物。在劉備死後,諸葛亮統領蜀漢大局,在政治、經濟、軍事及外交上頗有建樹,遠不是一個謀士所能做到的。如果和曹魏的人才相對比的話,諸葛亮應該對應的是荀彧而不是郭嘉。

    最後,“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還有前一句:志才不死,郭嘉不出。志才指的是戲志才,曹操早期的謀士,他死後,荀彧才把郭嘉引薦給曹操,戲志才歷史記載很少,不知道有啥能耐,曹操早期混的也一般,這人也沒顯示出來啥。所以說,後人總結的這些話,不一定都有道理,牽強附會而已。

  • 3 # 山鬼說歷史

    郭嘉的才能無法埋沒,特別是曹操成就大業,屢次征戰勝利均歸功於郭嘉的奇謀部署。郭嘉的謀略,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奇,險,狠,賭徒思維,郭嘉奇于軍事謀斷。

    諸葛亮謀略方面

    諸葛亮謀的主要是政治。讓劉備參與了三國鼎足,可以說是傑出的一章。地位不可憾動。諸葛亮更擅長連結人心,謀識部署,穩中取勝,對於六年征戰而不勝,也暴露出其軍事上的不夠決斷。

    在戰埸上以少勝多,速戰速決。敗袁紹,攻烏丸,定遼東,特別是對小霸王孫策性格特點分析入骨見血,坦言預中孫策之死的結局,對敵將領思想優劣分析出神入化。郭嘉謀略之奇,不亞於鬼谷子和孫武,研究可寫厚厚一本書。可能是太過聰明,天妬英才,郭嘉30幾歲死於征戰營中。郭嘉死斷了曹操一臂,以後的曹操逐趨保守再無大的戰績。

    諸葛亮貢獻方面

    六出祁山所指揮的戰役,行軍布陳敵進不敢攻,退不敢追,主要對手司馬懿戰埸上從未佔過他的便宜。諸葛亮謀略上的“正”,歷史上軍事家無人能出其右,在今天世界搏弈中,仍具有政治軍事意義,是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

    那麼兩者到底誰厲害?

    可熟讀《三國演義》的更推崇諸葛亮,未出茅廬而天下三分、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而郭嘉在《三國演義》裡戲份太少,又英年早逝,很沒有存在感,很多人看完都不知道有這號人物。但這是並不是正史,可以說是羅貫中所寫的小說而已。

    兩者比較的話。本人覺得郭嘉軍事謀略歷史表現上突出些。但諸葛亮的才能更多體現在維持政權和治國方略這層次上。也就是蜀國君主位置上才能。這也是中國幾幹年以來書生治國最高最好的表現,也是歷來幹多年文人所推崇的原因。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在與司馬懿對仗中更能看出其治軍不動如山的威力。

  • 4 # 小沈讀歷史

    公元207年,一直碌碌無為的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出山以後,劉備開始時來運轉,先是有了自己的根據地,隨後地盤越來越大,最後鹹魚翻身能和曹操孫權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而與此同時,不可一世的曹操開始走下坡路,自諸葛亮出山以後基本上沒有打出什麼像樣的仗。然而這一切彷彿都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郭嘉。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出山輔助劉備以後,劉備陣營實力大增。但是這並不代表初出茅廬的諸葛亮就能讓劉備一方的力量對比曹操獲得壓倒性的優勢。只能說此時的曹操因損失了郭嘉,集團力量大打折扣。所以郭嘉對曹操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曹操在赤壁之戰後痛哭流涕,仰天涕曰:“若奉孝在,怎麼會使孤落到如此的境地啊!”接著錘胸大哭:“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曹操謀士很多,身邊不缺乏人才,但唯獨郭嘉的死會這麼傷心,那麼郭嘉到底是何許人也呢?

    郭嘉,在少年時候就有異於常人的遠見,預料到不久之後天下將會大亂,便和古之大賢一樣,隱居山林,秘密尋師訪友,結交英傑。在21歲的時候去投靠袁紹,見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很有遠見的離開了,之後繼續歸隱山林6年。直到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招賢納士,曹操的另一位重要謀士荀彧推薦了郭嘉。曹操召見了郭嘉共論天下大事,在談話之後二人惺惺相惜,曹操大喜曰:“能幫我定天下的就是他了”從此,郭嘉便跟隨曹操征戰四方,出謀劃策,盡心盡力。

    郭嘉在跟隨曹操之後,屢獻奇謀,他能對每個敵手的心理都有準確的判斷,這恰恰是曹操經常獲勝的關鍵。特別在於他是一位軍事天才,他的特點是神機妙算,當機立斷,敢出險招。比如曹操在徵烏丸的時候,結合當時的作戰條件很多人都反對,然而郭嘉分析了局勢,是主張打的。有的人對曹操說烏丸路途遙遠,對方有所防備恐怕打不下來;又有的人說,我們勞師遠行,背後空虛恐劉表偷襲,於戰不利。郭嘉答,烏丸雖遠,但對方絕對想不到會去打他,我們正好可以打他個措手不及,這叫“侍遠無備”;而劉表這個人是“坐談客兒”有名無實,而且劉備雖然在劉表帳下,但是劉表是不會相信劉表的,所以明公放心。果然最終徵烏丸得勝而歸的時候,後方果如郭嘉預料的一樣。這就是郭嘉的料事如神。曹操每次重大行動,在下不了決心的時候,都是郭嘉當機立斷替曹操出謀劃策。

    在處理劉備的問題上,我們站在今天的視角來看,可以看出郭嘉的計謀是有多高明。當劉備投靠曹操時,手下的謀士大多主張殺了劉備,郭嘉曰:“以一人之患絕四海之望之事,請明公慎之”。其實這是有道理的,人無信而不立,在當時那個時代,若曹操真的不講信義殺了劉備對曹操之後的招賢納士影響肯定是很大的,沒有人才來投,平天下這件事顯然是走不遠的。另一個記載說曹操要放劉備,郭嘉趕緊告訴曹操:“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果然,劉備走後,如虎歸山,魚入之大海,成為一個大麻煩。郭嘉在這件事上的立場是什麼呢?是劉備既然投奔而來,不要殺他,也不要放他,就把他看在許都就可以了。

    郭嘉為曹操統一北方建立魏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對郭嘉的描述:

    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

    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

    運籌如范蠡,決策似陳平。

    可惜身先喪,中原棟樑傾。

    郭嘉死後,曹操極度悲傷,因為他的死,對曹操集團或者說對將來的魏國是莫大的損失。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厚望,打算在平定天下後,把治國大事也託付給郭嘉。這點容易讓人想起霍去病的英年早逝對漢武帝時期的損失。當然,這對我們喜歡讀三國的人來說,也是損失。因為他的早逝,使我們沒能看到他和另一位天才諸葛亮的智鬥。也是因為他的早逝,名氣沒有諸葛亮的大,他的形象也沒有諸葛亮閃光,而實際上,論才策謀略他和諸葛亮一樣都是頂級的謀士!

  • 5 # 愛歷史的庸庸

    公元207年,建安十一年,一代智者郭嘉病死在曹操征戰河北的途中,曹操疼心不已,如魚失水。同年,劉備三顧茅廬於諸葛,諸葛出山,劉備如魚得水。一代智者的逝去,一代智者的崛起,一代新人換舊人,可新舊之間的對比又是如何?我認為可同日而言,一個級別。但我不是從他們兩人的謀略天下所比較,而是他們二人在各自主公心中的地位所比較。

    曹操得郭嘉,才可挾天子以鬥諸侯,險兵致勝破烏桓,厲兵秣馬滅袁紹,謀河北,助曹操平定北方基業。若郭嘉已在,赤壁之戰,將會成為三國之中最為精彩之戰,沒有之一。可歷史沒有如果,就像曹操沒有聽郭嘉之言,放走劉備而郭嘉身死,赤壁大敗,曹操最終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故戰後言曰:“若奉孝在此,吾何至於此”。

    劉備得諸葛,才可聯孫抗曹,得荊州四郡,進益州,取漢中,得號“漢中王”,如魚得水。可魚一離水,便可導致死。火燒連營幾百裡,攻東吳敗於陸遜,最後軍退白帝城託孤於諸葛,身前言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隨後死於白帝城中。諸葛日夜憂嘆劉備囑託,六出祁山,與郭嘉同般,病死於軍中。

    大智之人,死於同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6 # 上善若水36526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什麼意思?郭嘉活著,諸葛亮就不敢出山?郭嘉不死,諸葛亮就沒有機會在亂世三國佔有一席之地?

    認真的不理解這句話有什麼來歷?什麼憑據?

    諸葛孔明,史稱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有哪一“家”是白白得來的?有人認為諸葛亮軍事能力不咋的,但是我認為,《隆中對》的戰略策劃堪稱經典!能不能有效完成,是劉備的事情,用人不當也是劉備的事,諸葛亮他就是一個打工的!

    諸葛亮出山之後,助一無所有的劉備奪下荊州,按照隆中對的戰略方針,進而取得益州之地。

    劉備拜龐統為軍事中郎將,率軍攻打益州。同時拜諸葛亮也為軍師中郎將,協同關羽駐守荊州。

    軍師,也就是參謀,謀士。中郎將是什麼職位?曹操有很多謀士,荀攸被稱為“謀主”。劉備是不是有兩個謀主?是,也不是!

    軍師中郎將,不僅僅是參謀,還有指揮作戰的權利!意思就是劉備分別拜了龐統、諸葛亮兩個可以有指揮作戰權利的參謀!

    為什麼?為了《隆中對》: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諸葛亮、關羽率軍攻擊南陽、洛陽!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劉備、龐統率軍由甘肅、陝西秦嶺以北進攻。

    兩路大軍同時伐魏!所以才有兩個身負指揮權的高參!這就是《隆中對》的戰略。

    關於諸葛亮其他有的沒的就無須多言,看看郭嘉有什麼高明的地方。

    郭嘉,曹操手下非常牛逼的謀士,分析、評估戰事之能,在三國裡能與之媲美者,屈指可數!

    十勝十敗論,把曹、袁雙方剖析得一清二楚!謀取北方,奠定曹魏基石,郭嘉也是功不可沒!

    袁曹之爭,荀彧率先提出“四勝四敗論”,與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大相庭徑!只不過郭嘉分析得更加透徹、具體而已。收服北方,郭嘉的功勞是肯定的。但是,最先提議北征之人是戲志才,郭嘉只是具體的實施者!

    郭嘉,不世鬼才!

    諸葛亮,兩漢以來無雙士,三代而後第一人!

    郭奉孝,以根據戰勢來分析優劣,從而制定對策而著稱。所以,曹操有一位稱職的高參,他叫郭嘉!

    諸葛亮,未曾出山也然三分天下!以謀劃戰略而著稱,所以他是“軍事家”!

    我是不是可以說:臥龍欲出,郭嘉先亡!

    一個高階參謀和一個軍事家是一個級別嗎?

  • 7 # 彈指千年

    筆者喜歡歷史尤其是三國的歷史,所以忍不住想來說兩句。喜歡三國的人很多,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可以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三國夢。相對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同探囊取物的武將來說,我更欣賞那些運籌帷幄彈指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智者!

    在三國志中有這麼一句“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那郭嘉和臥龍能否相提並論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個人認為郭嘉更勝一籌。

    有人會問郭嘉真有這麼厲害嗎?答案是毋庸置疑,無論是在三國演義的小說中還是各種史料的記載中,都給予了郭嘉極度高的評價。特別是三國志對於郭嘉的評價,說他算無遺策從無失手。梟雄曹操評價郭嘉: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在赤壁之戰戰敗之後也感慨道:若奉孝在,必不使孤至此!

    傳聞我們偉大的毛爺爺,也是對郭嘉崇拜至極,甚至多次為郭嘉點贊,同時高度的讚揚他的十勝十敗論是融合了華夏民族千年兵法的精髓所在。郭嘉生平最大的成是幫助曹操統一了北方,消滅呂布,殲滅袁紹,速戰烏桓,讓曹操有了和劉備孫權抗衡的實力。可以說郭嘉是不可多得的奇才,在某些方面更勝於臥龍。而他的英年早逝,也成了曹操最大的遺憾!

    大家還記得陳建斌飾演曹操的新三國演義嗎?當中有一句話:兵不在多在精;將不在勇在謀;要比將士多寡,我永遠也比不上袁紹,可是要比起精悍與智謀,三個袁本初綁一塊兒也比不上我一個曹操。為何曹操有如此底氣說這樣的話呢?因為他背後站著一個郭嘉啊!

    最後筆者想說:三國鼎立那需要這麼久時間?如果上天想幫曹操,只要讓郭嘉多活十年,天下估計都已經統一了。而後面也就沒司馬懿什麼事了,郭嘉早就想盤司馬懿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冠心病是怎樣診斷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