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姬重涼

    蘇秦的用心很險惡嗎?那應該是對於秦國來說吧。他主張合縱連橫,是對秦國最好的制衡方式了,要不是大家不夠團結,秦統一六國都不一定能成的。

  • 2 # 小影觀史

    齊閔王,帶領齊國曇花一現,一個遊離於合縱邊緣的君主。他的身平,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當然,齊王滅宋的最後成功,蘇秦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的。戰國合縱和陰謀家蘇秦

    蘇秦是個怎樣的人?蘇秦為燕雪恥滅齊不假,但他是真的幫助、衷心於燕國麼?不然。

    蘇秦是陰謀家——而封相齊國是其陰謀實現的鼎盛時期,當然,這和六國封相比起來並非風光無限,但在戰國中後期,蘇秦立世,是真正的為他推行的合縱之策而奮鬥麼?也不然。

    蘇秦早年外出求學,窮困潦倒,被家人恥笑,所以蘇秦首先需要解決的是自己的吃飯問題,何以生存,對於手無縛雞之力、家徒四壁的蘇秦,只能把希望寄託在自己畢生所學——陰謀論上,這就是蘇秦冷靜分析當前形勢後所推出的第一個決策——也是張儀連橫的早期版,所以大家都知道蘇秦推行六國合縱,封六相,是後期歷史發展的預言者,但誰又清楚,蘇秦的起事第一站是函谷關內的秦國呢。

    由於秦國剛剛清洗商鞅一族,對遊說者排斥,蘇秦悻悻而歸,緊接著,他在趙國碰到了第二個絆腳石,直至燕國。在那個時代,凡是有些獨到見解的謀士,都會得到君主的賞識,有點才幹的,甚至拜官鬻爵,蘇秦的閃光點在那時的夾縫裡求生存的燕國得到了立足,至此他成名於合縱。當然,他的合縱之策,在早期的連橫之策面前是有優越性的,蘇秦封六相,六國合縱,秦國十五年未出函谷。而蘇秦利用張儀,於公元前328年保護趙國不受秦國攻擊。隻身赴險,遊說齊王歸還燕城使座,不得不說,蘇秦為了自己的權力和榮華富貴,還是頗有膽識的,但這僅僅是為了自己的權和譽。如果其賴以存在的國破了,那麼蘇秦會選擇另一個下家,做好跳槽的準備,反正在當時,不是連橫之計就是合縱之策。所以蘇秦,在齊、燕、趙三國之間反反覆覆,幾易其主,蘇秦任齊相時為齊國貴族所不恥和忌憚,遇刺身亡。

    蘇秦的一生,有閃亮和光輝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其對時局的把握和合縱之策的推行,雖然有其預見性和謀略性,但根本還是賴以存在的權術觀念在作祟,蘇秦借秦滅六國的時機成就自己的一番見解,時間雖短,但從潦倒書生到拜六相,權、錢、譽堪比周王,對其來說,賺夠了。

    齊滅宋國和齊閔王的野心

    齊閔王即位後,就幹了一件事——滅宋。至於合縱、伐秦、伐魏、伐燕等等大小戰爭都是為這件事所做的附屬之策。直到伐燕後,燕國在被齊國斬殺十萬大軍,幾乎滅國的時候,蘇秦這位陰謀家,也許是對自己的老東家燕國心存感激,蘇秦出手了,蘇秦到齊,遊說齊閔王加緊攻宋,排擠當時的齊相韓珉,最終拜相。蘇秦這麼聰明的一個陰謀家,當然知道齊閔王的想法,所以齊閔王信任蘇秦,因為蘇秦的支援,讓他從攻伐和侵略中嚐到了甜頭,也映證了自己的“雄才大略”,雖然最後蘇秦沒有看到齊閔王身死國滅的那一刻,但相信蘇秦死後,他的陰謀雖然公諸於世,為何齊國仍舊滅宋,足以說明齊閔王在攻宋這件事上是早有構想,而蘇秦所做的,只不過是對他這種構想的極度推崇和肯定,所以蘇秦所謂的陰謀暴露,對齊閔王來說是無關緊要的,他死後,齊王對蘇秦的態度還是心存軟弱,態度溫和。

    縱觀齊閔王一身,稱帝、參與合縱、什麼都是假的,他所想要的實實在在的東西,就是侵略,擴張國土,當然這個軍事構想的矛頭,從齊閔王十三年就付諸實施,齊國前後三次攻宋,終於滅掉膏腴之地的宋國。這個歷史事件也正式打臉蘇秦的合縱之策,在利益面前,盟約顯得一文不值。

    在合縱方面:蘇秦是利用者、齊閔王是被利用者;在滅宋方面:蘇秦是被利用者,齊王是利用者。當然,比起軍事上取得的勝利和國土上的擴張所取得的成就,齊王由於剛愎自用、驕橫跋扈、窮兵黷武、拒聽諫言、不講策略,致使君臣不和、百姓離心、內外樹敵、最終五國伐齊,於公元前221年,齊為秦滅,也是不爭的事實,不過,當時齊國的國力和軍事實力,是齊閔王敢於和秦王叫板,凌駕其他五國之上的雄厚實力,任何一位有野心的君主,都想在這個基礎上乾點什麼的,不然也不會有齊國於戰國末期相較於其他五國最後滅亡的歷史事實。

    縱觀齊國的歷史,齊閔王的不作不死,蘇秦的欲取必予,但歷史真是這樣的麼,蘇秦的陰謀得逞了,但齊王的軍事構想也同時實現了,齊國滅,沒有蘇秦的合縱之策,也許會滅的再快點。歷史既定,蘇秦和齊閔王的功過是非,後人想說點什麼就說點什麼吧。

  • 3 # 風雲回憶錄

    到了戰國的末年,由於多次戰爭、兼併,只有西方的秦國和東方的齊國,是最有實力的國家。

    稱帝,在哪個以禮教治國、治家的年代,在其他諸侯國的眼裡,是大不敬的事情。

    就在趙國危在旦夕的時候,有一個人,站了出來,他就是蘇秦。

    蘇秦是為燕國服務的,秦國和齊國攻打趙國,應該與燕國是毫不相干的,為什麼蘇秦要去勸說齊閔王放棄稱帝,不去攻打齊國,轉而攻打宋國呢?

    原來燕國和齊國有仇,燕國是不能看著齊國慢慢的強盛起來的,進而威脅到燕國,所以,就派出了蘇秦,去遊說齊閔王。

    也正是蘇秦的一番遊說,把齊國推向了衰落的邊緣。

    蘇秦對齊閔王說:“秦國和齊國都向天下稱帝,大王您以為天下的諸侯是尊崇秦國呢?還是齊國呀?

    齊閔王很自謙的據實地回答了蘇秦的問題,尊崇秦國。齊閔王心理清楚,齊國最多也只是一個陪襯而已。

    蘇秦謂齊王曰:“齊、秦立為兩帝,王以天下為尊秦乎?且尊齊乎?”王曰:“尊秦。”“釋帝則天下愛齊乎?且愛秦乎?”王曰:“愛齊而憎秦。” 《戰國策~齊策四》

    蘇秦謂齊王曰:“齊、秦立為兩帝,王以天下為尊秦乎?且尊齊乎?”王曰:“尊秦。”“釋帝則天下愛齊乎?且愛秦乎?”王曰:“愛齊而憎秦。” 《戰國策~齊策四》

    於是,蘇秦就順勢利導的提出了看似對齊國很有幫助的策略。

    那就是,如果齊國放棄稱帝,那麼天下的諸侯,對秦國和齊國的態度呢?

    這是顯而易見的,畢竟在哪個以禮治國的朝代,倘若放棄了稱帝,那麼齊國一定是會贏得天下諸侯的擁護的,從而會憎惡秦國。

    當時秦國和齊國共同稱帝的時候,已經約定好要共同攻打趙國。畢竟趙國在齊國和秦國的中間,如果兩個勢力強大的諸侯國聯手共同瓜分趙國,即使別的諸侯國有反對的聲音,也只能聽之任之。

    但是蘇秦卻提出了獨特的見解,那就是希望齊國能夠討伐宋國,不要討伐趙國,這樣對齊國更為有利。

    夫約然與秦為帝,而天下獨尊秦而輕齊;齊釋帝,則天下愛齊而憎秦;伐趙不如伐宋之利。 《戰國策~齊策四》

    夫約然與秦為帝,而天下獨尊秦而輕齊;齊釋帝,則天下愛齊而憎秦;伐趙不如伐宋之利。 《戰國策~齊策四》

    這看似對齊國有利的計謀,但是無形之中已經得罪了秦國。

    蘇秦的理由是:一旦佔據了宋國,那麼衛國的陽城也將會告急,佔領了衛國,那麼就能威脅到了楚國,佔據了濟水以西的地方,那麼趙國的河東之地就會十分的危險了。擁有了陰平和平陸,魏國就會十分的被動,那麼魏國都城大梁就只好閉門嚴防死守了。

    故臣願王明釋帝,以就天下;倍約儐秦,勿使爭重;而王以其間舉宋。夫有宋則衛之陽城危;有淮北則楚之東國危;有濟西則趙之河東危;有陰、平陸則梁門不啟。 《戰國策~齊策四》

    故臣願王明釋帝,以就天下;倍約儐秦,勿使爭重;而王以其間舉宋。夫有宋則衛之陽城危;有淮北則楚之東國危;有濟西則趙之河東危;有陰、平陸則梁門不啟。 《戰國策~齊策四》

    齊閔王聽了蘇秦的話,權衡利弊,感覺放棄稱帝,攻下宋之後,可以進而威脅到楚國、趙國、魏國,要比和秦國共同攻打趙國的所得的利益要大。

    接著蘇秦又陳述了放棄稱帝,攻打宋國對齊閔王的影響,更是打動了齊閔王。

    放棄稱帝,說明和秦國不一心,那麼齊國的地位就會受到了重視,聲名也就更顯得尊貴了。那麼燕國、楚國迫於形勢也會向齊國臣服的,到了那個時候,天下就沒有哪個諸侯敢不聽從。這可是商湯、周武王一樣的舉動呀。

    故釋帝而貳之以伐宋之事,則國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聽,此湯、武之舉也! 《戰國策~齊策四》

    故釋帝而貳之以伐宋之事,則國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聽,此湯、武之舉也! 《戰國策~齊策四》

    齊閔王在這樣看似大好形勢的引誘之下,齊閔王同意了。

    歷史證明,蘇秦害齊的目的達到了。只怪齊閔王沒有長遠的眼光。

    齊閔王在位時期,攻宋的確影響很大,導致齊國成為眾矢之的,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率領秦、韓、趙、魏四國軍隊共同伐齊,齊國從此一蹶不振。

  • 4 # 玲瓏文史

    齊湣王為何看不出蘇秦的險惡用心?玲瓏以《戰國策》中的記載來進行一下分析。

    間諜要從事竊取、刺探、傳送機密情報以及破壞活動,一不小心就會被敵國發現,身首異處;即便沒被發現,也得擔心本國朝臣惡意離間君王的信任。

    蘇秦劇照

    可以想象,蘇秦的處境十分危險。他為了成功,做了三手準備。

    到齊國之前,蘇秦為了讓齊湣王不起疑心,借用趙國作為“跳板”

    《蘇秦死》一文經考訂為燕昭王時期蘇秦之事。蘇秦見燕昭王“居處不安,食飲不甘,思念報齊”,乃向燕昭王獻計:將兒子質於齊,並且以珠寶玉帛賄賂齊王身邊的近臣。

    此時的蘇秦仍在燕國為燕臣,他自願到齊國去離間齊國內部,使齊國發生內亂,讓燕王可以輕易地對抗齊國。

    事實上,燕國在齊國安排的間諜不只蘇秦一人。《戰國策》中曾記載有個齊人原本在燕國做官,被燕王派回齊國當間諜。燕昭王刻意讓那位間諜與自己起爭執而返回齊國,目的就是不讓齊國起疑心。

    蘇秦劇照

    同樣的,為了不讓齊國起疑心,蘇秦先迂進趙國,遊說奉陽君伐齊。眾所周知,奉陽君本就不喜歡蘇秦,故蘇秦早料到奉陽君必然不會接受他的建議。

    奉陽君對蘇秦離開燕國也不起疑心,是因為他認為“蘇子怒於燕王是以吾故,弗予相又不予卿也,殆無燕矣”,即“蘇秦惱恨燕王,是因為我(奉陽君)的緣故。燕王沒有任命蘇秦為相,又沒給他卿士之位,(蘇秦)大概不會同燕國有什麼聯絡了。”

    奉陽君並沒有聽從蘇秦的建議伐齊,並且想要拘禁蘇秦,所以蘇秦假道南韓、魏國逃到了齊國。

    蘇秦劇照

    因此,齊湣王認為蘇秦是與奉陽君交惡之故,才來到齊國的,他對蘇秦的行為便沒有了疑心。而後,蘇秦透過極佳的口才,也依計劃讓齊國與趙國絕交了。

    在齊國之時,蘇秦還得讓燕昭王不起疑心

    《蘇代為奉陽君說燕》這篇文章,根據出土的帛書考訂,也是蘇秦之事。所記載的,便是齊、趙兩國絕交之後,蘇秦派人把自己破壞齊、趙關係的經過告知給燕昭王,並且向燕昭王宣示忠心。

    蘇秦劇照

    蘇秦提供了一份“間諜工作進度報告”:

    首先,蘇秦剛到齊國的時候,齊湣王本來不想將政事委派給他,但是他透過遊說和買通齊湣王身邊人等策略,得到了齊湣王的信任,如今蘇秦已經順利地當上了齊相。

    其次,齊國本來不想與燕國聯合,但是經過蘇秦的努力,如今齊國視燕國為最親密的夥伴。

    最後,齊國在趙國的質子本來與奉陽君交好,如今疏遠了奉陽君,而且視蘇秦為賢才。

    伍子胥劇照

    報告最末尾,蘇秦再次用伊尹、伍子胥、管仲等忠臣為例子,向燕昭王保證他到齊國不是恥辱,再次表明了自己做大事的雄心——助燕滅齊。

    至此,燕昭王徹底對蘇秦放心了。

    到齊國之後,蘇秦為了讓齊湣王不起疑心,萬事小心謹慎

    蘇秦在齊國反間的功勞之一,就是讓齊國不要出兵攻擊燕國,《蘇代自齊獻書》、《蘇代自齊使人》這兩篇,經過今人考證,也都是蘇秦之事。

    蘇秦劇照

    前一篇:此時蘇秦作為臥底已有五年,他讓齊國與燕國親善,而同攻趙國。想要等到齊國民窮兵疲,燕國便可以輕易攻下齊國。

    後一篇:蘇秦向燕王報告時機已經成熟,燕國可以攻擊齊國的“晉”這個地方。

    蘇秦暗中派人向齊湣王建議:由蘇秦領軍。齊湣王同意之後,蘇秦起先還假意推說自己能力不足,無法擔當此重擔。他小心謹慎的目的,就是為了不讓齊湣王起疑,而且就算齊軍戰敗,齊湣王也無法責怪蘇秦。

    結果,蘇秦率領齊軍與燕作戰兩次,皆敗。齊軍陣亡五萬人,最後讓樂毅得以輕易攻破齊國。

    樂毅畫像

    綜上所述,《戰國策》中蘇秦的間諜工作是十分成功的,他滲透入敵方,一一實現自己的計劃,整個過程沒有被任何人拆穿,只有趙國曾經稍加懷疑。

    蘇秦雖然是縱橫說客,但他有理想、有智慧、有謀略,而且不同於其他策士“士無定主”。蘇秦始終忠於燕國,使得他的評價遠高於其他縱橫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論語》中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