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克痛刀客

    癌症早晚放化療後可以吃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來提高免疫力。這類食物包括魚、雞蛋、肉類、蛋白粉等。還可以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補充各種維生素,提高免疫力。除了飲食,還需要進行適當的運動,以強身健體。

  • 2 # 癌症康復治療知識普及

    營養支援一:間隙療法

    化療那幾天,化療反應比較重,飲食應以補水為主。可食用半流質、流質、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腸內營養劑)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每日的液體量比原來增加50%以上,達2000~3000毫升,以促進化療藥在體內代謝和排洩,減輕毒性。補水的措施包括多喝水、喝湯、粥、淡茶、菜汁、果汁等。

    化療間隙,化療反應漸漸減輕,逐漸給予“三高”,即高熱量(增加20%)、高蛋白(增加50%)、高維生素(增加50%)的飲食,維持體重在正常水平,有利於機體遭受化療損傷後的修復;增加餐次,進食量逐漸增加,與食慾、消化功能協調。食物攝入不足時,可兩餐之間補充易消化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腸內營養劑)。

    具體來說,每日食量要有所增加,食物結構科學合理,注意營養平蘅,膳食多樣化。下面分三大類來介紹 “三高”。

    第一大類:肉、魚、蛋、奶、大豆及製品、堅果類

    這類食物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也可增加熱量。例如每日增加二兩草魚、一杯奶、一個蛋就可增加約30克蛋白質、300千卡熱量。

    這類食物有4條腿的畜類如豬、牛、羊、兔的瘦肉及內臟(肝、肚、腸、心等);2條腿的禽類如雞、鴨、鴿子、鵪鶉等及內臟;水中游的即水產類有各種魚類(淡水、海水)蝦、貝、烏龜、水魚、河鮮、海鮮等;蛋類有雞蛋、鴨蛋、鵪鶉蛋及製品;奶類有純牛奶、酸奶、奶粉等;大豆類及製品:大豆包括黃豆、黑大豆、青大豆,乾的、新鮮的象毛豆 ,大豆製品有豆腐、豆漿、香乾、素捆雞、百葉、豆筍等,大豆製品比大豆易被機體消化吸收(注意日本豆腐不是豆製品,而是蛋製品)。

    儘量選用新鮮的原料,正常人該大類食物每日推薦量為:肉魚蛋100克~200克(2~4兩),奶300克、大豆40克或其製品。

    第二大類:穀類(米、面、雜糧)、薯類、雜豆等糧食

    穀類有大米、麵粉製品(很多)、玉米、黑米、薏米、燕麥等,薯類如紅薯、芋頭、淮山、藕等,雜豆如綠豆、赤小豆、芸豆等,建議每天2兩以上。如每日增加100克(2兩)此類糧食,便能增加360千卡熱量(肥胖者不增加)。

    第三大類: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可提供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及植物化學物質,對機體有保護作用。根據統計學結果,多食新鮮的蔬菜、水果有預防癌症的作用。

    這類食物的品種真是太多了,參照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日提供蔬菜1斤-1.5斤,每日5個品種,水果半斤-1斤,注意蔬菜與水果不能互換,不能只吃水果不吃蔬菜。一般來說,紅、綠、黃等顏色較深的蔬菜和水果含營養素比較豐富,且含有較多的可以抑制腫瘤的植物化學物,所以應多選深色蔬菜和水果。菌藻類如各種蘑菇、雲耳、銀耳、海帶、紫菜等,這類食物含有一些多糖類化學物,如香菇多糖、銀耳多糖等,證明有抗癌作用,應該經常(每日)食用,且新鮮的比干的好。

    以上三大類食物最好在三餐食譜中都具備。因此,如果食慾尚好,消化功能正常,適量增加上述三類食物攝入,可以幫助你實現“三高”——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但要注意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不宜長期進食太多,以免造成肥胖,消化不良,加重肝、腎負擔。

    營養支援二:不同時期,不同營養方案

    化療前營養準備

    化療前1~2周開始,能進食、消化功能正常的,依照上述原則進行積極的營養支援;

    進食不足,消化功能差的,或已有營養不良者,根據病情給予口服或管飼全營養型腸內營養劑(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經腸營養不足或不能者,給予含有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維生素、電解質、微量元素等的腸外營養支援(打營養針)一週左右。

    化療進行時

    化療用藥當天,將早餐提前、晚餐推後,拉開反應時間,可避免或減輕發生噁心、嘔吐等消化道反應。另外,化療病友要採取早餐進食清淡的食物,量取平時的一半,3~4小時後進行靜脈化療,可有效減輕化療所致的嘔吐症狀。

    化療期間大量補水或飲料以減輕藥物對消化道粘膜的刺激,並有利於毒素的排洩。

    化療期間一般都有噁心、嘔吐的反應,宜進食清淡一些的飲食,可多食一些半流質食物如粥類(如薏米粥、薑汁粥、陳皮粥、綠豆粥、肉末粥、魚片粥等)、麵條、米粉、豆漿、稀腸內營養劑、蔬菜水果及清淡的湯類、果蔬汁飲料等水分充足的食物,避免油膩肥厚的食物如大魚、大肉、雞、鴨等難消化的食物。還要根據病友的食慾和化療反應調整飲食的內容、數量、餐次和時間,食慾好、反應輕可以多進食。

    飲食宜採用少量多餐制,喝水與進餐分開,少量多次,進食速度不要太快,溫度適中不燙不涼。

    化療間隙期

    間隙期,反應已過,應加強營養,給予富含營養的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飲食,以促進機體的恢復。注意進食要循序漸進,由清淡少量開始,由半流質如粥類、麵條、蒸蛋等逐漸過渡到普食。食物加工方法以燉、煮、蒸等易消化為主,必要時做成勻漿飲食,少用油炸和燒烤的食物。增加餐次,注意水分的補充。

    有味覺、嗅覺改變者,除在烹調方法和調味品的使用上多下功夫外,應避免接觸不喜歡的氣味和食物。

    有時候,病友嘗試自己動手做一些食物來吃,可能會胃口大開、食慾大增,不妨試一試。也可以嘗試少量食用酸豆角、泡菜、腐乳、少辣鮮剁椒等開胃食物。

    還可以多選用健脾和胃、助消化的藥物如多酶片、胰酶片、湘曲、保和丸、酵母片等,配合藥膳如淮山、薏米、黃芪、黨參,山楂麥芽飲(山楂10克、炒麥芽10克、甘草數片,泡開水服)等。

    對於進食不足者,要特別注意給予高營養密度、易消化的食物,同時需要給予腸內、腸外營養支援(見前述)。

    適量補充益生菌,或可改善腸道環境,利於腸道修復和功能恢復。

    “白細胞下降”時,除藥物處理,亦可配合食療措施。

    一日食譜舉例

    早餐:薏米紅豆粥 西紅柿炒雞蛋 麵包

    加餐:豆漿 水果

    中餐:瘦肉末碎菜粥 酸奶

    加餐:紅棗百合羹 水果(果汁)

    晚餐:香菜餛飩 鮮菇豬血

    加餐:全營養素50g+乳清蛋白粉10g配成200ml

    四川省腫瘤醫院腫瘤專科聯盟醫院(巖正中醫醫院),奉行將西醫,中醫,心理,營養膳食,運動康復五個維度結合的MDT系統結合診療方式,旨在讓更多癌症患者得到科學的治療的方式,能有更好的治療體驗和服務。如有需求,請關注。

  • 3 # 瑞庚臺醫-經理

    癌症的治療過程中,如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都會影響人體的血球製造功能,讓免疫力變弱,因此這時候就在飲食上就要更小心,避免被食物中病菌感染。

    以下分享 4 點注意事項:

    1、清潔 : 經常洗手以及廚房工作臺、器具表面

    除了我們的手之外,病菌可能存在廚房的很多地方,例如廚房的器具、砧板、以及調理食物的桌面,若沒有使用正確的清洗方式,可能會將病菌散播到食物和家人身上。

    使用流動的水以及肥皂搓洗手掌、手背、指縫間至少 20 秒。每用完一樣器具或是砧板時,各自清洗他們。將蔬菜水果與肉品類分開並確實清洗。

    2. 分開 : 將生的肉類與煮熟的食物分開

    即使手以及器具表面已經清洗得很徹底,生肉、家禽、海鮮以及蛋類,還是會將會病菌傳播到已經準備要吃的食物上,所以處理時需要將它們分開。

    區分不同的砧板、盤子來分別盛裝蔬果、肉類、家禽、海鮮及蛋類。避免生肉、家禽、海鮮及蛋類在購買時與其他蔬果、熟食混合置放。在冰箱冷藏時,將生肉、家禽、海鮮及蛋類與其他食材分開。

    3. 烹調 : 在適當的溫度烹調食物

    攝氏7 – 60度被稱為「危險溫度帶」,細菌在這個溫度範圍內增長的速度最快,也最容易汙染食物造成食物中毒。有很多人認為他們可以用食材顏色和質地來確認是否已經煮熟,其實是不安全的,以下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確認食物是否已經到了安全溫度。

    使用食品中心溫度計 : 是一種探針型溫度計,可以將探針插入即將烹調完成的菜餚中,確認加熱溫度超過攝氏70度,細菌才容易被消滅。熱存溫度 : 食物烹調完畢後,儲存的溫度必須超過攝氏 60 度才可抑制細菌生長。烹調完的食物建議在室溫下不可放置超過2小時,夏天時則不可超過1小時,避免細菌滋生過多。

    4. 冷藏 : 將生肉以及烹呼叫剩的肉類儘速冷藏

    若將食材放在室溫下,2 小時內細菌會快速增長,造成食物腐壞,而在夏天,可能腐壞的速度會加快一倍。將容易腐壞的食材,在兩小時內放入冰箱冷藏,可以抑制細菌生長。不要將食材直接放在桌上或檯面上醃漬或解凍,應該放在冰箱冷藏庫中。學會分辨何時該將食材丟棄,不新鮮的食材勉強入肚,反而造成生病得不償失。

    上述方法可以減低食物汙染的風險,尤其為癌症病人準備食物時,更應該學習使用正確的方法來處理食物,才能夠正確的殺死病原菌以及防止交叉汙染。

    亞太腫瘤暨慢性病營養學會理事長李松欽特別提醒,癌症病人在經過化療或放療後需特別注意白血球下降、貧血、及黏膜受損的問題,建議應攝取更多蛋白質含量高及鐵質含量高的食物,並搭配麩胺酸(glutamine)有助蛋白質合成和受損組織修復,可改善口腔破損的情形,另外也可以補充精胺酸(Arginine)、深海魚油(Omega-3)以降低術後感染,並提升身體免疫力。

  • 4 # 瑞庚臺醫健康管理

    癌症的治療過程中,如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都會影響人體的血球製造功能,讓免疫力變弱,因此這時候就在飲食上就要更小心,避免被食物中病菌感染。

    以下分享 4 點注意事項:

    1、清潔 : 經常洗手以及廚房工作臺、器具表面

    除了我們的手之外,病菌可能存在廚房的很多地方,例如廚房的器具、砧板、以及調理食物的桌面,若沒有使用正確的清洗方式,可能會將病菌散播到食物和家人身上。

    使用流動的水以及肥皂搓洗手掌、手背、指縫間至少 20 秒。每用完一樣器具或是砧板時,各自清洗他們。將蔬菜水果與肉品類分開並確實清洗。

    2. 分開 : 將生的肉類與煮熟的食物分開

    即使手以及器具表面已經清洗得很徹底,生肉、家禽、海鮮以及蛋類,還是會將會病菌傳播到已經準備要吃的食物上,所以處理時需要將它們分開。

    區分不同的砧板、盤子來分別盛裝蔬果、肉類、家禽、海鮮及蛋類。避免生肉、家禽、海鮮及蛋類在購買時與其他蔬果、熟食混合置放。在冰箱冷藏時,將生肉、家禽、海鮮及蛋類與其他食材分開。

    3. 烹調 : 在適當的溫度烹調食物

    攝氏7 – 60度被稱為「危險溫度帶」,細菌在這個溫度範圍內增長的速度最快,也最容易汙染食物造成食物中毒。有很多人認為他們可以用食材顏色和質地來確認是否已經煮熟,其實是不安全的,以下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確認食物是否已經到了安全溫度。

    使用食品中心溫度計 : 是一種探針型溫度計,可以將探針插入即將烹調完成的菜餚中,確認加熱溫度超過攝氏70度,細菌才容易被消滅。熱存溫度 : 食物烹調完畢後,儲存的溫度必須超過攝氏 60 度才可抑制細菌生長。烹調完的食物建議在室溫下不可放置超過2小時,夏天時則不可超過1小時,避免細菌滋生過多。

    4. 冷藏 : 將生肉以及烹呼叫剩的肉類儘速冷藏

    若將食材放在室溫下,2 小時內細菌會快速增長,造成食物腐壞,而在夏天,可能腐壞的速度會加快一倍。將容易腐壞的食材,在兩小時內放入冰箱冷藏,可以抑制細菌生長。不要將食材直接放在桌上或檯面上醃漬或解凍,應該放在冰箱冷藏庫中。學會分辨何時該將食材丟棄,不新鮮的食材勉強入肚,反而造成生病得不償失。

    上述方法可以減低食物汙染的風險,尤其為癌症病人準備食物時,更應該學習使用正確的方法來處理食物,才能夠正確的殺死病原菌以及防止交叉汙染。

    亞太腫瘤暨慢性病營養學會理事長李松欽特別提醒,癌症病人在經過化療或放療後需特別注意白血球下降、貧血、及黏膜受損的問題,建議應攝取更多蛋白質含量高及鐵質含量高的食物,並搭配麩胺酸(glutamine)有助蛋白質合成和受損組織修復,可改善口腔破損的情形,另外也可以補充精胺酸(Arginine)、深海魚油(Omega-3)以降低術後感染,並提升身體免疫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客的共同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