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矛盾體160202925
-
2 # 微史春秋
能。原因有三:
一、明朝朝政的腐敗,明朝這個大樹根已經完全爛了,到了滅亡的時限了。
二、文官集團的尾大不掉。
這裡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文官集團壓過武官集團,使得武將的軍事行動受限,武將在前線的種種行為或受到文官的有意壓制刁難或批評指責。很多文官就是一群嘴炮,稍有大的行為,文官能把武將罵的半死,使得武將無法放開手腳全力對付清軍。
有多少武將是因為文官的原因投降清軍或者死得很慘的。
另一個是文官內部的傾軋,爭權奪勢,明末士風墮落,官風惡化,很多官員追逐利慾,追求飛黃騰達,在朝政上只知道爭權奪勢,譁眾取寵,明末內閣首輔屢次因黨爭倒臺,使得行政效率繼位低下。
三、皇帝的多疑與剛愎自用。
崇禎的這個性格我就不多說了,他的多疑很有朱元璋的影子,攤上崇禎皇帝,好牌也能打爛何況爛攤子。
歷史沒有如果,單單是農民軍或清軍都使得明朝政府焦頭爛耳,明朝政府自身的腐朽是他滅亡的根源。
-
3 # 正白旗都統
歷史是沒有如果的,清軍實力尚可,但是想拿下明朝估計很難,至少沒那麼快。
好了,今天我們請到了三方代表來陳述自己的觀點,首先是最可憐的代表,明朝代表朱由檢同志。接下來是創業新星起義軍代表李自成,最後是最終勝利者清軍代表皇太極。
列席旁聽的還有吳三桂同志。
首先我們聽聽李自成的觀點。“明軍很強,一度把我必死,還讓我在山裡呆了好些年,但是我很奇怪,為什麼打我們的人總是打著打著就不打了。其實我們沒有什麼遠大抱負,也念過啥書,就是想過上好日子,至於皇帝的位置嗎,其實我們就在山西待著就行,誰願明朝總是不依不饒,還自不量力呢!”
接下來是明朝代表朱由檢,“不是對手太強,實在是我方無能,本來想分化敵人,先穩住清軍,然後滅了起義軍,但是就是有豬一樣的隊友,偏不讓我和清軍談和,你說打還打不過,十幾萬人就在松山打沒了,這可是朕的全部家底呀,我還拿什麼抵抗起義軍要。”
最後輪到清軍代表皇太極了。“其實我們要感謝李自成同志,不然我們還是有困難的。以我們當時的實力,已經不止一次到了京城,所以打下京城只是時間問題。但是我們不能打,因為出師無名,而且繞過山海關消耗也太大了。但是李自成的助攻簡直絕了,不但把明朝皇帝逼死了,讓給我打著為崇禎報仇的旗號入關,而且還激怒了吳三桂,不得不說李自成真是好戰友呀!”
我來總結一下,當時的明朝處於內憂外患,君臣還不是一條心,最可怕的是兩個對手卻在無意識的互相助攻,大明不亡都奇了怪了。
清軍實力尚可,不過明朝也不白給,如果沒有起義軍,清軍拿下明朝比較難,至少沒那麼快。要知道清軍內部也有不少問題,如果一直拖下去,也許清軍自己會先出問題。
-
4 # 大國布衣
明朝自武宗朝起,國力便愈加衰弱,更兼世宗,神宗祖孫兩代皇帝數十年不上朝,世宗迷戀方術,嘗長生房事之術,朝政為嚴嵩嚴世藩父子把持。神宗三十年不上朝竟不識內閣首輔長什麼樣。皇帝不勤政,臣下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穆宗去世前安排高拱,張居正等人為顧命大臣輔佐十年十歲的皇太子朱祤鈞,此後張居正以帝師,首輔的身份對萬曆朝進行改革,明朝在此期間國力略有增長,史稱“萬曆中興”,但張居正死後神宗開始清算他,將其家產抄沒開棺蓐屍。萬曆改革中止,期間又發生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三場戰役消耗了巨大的國力財力人力,明朝開始快速走下坡路。
我們假設在天啟,崇禎朝沒有發生李自成,張獻忠這樣的大規模農民起義,身處關外的建州女真(後金)有沒有可能統一全國?答案是否定的,甚至劃江而治都不可能,後金不同於金,明朝也絕非北宋那樣懦弱無能,北宋因為幽雲十六州沒有收回來,國門洞開被動挨打,所以遼金可以數次長驅南下威脅東京。但明朝自太祖,成祖兩朝加強邊防,不僅加固修繕長城,而且早有先見的對遼東一線做了佈防,寧遠,錦州等在當時都是重要的前沿陣地,城池固若金湯,後金根本就難以染指中原。
再說國力,財力,人力,明朝到了晚期國勢日衰,但這畢竟是一個體量巨大的帝國,人多錢也有,更兼江南富庶之地可以源源不斷的為前線提供支援,明朝如果不是陷在內兵外御的泥潭中,如果可以舉傾國之力去對付剛剛興起政局還不夠穩固的後金,難不保後金都有可能會亡國。
-
5 # 種花家孤寡老人
如果沒有明末遍及整個北方的農民起義當然話,清朝是絕無可能滅亡明朝的,這個是肯定的。
在幾百年前長城以外是很窮的,由於氣候和農業科技低下的原因是養活不了太多人口的,清太祖努爾哈赤就因為糧食原因把關外的漢人都殺掉了,所以到皇太極執政的時候後金政權內部連種地的人手都沒有,更不用說發展經濟了,後金全國加上蒙古各部落也就二百來萬人口,兩族可戰之兵不會超過二十萬,經濟水平低下,糧食不足,制度落後,皇太極等滿蒙貴族才不會昏了頭去想著取代龐大的中原政權。
終皇太極一生雖然幾次入關,但他的目的一直只有兩個:
一是掠奪財富和人口,最主要是人口,有人才能幫他們耕種並帶來明朝先進的科技技術。
二就是以打促和,這個是很重要的,皇太極需要明朝承認後金政權並急切需要和明朝通商,只有明朝承認他們、兩國貿易正常,後金才能把關外物產換回日常所需的鹽、鐵、糧食等生活必需品。
上面說的兩大原因基本上也是歷朝各遊牧民族入侵中原的絕對動力。
當以上要求實在得不到滿足時候滿足後,皇太極才在崇禎九年改國號稱帝,就算這個時候清朝也是沒想過入關做主人的。
再說明朝,明朝從崇禎二年開始就被遍佈北方的農民起義逐漸拖垮,農民軍遊動作戰,如蝗蟲般跑到哪就搶到哪,整個北方的經濟體系全亂了,再加上老百姓手裡的土地全在權貴手上,老百姓沒地種沒糧吃,被農民起義軍一鼓動,真正的星火燎原,越打越強,大量官軍被拖在內地對抗農民軍。
因為要內外兩線作戰才導致北方防線屢次被清軍突破,到楊嗣昌做輔臣的時候就和皇帝秘密提出過不能兩線作戰,應該是“攘外必先安內”,可惜由於大國心態過重,皇帝怕對異族妥協遭受罵名,未採納正確意見,繼續兩線作戰,在崇禎十四年的松錦戰役中明朝最後的掌握在中央朝廷手裡的十來萬精銳全部斷送,明朝徹底失去內外鎮壓的力量。等待它的只有滅亡。
後面到李自成由於政治侏儒導致吳三桂因清軍入關,大量帶路黨幫助清朝坐穩江山等都可以說是清朝得天之幸,撿了天大的便宜,當然,清朝統治階級還是比較聰明的,雖然在利益上二元制,即滿族優先,但他們積極接受漢文化,主動融入漢文明,並利用儒家士大夫統治下層人民,所以他們的統治基礎一直比較穩固,比蒙元聰明的多。
-
6 # 密探零零發
明朝滅亡,不可否定農民起義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最終卻被清朝摘了桃子,可謂神助攻。明朝的滅亡是清軍和農民起義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如果說沒有農民起義的話,清朝能夠滅亡明朝,只是這個過程要緩慢許多。
明朝之滅亡可謂歷史之大趨勢,明朝已經爛透了,只能走向滅亡。明朝猶如一棟紙糊的大廈,早已經破敗不堪,在風雨中搖擺,隨時都有可能崩塌。農民起義就是因為明朝已經爛透,才導致農民沒有了活路才起義。即使沒有國內的農民大起義,這樣一個腐朽的政權,已經被歷史無情的拋棄,必然會出現一個新的政權來替代它,進行社會在洗牌,實現各階級利益的平衡。
清朝或許說當時的後金就是一個充滿生機勃勃的那個將要替代明朝的政權,按古人的話叫天命所歸。實際上,在明末,後金一直是明朝最主要側威脅,也耗盡了明軍的精銳和資本,而農民起義雖然聲勢浩大,但畢竟還是一群烏合之眾,李自成差一點被剿滅,只是春風吹又生,他們佔了明軍主要防守後金的空子,率先佔領了北京,但最後真正剿滅明朝殘餘勢力的還是清軍。如果沒有農民起義,清軍想滅亡明朝肯定不會這麼快,但滅亡明朝的必然的結果,只是時間問題。
綜上所述,明朝的滅亡,農民起義只能算神助攻,而如果沒有農民起義,清朝能夠滅亡明朝。
-
7 # 共跳滴水線子
明朝直到被李自成滅亡,清朝都沒有能力滅掉當時已經奄奄一息的明朝,而當時的滿清卻是處於崛起強盛時期的,你覺得呢?
-
8 # 南邊之城
1644年,明朝被農民軍推翻,清朝繼之入關,從而開闢了有清近三百年的“洪業”。
在這段歷史程序中,演繹了許多複雜的變故,最終清統治者以勝利者的姿態繼承了明的江山。從歷史發展的客觀作用上講,清朝之所以能夠入關是因為明朝本身為滿族統治者提供了若干契機。造成這些契機的根本就在於:明朝瀕於滅亡的事實。
從政治和經濟的角度上講,明朝的滅亡更多地被看作是中國傳統王朝發展到後期的結果。統治集團的奢侈腐化、宦官專權、黨社之爭使得明朝的統治秩序混亂,最終導致了滅亡。
許多學者還從階級關係和階級對立的層面認識明朝的滅亡,認為明朝的滅亡是因為地主階級勢力增強(囤積居奇、佔地奪田)而廣大中下層人民所承受的賦役和稅收卻不斷加重,結果導致了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農民起義爆發。
所以說明末期農民起義爆發是明朝發展到後期必然的結果,就算沒有農民起義爆發,明朝發展到後期,也會因為其他一些因素導致明朝滅亡。
互動百科(www.baike.com)——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網站,3月28日-4月10日 每晚20:00,記得登入互動百科APP參與“知識大淘金”,千萬別錯過!
-
9 # 好史不死
明朝的滅亡正真原因和日本二戰投降的原因一樣都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我看來,如果沒有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成了壓垮大明的最後一根稻草,滿清想要入主中原恐怕沒那麼容易,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其實即使是後來他們進了北京城,依然還是叫花子心理,自己都沒想到自己這一來,就呆了將近三百年。
但明朝的滅亡的趨勢也是抑制不住的了,這個龐大的帝國經過兩百多年的各位不安分的爺的折騰,已經到達了崩潰的邊緣。下面就先從內外兩方面來分析一下明朝必然滅亡的原因,而這些原因大都和歷朝歷代滅亡的原因重疊或相似。
一、朝廷內因
1.以皇帝為首的統治階級的腐化無能,橫徵暴斂,導致土地兼併嚴重,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長期的不作為導致民心向背,最終爆發農民起義。
2.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的爭權奪利
明朝出現了很多權勢熏天的大太監,這些宦官多是殘暴不仁、心理變態的人,他們為了一己之私,陷害忠良,不惜出賣國家利益。而後期以東林黨為首的文管集團,也不是什麼好鳥。除了空談誤國、結黨營私之外,就是不幹實事,而且一個個都是“小噴壺”。長期的內耗和扯皮,也讓明朝的政治體制陷入癱瘓。
3.無可戰可用之師
大明的軍隊採用的是衛所制度,而這個兵制極大的限制了軍隊的發展和戰鬥力的提升。明朝打完了“萬曆三大徵”之後,大明的軍隊再也無法再雄起,軍隊裝備差、紀律差。有那麼幾個可堪大用的統帥,也被自己人背後捅了刀子。
二、明滅亡的外因
1.天災人禍
大家熟知的小冰河期的來臨,導致明末天災嚴重,農田顆粒無收,生活朝不保夕。再加上貪官汙吏的橫徵暴斂,層層盤剝,農民豈有不反的道理。
2.東北滿洲人的狼子野心
滿清對大明的不斷挑釁,導致大明本就緊張的財政還要用到軍事活動上來。而正是由於百姓都吃不上飯了,朝廷還從他們頭上收軍餉去打滿清,最終顧此失彼。
3.農民起義的摧枯拉朽
以李自成為和張獻忠為首的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投機分子在各地風起雲湧,一路勢如破竹,最終打進了明朝的權力中心,滅亡了正統明朝。
講到這裡,我們可以簡單的假設和反推一下,假如農民沒起義,那麼說明大明的財政和內政還說的過去,而這些後勤保障和後方穩定可以讓大明全身心的投入到抵禦滿洲人,而憑藉以幾副破盔甲起身的努爾哈赤即使再厲害,也不可能輕易進的了山海關。但如果大明不是天災人禍,你以為努爾哈赤這個苦哈哈敢造反,一個李成梁就打的他滿地找牙。
所以說,明的滅亡是各種內外原因相互促進發展的結果。我們不能孤立的去簡單論述明滅亡的原因,明不是亡於起義軍,也不是亡於清。而是被自己一手毀滅,自己往往是自身最大的敵人,不能克服自身的侷限性和弱點,就終將被反噬。
回覆列表
1.經濟問題:雖然那時候明朝遭受了天災人禍比較嚴重,經濟遭受了巨大打擊,但是南方經濟還是很繁榮的,甚至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而清朝那時候仍然是遊牧民族,經濟得不到保障。
2.軍事方面:明朝的軍事實力在歷朝歷代都是很強的,而且軍隊數量要遠勝於清朝,兵器更不用說了,湯若望帶來的西方先進的大炮,這更是清朝不能比的。都說清軍八旗子弟驍勇善戰,明朝也差不了多少。
3.地理位置:長城這道關隘將清朝隔離在了關外地區,要不是明朝還要鎮壓農民起義,清朝時根本不可能打進關內的。
除了上述原因,沒有起義軍出現,吳三桂也不可能放清軍入關。一個王朝的滅亡終究是有很多原因綜合一起的結果。歷史是沒有假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