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常見的舌尖系列,壽司之神,孤獨美食家
5
回覆列表
  • 1 # 神的電視機

    大家晚上好,我是勻停醬。

    “早飯吃什麼,中飯吃什麼,晚飯吃什麼?”,是每日難倒很多人的世紀難題。

    但是在吃貨的世界裡,日常琢磨的是“早上吃什麼好吃的,中午吃什麼好吃的,晚上吃什麼好吃的?要不要再加個夜宵呢?”

    如果你已經看過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泡菜國的街頭美食鬥士》,霓虹國的《深夜食堂》《孤獨的美食家》,那不如走出亞洲,換個口味,到西方去看看不同風格的美食~

    Netflix今年推出的紀錄片《主廚的餐桌》第四季,延續了前幾季的好評,不過將焦點鎖定到了非常容易為人忽視的美食——甜點上。

    這一季共有4集,每一集去往一個國家,採訪當地的一位甜點師,它聚焦於這些人背後的故事以及他們與甜點之間的聯絡。

    《主廚的餐桌》沒有刻意地走情懷路線,卻在每位主廚娓娓道來的過程中讓觀眾感知到美食的意義,甚至還能想起自己對於美食的一些獨特記憶。

    生活太苦了,不如加點糖吧。我們先來看下這季的選單。

    我知道餅乾會破壞我一天的節食計劃,

    但是可以給我帶來快樂,並且提醒我人生苦短。

    Christina Tosi

    Christina是紐約布魯克林的一位巨星級糕點師,經營者一家網紅甜品店Milk Bar,在ins上人氣非常火爆。

    她的父母是幹練的職場人,他們嘗試將她培養成學術而沉穩的人,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但是,在大學畢業前,Christina思考著,“我這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要一直取得A?這條路會將我帶到哪裡?”她知道如果去做一成不變的工作,她會窒息,而烘焙是能讓她每日充滿能量和精力的事情。

    於是,她隻身來到紐約,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地方。在屢次被拒絕後,她找到了一份工作,從餐廳裡最基層的員工做起,白天在烹飪學校學習,夜晚工作,“我在紐約的地下室工作了十幾年後,我的事業才初見起色。”

    在紐約摸爬滾打多年後,Christina著手建造自己的甜品王國。在2008年,這一夢想實現了——Milk Bar開業了。

    當整個紐約市都為他們家的甜品而瘋狂時,Christina說,這時候她的父母可以稍微放心一些了。

    Christina的成功,源於她對甜品的熱忱,家人的支援,以及深深植根於血液的家庭文化。

    她說她的母親、外婆、奶奶總是在烘焙,或是拿去送人,或是家庭聚餐,烘焙是她們生活本來的模樣

    她可以用一樣的配方去做蘋果派,但是外婆做的永遠比她的要好吃。養育、愛與關懷是真的可以融入到食物中的。

    同時,Christina又是一位非常富有創造力的糕點師,她不喜歡給蛋糕上糖霜,而將注意力放在了蛋糕層和其他的地方,並且更進一步地創作出了沒有糖霜殼包裹的蛋糕——但是能讓人洞見蛋糕世界的內裡。

    作為一位名聲赫赫的高階甜點師,她創作的糕點並非陽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你可以從中回憶到母親的味道,或者是思鄉情懷。

    這一集關於Christina和她的甜品夢的故事,是非常感動人的一集。有平凡又炙熱的夢想,也有暖暖動人的親情。

    我想保護和分享我們的文化,尊重我們的傳統,

    給世界帶來屬於這片土地的景觀。

    Corrado Assenza

    第二集來到了義大利的西西里島,Corrado是西西里咖啡的經營者。

    他們家族經營這家甜品店已傳承了4代人,“有的客人第一次進來時坐著嬰兒車,如今已為人父或祖父,帶著他們的孩子或孫子。”

    年少時,Corrado離開西西里島去外面的世界探索,而家裡的一個電話使他下定決心回去經營西西里咖啡。

    “姑媽病了,咖啡店要被賣了。如果這樣,我就再也無法進入廚房了,我再也沒法去我的遊戲室玩了。”

    “虛假的城市,人們不買新鮮的產品,只買泡在防腐劑裡的,這也能叫文明嗎?這是無知。”

    Corrado推崇新鮮的原料,西西里咖啡的糕點都取材於當地的食材,保持食材最純正的口味,又極具當地特色。

    經營一家4代人的店鋪,並非一件易事。Corrado經營西西里咖啡過程中,也遇到了瓶頸。創作了新的菜譜,卻因為脫離了西西里菜式的傳統風格,而不被顧客買賬。

    金槍魚配開心果櫻桃,牡蠣配杏仁沙冰,意麵蜂蜜冰淇淋,聽著是非常暗黑系的料理了。

    迴歸最純正的西西里甜點風格後,西西里咖啡恢復了昔日的繁榮。

    Corrado是出生於60年代的傳統糕點師,他拒絕工業化食品的趨勢,保留食物最純正的口味,又將食物與文化相互融合,每一道甜點都是一個西西里島的縮影。

    我感受到被認可,自己是個成年人,

    我意識到這是屬於我的位置。

    Jordi Roca

    第三集來到了西班牙的羅加兄弟餐廳,這是一家米其林3星餐廳,被2次認證為“世界上最好的50家餐廳之一”。

    兄弟三人經營著這家餐廳,最小的弟弟Jordi是糕點師。Jordi比兩位哥哥小了十幾歲,“我愛他們,但是我始終覺得自己有些不同,有點隔閡”,一開始對於從事和哥哥們一樣的職業還是另立門戶,Jordi很迷茫。

    20歲時的Jordi,喝酒蹦迪,天天派對,作為餐廳老闆的兒子,他總是怠於工作,下班走得最早,因為他並沒有發現自己的熱情所在。

    在師從餐廳裡一位甜點師後,Jordi才逐漸開啟對甜點的認識,開啟自己的糕點師之路。

    大哥是主廚,二哥是侍酒師,而Jordi在邂逅甜點後,開啟了鬼才之路,創作了一系列讓世人難以忘懷的甜品。

    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現在很開心,這也許是因禍得福吧,

    否則我還在紐約苦苦掙扎,而不是在這裡享受生活。

    Will Goldfarb

    Will的甜品之路可謂是異常坎坷,隻身前往法國學廚,在多次被拒後進入了世界一流的“鬥牛犬”餐廳工作。

    學成後,他回到紐約,進入蝴蝶餐廳工作,搞起了在當時非常前衛的創作,在用餐過程有矇眼、手銬、大量的感官剝奪。

    但是在風光一時後,顧客根本不買賬,餐廳門可羅雀,Will直接被炒魷魚了。

    起起伏伏後,Will做了一個眾人意想不到的決定——離開紐約,去往印尼的巴厘島。

    奶飛出品的《主廚的餐桌》,不是一部完全聚焦於美食的紀錄片,它所呈現的是主廚和食物的故事。

    赫赫有名的主廚,也是從草根平民出身,從餐廳裡最基層的工作做起,在探索和迷茫中,去呈現充滿熱愛的美食。

    對於我們這些吃貨,

    減肥,是絕對不可能的。

    《主廚的餐桌》,各位記得Mark!

  • 2 # 迷影生活

    說起日本最火的美食題材作品,恐怕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深夜食堂》了,這部經典的作品不僅僅在日本大火,還被中國翻拍,使得受眾面瞬間提升。

    但是,今天我們不說《深夜食堂》,而是向大家推薦在日本另一部十分經典的美食題材作品《孤獨的美食家》

    這是根據日本的同名漫畫所改編的影視劇,這部影視劇可謂是半真半假,因為在電視劇裡出現的店鋪都是真實存在的,都是作者一家一家嘗試過來的。所以,許多去日本遊玩的遊客都會把《孤獨的美食家》當做攻略來看,去找尋真正的美味佳餚。

    說起這一部《孤獨的美食家》,還《深夜食堂》有著一道特殊的關係。

    《深夜食堂》的粉絲們肯定還記得深夜食堂第一季中的那個黑社會老大,而他就是我們今天介紹這部劇的主人公。

    這一次他不再是那個陰沉的社會老大,而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美食的好好大叔。《孤獨的美食家》同樣是一道下飯神菜。

    這部電視劇的名字就已經可以把大致的內容告訴大家了。

    一看這個標題,肯定是被美食兩個字所牢牢吸引,知道這是一部關於美食的影視作品。而孤獨二字,則是告訴大家我們的主人公是一個人獨自品嚐美食。雖然是一部關於美食的作品,但是在每一集的前十幾分鍾都是會先簡單的闡述了一下五郎的日常生活,所以有時候有些耐不住性子的觀眾就會直接空降五郎吃飯的時間。

    大部分的人看到孤獨二字的時候,都會覺得我們的主人公好慘,是一個孤獨的人。

    但是恰恰相反的是,雖然標題寫的是孤獨二字,但我們的主人公五郎卻是極其喜歡這一種孤獨感,因為正是一個人品嚐美食,才能更加的專心感受食物的味道,不為外界所幹擾。

    也許,每一道食物都是擁有自己的靈魂,他們也都有屬於自己的價值和意義,所以,對待每一份食物都是要心懷著敬畏,用心去感受食物的味道。

    這也是一種十分新奇的設定,在國內的紀錄片或者美食影視作品都很少看到,因為在華人眼裡,美食是用來分享的,如果缺少了與人的分享,那麼美食的風味就會大打折扣。

    但是這種設定在日本卻比較多,像同樣大火的美食影視劇《小森林》也是講述了主角一個人生活的故事。這也反映出了日本與中國不同的飲食或者是生活觀念。

    那有些觀眾就會問了,一個人吃飯有什麼好看的,不是很無聊嗎?

    其實並不會,可能是得益於本土化的改編,孤獨美食家在將漫畫改編成影視作品的時候拿捏的力度非常好。

    當你在看這部劇的時候,你首先會被一道道精美的菜餚所吸引,其次被我們可愛的五郎所迷倒。因為五郎吃飯的時候,是非常的端正,在品嚐每一道美食的時候都是那樣的虔誠和心懷敬意。

    而且五郎會有許多豐富的內心活動和評價,使得觀眾不知不覺中就彷彿真的和五郎一起在品嚐饕餮大餐。

    據說,五郎每次在拍攝之前,都會先把自己餓上個兩天,力求在拍攝的時候能夠擁有最完美的狀態,所以有時候我們在看著五郎吃飯的時候,看著看著就餓了,許多網友戲稱自己都是點好了外賣才敢來追劇的。

    所以,雖然有孤獨二字,但是我們的五郎不會再吃飯的時候感到寂寞,觀眾也不會因為看五郎一個人吃飯而感到無聊。

    其實,我覺得大部分觀眾能夠如此喜愛這部劇,不僅僅是因為誘人的美食,更是大家在看劇的過程中,也慢慢體會和理解到孤獨二字的意義。

    一個人吃飯難道就真的是那樣孤獨嗎?其實不一定吧,你看,我們的五郎就吃得很開心,而且也沉醉在這種氛圍中。孤獨其實有時候在大部分的觀眾眼裡都是一個貶義詞吧,我們可能害怕孤獨,但是當我們看完這部劇之後,我們也會偶爾覺得有時候不在覺得孤獨是多麼嚇人的猛獸,也許孤獨有時候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其實,我一直認為,作為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其實是不分國界的,因為它所蘊含的社會價值和意義都是具有普世性的。

    像《孤獨的美食家》,它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說能夠向大家展示不同的日本美食,導演更是將日本的文化和精神與每一道美食進行融合,展現出一道真正的文化大餐。所以,我們在看這部電影時,不僅僅是看到誘人的美食,同樣可以讓我們足不出戶去體驗日本的文化。

    《深夜食堂》講述的是一群人的溫暖故事,而《孤獨的美食家》講述的則是個人的溫暖和情感故事,兩個影視劇都是用美食作為載體,將溫暖和感動隱藏在熱氣騰騰的食物下,觀眾看了是又暖心又暖胃,如果你是《深夜食堂》的死忠粉,那這一部《孤獨的美食家》你絕對不能錯過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玩藝術品的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