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時間是什麼?談自己的認識?
7
回覆列表
  • 1 # 靈遁者國學智慧

    導讀:在如此眾多的“時間不存在”的文章影響下,我覺得我有必要和責任寫這樣的一篇文章,來介紹什麼是時間,讓大家對時間的不可想象,開始有認知。

    第三十五章:時間的本質說明

    最近我看到網上有很多關於“時間不存在”的新聞,各種各樣的推理,推論。大致認為時間一種參考指標,時間是一種心理感覺,時間不是客觀存在的。

    時間是一個永恆的主題,這首先反應在哲學作品,文學作品,藝術作品中。我如果是寫詩歌,寫文學作品,我也強調“現在”,不會強調過去或者未來。過去已經過去,未來還是未來。現在才是真的。

    顯然關於“時間不存在”的眾多篇章,在青少年的學習中無形做了一個誘導,我認為是不夠負責的誘導,因為這些文章的觀點和論述都過於表面。

    一個人從小到老的過程是時間過程,頭髮從黑到白是時間過程,太陽昇起到落下是時間過程,可是這是時間的本質嗎?

    不是的,有人很快就變老了,有人經歷打擊一下子就頭髮白了,有的星球上沒有太陽的東昇西落,這是我們共知的。但以此否定時間的存在,就太表面了。

    時間是客觀存在的,這是一個事實。在前面的第十八章節中我寫過題為“時間,空間,物質的一體性說明!”的文章。其實就是承認了時間客觀存在的理念。現在有必要單獨把時間拿出來做一個說明,來告訴大傢什麼是時間。

    在“時間,空間,物質的一體性說明!”的文章結尾我寫道:“在這裡我們要把時間拿出來說了,而說到時間,就要把運動拿出來說了。但運動是物質的運動,時間和運動分不開,就意味著時間和物質分不開。離開時間談物質,物質是沒有變化的!”

    時間,空間和物質是一體的,它們共同構成時空。時空是能量的時空,是運動的時空。從開始時間就不能從運動變化中脫離出來,也就是時間不能從時空中單獨脫離出來說明。

    任何脫離時空,脫離運動的時間描述都是片面的。瞭解時間的本質,就要了解時空。這一方面理論,我們要感謝愛氏的相對論。

    我們從正反兩個面來論述,假設時間不存在,你如何證明它不存在?顯然這是不可能證明的。有聰明的小夥會揪住我說的這句話說:“你要我證明一個不存在的東西,我當然不可能證明!它不能證明,就說明它不存在。”

    早100多年前,以太理論很流行,電磁波被認為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現在呢?以太理論徹底被否定,反而以太理論是光速恆定的佐證。電磁波我們雖然看不見,但它是存在的。後來還證實了光也是一種電磁波,我們看到了!

    不存在的東西就證明它不存在,存在的東西就證明它存在,這是我們人類的責任。就像引力波,等了那麼久,我們終於證實它是存在的。你不理解的東西,不一定不存在! 時間就是這樣的東西,雖然它很抽象,但還可以想象。

    那麼我們從正面如何證實時間是存在的,且時間是時空不可分的東西。

    這裡引用一個已知的事實,關於GPS時間與地球上時間的不同。

    “這就是愛氏的想對時空理論,他不僅僅將物質和空間看做一體,把時間也納入到這一體系中。GPS衛星以每小時14000千米的速度繞地球飛行。根據狹義相對論,當物體運動時,時間會變慢,運動速度越快,時間就越慢。因此在地球上看GPS衛星,它們攜帶的時鐘要走得比較慢,用狹義相對論的公式可以計算出,每天慢大約7微秒。

    GPS衛星位於距離地面大約2萬千米的太空中。根據廣義相對論,物質質量的存在會造成時空的彎曲,質量越大,距離越近,就彎曲得越厲害,時間則會越慢。受地球質量的影響,在地球表面的時空要比GPS衛星所在的時空更加彎曲,這樣,從地球上看,GPS衛星上的時鐘就要走得比較快,用廣義相對論的公式可以計算出,每天快大約45微秒。

    在同時考慮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後,GPS衛星時鐘每天還要快上大約38微秒。”

    由此愛氏理論我們可以知道:時間流逝的速度取決於物體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運動速度。

    對於時間的一般定義是這樣的: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過去現在將來構成的連綿不斷的系統;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和連續性的表現。

    這樣的的定義並沒有錯,但對於專業研究物理和天文的人來說,還不夠究竟,不夠本質。

    所以時間的定義應該修正為:時間是物質在引力場中的位置以及運動速度的應變度量過程;它是物質存在的客觀形式。

    進一步的闡述說明是時間的這種“應變度量過程”就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和連續性的表現。在這裡要說明“應變”這個詞,指的是時間受“引力場位置”和“運動速度”影響而作出的反應。

    這種應變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是客觀的。可是為什麼連有些科學家都不願意相信時間是存在的。就在它的抽象性和意識干擾性。

    網上還有很多標題為“相對論證明時間不存在”的文章。拿出愛因斯坦的話:“現在、過去和將來之間的差別只是一種錯覺。時間倒流或回到過去,其實是建立在一個不存在的邏輯基礎上的。”

    相對論本身就是時空理論,怎麼可能沒有時間在裡面,所以這是無稽之談的文章。至於如何理解愛氏所說的話:“現在、過去和將來之間的差別只是一種錯覺。”

    這是從意識層面來說的,愛氏的本意應該是要強調時間是沒有方向的!所以現在,過去,未來才是人的創造,是為了描述生活而創造的。 也就是說時間一直向前的這個方向,其實是不存在。這個方向是人為賦予的。

    從這點來說,時間是個標量的認定是對的。只有大小,沒有方向。可以為什麼時間是向前的?為什麼時間是不會停止的?

    時間不會停止的原因是時空,時空存在,時間就存在!別忘了時間是組成時空的一個維度! 更別忘了能量守恆定律!這些都指明瞭時間是一個永恆的存在!

    這裡可能有的人會反駁說在黑洞附近,大質量會使得時間變慢甚至停止。但時間停止不是時間不存在!這是兩個概念。

    就好比說光子是物質,但光子沒有靜止質量。但我們不能說光子沒有靜止質量,它就不是物質!

    現在來回到時間為什麼總是向前的?“前”才是個經驗性的字!哪裡是前,哪裡是後。都要有參考。你看著的方向是前,你後腦勺的方向是後,這是我的經驗。

    上面的關於時間的定義,已經說明了,時間是一種的“應變度量過程。” 一個事件從開始到結束,成為過去時。這時我們說現在是新的開始。時間是前進的! 這其實是經驗性的。

    一個人賽跑,剛跑完100米,他剛才跑完的100米,成為過去。可是他現在還在跑第二個專案,他的運動過程沒有停止。直到他又開始第三項賽跑時候,我們說他前兩個專案成為過去時。你會發現一件事情的開始和結束都是人為的。 但這種“人為”的時間觀念是正確的,卻不是真理的!真理上的時間的箭頭是沒有的。我們不能將一個個事件“應變度量過程”人為的區別方向!是沒有未來這個方向的,但未來是存在的!

    我不知道我這樣來說,大家能否理解。再舉一個例子,有一個電影叫《返老還童》,拍的非常不錯。關於的時間的探索和疑問在電影中其實發揮到淋漓盡致了。

    我們是從小到老,可電影中的主人公是從老到小。 那麼我們說希望慢慢長大,就是期待未來。可是電影中的主人公期待慢慢變小,也是期待未來。所以從小到老是時間是一直向前?還是從老到小時間是一直向前?

    所以說一塊石頭不會有時間的前後感知,人會有! 把人的思想從人的腦海中拿出去確實很困難,但只有這樣,你才能客觀認識時間是什麼。

    也就是說你要大膽的突破想象,想象不是你的思想在影響你的認知!是你的思想在反應世界的現象和行為!

    如果你以為寫到這裡就該寫結尾了,那就錯了。因為真正關於時間的本質描述才剛剛開始。

    關於對時間的本質認識,我也非常贊同人們要“珍惜現在”,也鼓勵珍惜當下的時間程序,因為你就在其中。

    再來讀一遍我對於時間的定義:時間是能量物質在引力場中的位置以及運動速度的應變度量過程;它是物質存在的客觀形式。

    兩個關鍵詞:位置,運動速度。

    時空是彎曲的,時空也是引力的本源。【引力不是時空彎曲產生的。這是我前面很多章節強調的,可以參考“引力的本源”文章。】

    能量的分佈,物質的分佈不均,使得引力場強弱有差異。時間在不同的引力場中是不同的。地球和月球上時間不同,地球和太陽上時間不同。甚至地球上不同位置時間也不同。

    我住在一樓,你住在33樓,我們的時間不同。這不是荒謬,是事實。只是這種區別太過於微小,我們根本無法察覺。上面關於GPS的校準案例,其實就是答案!

    所以你腦海中要有這樣的一副圖畫,那就是時間是彎曲的!這種彎曲是由於時空彎曲,引力場不均導致的。形象的舉例來說,時間的彎曲圖畫,就像一副丘陵高山的等高線圖。如下圖

    所以這更加印證了時間是沒有方向的。物體處於等高線不同的位置,時間流逝是不同的。

    從這張圖我們也可以得出其實時間與時間是沒有明顯的間隔點,沒有明顯的間隙!更沒有明顯的界限!這意味著時間量子化是一個值得高度懷疑的課題,不應該是研究的主要方向! 引力量子化比時間量子化可靠的多。

    在這裡還可以回答一個被多次提問的問題:時間有起點嗎?

    我的答案是沒有起點。所以大爆炸理論是時間的起點一說不可靠。能量,時空只要存在,時間就存在。

    霍金說奇點之前談論時間沒有意義。就算有奇點,起點之前時間是存在的。談論時間只是沒有生活意義,不代表沒有物理意義。生命沒有出現之前就沒有“生活”! 生活意義和物理意義是不同的!

    再來分析第二個關鍵詞:運動速度。

    顯然相對論效應,物體的運動越快,時間越慢,已經被證實。而且我說過光速就是一種束縛態。任何物體要達到光速所要克服這種束縛是不可能的。因為它要對抗整個時空!

    這就是運動速度的極限為什麼是光速,當物體達到近光速極限,時間越來越慢,也將達到時間這一維度的極限。而且大家別忘了,物體接近光速的時候它的質量也是增加的。這時候它周圍的時間等高線圖肯定是有變化的,所以時間是不同的!

    而且運動的物體質量的增大,這種增大的質量是時空的賦予!還有一個相對論效應是尺縮效應,該效應指出高速運動的物體尺度變短。這種“尺縮”也是一種時空賦予。

    也就是說質量增加,尺縮,都是時空使然。質量增大,尺縮都是觀測效應,但它的本質是時空彎曲。就好像一根100米的長條,高速運動,它變短了,不是真的變短了。而且空間彎曲,使得測量的物體也“彎曲”,這時候觀察到的長條自然短了。所以說尺縮是時空的賦予,質量增大也是時空的賦予。

    讀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為什麼說要了解時間的本質,需要先了解時空。

    很多科學家也不會把時間和慣性聯絡起來,但我會這麼思考。引力的本源是時空,慣性的本源是引力。引力場又會對時間產生影響。同樣引力場也會對慣性產生影響。也就說上面圖中的時間等高線,也可以用來形容“慣性等高線。”

    在我的書中,關於慣性的定義是這樣的:在引力場中,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的狀態的性質叫慣性。

    大家仔細和上面時間的定義一起來看看。你會發現其中的玄妙之處。

    你也會發現修改現在的慣性定律是多麼重要。慣性是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而時間是度量運動的物體在引力場中的應變行為或過程。

    這樣的文字描述,無疑將時間,慣性,引力,引力場統一起來,他們之間的相互是和諧的,不是分斥的。

    如果大家還夠細心的話,會發現基礎物理的量:質量,時間,慣性,引力場等都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這是時空使然,這是有深意的。

    如果你以為關於時間的推理到此結束,那麼你又錯了。我們還有更多關於時間的認識需要深入。

    透過上面所有的論述,我們應該知道了時間是普遍存在的,但不是普遍一致的。這個觀點很重要。

    這個觀點說明,我們要測得精準的“時間”是很困難的。時間沒有界限的,也沒有間隙的。而且測量者本身也會影響到“時間”的準確性。雖然這種影響很小。

    就好像是薛定諤的貓一樣,測不準原理和互補原理在更高層次上是統一表象就是“波粒二象性。”

    所以說現在所規定的一秒是銫-133的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間躍遷對應輻射的9,192,631,770個週期的持續時間,不代表時間的準確性,反而說明了時間的相對性。

    不過作為人類來說,不必困惑。因為就地球來說,太陽系來說,它的引力場是有一個強弱範圍,不是忽高忽低。否則重力加速度就不會是大致相同了。所以我們所處的時間系統起碼在引力場位置中來說,基本還是均勻的。

    最後說過一句,關注當下是我們瞭解時間本質的意義!

    2017年4月19日

    摘自獨立學者,科普作家,靈遁者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第三十五章。

  • 2 # Ly_雪狼

    時間是什麼?如何看待速度越快,時間越慢?我的理解是,時間是發展過程,所有計時器只不過是度量衡,就像長度單位,不管你用英制還是公制,得出的資料是多少,長度就在那裡不發生改變。速度越快,時間越慢,只不過是事物與事物之間發展過程的相對論,跟時間本身沒有關係,比如就用我們現在的度量單位一秒來假設,你是光速,你幹完了一萬件事情,我可能只是眨了一下眼,所以,我對於你來說,幾乎是靜止的,但不管你多快我多慢,我們都共同經過了一秒,時間並沒有對你靜止,而是我對於你靜止了,這就是相對論。所以,我的理解是,時間是我們宇宙所有事物的發展過程,不可逆,所謂時間的扭曲,也只是物與物的相對。超過光速可以回到過去?對不起,超光速你也是度過了一秒,只不過趕在了光的前面或追上了以前的光,你可以看見之前的事情,但只是看見而已,就像我們永遠看見的只是8分鐘以前的太陽,你已經看到了太陽的過去,但只是看見,太陽上的事已經發生,你無法改變。所以,穿越改變歷史,純屬無稽之談,你穿越的只是光線,理論上,你看見杯子破碎的那一刻,杯子已經破了,就像你聽見爆炸,爆炸已經發生,你只不過在聲波的前面

  • 3 # 717wang

    由太陽發出的光要經過多久才會到地球呢?

      我們知道, 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事實上滿長的, 達一億五千萬公里. 每天看著太陽照耀著大地, 你是否會想到, 太陽所發出的光線, 需要在太空中旅行多久, 才會到達地球呢?

      光的速度大約為每秒30萬公里,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國中所學會的運動學公式來計算出太Sunny由太陽到地球所需要的時間.

    公式: T=S/V 因此我們得到

    15000000km/(300000km/s)=500秒~8分20秒

      由以上的計算, 我們可以得到光需要8分20秒的時間, 才能夠到達地球. 另外, 這個數字也代表著另外一個涵義, 那就是我們在地球上面看到的太陽並不是"現在"的太陽, 而是8分20秒前的太陽!

    科學太高深,聽說愛恩斯坦創造高速運動時間會變短,但我們白天見到的太Sunny,太Sunny從太陽射到地球,是真實的光速度,計算公式:丅=S/V 為什麼不用愛恩斯坦的計算公式。是否太陽距離地球太近公式不適用,宇宙雖然非常大,但與人生存有關聯的只有與日曆影響部分,我們過日子只有曰,月,年沒有其他的時間,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可以算出。萬有引力定律可以展開級數,萬有引力定律:F=GmM/r^2. 可以展開成級數,用1,2,3……n代入r

    F=GmM/1^2. F=GmM/2^2……F=GmM/n^2<xm=0

    X是修正係數。確定了人的生存與地球,月亮,星星的關係。

    如果太陽與地球之間距離太近,不能適用愛恩斯坦公式,那可能在宇宙中就不存在愛恩斯坦公式適用的條件。因為出了日曆影響的範圍,就與人的生存沒有關係。是別人家的屋子。

  • 4 # 高金波

    時間是記錄質能轉化的刻度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告訴我們:宇宙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包括質量與能量兩種狀態。質量與能量互為未來(相互轉化,遵循質能守恆定律)。即,質量的未來是能量,能量的未來是質量。質量主張空間上的靜止,能量主張時間上的靜止。

    質量的代表是黑洞,為我們開啟時間。

    能量的代表是光,為我們開闢空間。

    我們是什麼?質能混合體。如果我們以1萬個人為一個測量單元,那麼,每個測量單元一生消耗的能量幾乎是相同的。這個測量群體單位每時每刻的總體心跳次數也基本不會有太大變化。也就是說,從物理角度看,人類群體平均心跳次數(能量轉換)基本上是定值。這是時間的最大刻度,對這個最大刻度的精確記錄實際就是時間。記錄能量轉化刻度的目的是維持我們質能轉換的穩定性——即保持活著的慣性狀態的穩定性。因此,時間因質能轉換而存在,空間也是同樣如此,我們從A地到B地會消耗相應的能量。空間同樣是記錄相對能耗的刻度,如一噸貨從北京運至上海和100噸貨從北京運至上海,能耗會存在巨大差別。因此,愛因斯坦說:時間就是空間,空間就是時間。因為兩者本質都是記錄能量轉換的刻度,刻度並非實際存在(就如同長度單位米本身,它並不是實際存在),而是我們計算能耗的工具。我們計算能耗的目的是維持慣性定律(生就不想死,死了就不想生),維持我們更長久的活著的目的。也就是說我們以為我們很牛逼,但實際我們和石頭、光、植物、動物一樣,都在遵循慣性定律,活著是一種慣性狀態。

    質量是能量的未來,能量是質量的未來

    我們以為光是直線運動的,但實際光的歸宿是黑洞。宇宙不允許任何一束光逃逸出宇宙,能量(光)的未來是質量(黑洞)。儘管我們不願意承認,但我們卻越來越接近一個客觀事實,那就是每束光的軌道都是預設的。這是西方科技公司的科學家開始提出:我們可能活在全息世界的根源所在。也就是說科學反對宿命論,但科學的盡頭最終卻走向宿命論。當然,這種宿命論並非農業社會和原始社會中的宿命論。

    我們以為黑洞會如宇宙一般恆久不變,但實際吃飽了(足夠多光)的黑洞會再次爆發。黑洞是死亡之海,也是創世之源。在邏輯中,你跳出宇宙,你會發現Nothing。因為宇宙不允許任何一束光逃逸。在實際中,你根本無法逃出宇宙,因為宇宙不允許任何一束光逃逸。

    有限無界

    因為物質不滅,質能遵循規則(E=MC^2)。因此,宇宙的質能總量儘管相對人類無窮大,但卻是有限的。我們將有限的宇宙質能總量定義為W。我們會發現:穿越會破壞質能方程本身,也就是說蟲洞假設會破壞其理論推導基礎。假設你60KG,從2017年穿越回2000年,則2017年的宇宙總質能會減少至(W-60KG),2000年的宇宙總質能會增加至(W+60KG),而2000年還會進入2017年,這就會出現兩個宇宙質量,一個是少60KG,另一個是多60KG。因此,真正有蟲洞存在,即使人類不能穿越,但宇宙本身的質能卻可以無休止的穿越,這對宇宙本身的擾動將是無限巨大的,這種擾動根本不能孕育穩定系統的環境。因此,穿越只是幻想,人類出現依託的穩定環境就是沒有蟲洞(擾動)最有力的證據。也可以說:質能是絕對的,時空是相對的。質能轉化是絕對的,質能轉化的效率是相對的。如,透過傳統方式獲得公眾存款,一個公司在沒有政府公信力擔保的情況下,即使用1萬年也不能達到餘額寶的規模;而餘額寶僅用了幾年時間,就成為最大的活期存款集散地(BANK)。如,透過線下方式,你印代金券去麥當勞去消費者,叫做吃霸王餐。但在網際網路上,大家弄一堆編碼(BTC),每枚編碼(BTC)的價值居然被炒到3萬塊。規則是由效率定義的,而不是由常識(經典認知)本身定義的。常識(經典認知)具有時效性,而效率決定競爭結果的客觀存在則沒有時效性。經典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經典是對經典的背叛,經典的目的不是為了製造經典。

    物理科學與社會科學可以統一?

    愛因斯坦:時間就是空間,空間就是時間。

    新金融能否透支空間上的未來?而不是像銀行一樣透支時間上的未來。

    如果能,我們將不需要未來揹負債務,也就遠離的經濟危機。

    推薦《智慧社會》,中信出版社出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ighting介面和type-C有什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