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方老師在美國

    從教育理論來說,我只聽說過低聲和高聲的教育,沒聽說過吼孩子的教育方法,“吼”是帶有不滿情緒的一種表現,人在特殊情況下才會使用“吼”不論家長還是教師,在正常情況都不會吼孩子的。

    當然,要進行低聲教育也是有條件的,比如很多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人都經歷過高聲教育的,因為父母要教育幾個孩子並不容易,於是他們要提高嗓門來教育孩子,有時對其中特別調皮的還要吼幾聲。而現在,中國社會大多少子化的家庭,孩子成了家中幾代人的珍稀寶貝,家長大多采取低聲教育的方法。

    我在美國學校上課時,班級中只有十幾個學生,這裡的老師是不會吼學生的,課堂氛圍比較民主。但是我看到在國內的老師卻不一樣,尤其是一些比較有名的學校裡,一個班級有四、五十個學生,面對這麼多的孩子,老師低聲說話很難保證效果,所以除非是孩子們訓練有素,否則教師只能高聲教育。

    如果有家長髮現老師吼你的孩子了,請你先冷靜的想想,是不是孩子違反了紀律,給集體帶來了麻煩,才會引起老師的不滿,請相信沒有一個老師願意訓斥孩子。所以,先在自家的孩子身上找原因,若是發現了問題,要及時幫助改正錯誤。當老師看到了孩子的進步,一定會非常喜歡他的。

  • 2 # 三味聊教育

    "三味"先亮明個人觀點:

    "低聲教育"和"吼孩子教育"這兩種方式,對多數孩子而言,不可或缺。至於效果孰好孰壞,須看孩子當時表現。

    問題中"低聲教育"和"吼孩子教育"實質上是指在“說教”孩子時的兩種不同態度,即"說理溝通"與"粗暴吼罵"。

    從教育心理學上講,教育孩子提倡以"鼓勵"為主,加強與孩子間心與心的溝通。而施以簡單粗暴的"打罵"手段,難獲成效,不可取。

    但這僅僅是一種理論。在對孩子的教育現實中,很多實際案例證明:

    “三句好話,不如一句吼罵。”

    有時候,對孩子進行輕聲細語的說教,孩子也會當成"耳邊風",甚至表露出"油裡油氣"的態度。這個時候,家長或老師也該展露出應有威嚴,該罵就得罵,該吼也得吼兩聲了。

    昨天,學校期中考試,我去一個初二全年級"尾差生"試場監考,開考時,我走進試場,裡面比較嘈雜,我站在講臺上,一邊用手勢示意,一邊說"請大家安靜下來,開始考試啦。"大部分學生安靜了,但仍有三、四名男生在大聲說笑。我再次針對這幾位男生說"請後面幾位男生坐下來,保持試場安靜。"但多次勸說,都沒能湊效。由於這些男生來自初二年級各班的“大俠"級人物,我沒有教他們的課,我感覺這幾位男生可能在故意試探我的"個性",挑戰老師"實力”。我冷靜下來,決定下去單獨做他們的工作。我走到其中一位男生前,拍拍他的肩膀說"請你安靜下來,我們要發試卷啦。你這樣會影響其他同學考試的。"他卻回答我“你不是還沒發試卷嗎?"他這一說完,其他幾位同學馬上起鬨,大笑起來。

    這時候,我氣來了,看來"老虎不發威,當我是病貓。"我把手中的一把試卷,"叭"的一下重重甩在課桌上,"你到底還考不考試?”我這一甩,想不到試場出奇的安靜了。整個考試過程,他們也沒再搗亂。

    看來,有時"吼罵教育"比"細聲教育"更管用。

    同樣,長期在家長或老師"斥罵"聲中成長的孩子,有時,換種方式,用道理同他們"輕聲細語"的交流溝通,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限於篇幅,這裡不裡不再詳談。

  • 3 # 廣土湘

    近期小豬佩琪掀起熱浪,片中豬媽媽、豬爸爸的家庭教育模式也引起大眾的思考。豬媽媽性格溫和,對孩子用的“低聲教育”,佩琪和喬治快樂的成長。但是一味“低聲”或者“高聲”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存在問題隱患的。◆父母對孩子一味“低聲”,會讓一些孩子在對錯面前難以區分,甚至錯誤認為大人都懼怕他,生活中的“小霸王”多為家庭低聲教育導致的。家庭教育不僅對孩子的習慣、態度形成起到關鍵作用,對孩子三觀形成以及社會角色定位也起到決定作用。家庭教育要重視孩子明辨是非能力的培養,讓孩子明確社會法制規定,避免一味溫吞教育讓孩子日後誤入歧途。◆研究也表明在家庭不和諧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性格孤僻怪異,甚至有暴力傾向。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管教力度,切不了暴力對待,這不僅達不到真正的管教目的,相反會讓孩子心生抗拒,逆反心理愈加強烈,嚴重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庭教育一直是家長關注的問題,家長平日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犯錯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打罵,這讓整個教育環節存在隱患。家長們要了解孩子的生理成長規律,既要“慈母”的關愛教育,也需要“嚴父”的生存引導。

  • 4 # Super媽媽呀

    如何教育孩子,相信每位父母都迷惘過。

    有的父母認為,只要有愛,就可以把孩子養大成才,但是單純靠愛,很容易變成盲目的愛,或者過度的愛。

    有的人信奉不打不成才,認為孩子必須時刻盯著,不打不罵,聽不進去。

    尤其是現在各種育兒滿天飛,無數父母為教育孩子流淚,透支,抓狂。

    那麼,到底該怎麼當父母,怎麼教育孩子呢?

    1.重建正確的教育態度

    很多父母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將自己厭惡的教育方式硬生生地折射到自己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思想守舊,頑固不化,排斥新概念,總是藉由自身過去的經驗對孩子指手畫腳。

    有的父母喜歡過度焦慮,過度誇大孩子的過失,結果反而刺激了孩子的不良行為。

    更有父母情緒喜怒無常,教育孩子容易失控,經常打罵,挖苦,打擊孩子。

    也有的父母無原則溺愛,縱容,包辦孩子事物,培養巨嬰兒。

    所以,每個孩子天性都不同,教育方式也沒有絕對,科學的教育態度,放下原生家庭的成見,保持平和的心態,好好說話,有原則的獎勵與批評,尊重與愛並行,是教育孩子更古不變的方法。

    2.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把孩子當成孩子,尤其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一定要為孩子設限,立規矩,寧可權威,也不能放任不管。要設法去引導,幫住孩子,該如何做,如何思考,才能融入這個未知的社會,不要偏信民主,卻把父母該抓的原則,規範交由孩子去決定個選擇。

    等孩子長大,要學會放手,給予孩子自由和空間,給孩子試錯和成長的機會。

  • 5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憤怒很容易讓人失去理智。在憤怒狀態下,作出的決策往往是錯誤的,教育也是如此。所以,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發現孩子的問題,有的時候家長會摟不住,這個時候應該先冷靜一下,然後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

    作為成人,我們不能用我們的思維去代替孩子的思維。比如某道題,可能在我們成人眼裡很簡單,但是孩子因為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和學習思維,所以,對孩子來說可能就會非常的困難。但是當孩子慢慢找出規律,這個時候孩子的學習會越來越上手,所以家長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還是要有耐心。成長是一個慢過程,這個過程中需要有我們的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孩子覺醒。

    另外所有的教育結果,指向的是我們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的家長更應該做的是反思我們的錯誤的教育方式,及時的調整好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

  • 6 # IF枕邊育兒

    二胎寶媽來襲!“低聲教育”和“”吼孩子教育”這兩種方式,我都用過,確實,也是視情況而定。仔仔哭的鬧的爹媽不認的時候,如果不進行有效的溝通,場面很容易失控。

    我家大寶三歲半,正是淘氣的時候,下午去接他放學,到了樓下死活不上樓,一定要別的小朋友的零食,那個小朋友護著不給,她的媽媽也著急的看著我,好像沒辦法解決。summer就哭的爹孃不認,好像在跟我說,不行,我一定要,一定要!我懷裡抱著二寶,沒太大力氣拉扯,心裡也是亂糟糟,眼看兩個孩子要撕打起來,就為了一包零食。真心不想打孩子的我,吼了他一聲:家裡沒有嗎?你沒看到媽媽在抱著弟弟嗎?summer停下了哭聲,看著我,怯生生的,不知道怎麼辦,小女孩的媽媽說別這樣,我再去給孩子買個,別兇孩子,等會哈。說著就要走。我說,不用,summer快跟媽媽回家,弟弟拉臭臭了要換尿不溼。他聽到以後擦了一把眼淚說,媽媽我們回家吧,弟弟拉臭臭了。接著我趕緊帶著倆孩子逃離了現場,臨走匆忙打了個招呼。

    回到家,summer顯然還記得剛才的事情,跟我說,媽媽,你不可以兇小朋友,不是好孩子。我放下二寶,說,那媽媽該怎麼辦呢?你知道在外面你這樣媽媽很難做嗎?他碎碎念,我一把拉過他,跟他說,媽媽剛才態度不好,對不起,我們來給弟弟換尿不溼吧!他歡快的幫我拿來尿不溼,幫著給弟弟換尿不溼。

    教育上沒有絕對性的對錯,如果真的做錯了,適時跟孩子溝通,不要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也不要妄想一直用溫順的態度對待孩子,試圖做個慈祥的媽媽,其實,恩威並施,對孩子的成長不見得是個壞事情。你說呢?

  • 7 # 教育發生

    常言道,一句話能讓人笑起來,也能讓人跳起來。其實,語言和語氣是非常奇妙的,既可以打擊自尊、也能維護自尊。那麼,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到底是“低聲教育”還是“吼孩子教育”呢?其實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生硬的命令式的語氣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譬如,孩子玩的高興的時候,家長說“別玩了,快去練琴!”,這種吼孩子的教育方法會讓孩子產生厭惡心理。假如用低聲教育:“你再玩一會就去練琴哦,好嗎?”用商量的口吻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意願受到尊重,心裡高興,有積極性,這樣孩子容易接受,樂意去練琴。

    其次,“吼孩子教育”不能達到教育目的。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聲音非常大,特別是發現孩子有錯誤的時候更是大發雷霆,以為這樣就可以達到教育的目的。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如果家長高聲調發號施令,必然會導致孩子心煩意亂,出現逆反心理,根本不願意聽家長講話。按照人的心理特徵,採用“低聲教育”的效果會更好。用低聲語調和孩子講話的時候,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與家長處在平等的地位進行交談。

    總之,“低聲教育”會讓家長變得沉著、穩重,孩子會對家長有信任感,會覺得家長講的話很有必要聽。此外,還可以增進家長與孩子彼此間的親密感,讓孩子思維活躍,有助於孩子瞭解生活,正確認識問題。

  • 8 # 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低聲教育比嘶吼孩子威力大?孩子不聽話,家長用這3招效果更好

    之前去親戚家吃飯。剛吃完飯,媽媽便催促兒子:“不要看電視了,趕緊回房間寫作業。”兒子回:“等這個節目看完,行不行?”

    媽媽收拾碗筷進廚房後,催促的聲音陸續傳來:“不要等一會兒,現在馬上去寫作業,不然晚上又要寫到11點多。”

    等好久沒聽到回聲,媽媽走出來一看,兒子正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頓時氣不打一處來,直接衝到兒子面前,指著他大吼:“馬上關掉電視,去寫作業!”

    結果兒子眼噙著淚水,委屈巴拉地對媽媽說,“吃飯前已經做過了,現在看一會兒都不行。”

    我在一旁看不下去,勸她教育兒子不要那麼大聲,媽媽也一肚子委屈“我也不愛吼,可是講都沒用,不吼都不聽,現在連我都討厭自己了,能怎麼辦?”

    確實,很多媽媽也有類似感觸:

    “道理都懂,可當時就是控制不住,差點都要動手打了。”“第一遍,第二遍講了和沒講一樣,第三遍內心就開始翻江倒海崩不住了。”“剛吼完孩子,有時氣得真想把孩子揉吧揉吧給扔了。”

    可是,想讓孩子聽話,我深信:以弱制強比以強制強,效果更好!因為:

    以強制強,即居高臨下,大聲地斥責孩子,給孩子的感覺是父母站在自己的對立面,和自己對抗。

    以弱制強,即蹲下來站在孩子身邊,溫和地教育孩子,給孩子的感覺是父母站在自己的一邊,想要幫助自己。

    所以,教育孩子,更適合地是低聲教育,而不是怒吼教育。雖然大吼能震懾住孩子,可帶給孩子的卻是長期的內心傷害。那麼,父母應該如何使用“低聲教育”法?

    1、穩住脾氣,降低聲調、語速和姿態

    當父母發覺自己要“獅子吼”的時候,要儘量剋制住自己,穩住脾氣,降低聲調、降低語速、降低姿態,用溫和緩慢的聲音和平穩地情緒,蹲下去和孩子說話,或者坐在孩子身旁溝通。

    這一方面,降低孩子的抵抗和防禦心理;另一方面,也讓自己在輕聲細語中慢慢冷靜下來。

    2、互相闡述真實想法,嘗試溝通、商量和建議

    當事情產生分歧時,父母最好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應多聽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同時也將期望孩子這麼做的原因解釋給他聽,雙達成互相理解。父母再折中,找出合適的方法,和孩子商量或者建議,解決問題。

    這把孩子當成一個成人來交流,能讓孩子感到被信任和尊重,從而更願意去做,比單純的命令效果要好。

    3、改變說話方式,先肯定再批評

    如果孩子確實犯了錯誤,要批評,父母千萬不要使用暴力語言攻擊孩子,建議先用正面的語言肯定孩子的部分行為,再批評。比如,“媽媽知道你今天玩很開心,很喜歡在屋裡跑來跑去,但是媽媽剛才告訴你了,要小心,不能把杯子打碎了。你沒有聽進媽媽的勸告,這是不對的……”

    這既不傷害孩子的自信心,也能讓孩子樂於接受錯誤,並改正錯誤。

    最後再次強調,低聲教育比千百句嘶吼的威力強。家長鬚知,吼叫教育出的孩子,只會越來越差勁;低聲教育出的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羊產羊後過多久才可以配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