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7173遊戲網
-
2 # 旺仔小小建
1.現在來說,遊戲對不同的人有不同作用,關鍵是個人,有的人只是娛樂,有的人就上癮。
我覺得遊戲應該要接觸,小孩自制力差,家長要合理引導,不要強迫,這樣容易起到反作用。只要讓他養成這種習慣就好了。
2.在遊戲中培養孩子興趣,如果真有天賦也可以做電競。還可以在遊戲中學習文字,學習英語。這需要家長引導去學,到絕不能只是為了玩去玩,這點家長一定要和孩子說清楚。
3.可以學習電腦操作,在五行中你孩子電腦基礎就有了,網路時代不會電腦就是文盲。
-
3 # 傳說0325
遊戲本身是可以放鬆身心,調劑生活,娛樂大眾的,這方面的作用毫無疑問是積極的。但是,由於賺錢的目標,現在的遊戲,設計為完成各階段的任務,得到更高階的能力和裝備,讓人為了在遊戲世界裡體會那種強大,受人羨慕,尊重的感覺,不停地完成任務,成癮到根本停不下來,成人耽誤工作,學生耽誤學習,甚至為打遊戲通宵不睡猝死。所以,很多人認為遊戲是貽誤人生的東西。遊戲偶而玩玩也行,希望大家能控制自己,不被遊戲控制生活吧。
-
4 # 百星小道
大家好,我是小道,一個專注遊戲十多載的骨灰玩家。
其實這個看法分年齡段,70後之前,絕對是把遊戲當成洪水猛獸,70後不怎麼認同,但是會有一些鬆動,80後開始接受但是不支援!
90後對遊戲投入了很多,在承擔起社會黃金一代的時候也承載著轉變幾代人觀念的橋接作用,00後或許就是繼承發揚光大把!
從2001年,星際爭霸WCG,中國取得了第一個世界級別的冠軍以後,很多網癮騷年就有了一個縹緲的夢。
2005年,魔獸爭霸WCG,李曉峰讓中國的五星紅旗第一次掛在世界級別的最高巔峰,次年又獲得了冠軍,這個時候某些高瞻遠矚的人開始正視起了電競,饒有趣味的觀察著。
同年,李曉峰和同時代出名的少年韓寒,郎朗等文化名人一起上了雜誌時尚先生,這何嘗不是傳統文化對新興電競勢力的一種認可嗎!
觀念的轉變就是金錢的力量,一場賽事下來的高額獎金,會讓很多觀眾心神不已,現象級遊戲英雄聯盟一場lpl轉播,有1.2億次的觀看量,這個資料不管有多少水分,打個折也是極為恐怖的!
有一個初中生,在有一次可以對話到lol職業選手的機會後,
他問:我今年15歲,lol黃金段位,我想輟學打職業,可以嗎?
職業選手深思:夢想是好的,我還是希望你好好唸書,如果你能打到王者,再考慮打職業吧!
這或許就是一個次時代的對話。
當今,某魚直播平臺,雙白簽約費高達3億,年齡也都是不到20歲,這些年的發展歷程,職業電競的年齡段下降了,從黃金的20歲到25歲,下滑到了16到21歲,這意味著群眾接受遊戲的下限也已經降低。
前段時間有因為吃雞遊戲跳樓的一個孩子,他的媽媽深惡痛絕,遺憾終身。表示孩子都是被遊戲蠱惑。讓我不經想起,前年的時候,一個小孩撬開一輛小黃車,騎得時候被摔死,家長狀告小黃車公司的事。
新興事物作為媒體,或者說介質,於本質無關!於掌握者有關!
人類由猿類進化為人的標誌,不就是因為能掌握了火嗎?
-
5 # 寶山小瑀哥
玩遊戲和寫問答,小瑀哥都是認真的!關注小瑀哥,遊戲世界不迷路!
右上角先關注一波哦~
都2018年了,小瑀哥公司外包人員還有不識字的文盲。都2018年了,小瑀哥公司的保潔阿姨還不會用智慧手機,都2018年了,我們還掙扎在溫飽線上吃不上飯的很多~~所以,都2018年了,把遊戲當成洪水猛獸的,有啥了?太正常不過了。
其實,我們是一個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國家,中庸和平衡,從古至今都是提倡的讀書最大,不管是古代的考進士狀元還是現在的考大學。小瑀哥很負責的告訴大家:我們的父母都是覺得上學才是正道才是未來,包括小瑀哥也是這樣認為的。不過小瑀哥可沒有把遊戲當成洪水猛獸,而老一輩的家長可是不一樣想,他們的思想頑固、迂腐,不接受新鮮事物,新聞的獲得都是來源於電視,而電視是萬萬不會播放某某遊戲怎麼怎麼好的,很多年前電療治網癮楊教授還記得嗎?
2018年5月14日下午,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正式對外公佈了第十八屆雅加達亞運會的表演專案,六款世界知名的競技遊戲將在這次亞運會上與觀眾們見面,其中包含了《英雄聯盟》、《Arena of Valor》、《皇室戰爭》、《爐石傳說》、《星際爭霸2》和《實況足球2018》。連國際政府和國家都承認了電子競技,可我們的老人呢?
前幾天發生在海門十三歲孩子跳樓的新聞大家都知道吧?是遊戲害了他嗎?還是他的父母間接呢?然後他母親還要狀告騰訊,甚至狀告牛頓。。。。拉屎拉不出怪馬桶沒有吸力,玩遊戲的孩子千千萬為啥就你家孩子跳樓?是時候醒醒了,祖國的家長們!對於孩子,父母的陪伴和管教最重要,不要再把遊戲當洪水猛獸了,要勞逸結合,要順應時代的變化。該玩的時候玩,該學習的時候讓他學習,不好嗎?
-
6 # 奮鬥的青春666666666
2018年了,把遊戲當做洪水猛獸的,不乏是我們的長輩,我們的父母,他們接受不了我們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我認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遊戲玩的好,也會賺很多的錢。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電競直播馮提莫,不僅會玩遊戲,也會唱歌,可以說是多才多藝的。她的收入都過百萬,是平常人打工所賺不到的啊。
再比如一直愛玩遊戲的若風,靠的就是玩遊戲,也是月入過百萬,同時生活也比較的輕鬆。很羨慕這樣的人啊,可惜自己遊戲天賦不行啊。
最後,我認為如果自己遊戲天賦極高,不妨往這方面去發展,畢竟要揚長避短。退一步來講,如果自己只是沉迷於遊戲,而不想著去賺錢,那我勸你還是回頭工作吧!
回覆列表
大家好,這裡是正經遊戲,我是正經小弟。
8月30日凌晨0點47分,南通海門市一名13歲男生墜樓身亡。
男孩母親悲痛之餘表示:“我兒子絕對是遊戲害死的,我要告這個遊戲公司。”
因為警方調查得知,男孩在墜樓前一直在ipad上打“吃雞”遊戲。
男孩母親說,在"吃雞遊戲"中,玩家可以透過跳窗的方式,從房間中出來,且僅僅會受一點傷,並不危及生命。
“他玩的遊戲叫‘吃雞’遊戲,裡面叫小孩跳樓沒關係的,出一點血人又會活過來。”
碰瓷一樣。
網友紛紛表示:“你應該先起訴牛頓,是他先提出萬有引力定律的。”
雖然小弟我也很同情這位母親的喪子之痛,但您……真的不考慮下其他原因?
比如教育的缺失?
要知道,如今明白“孩子沉溺網遊很大程度與家庭環境有關”這道理的人越來越多。
年輕人看到這個新聞,恐怕沒有一個不感覺到荒誕的。
畢竟都8012年了,居然還有人把遊戲當作洪水猛獸。
Emmm……貌似還真有。
在剛結束不久的亞運會閉幕式上,奧委會主席巴赫也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我們不能在奧運會專案中加入一個提倡暴力和歧視的比賽,所謂的殺人遊戲。它們,在我們看來,違背了奧運會的價值觀,所以不會被接受。”
眾所周知,射擊運動最早起源於狩獵和軍事活動。
1896年,射擊成為第一屆奧運會正式專案。
而在火藥發明之前,擊劍運動早已盛行於歐洲中世紀。
14世紀的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地區,出現了令人炫目的騎士階層,他們以精湛的劍術縱橫天下,博得了廣泛的美譽。此後各國貴族紛紛效仿,一時間成為上流社會的時尚。
以致於發展到貴族之間解決糾紛,動輒拔劍相向,一劍定生死。
聽起來很江湖,這就是擊劍的前身。
1896年,擊劍同樣成為了第一屆奧運會正式專案。
還有射箭、標槍、拳擊、柔道、跆拳道……以及即將在東京奧運成為正式專案的空手道。
俗話說得好:“功夫是殺人技。”
如此對比,電競之所以被奧委會主席否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遊戲裡把“double kill”、“Triple kill”、“Penta kill”掛在嘴邊上了吧……
就像擊劍在奧運中被和諧出了“鈍頭劍”和“護具”。我們電競也和諧成“打倒一個”、“打倒倆”、“打倒仨”……“誒呦!全揍趴下啦!”可好?
畢竟揍趴下的英雄們還能在泉水復活不是?
當然如果覺得“God like”實在歧視宗教,咱改成“額滴個神啊”也沒什麼問題。
想當年,一紙禁令使得中國遊戲機市場大門關閉13年,直到2013年遊戲機才被允許在中國公開銷售,中國遊戲市場從此徹底畸形。
同時畸形的還有國內玩家敏感的心臟。
8月13日早8點,騰訊WEgame平臺《怪物獵人:世界》下架,距遊戲上線僅過了不到5天。
國內玩家哀鴻遍野,並稱這天為:“國內遊戲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而仔細想想,其實事情遠沒有那麼嚴重。
不過是在平常的一天,一個普通的PC平臺下架了一款遊戲而已。
原因更簡單,版號還沒發下來。
但是玩家們怕了,怕緊隨而來的是又一紙禁令和又一個13年。
畢竟新一代的年輕人,當年都是從老一輩眼皮子地下跑進遊戲廳,又被揪著耳朵提溜出來的。
耳濡目染地,總覺得玩遊戲不是件光明正大的事。
但其實這和我們的父母下棋、打麻將沒啥區別。
就像在江湖上混過的,一輩子也斷不了和江湖的聯絡。
在灰色的地方待久了,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
但回想一下,Sky李曉峰拿了WAR3的冠軍,NEWBEE、Wings拿了DOTA2的冠軍,前幾天小狗他們拿了LOL的亞運冠軍,哪個不是身披國旗上去的?
說真的,不丟人,咱看著還特驕傲!
這樣說來,電競不能進奧運恐怕只剩一個理由了——人家是比體育的,你們那個叫腦育!
我們拼體能的就是看不起你們用腦的!
當人們脫離客觀事實而建立起來消極認識與態度時,偏見就產生了。
而“玩物喪志”這個詞出現了多久,偏見肯定比它更久。
其實大家對遊戲都是有共識的:遊戲能鍛鍊智力。這點即使是當初揪你耳朵的父母都認同。
而前幾年的楊永信事件也讓所有人明白了,戒網癮戒的是癮,而不是網,更不是自由。
於是才有了9月4日,人民日報的《防的是沉迷而非網遊,別妖魔化遊》,9月5日的《家長不宜向孩子灌輸“玩遊戲是罪惡的”觀念》。
所以,是時候端正態度了。
遊戲不是什麼洪水猛獸,也不再當替罪羊。
奧爾波特曾在《偏見的本質》一書中寫道:“偏見的心理動力機制包括投射與尋找替罪羊。”
投射,指一個群體因為一些特質憎惡另一個群體;而憎惡的結果,就是將這個群體則難成替罪羊。
其實這不怪我們的父母,那個年代,不論國內外都會拿遊戲當作替罪羊。
美國槍擊事件,歸結為兇手酷愛射擊遊戲。
直到他們抓到一個兇手發現,這個兇手家裡沒有任何遊戲和動漫,有的只是大量經典名著藏書,才開始慌了。
能不慌嗎?
以前出了事,不管啥原因,只要按套路跟你講“屎裡有毒”!百試百靈!
結果這次人明白地告訴你,家裡沒屎!你說急不急?
其實遊戲作為“年輕人的符號”被抨擊,甚至天降黑鍋都是正常的。每代青年不都是被上一代乃至上幾代稱為“垮掉的一代”嗎?
在這樣的偏見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會有不同的年輕人符號在背鍋。
以前是小說,後來是電視、電影,現在是遊戲。
為什麼遇到這種事情,大家只會考慮學校有沒有責任,而沒有考慮麻將的危害?
所以話說回來,功夫是殺人技,不過殺人還是救人,還是得看用功夫的人。
遊戲是洪水還是競技,也是要看玩遊戲的人。
畢竟中國目前並沒有以年齡為界限的遊戲分級制度,但人們又都自動把遊戲歸到了“小孩子玩的東西”中。
現在想來,在選擇遊戲的過程中,就更需要家長的參與。
另外家長的參與可以降低孩子在遊戲環境中的風險,也能夠獲得寓教於樂的效果。
當然年長者的偏見一時半會兒肯定是變不了的,但我們也不需要過於敏感,動不動就“最黑暗的一天”。
要知道,我們剛拿了亞運會金牌!雖然不是正式專案的……
但未來一定會變,遲早有一天,不是麼?
2022年,電子競技將成為亞運會正式專案!